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台湾的读书人,心里头都有这个牵挂。台湾有一套,想印,成本太高。一部,在那个时候要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学校里面,学校有图书舘,一年买书的费用大概就这么多钱,要买这部书,买其他的书就没有钱了。真难!所以商务印书馆只印了三百套。世界书局印《荟要》,只印两百套。它印要花成本,怕卖不掉,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印出来总比不印好,不印的时候,只有一套,现在印的时候,总有二、三百套。前年,纪念中山先生革命一百周年,这个书局发起再版,做为庆祝百年,通知我。我希望它多印,所以我买了一百套《全书》、两百套《荟要》,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大学图书馆,让他们收藏。我知道灾难是全球性的,但总不至於完全毁掉,总会有几套留下来。我们的目的留个几套,将来再翻印都有办法。如果一套都没有了,那是人类的悲哀!我们今天只能做到这个。
那个书,第二个我们就想到,要有人去学!上一次我到马来西亚,为什么?就为这个事情,我去劝学。劝谁?劝马来西亚华校的老师、校长。他们是读书人,他们知道怎么样去读、怎么去研究、怎么样去教学,这些都是他们拿手的。我去这一次,反应很好,希望每个人一生专攻一部经,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学太多,不要学太杂。一部,就有开悟的可能。为什么?你用心专一,你不杂不乱,这个你心是定的,你的思惟想像就在这个范围,这就入定。定久了,他就开悟。开悟的条件,你能够降低欲望,把学这一门东西当作自己一生第一个欲望,其他的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种欲望放下不要了,你的心清净,清净到平等就会开悟。
开悟,要知道,不一定要佛经。你在禅宗里去看看语录,很多开悟的与佛经毫不相关,这什么?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一定什么东西敲一下,就把他敲通了,就开悟了。雨打芭蕉,他在听,开悟了。这不是读书。心地真正净到的时候,听人家唱一首歌,开悟了。这个《禅宗集》里都有。我们明白这些事实,就体会到佛经上所说的,开悟是要心清净平等,不是说你读很多东西,不是的,与这个不相干。所以读书是什么?读书修清净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如果不读书,一个小时,你想有多少个杂念?有多少个妄想?一个小时在读书,这一个小时不打妄想、不起杂念,修定!这些道理只有中国人懂,中国人会用。读古书是高声朗诵,确实像念佛一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用得纯,时间用得长,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开悟。这一开悟,世出世间法全明白了。
禅宗的教学,开的是天才班,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一定要念很多书,这个什么?讲悟性。他听东西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讲悟性。有很好的悟性,可以修这个法门。给你讲一样,就知道一样,甚至於一样都搞不清楚,这就不能学这个法门。所以一生专攻一门。真正悟了,悟了一切都通了。一切通了,他还是专门这一门。这什么意思?这是慈悲,这是教学,给初学的人做出榜样,让他真正相信,没有怀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么个道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智慧开了,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这里头再加上无业障不消,统统消掉;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能普度众生。但是众生得度要有缘分,没有缘分,菩萨度不了他,为什么?他不听。他跟你学,阳奉阴违,不肯认真去做,这就是没有缘。所以经教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在佛门皈依了、出家了、受戒了,不一定就是有缘。你没有受戒、没有出家,你不是佛门弟子,但是看到佛经这个好处,你依教奉行,真佛弟子,你得受用。
真正得圆满的受用,古德说得很好,只要具足六个字,你就能得圆满受用,这六个字是老实、听话、真干。老实人就不会自作聪明,他不会想东想西,你教他怎样,他就怎样,老老实实,他不会转变的,真听话,真干。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他的成就就这六个字。具足这六个字,没有一个不成就的。遇到真正善知识,不肯干,不听话,喜欢东西很多,样样都想学,学了一辈子,一样都不通,每一样学一点皮毛,就是常识。在世间管用,为什么?广学多闻。他的记忆力好,能言善道,甚至於著作等身,这我们都看见过的,现在什么?学者专家,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来生?来生肯定还是搞六道轮回。如果心行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还得堕三途,决定比不上一个老实、听话、真干的人,那一种人决定有成就,念佛一定往生成佛,而且往生的品位很高。
我们接著往下面看,「欲明佛智,无不运载」,这个运载就是普度。「运载一切,皆入无余」,就悟入无余涅槃,慈航普度,这叫「大乘」。特别是净土,净土叫莲宗,莲花化生。莲花像一只船一样,你坐在这个莲花上就走了。那个动力从哪里来的?从阿弥陀佛来的。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让这一朵莲花落在七宝池里面。这个七宝池与往生的人有缘,真正发愿往生,七宝池就长一朵莲花,莲花上刻的有你名字,一点都不会错。临终的时候,佛拿这个花来接引你。佛的神力,把这朵花还送到原来莲花出生的地方,七宝池中。没有疑虑的,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如果有疑惑的,对这五种智有疑惑,虽然这个花落在七宝池里头,花不开;什么时候你的疑情断掉了,花就开了。有开得很快的,明朝的袁宏道,他是生边地的,但是没有多久,花就开了,因为他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的毛病,改过、忏悔,花就开了。
「其所运载,无限无际,故名广智」,大乘广智,佛用这个智慧能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无限的,没有边际的,叫广。「又於诸法门知之穷尽」,这就是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知道。他怎么学的?他开悟了,就从一门学的。古德有说,「一经通,一切经通」。因为佛法跟世法不同,佛法是一个理,你在一部经上把这个理明透了,一切经都是这一个理,所以一通一切通。一个法门明了了,一切法门统统明了,没有障碍,包括所有的世间法,你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这叫神通;其实不是神通,是自性本具的能量,这个能量非常非常大。
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念力是什么?起心动念,这是讲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第六意识、第七识。实际上这个能量是有限的、有边际的,不是无限无际。科学家今天发现的念力,说念力不可思议,是不可思议,它什么都知道,佛说它有限。它的局限,宇宙大,局限在虚空法界,虚空法界之外,它不知道;对内,局限在阿赖耶,阿赖耶之外,它也不知道。阿赖耶之外的是性德。所以他不能明心见性,他们所知道的确实是知识,实际上比个须陀洹都比不上。须陀洹可能没有他们这样的智慧,但是须陀洹决定不堕三恶道。虽然他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他只是天上人间。人间寿命尽了,生天;天上寿命尽了,到人间来。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了。所以哲学家、科学家不如须陀洹。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佛经里头有哲学、有科学,一定要用戒定慧的方法去修,它真管用;用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不管用,你能够见到这个现象,但是自己得不到受用。
下面说,「故能广契群机,悉皆度脱」,这是我们必须要相信的。「如来大悲大智,於诸有缘,无不运载而入涅槃」。一切众生跟佛菩萨都是有缘人,都是佛度脱的对象。那哪些人叫无缘?不是真的无缘,他迷得太重了,执著太深了,他不相信,这就叫无缘;什么时候断疑生信,这个缘就现前。所谓无缘是暂时的,不是真的。当你在迷得重的时候,佛菩萨回避你,不来;你觉悟了,你知道苦了,你想离苦得乐,佛菩萨就来了,缘就成熟了。一切法不离自性,心现识变,哪能说没有缘?我们跟佛菩萨缘都是平等的,佛菩萨没有待这个人厚、待那个人薄,没有。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是众生根性有上根、中根、下根,对上根讲大乘,对中根讲中乘,对下根讲小乘,应机说教。看你的程度,你是小学程度,他就教小学,小学课程教你,你是中学程度他就教中学,你是大学程度他就教大学,完全看众生程度。这个程度,不像现在学校,你读多少书、学多少年,不是的,实际上用这个是做比喻,众生,就是看你的烦恼习气,很薄,上根人;很浓,下根人,从这里分的,完全是烦恼习气。这三种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是自性里头没有,全是习性。
根利的人听到这个,他真放下了,那就是上上根人,知道这个东西不好,不去想它,不再执著了。对另一类众生,有善根也有习气,他能够相信净土,这个根器是一切诸佛如来最喜欢的,为什么?容易得度。劝导他,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生净土就得度了,不但得度,圆满得度,佛欢喜。那你要问,他为什么会圆满得度?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不中断,真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哪有不开悟的道理!你在这个世间喜欢什么经论,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教这个经论。佛不会给你换样子的,总是教你一门深入。这个一门,没有期限长短的,一直到你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就毕业了。这一毕业的时候,所有一切法全通了。这是极乐世界的教学。所以你不要害怕,我程度不够,到极乐世界,佛讲的甚深经典我听不懂,不要操这个心。佛很清楚,所教给你的,恰好适合你的程度,而且你非常欢喜。
极乐世界,法性身、法性土,永恒不变,这个不可思议。无量寿,人永远年轻,他也不要饮食、也不要睡眠,这就不可思议,所以他的学习不中断。你在极乐世界,妄念不会有,杂念不会有,怀疑不会有,又不间断,怎么会不成就?而且成就非常快速。极乐世界的人成就了,全都到常寂光去了。常寂光就是自性,回归自性,与一切诸佛的寂光融成一体。这个时候,你的身、你的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才叫真解脱,叫大自在。
「开演是心作佛,是…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