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 2012/9/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四十二页,我们从第六行看起:
「夫净土乃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无相智慧。如《金刚经》云: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前面我们学到此地。
佛法兴盛,国泰民安,世界和谐,人民幸福,离苦得乐。今天佛法衰了,衰到极处,所以社会动乱,人心不安,显示确确实实是古人所说的心浮气躁。过去我们听这个名词没有办法了解,纵然了解,深度不够,生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就深刻的了解。佛法怎样兴旺起来,这是今天佛门弟子最严肃的使命。让我们回想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宗,那也是难信之法。中国佛法虽然兴盛,教盛,禅不盛。达摩祖师来了,到第六代才兴旺起来;到唐朝惠能大师的时候,这才兴旺。我们现在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疏忽了将近两百年,特别是最近的一百年每况愈下,从清朝亡国到民国成立,一直到今天。我们如果用十年做一个阶段,那就是第二个十年比不上第一个十年,第三个十年比不上第二个十年。到今天一百年,这个十年比不上上一个十年。我说这个话,诸位都能够相信。为什么?是我们亲身经历。民国初年不知道,最近三十年的事情你知道。到今天甚至於不要十年了,一年,一年不如一年,往下堕落,这太可怕了!
中国古人所谓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佛法也不例外,盛衰存亡都在人事,都在人,有圣贤出世就能兴旺。达摩是大圣,不是普通人,到中国来也是一筹莫展,等了多少年才等到一个慧可。我们今天的环境,比当年的环境差多了。那个时候梁武帝护法,虽然他没有忘掉名闻利养,但是护法的事他做得很多,所以他修的大福报。达摩祖师说他并无功德,真的,他有福德,他大福德。这个福德,他生到天上享天福,没出六道轮回。那是什么?这个地方讲的,今天的科文讲的,著相修福。如果是离相,那他就成佛了。离相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大福田的心,护持正法。可惜他著相,著相,功德没有了,就变成福德,福德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
所以今天我们佛门弟子,在家出家真正的使命、唯一的使命,自己一定要清楚,弘护是一体,无非是为了正法久住。弘法利生,那是随缘,为什么?今天诸佛如来来弘法,大家不相信,这就难了,弘法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做了一生,大家看到的。将来我之后的这一百年,比我现在的环境还要艰难,也就是说我这一生当中还有一些人相信,往后相信的人愈来愈少了。这个你心里一定要有数、一定要清楚,了解将来是个什么现象,你要想清楚,不要勉强。那我们的任务就是找,真正遇到几个发菩提心的人,培养他来把这个法延续下去,就像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我们只要传一个都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兴旺?至少两百年之后会兴旺起来,只要这个灯不灭,只要有人承传。承传的人,一代比一代高明、殊胜,我们今天讲,他的德行,他的修持,他的学问,他的功夫,一代比一代好。如果我传的不如我,跟我一样,不起作用,一定要比我高出,一代比一代高,就兴旺起来了;一代不如一代,就会消灭掉了,我们要有这种眼光。
过去中国传统的家,家里面的老人希望儿孙一代超过一代,这家就兴旺起来了。如果我是第一,再没有人能超过我,每一代都不如我,佛法就灭掉了。你再好,你没有办法住世一百年;纵然住世一百年,你也兴不起来。为什么?那一点傲慢就把你全毁掉。孔老夫子说的这句话是真理,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他老人家说,假设有个人,其才如周公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那是什么?全是假的,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你一文不值。为什么?你还有傲慢,你还有吝啬,吝财、吝法。知道的东西不肯传给别人,这吝法,死了你还是带不去。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我们全盘托出。有同学听我讲经能感受到,我讲的东西月月不相同、每个星期不相同,还不能做到每天不相同。这是什么?这是悟处,我这些悟处都可以提供大家做参考。怎样才天天有悟处、周周有悟处、月月有悟处?没有别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读诵,真心备课,真心去交流,就有悟处。带著自私自利,带著《金刚经》讲的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就没有悟处。为什么?这个东西是烦恼,把你的悟门堵塞了。实际上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就是堵塞太严重了。什么东西堵塞?头一个堵塞的是「我」。
真正学佛,头一关就把我放下,这大家都知道的。我是什么?身见,把这个身当作我,於是自私自利念头生起来了。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个诸位都知道,我爱、我痴、我慢,这就是三毒,我爱是贪烦恼,贪心;我痴是愚痴;我慢是傲慢、是瞋恚,所以贪、瞋、痴。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怀疑是愚痴的核心,把它的心拈出来,这就变成五毒,贪瞋痴慢疑,不能有一点点。这五个东西没有了,你就天天有悟处、月月有悟处。那是什么境界?法喜充满,欢喜,常生欢喜心。儒家所讲的「孔颜之乐」,乐在哪里?乐在这里,他常常有悟处,他快乐无比。这种快乐,与名闻利养没关系,与富贵贫贱也没有关系,你得到的是真乐。这个乐你没有办法想像,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尝到过。好比东西味道美,你没吃过,你不尝一口,怎么说你也体会不到。
所以学佛,一定要学古往今来的一些大成就的人。他们用什么心态去学?很简单,这老生常谈,老实、听话、真干。听谁的话?听佛的话,经典上所说的都是佛的话、都是祖师的话。祖师是有修有证的大成就者,而这里面许许多多是佛菩萨再来的、圣贤再来的,不可轻慢,更不可随意去批评。随意批评,那是大伤害,造的业重,等於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业,无间地狱,戒经上讲得很清楚,破和合僧。我们老老实实,那就人他真肯听话。所以我们现在上比不上上根利智,人家一闻千悟。为什么?他没有四相。没有四相的是什么人?圣人,我常常讲小小圣。在小乘,他是须陀洹;在大乘,他是初信位的菩萨,这小小圣。小小圣,你看,没有我,没有对立了,这个了不得。身见破了,没有我,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边见破了,没有对立,他不会跟人对立、不会跟事对立、不会跟一切物对立。没有对立是什么境界?是一体,他肯定、承认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一体没有对立,舌头跟牙齿是一体,牙齿把舌头咬破了,舌头不会报复、不会有对立,为什么?一体。你才晓得小小圣之可贵、难得!
小小圣,他所得到的叫功德。他得到的什么?修功有德,他得到的,他得到的是位不退。就是说他绝对不会退堕作凡夫,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而且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决定证阿罗汉,超越了,他不是凡人。小乘智慧不大,断证的功夫很显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平等,完全相同,但是智慧比他高,为什么?喜欢听闻大乘,这智慧高。小乘他不听大乘法,差就差在此地。所以阿罗汉,小乘最高的果位,见思烦恼断尽了,跟大乘七信位的菩萨相等,但是七信位菩萨的智慧比阿罗汉高太多了,阿罗汉望尘莫及。这个说明一桩什么事情?说明一桩,读经、听经、闻法比什么都重要。
古人升座讲经,是要智慧开了,智慧不开,不能升座。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百丈大师的公案,大家知道。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开班教学,教讲经,我见他老人家,他就劝我参加这个班,我不敢,怕犯过失。老师善巧方便,叫我去听一堂。这个可以,我去参观他们上课,我就听一堂。他那个教室比我们摄影棚大一点点,大不了好多,学生只有二十几个人,也是一张桌子两个人坐,所以我就坐在最后一排看。我这一看,李老师教的这些讲经弘法人才,真出乎我意料之外,里面差不多一半小学毕业的,还有几个初中毕业的,有一、二个高中毕业的,只有一个念过大学二年级,朱斐居士,现在他们都往生了。这是学历最高的,大学二年级,最低的小学,小学占一半多。年龄,最小的跟我差不多,比我稍微小一点,大概二十六、七岁,我那一年是三十岁;年龄最高的六十岁,六十岁,小学毕业。我这一堂课听完之后下来,我跟老师说,我可以参加,我也愿意来参加。胆子就壮了。
老师说,我们不是上台讲经,讲经我们怎么敢?那上台讲什么?我们讲注解。决定不能离注解,注解怎么说,等於说古人注解是文言文,像黄念老这个集注,我们把它翻成白话文。错呢?他错了,他负责任,我们不负责任,我们只是翻译。别乱翻,别随便翻,他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这个方法,我们就放心了。老师说,我们要不讲,没人讲了。这是事实。佛法要没人讲,没人听,没有人修,也没有人往生,这法就灭了。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佛的法运,什么叫正法?释迦牟尼佛讲经,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真正依教修行的、有修行证果的,这叫正法,信解行证四个字具足,正法;有信解行,没有证,这叫像法;有信解,没有行证,修也没人修,这叫末法;讲的人没有了,叫灭法。
我们很幸运,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期间当中,我们是遇到正法,末法当中的正法。我们天天在一起学习经教、分享经教,这是有讲、有听。但是听经,要真正能听得懂。听不懂的是大多数,听得懂的人不多。能听懂、不能听懂,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信。所以我们学习,最近差不多两个星期都是在讲信,信真难!你有一分信心,你听懂一分;你有十分信心,你听懂十分。信心跟恭敬心是同时发…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