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P2

  ..续本文上一页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着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道。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蜀中净土》编者按

  上面一段文字,某些学佛有年的同修看到,也许会说: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嘛。其实,不然!对于生死苦的认识,这正是念佛人发心之第一步!而且可以说这正是学佛能够受用、念佛能够得力的最关键之一步!

  文选第一期《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三则》的一文中,昌臻老法师讲到“每见有些念佛同修,平时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为癌症时,甚至连弥陀圣号都怕念,改念药师佛,求消灾延寿。有的本已长斋,病中经医生劝说,子女哀求,自己信心也不坚定,终于开荤。到临死时,又悔恨不已。”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完全就是因为平时并没有从心底深处发起厌离娑婆、决心出离、决意了生死的心,也因此平常念佛就悠悠泛泛不怎么得力,由于平常有“愿不切、行不力”这种状况,所以在临终的关键时刻,往往不能正念分明、决意求生。所以,平时的发心、用心非常重要。《楞严》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正是此理。

  

  祖师关于念佛发心的精要开示三则

  (一) 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若只说念佛可以了生死,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

  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

  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

  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岂更有别妙法哉!

  (二) 拔除爱桩情缆,稳坐莲华佛国

  ——截流大师.《净土警语》语译

  现在的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悔发愿,可是与西方净土还相距很远,往生没有保证。这是什么原因呢?只是由于爱桩没有拔去,情缆还系缚坚牢。如果能将世俗恩爱视同嚼蜡,不加爱恋,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着一句佛号,像依傍须弥山一样,那么,就不会被世间一切缘务动摇了。有时,或者感到精神疲懈,惑业习气现前时,即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无处逃窜。又像是洪炉猛火,使无始以来的情识,销熔得净尽无余。像这样念佛的人,现在虽然还处在五浊世界之中,可是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了。哪又何必等待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观世音菩萨前来劝驾,才相信是往生了呢?

  

  (三) 若能死尽偷心,必定圆转五浊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原文及语译节选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烰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语译] 信愿持名念佛这个行门,不必假藉其它的法门,便可转五浊为五清。这种境界,只有深信才能进入,不是思量言语所能企及的境界。如果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浊恶世间,示现成佛,以大智大悲,发现这个法门,修证这个法门,宣说这个法门,我们这些众生从何途径能受持这个法门呢

  我们处在劫浊中,决定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受众苦的逼恼;处在见浊中,决定会被各种邪知邪见所缠缚,被邪师所迷惑;处在烦恼浊中,决定会陷溺于贪欲,被种种恶业苦报所螫咬;处在众生浊中,决定会习惯于臭秽浊乱而不能洞察觉悟,甘于鄙劣怯弱而不能奋飞;处于命浊中,决定会被夭折灾祸所吞噬,生命如石火电光,短暂得令人措手不及。

  如果我们不深知置身五浊恶世中,信受净土法门很难很难,便会企望更有其他的法门可以令我们跳出五浊,在这乌烟瘴气的火宅里,谈玄说妙,唯有深知在这世界修行其他法门解脱生死极难,才会死尽偷心,珍重这个净土法门。这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极口重申,在此恶世,佛道难成,净宗难信,而深切地嘱咐我们应当深知的原因。

  

  发起大心,契合佛愿

  (节选自道源法师开示)

  《蜀中净土》编者按:本文正示从“为个人解脱故求往生的出离心”上升到“为一切众生毕竟解脱而求往生成佛的大菩提心”。这也暗合《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要点。只有这样圆满的求往生成佛的发心,才算与阿弥陀佛平等度脱一切众生的本怀完全契合。

  若以念彿法门祈求人天福报,这固然与佛的本怀不相应。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亦只能与佛的本怀少分相应。佛的本怀究竟如何呢?昨天讲过“为令众生了生死”就是佛的本怀。我们应当注意:所谓为令“众生”了生死者,并不是令你舍弃众生单为自己了生死呀!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

  佛教传入我们中国,经过诸大祖师的努力宏扬,结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小乘有两宗:即是“成实宗”与“俱舍宗”。但以我国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传了。大乘共有八宗:即是“天台宗”、“贤首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律宗” 、“禅宗” 、“密宗” 、“净土宗”。净土宗所宏扬的就是念佛法门。倘念佛法门讲的是“只为自己了生死”,恐怕与成实宗、俱合宗成了同一命运,早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的人,既不得闻到念佛之法,那里还能够在这里打念佛七呢?所幸,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才能以传遍到全国,传流到现在。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法。若发人天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人天法。像昨天所讲:有些人念佛,是为求来生来世转为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好享受五欲之乐,红尘之福。或者有人念佛,是为求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样发心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人天法”了。若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小乘法”了。若能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法门方能成为“大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我们既愿念佛修行,对于“发心”之正确与否,岂可不加以注意吗?

  发菩提心就是发大乘心。梵语“菩提”,此译为“道”,或译为“觉”。发菩提心,就是发觉道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发“度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

  听了前面所讲的话,我们知道“念佛当发菩提心”了!但是单…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