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 2012/9/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二十一页倒数第五行:
「六信」,我们有一份参考资料,节录《阿弥陀经要解》。前面我们学到第四信果,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后面还有两条,信事、信理。我们看信事,「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我们先看这一句。每一句里头都要求我们深信,这个深信非常重要。深信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信不够深,深是要见性,没有见性都不能算深信,明心见性的人他知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都是自性所生的,自性所现的,自性能生能现。万法,大的讲十方世界,小的是芸芸众生,这个众生,上面包括诸佛如来,下面包括了地狱众生,全都包括在其中,都是心现的,都是识变的。一切法不离心性,这个事一定要相信。说通达明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很重,把我们的性德障碍了;放下烦恼习气,事实真相我们就见到了。
在六道、在十法界里头,甚至於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虽然明心见性,无明习气没有断尽,依旧是教学为先。所以我们看到诸佛国土里面,佛菩萨教学,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学。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我们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世出世间一切事理,只有教学能解决。教学能帮助我们放下烦恼习气,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世出世间圣人不但深信、明了,他真做到。特别是在初学这个阶段,世尊开悟之后,前面二十年特重教学。后面那叫深入,深入要靠自己行证,佛还是加持,依旧不离大众,一直到众生圆满成佛。成佛,跟诸佛如来融成一体,这叫大圆满,这个事要相信。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前的社会,我们现前的状况,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还是恶缘,也是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真正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在心现识变的境界里面生起妄想。这个妄想包括分别、执著,有分别就迷惑,有执著就造业,业有善恶。如果不觉悟,如果不放下,这个业决定有报,业因果报。有现世报,现前被大家看到的,报得快,为什么?缘成熟了。有些现前没有报,叫生报,生报就是来生果报现前。一个好人积德行善,被人杀了,在我们看到,这是行好事得了恶报。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过去他杀别人,这一生人杀他,一报还一报。如果你要晓得,你就点头,原来如此。这好人被人杀了,怨不怨恨?不怨恨。他心地善良慈悲,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他生天了。杀他的人杀得好,帮他生天了,要不然他生天还要多过几年,你看,现在马上就生天了。你统统看清楚了,你就明白了。造恶的人享福,做大官,发大财,在那里享受,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他修了大福报,他现在享福是享他过去生中修的。他现在所造的这个罪业没报,余福享尽了,这个报就现前。你真正前因后果统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心平气和,你能把这个世界上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清楚楚,你会深信不疑。
念佛人一心求生净土,别无二念,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缘,走了,遇到善缘走了很好,遇到恶缘走的也不少,灾难现前他死了。到哪里去了?到极乐世界去了,他没有白修。他往生极乐世界,有缘的人或许看到瑞相,看到他坐著莲花走了,没有这个缘分的人他看不到,看不到他也走了。所谓有缘人,都是心地清净的人、明白道理的人,他保持心平气和,所以这个感应容易现前,感应增长他的信心。其实这些事情千差万别都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就很清楚,一点不会差错。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说修行,修什么?一定要记住,我们所修的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的感应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但是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是看破,如如不动是功夫、是三昧。愈清楚、愈明白,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这叫得念佛三昧。得三昧你就会落实,落实什么?落实念佛人的好榜样。好榜样我们找到最低的标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决定遵守净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决定相应,决定不违背。放下万缘,信愿持名,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弥陀弟子的形象,弥陀弟子的好样子。古人称君子,说「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就是缘分。遇到缘我们就进,一定要进,菩萨戒,菩萨戒是舍己为人,得有缘;比丘戒著重在自利,就是退,退,守住比丘戒。现在也没有人传授比丘戒,可以真正自己学。真正学,做到一条,这一条就受持了;没有做到的,受了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三皈五戒是基础,基础守不住,不能向上提升,这个都在净业三福里头。
现在这个世间多灾多难,众生特别苦,菩萨也特别发心。没有缘,自己认真修学,给大家做个榜样,《还源观》里面所说的,「威仪有则」,这就是做榜样。我们把贤首国师所说的四德做出来,「随缘妙用」,恒顺众生而不著相。见、相统统放下,这就随缘妙用了。威仪有则,做出好样子,好样子一定有标准,标准一定是经律,这才是真正标准。不能自己标新立异,自己造一个标准那就错了。开悟的人可以,不开悟的人不可以。但是开悟的人,他也不会标新立异,他一定用诸佛传统的方法,让我们对佛菩萨增长信心,这就是他的大慈大悲,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到。跟人相处,世出世法里头比什么都重要,成就事业全靠这个基础。不能跟人相处的人,不会成就事业,既然成就事业,后遗症难以想像。我们细心观察,冷静的去思惟,你全都明白了。所以,四德里头要求我们「柔和质直」,形象要柔和,心地要真诚,质直就是真诚心。最后一条,总原则,就是「代众生苦」。我们所作所为要求自己很严格,为什么?给众生做榜样,代众生苦。《还源观》简单,就说这四样,这四样包括菩萨戒本里头的威仪,戒律、威仪都在其中。通达明了,心是定的,所有一切的演变,清清楚楚而不著相。为什么?一切法皆了不可得,前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他心是定的,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
再讲到西方净土,「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假设的,真有。我们世间人真有,说真有,天空当中真有个太阳,八月十五到了,真有月亮。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有,也在太虚空当中,距离我们很遥远。这是唯识所变的,我们要相信,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净庄严」,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跟我们讲的、介绍的西方世界,确实最极清净庄严。《往生论》,天亲菩萨给我们说了,居住环境有十七种庄严,无比的稀有。阿弥陀佛有八种庄严。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真的是无间地狱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具足四种庄严。总共二十九种庄严。「不同庄生寓言」,庄是庄子。庄子教学,喜欢跟大家讲故事,有不少故事是自己编的,不是事实,但是都能教人启发。释迦佛说的这个,跟庄子的寓言不一样,它是真事,庄子寓言未必是真事。「是名信事」,信事是大学问,一定心有主宰,才能真正相信。这个主宰在佛法里面就是讲三昧,在世法里面讲,他对於学问有功夫、有深入,才生智慧,才有这种观察的能力。
末后这一条,「信理」。事,有事一定有道理,没有道理,这个事不能建立。事相上千差万别,理只有一个,永恒不变,这就是我们一念的真心,真心是理。「深信十万亿土」,这是讲距离。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这当中多远?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乘一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乘一千,叫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叫一个佛国土。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这个距离真是遥远。银河系从东边到西边,直径大概是多远?用光这个速度叫光速,光年,光一年走的距离,叫光年,大概要二十多个光年,银河系从东到西。现在十万亿个银河系,十万后头是亿,十万亿,这个距离太远了。换句话说,用光的速度来走要多久?要十万亿年,从我们这边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真的是太远了,可是它没有离开自性。
「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我们的心起一个念头,佛问弥勒菩萨,这一念里头有多少念?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一弹指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也就是说,有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这个地方一念,就是三百二十兆分之一弹指,不是秒。要用秒算,就得乘五倍,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心。十万亿佛国土不出我们一念心,我们念头才动周遍法界了,比十万亿土还大,十万亿土太小了。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这是说明什么?极乐世界距离我们不远,十万亿土很近,一弹指早就到达了,这是理。
所以念头,想哪里它就到达哪里,我们想太阳,太阳这个相,立刻就在我们八识田中这个相就现出来了。所以想,中国文字会意,你看,心里头有个相出来,这叫想。心里头有分别,叫思,思,那个田一格一格的有分别。想是相出现了。思想两个字连起来,你心里头有分别、有相现出来了,想什么就现什么相,太快了。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立刻现前。所以,一切法不离自性,佛说得非常好,心外没有法,法外没有心。心现的相就叫法,不现相的时候叫无为法,现相的时候叫有为法。「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心性没有内外,心性没有远近,没有远近是没有空间,没有内外它没有空间,心性没有时间。时间跟空间全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都是理,我们的一念心性没有内外,没有先后。
「又深信西方依正…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