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蜀中净土》文选 第3期

  

  

   本期主题:《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本期导读

  持念佛名能够往生净土的根本道理是什么?持名念佛的核心要点是什么?欲解答这两个问题,无疑应当深研《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下简称《圆通章》)。 印光大师对于《圆通章》也极力赞叹道:“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本期依《圆通章》为主线,分为四节,从念佛的因由、生佛感应的原理、都摄六根的方法、念佛往生的例证这四个方面,根据近现代净土大德关于《圆通章》的通俗开示进行选辑,汇编了本册。希望有缘看到本册的念佛道友,能够由此生起对于往生净土绝对不移的信心、发起精进勇猛念念不移的行持,命终往生西方净土,圆成这段“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大事因缘。南无阿弥陀佛。

  

  

  

  

  

  第3期导读、目录、编后语

  第一节 念佛、往生的因由:为了生死,合于佛愿

  既为佛子,即应学佛

  佛的本意到底何在?

  祖师关于念佛发心的精要开示三则

  (一) 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

  (二) 拔除爱桩情缆,稳坐莲华佛国

  (三) 若能死尽偷心,必定圆转五浊

  发起大心,契合佛愿

  第二节 念佛、往生的原理:忆佛念佛,定生极乐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一) 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二) 但靠佛力,往生不易

  (三) 因缘和合,方生净土

  (四) 深念多念,必得成就

  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

  感应道交,必定见佛

  第三节 念佛的要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 托根缘尘、广造诸业

  (二) 摄根归性、念佛即心

  (三) 心佛一如、净念相继

  竭诚尽敬与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的方法 反闻自性的功夫

  摄耳谛听念佛声 念念入于圆觉海

  第四节 往生的例证:心坚志固,决定往生

  念佛切实 自做阎君

  专精念佛 得生净土

  心坚志固 定蒙接引

  

  第一节 念佛、往生的因由:为了生死,合于佛愿

  

  

  《蜀中净土》编者按

  《圆通章》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又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此段正显大势至菩萨往昔因地,由于佛之教化契入念佛三昧,最终彻底圆成等妙果觉。而如今大势至菩萨将此彻因彻果之念佛三昧,全体授予我等娑婆世界初机凡夫。这正暗合念佛法门“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之不可思议妙处。

  因此,我们一切念佛人,都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念佛到底是为何?我们念佛的最初原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发心,是否能够与佛与菩萨接引众生出离生死的本愿完全一致? 我们是否对于法门的选择犹豫不定? 我们是否能够死心塌地择定净土、深入念佛,最终得到“一门超出妙庄严路”的殊胜利益。

  

  既为佛子,即应学佛

  (摘自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大势至菩萨,最初也是薄地凡夫,因发心学佛,才能与佛——无量光乃至超日月光——相遇,得到念佛三昧。我们也是佛弟子呀!要以同学伴侣——菩萨作榜样,学佛念佛;发心要得到念佛三昧,才不愧作一个佛弟子。

  前年讲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就是说常跟著佛走,使怎么走我们怎么走,走到尽头,就到了佛地了。要知道佛也是修习成功的,古人云:“无天生的释迦,无自然的弥陀。”释尊成就佛果,是经过多少难行苦行才证得来的,并不是什么天哪神哪给他的。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门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能了生死。而在这么多的法门中,要以念佛法门为最容易最稳当。其他法门,修起来都很难,且人的寿命有限,还没有修好呢,已到寿尽命终了。来生如何,殊难逆料。所以还是选择最简单最稳当的法门为妙。大势至菩萨给我们作证明人,他生到极乐净土,位居西方三圣之一,就是念佛的成果。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因娑婆世界打闲岔的事情太多,很难达到了生死的目的。你们在家居士们,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务纠缠;就是出家人也得为他的衣、食、住等等来打闲岔。西方极乐世界,是依弥陀的愿力成就的,衣食现成,不要我们操心,要了生死容易得很。所以要求生西方。

  以上讲的要常随佛学,学念佛求生西方。大势至菩萨就是遵照超日月光佛教他的念佛法门,由念佛而生西方的。有人说:念佛法门是接引下根的!好啦!算你根基高,还高过大势至菩萨吗?菩萨还遵从佛的教诲念佛咧!我们怎可不遵佛的教训呢?!

  我们随著佛学,不是死后才得到利益,只要你学佛,马上就得到利益。那些不学佛的人,终日忙碌,请问他们忙些什么?为谁忙?都是为别人忙啊!并没有忙到自己的事情。几十年辛苦为别人,到头是凄凉而死,死后还是茫茫无所。像你们来参加佛七,坐下来静心念佛,这才是为自己呢!将来念佛功成,生到西方,那是你的真正收获,真正归宿,也是真正为你自己。

  你们有几位年轻的居士,都是有大善根的人。应当珍重你的善根,好好学佛,勿以年华可待,因循犹豫。你们问问他们年长的,忙碌了几十年,结果是什么?千万不要等到老年再修。要发道心念佛,念一声佛,功德无量,法乐无量。

  

  佛的本意到底何在?

  (摘自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我们大陆的人来到台湾,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大陆的人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台湾同胞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台北,他在台北与你相会;你到台南,他到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

  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

《《蜀中净土》文选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