..续本文上一页他,儒家所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是这一堆;《弟子规》呢?笃行。如果这一大堆到最后都不能笃行,不就等於零!还不如《弟子规》。《弟子规》起作用时,他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个里头没有。所以这边是学问,这边是落实,知行要合一;知,不行没有用,还不如能行他不知,这有好处。这他听懂了,行重要!孔老夫子做到了,你看他处事待人的态度,这是他的学生说的,夫子待人接物表现出的德行,温良恭俭让。我们读孔子书的,学儒的,这五个字有没有?如果没有,那就不如天平上这一份《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比不上!这一千零八十个字,总共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做到了,别人都赞叹你;你没有做到,你再好的学问,人家也瞧不起你。「能说不能行」,连修无师都说,「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说到一定要做到。
我今天早晨跟几个同学说,真正要传净土宗、要修净土宗,我们这一代的人,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教我的时候告诉我,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我介绍一个老师给你,你好好跟他去学。那是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往生了,不在了,印光大师的书在。当时他就把《印光大师文钞》正编跟续编,那个时候只有这两部,一共四册,现在有全集了,那个时候只有这两编。六十年前,叫我读《文钞》,依照《文钞》里面所说的去落实,真管用。老师没有限制我们要读多少遍数,我们自己也就疏忽了,读的遍数不多,我大概只看了三遍,不够,我今天劝别的同学至少要看三十遍。如果背诵,背《菁华录》好,因为那是《印光大师文钞》的治要,从它那里节录出来的,就像《群书治要》一样,那份东西可以要背诵,最好能背诵。时时刻刻来检点自己,改正毛病,这叫真修,这管用。
《无量寿经》,真正弘扬净土宗,这部书一定要能背下来,至少要熟读一千遍。我曾经遇到一个居士,大概那个时候他将近五十岁,非常发愤,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他读了六千遍,会背了。他天分不高,记忆力也并不很好,你想想看,念到六千遍才背下来,毅力可嘉,这不能不佩服他,锲而不舍,就这一部经。背是学习第一个关口,这一关通过之后,下面第二个是解,如果不解不得受用。解了之后要落实到行,从行里面去证。都要熟透!你真的要万缘放下,嗜好太多,样样都想学那就不行,为什么?你的精力、你的时间全分散了;分散了,纵然你有很好的天分,你所学的是知识。为什么?戒定慧三个字你都没有,你也不可能有。在社会上做一个佛学家可以,做个佛学的学者、大学教授,像我们在伦敦看到的汉学系的教授,这个没有问题,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做为名教授,做为名汉学家,於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你问他佛法,他给你讲得头头是道,那是学术。
今天佛教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问我,我说至少有六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在这个社会上。第一种,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没有了,像印光大师这些人承传的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第二种变质了,宗教的佛教,这个很普遍。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本来不是宗教,本来是教育,我称它为佛陀的教育,它变质了。第三种就是学校里面所学的,教学的,学术的佛教,所谓佛学,把经典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多半在哲学系里头开课,佛经哲学,这第三种的。第四种这是最新的、最近的,佛教变成观光旅游,寺院庵堂变成了名胜古迹,这在中国很盛行,在外国也不例外。第五种,企业的佛教,佛教兴办企业,在世界各国道场很多,就像分店一样,企业化了。最后一种,邪教的佛教。我们要认识清楚,这么多种,都打著佛教的名号,到底是谁真谁假。
我还听说(有人跟我讲),大概海内外都有这个情形,有同学来介绍,介绍人跟我见面、跟我照相,要我写几个字送给他,听说都要花钱的。也许说法师会要用钱,那钱都在他手上去了。这种行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五德一个字都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真正所谓是利令智昏,怎么会干出这种事情来?这些事情早年我就听说,我也做过好几次的声明,希望同学们不要送钱给我,有人说我要钱全是假的,大概钱都被他们拿去了,你们都被骗了。学佛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事情?这真的叫不怕因果。造这种罪业,如果不认真忏悔,果报都在地狱,何必!这是真正叫不自爱。为的是什么?小名小利。
我相信我们道场人都不是要钱的。我们的道场,我这一生当中最信得过的,是台湾台北的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个会是我建立的。这里面的工作人员跟我都差不多将近三十年,老朋友了,个个清白,不要名、不要利,全心全力为大乘佛法服务。小乘找我们,密宗找我们,我们也兼顾,我们有力量都会尽责尽分。我们做的事情就一样,印送经书。印送经书,人家捐给我们的钱我们都有收据,我们没饭吃也不可以拿这个钱来花,那是背因果的。人家委托我们希望做什么,这个钱一定拿去做什么,不可以做别的用途,这我们做到了。就这一家,这我敢保证的,其他道场我不敢保证,那里面有为非作歹的,他自己负责任。佛陀教育基金会成立三十多年,我们还就那一点点房子,没有扩充,工作人员不多,住得很挤,大家都满心的欢喜。这是什么?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明了因果报应,相信因果,不敢有恶念,不敢有错误的行为。世间我们什么都不要,我们这些人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就这一个愿望,所以万缘能够放得下。希望同学们好好念佛、好好听经,现在听经很容易,网路、卫星可以收到,我们的卫星电视用网路的网址也能收到,非常方便。想到香港来看看我,还被人家把钱骗去了,这是错误的。在电视机屏幕上我们天天见面,何必要到香港来?旅途辛苦还不算,还受人骗、还上当,还叫别人造罪业。别人造罪业虽然是他自作自受,但是我们给他做增上缘,我们也有过失,我们不想来香港,他就没有这个机会。我写的字是写了一些,现在在网路上都有,大家可以下载,写的无非是警惕的话,提醒我们自己的话,没有别的。所以我们读这些经文感慨很多。
这些大众真的是蒙恩睹瑞(瑞相),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菩萨大众围绕,看到这个怎么能不五体投地?自自然然的,这个相现前你会五体投地,你会至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地方,『阿弥陀三藐三佛陀』,这是梵文音译,下面有注解。「三藐三佛陀」,这是梵文的音,三翻成中国字叫正,藐翻作等,平等的等,佛陀翻作正觉。三佛陀,三翻作正,佛陀的意思是觉,就是正等正觉。旧译翻成「正遍知」,新译翻成「等正觉」,就是正等正觉,这是佛的十号当中第三号。「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就是六字洪名,我们今天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完全相同。以清净心、真诚心念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
同修有很多人告诉我,念佛念了很久,心还是很乱,没有办法摄心。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古人也有。印光大师有很好的开示,教导我们为什么念佛念力不能集中?是我们没有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念力就集中,不会有妄想杂念夹杂。大势至菩萨讲得好,你看在念佛之前先叫你都摄六根,摄是收心。孟子也讲过,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心都往外跑,眼往色上跑,耳往声上跑,鼻往香上跑,舌往味上跑,它都往外跑,你要把它收回来。观世音菩萨他有本事,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他修耳根圆通,他的耳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耳闻,闻里面什么?里面闻自性。念佛法门确实就是反闻闻自性。什么是自性?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自性,自性的德号,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名号。世尊为我们解释为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表空间,无量寿是表时间,时空之内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统摄一切,它怎么不是自性?
印老教给我们,他说古人德行厚、妄念少,心细,所以一般念佛他就得力,功夫就得力。现在人心思很乱、妄念很多,外面的诱惑力量非常强大。印祖指他自己,他说他不是上上根人,下根,他自己承认他是下根,那怎么念法?他有个十念法,不用念珠,用念珠分心,用真诚恭敬心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都行,就是念十句。十句,心里头每一句都记得很清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一到十,然后再从一到十,不管念多少都是从一到十,这个方法可以摄心、可以养性,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这种念法跟禅定的功夫很接近,就是让心不散乱。佛号从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就能够摄心,而且一句一句很清楚。
如果十句觉得困难,可以分为两段,这两段,第一段从一到五,第二段从六到十;不能从一到五,又从一到五,这个不行。再不能够摄受的话用三段,三三四,三三四一定也是要记得,第一个是一二三,第二是四五六,第三个是七八九十。清清楚楚,你就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情,这样子妄想杂念不容易进来。一天念得愈多愈好,随时随地都可以念。千万不要用念珠,念珠拨珠的时候分心,这个不分心,精神完全能集中,这方法好!关键就是一定是一到十,再从一到十,永远是一到十,分三次、分两次都行,一次最好。有一个妄念进来就断掉了、就破坏了;破坏,再从一开始,养成习惯好!他自己在《文钞》里讲,他用这个方法非常得力,这我们可以效法,这个不难。但是要成就,关键还是在放得下,不能万缘放下非常可惜,这一生不能往生。你对世间,你搞名利,做了全世界的大法王,最后还搞六道轮回。世间人尊重你、礼拜你,到地狱没有人尊重你,也没有人礼拜你,连小鬼都欺负你。世间的岁月很短,地狱的时间很长,人只有想到地狱苦,真诚心才能生起来。所以不相信有地狱、不相信有因果的人,这个人诚心永远生不起来。
唐太宗为我们示现的这个光碟,他自己说,他希望他的光碟广…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