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九集) 2012/10/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九三页最后一行,科题,「丁二、难知难闻」,分二科,第一科,「佛智难测」,有一首半偈颂,就是六句。请看经文: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
这六句,念老在注解注得很丰富,有很长的一段文,我们看集注。「右段表佛智深广,唯佛能知。二乘贤圣,皆不能测,何况凡夫」。这个话是真实话,丝毫不夸张,这个里头有很深的意思,我们要明了。如来智慧,深广智,是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外来的。二乘,阿罗汉、辟支佛不能想像,那是迷,迷失了自性。二乘人见思烦恼断了,只有无明跟尘沙烦恼。那我们凡夫就不必说了,我们这个三大类烦恼,一品都没断,怎么能知道佛的智慧?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学佛是为什么?就是为恢复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不是为别的。学习的目标、方向一定搞清楚,我们才能够得到。如果说我们学佛是为求功名、为求富贵,能不能得到?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得到这些东西,自性还是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一样都不知道。佛法妙,妙在此地。
佛法能满一切众生意,不论觉迷、善恶都能满足。你造地狱业,佛也能满足你地狱业,让你得地狱果报,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佛只是做增上缘。那增上缘,善的好,恶的为什么也给你做增上缘?如果你要不受尽恶报,你不会回头,所以还是大慈大悲,帮助你觉悟。确实有些人,若不是苦尽他甘不来。这就是一个善於教学的人,叫恩威并施。但是无论是用恩、是用威,都是善意,都是帮助你,都是成就你。不是叫你受这些苦难,你不会觉悟,你不会回头,所谓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你吃尽苦头了,你死心塌地,相信了。所以佛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真正理解之后才佩服,这是大慈大悲,善巧妙用。
下面,念老教给我们,「故应舍尽执情,唯当仰信」。执是执著,执著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情,情执,这最难破的一关。中国古谚语有所谓的「英雄难过美人关」,就是情执,迷在这个里头,回不了头来。项羽兵败在乌江,依旧不知道回头,还认为所作所为是正确的、对的,说是天亡他,不是战争,是天灭亡他,怨天尤人。这是什么?这是无知,这是迷惑。「今幸具信慧」,这今是说我们今天非常幸运,具足有信有慧。「能闻此法,切莫错过今时」,这句话说得好,今时是这一生,可不能错过。这一生当中生在乱世,生在灾难的时代,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随时会死亡。不要认为我还年轻,我前途还很长,全想错了,黄泉路上无老少。每天如果细看看,我在没学佛之前,每天还看看报纸。我看报纸跟人家不一样,人家关心社会国家大事,我看报纸,报纸一拿来,第一个看什么?看讣闻。今天哪些人过世了,慢慢就轮到我了,一天一天的接近,我看这个。所以,对世缘,这个心就比较淡一点,放下比较容易一点。印光大师把死贴在额头上,也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时时刻刻提醒我。什么时候走,谁也不知道,很多事情突然的,没有预警,不能不知道。知道,那就是分秒必争,不可以放逸,抓紧这个时间信愿持名。我们总算遇到了一条生路,一条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的门道。这一条路走的人可多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不多,他方世界的人很多。
『海』是比喻,「如来智慧,深广无涯」,没有边际,「犹如大海」,故称为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如《法华经.方便品》所说的,「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难解之法是什么?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这就是如来智慧海。这一句我们常常读到、常常提到,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份参考资料,藉这个机会我们把它再学一遍。这份资料很长,这是属於《佛学大辞典》里面的资料。「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是名究极,究竟到极处,真实之理,它的名号。「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诸法实相明白了,真如也明白了,法性也明白了,实际也明白了,第一义谛这统统都明白了。
「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就是诸法实相,大乘八个宗,小乘也有两个宗,每一宗里头都说诸法实相,意思有浅深广狭的差别。在中国,一般都是依大乘,《华严》、《法华》这些经论里面所说的为多,多分都是说这些。「华严约於中谛,频唱法界」,《华严经》说法界,法界就是诸法实相,法界就是真如、就是法性。「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法华经》所说的。「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谛,为诸宗之通谈」,许多宗,禅宗、法相宗,都是以空假中三谛里面的真谛,诸宗都以这个为诸法实相。所以诸法实相空的意思很广。但是天台家讲妙有,性具之妙有。性具之妙有有隐现不同,隐而不现,那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说这个意思。本自具足,但是没有。自性确实非物质、非精神、非自然,这三种现象都不可得,但是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妙有,不现的时候叫真空,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诸法实相,天台家所说的,说得好。
所以,空中之真谛,「妙有之俗谛,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这个一字就是妙。妙在哪里?妙在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但是性空,相也空。相之空,我们现在概念愈来愈清楚了。弥勒菩萨所说的所有现象,这三大类,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就是念头,自然现象,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现象,都从这儿产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谁能掌握得住?就是谁能见到?这个生灭在我们眼前,我们眼睛睁得再大看不见。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我们从前老的电影上,电影画面,二十四分之一秒。那样的速度,我们眼睛有个感觉,有个东西晃了一下,不见了。这东西是什么样子?不知道,没看清楚,也就是你根本看不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现在告诉你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在你面前用放大镜对准了也看不见,用显微镜对准了还是看不见,它速度太快了。你说它真有吗?所以叫妙有。那有是怎么回事情?不是一个相,是许许多多的相重叠在一起,你看到了。你看,一秒钟的时间有一千六百兆个影像,你看到了。一大堆堆在那个地方,你看到了,一个现相决定看不到。所以,具一字弥显今宗。
我们再看下面,「诸法实相者,诸法为十界因果之法」。十法界,上面是佛,下面是地狱。四圣、六凡,上面四圣,是佛、是菩萨,是缘觉、声闻,这四圣;下面是六道,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十法界的因、十法界的果,这是诸法,经上常讲的诸法,十法界因与果。因跟果,《华严经》都跟我们说无量因缘,不单纯,很复杂,无量因缘成就这因果。世尊教学,为方便起见,把无量因果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果拈出来告诉我们,这就方便多了。最重要的一个因果,真因,佛说,佛的因果是平等,平等的心、平等的行就感平等的果。平等的因行是因,行是缘,果就是佛。我们要想成佛,要修清净平等觉。
在这个经上我们常常提醒,清净是二乘心,就是声闻缘觉;平等是菩萨心,都是偏重在定上讲的。觉呢?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觉从哪里来?觉从平等来的。清净有小智慧,就是声闻、缘觉二乘智慧;平等是大智慧,佛的智慧。我们要想成佛,不修平等不行。有见思烦恼就不清净,见思是执著,有执著就染污,清净心不能现前。有高下,平等心不能现前。我比你高,你不如我,这个念头不可以有;有这个念头,平等心不生,平等心不生,佛智慧不现前。都怪自己,不能怪别人,谁都没有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自己为什么障碍自己?愚痴,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也不肯放下,那是什么?习气。习性太深了,迷染太重了,没有办法超越。
菩萨的因是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的修因。菩萨有六度的心,有六度的行为,有六度的心是因,有六度的行为,他常常真干,那是缘,他能成菩萨道。有定有慧,定慧都比二乘人高。第三是缘觉,也算是小乘,因为没有开悟,还是用阿赖耶。虽然用阿赖耶,用得正,也就是与性德完全相应,这也很难得。我们说浅一点,他起心动念依照中国老祖宗的讲法,他不离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一定相应,他的言语、造作跟这四科也相应。这非常不容易,世间法说圣贤君子。在佛法里面,他一定跟三福相应,跟六和相应,跟三学、六度相应。这是学佛,是行菩萨道。声闻、缘觉性质相同,缘觉证得比他深,声闻的定慧比较浅,这两种人都出离六道轮回了。加上上面的菩萨、佛,叫四圣法界,我们六道人称他为圣人。
下面就是六道轮回,这很苦。四圣法界,六道轮回的生死没有了,他永远离开了,不在六道,他住四圣法界。四圣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就是严重染污。实际上,净土、染土是人心自己变现的,不是佛变现的,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的分别执著变现的,这个一定要晓得。佛所现的全是一真法界,我们第八识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这是我们自己的妄心,於佛、於菩萨没关系,这个一定要晓得。晓得之后,不会怨天尤人,知道自作自受,知道这个东西要自己负责任,推到别人是罪上加罪,为什么?你冤枉别人。要推到佛菩萨那罪就更重,佛菩萨是大圣,你怎么能怪罪於他?这个样子,在三途里头愈陷愈苦。六道里头的升降全在念头,一个善念升,一个恶念就降。
六道里头最高的是天道,天有二十八层,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上面这两层,修禅…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六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