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P2

  ..续本文上一页

  『佛难值』,值是遇到,遇到佛非常不容易。释迦佛灭度了,底下一尊弥勒菩萨成佛,时间多久?他在兜率天命终,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一年也是三百六十天,照这个算法,每一天,我们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四千岁,所以算出来大概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他才降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我们这个地球上,南阎浮提洲,经历好几个小劫。一个小劫是人的寿命一次增减。佛经上告诉我们,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我们现在是减的这个阶段,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一百岁,这过了三千年,现在的人寿,平均人寿七十岁。往后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六千年,六千年之后地球上人是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是一个小劫。弥勒佛来成佛,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七千后头是万,所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这个增减劫,好几个增减劫,弥勒佛才来。现在说弥勒佛来了,那是应化身,不是到这个世间来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不是的,这化身来的。真难遇到。

  这么长的时间,没有佛住在世间,众生苦,闻不到佛法。本经释迦牟尼佛有嘱咐,《地藏经》上讲得最清楚、最明白,世尊灭度以后,弥勒没有出世之前,这么长的时间,度化众生的使命就委托给地藏菩萨,所以地藏菩萨代理佛教化众生,这是在相上讲的。为什么叫地藏菩萨,不叫别人?地藏菩萨表什么法?代表是孝亲尊师,换句话说,他代表净业三福第一福。没有佛住世,只要把这四句做到了,在这个世间也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地藏菩萨代表这个。高深的佛法没有人讲,也没有人学,这个可以,可以讲、可以教、可以学。更深的意义,是地藏菩萨帮助这些众生,植深厚的善根,所以弥勒菩萨出世,龙华三会,度生无量,这些众生的根基都是地藏菩萨培养的,表这个意思。我们才真正领会到,第一福就是儒释道三个根。这三个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重视,没有一尊佛菩萨教学不从这个地方扎根。无论世出世法,世间法,成圣成贤;佛法,成佛成菩萨;其他宗教,成神成仙,全都在这个地方扎根。我们要不重视,要不认真学习,我们就错了。

  这个难遇,「《法华寿量品》云: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诸薄德人」,他没有修道德,没有道德就是没有福报、没有智慧。这样的人,「过」,过是超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这是真的。所以遇到佛,我们遇到佛法,都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不是善根福德深厚,你就遇不到。於是我们要了解,这些善根深厚的人,虽遇到佛法,也会做错事,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尤其生在现前这个世间,圣贤教诲中断了两百年,到这个世间来,习染就不间断,习气、染污天天在薰习,纵然有善根福德也被障碍了,他也做错事情,他也堕落、也迷惑了。这个现象是必然的,无可厚非,换句话说,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他要能够敌得过,不被染污,那他非常明显,他是佛菩萨再来的,凡人做不到。他造因受报,在这个世间不断继续轮转,到哪一生、哪一世他的善根福德能够跟外面这些诱惑抗衡,他能战胜,他那一生就成佛了,缘就成熟了。这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事情受果报,受尽了苦处,然后他印象深刻了;又来找我麻烦,我这一次不上当了,他才能回头得了。财色名食睡的诱惑,我不上当了,这一世他就能超越了;如果还有稍许被诱惑的,他还要轮转几次。

  所以理事都搞明白了,我们自己的心就平了、心就定了,外面世界怎么个变,我不变,我就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什么都不要管了。你管是白管,没人听你的;纵然说听你的,阳奉阴违,表面上听你的,背后他还是另外一套,你又何必?不如好好的念佛往生,做一个好样子让他看见。让他看见就是给他种善根,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最后来一次作证转,三转*轮,给你作证。这个话,佛当年在世,五时说教,常常开演。

  「又当年佛在印度王舍城时,城中仅三分之一人见佛」,见过,「另三分之一人但闻佛名,而未见佛。更有三分之一人,不见不闻,可见值佛之难」。三千年前,佛出现在印度,那个时候这个大地人口少,大自然的动物很多,没有交通工具。中国一直到清朝,两百年前,交通工具是马车、牛车,最大的运输工具是帆船,旅行都是徒步,步行。一天走六、七十里,这是正常的速度。我们抗战期间行军,每天最短的六十里,最长的距离是一百二十里。一百二十里,从早晨天还没亮就出发,到晚上差不多八、九点钟到,那走得很辛苦。一百二十里就是今天六十公里,天天要走,大概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跟日本人打八年仗,我们就走了八年,居无定所,过著流浪的生活。背一个小包袱,很简单的一个铺盖,一床被三斤重,最小的一床小被子,外面一个毯子包起来,两套换洗衣服。那个时候人心非常淳厚,走到任何地方,陌生人他们都同情我们逃难,都来问候、都来帮助,跟现在社会完全不一样,人情味很重。现在一切便利了,人情味没有了,人与人之间那种亲爱完全没有了,信心没有了。从前人相信人都是好人,没有想到这世界有坏人,没想到。现在信心没有了,自己对自己都不相信,他怎么会相信别人?所以福愈来愈薄。

  没有福,怎么能遇到佛菩萨?不但遇不到佛菩萨,一个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都遇不到,那都要福报。福里头还得要有缘的,没有缘,他看不顺眼,他不理你,遇到也等於没有遇到。这个多结缘是一桩好事情,早年李老师对我们这一批学经教的学生,常常劝导我们,多结法缘,将来你讲经教学法缘殊胜。你要不结缘,讲得再好,讲得天花乱坠,没人爱听,不是你讲不好,你跟那个人没有缘分;果然有缘分,他讲得并不好,可是他听得很欢喜,缘分很重要。

  这下面说,即前面经中所说的,「若闻斯经」,这是讲闻到这部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真正不容易!你听了,你要能相信,不怀疑,喜欢听,这个乐是喜欢听,能接受、能理解,能够依著经的教诲去修行,这是难中之难。为什么?听到这部经,信乐受持,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李老师跟我们讲,修净土同学当中,真正能做到这一句,大概一万人当中有三、五个,不是多数,决定得生净土,决定一生成佛。

  「慧能生解,故闻经信乐」,所以这人有智慧,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确实有很多阿公阿婆听到这个经生欢喜心,他不认识字,他学念经,一句一句的学。经,他会念,换一个地方拿字给他认,他不认识,在这个经上他认识,换个本子他不认识。这个他念得顺口,他一句一句会接下去,心定、心专,他懂里头意思。最怕的是心浮气躁,心里头有妄念、有杂念、有妄想,智慧就没有了。要知道你想的、你念的全都是虚幻的,错了,不应该有这些念头。要把念头换过来,换成阿弥陀佛,这是真智慧。我把我所有的念头、所有的这些想法,全都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对了。

  底下念老总结这三句,第一个「人身难得」,第二「佛法难闻」,第三「净宗难信」。真正修学净宗,这三个难都度过。「今则难得者能得」,得人身;「难闻者能闻」,闻到大乘;「难信者能信」,相信净土,信愿持名。「复加以慧解」,对这本经能够理解,能生信心,断除疑惑,这些困难全部都度过。「佛劝行人,当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切莫错过。此回若错,则真成错矣」,那就真错了。念老末后这几句话,苦口婆心。由他口里说出来,由此可知,他在晚年一心念佛,专求净土,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再看下一首偈,「信受得度」,分两个小段: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这四句偈,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右之二偈」,「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后半偈,「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再加上这一首,这两偈「总结全经」。「本经之首第二品名德遵普贤」,普贤菩萨跟净土宗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可以看到。在中国提倡《无量寿经》,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第一个人是东晋慧远大师,被称为净土宗的初祖。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这个世界多大?黄念祖老居士告诉,十亿个银河系。一个银河系是佛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乘一千、再乘一千,叫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总共十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在这个教区里面,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弥陀净土的第一个人,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还有更大的,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个提倡念佛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普贤是娑婆世界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净宗初祖,都是全心全力提倡。

  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品是序品,没有入正宗,「与会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经的开端、序分。在家菩萨众,第一句话,在家菩萨修行举了十六位,「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位在家菩萨都是等觉菩萨,跟普贤菩萨地位平等。这个意思说明,这个法门在家菩萨多,修的人太多了,在家菩萨契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都搞八万四千法门去了,都认为自己的缘很殊胜,走那些门,只有这个法门在家菩萨多。所以你看这个经开头,普贤,到这个经结束也是普贤,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在极乐世界,每个人所修的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华严。那我们知道,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讲的经教,讲什么?无量法门统统都讲,没有一个法门漏掉的。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学什么法门都很容易,佛都教你,到你大彻大悟之后,你就完全念佛了,为什么?报阿弥陀佛之恩,只有念佛才能报佛恩。

  到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七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