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

  蕅益大师《灵峰宗录·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

  阿弥陀佛,以法界藏身,示居西方乐土。只此微尘乐土,含摄华藏无边刹海,不可思议。所谓:权实不二法门,遍入众生心想,不堕一切众生情计者也。十方诸佛,同共称扬;宝积大会,叮咛劝往。别本流行,凡经四译。有宋王龙舒居士,未睹宝积善本,軏会四译,弃短取长,名大阿弥陀经。举世流通,千余载矣。寿生庵万融尊宿,得坊间旧本,较南北二藏,文理俱优,公诸孙刻之。此即法藏愿轮,古今一致者也。书经者为贞明王居士。予过吴门,为正其句读云。

  编者按:台湾天台宗大德会性法师将此文编入其所辑的《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之中。

  蕅益大师《阅藏知津》正文卷第三

  

  佛说大阿弥陀经(二卷)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前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又: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大宝积经》第五无量寿如来会同本异译,而法贤本中,有慈氏问答,尤妙,但止三十六愿。

  编者按: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内证境界不可思议,印光大师明言其为“法身大士,乘愿示生”(《四书蕅益解》重刻版序)。蕅益大师弘扬净土,着《弥陀要解》一部,光灿千古,印光大师赞叹“即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过其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蕅益大师为王龙舒会集本作后序,并校正文句,支持流通。大师在《阅藏知津》中感慨王龙舒未见唐译,实为憾事,可见大师完全没有反对会集本,甚至表示出,如龙舒见到唐译,一并会集,方称圆满。《阅藏知津》中《无量寿经》汉、魏、吴等译本,均未加评注,而宋译,大师称经中慈氏问答非常精妙,可惜只有三十六愿,与诸经不合,此中更透露出大师对《无量寿经》译本参差表示出的遗憾。今天有人竭力反对会集,其见地真能超出蕅益之上吗?蕅益大师不但没有批评王龙舒会集《无量寿经》,反而认为王本的真正不足之处是没有把《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会集上去,可见大师对《无量寿经》诸译会集一事非常认可!

  莲池大师赞王龙舒

  

  王龙舒国学传

  云栖寺沙门祩宏撰(即莲池大师)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静简洁,博极经史。一旦捐之,曰: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自是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夜分乃寝,作净土文劝世。将卒,三日前,遍别亲识,有不复相见之语。至期,读书罢,如常礼念。忽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如植木矣。邦人有梦二青衣引公西行者,自是家家供事云。赞曰:龙舒劝修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入廛垂手者耶?

  

  玉琳国师赞王龙舒

  盖闻愿生净土者,先净其心,心净则其土净也;欲净其心者,必专精其法,其法专则其功纯也。往生净土之书,实浩且繁,其持名之专,用功之精,莫尚于王龙舒净土文矣!余昔尝阅其书,每置卷三叹,欲广流通。俾九州四海若缁若素、若男若女,有厌离娑婆极苦,而忻羡安养极乐者,皆得摄百千万亿三昧于一念佛三昧中。十二时间,纯而弗杂,约而易操,力省功倍,期孚效速,华开见佛,永脱轮回,则此书诚为破障之前阵,割惑之利锋,净域之宝筏,入圣之要津。与兹栖水俞惠公居士,复原本龙舒,博综经论,汇为全书。既以自利,兼以利他,观其直捷信向愿力弘厚,可谓入海而取明月之珠,登山而采连城之璧,无以加矣。刻成,乞余一言,以为序。余固知法专而后功纯,功纯而后心净,心净而后土净,其将旦暮而遇之也,宁止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而已哉。

  熙三年仲秋之月 报恩琇头陀 题

  ——《净土全书》序

  彭绍升赞王龙舒

  

  王虚中传(节选)

  知归子彭际清撰

  王虚中,名日休,庐州人。宋高宗时,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着书名龙舒净土文。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隶优妓之属,咸以净土法门劝引皈依。其文浅说曲喻,至详至恳,若父兄之教子弟然。虚中尝以无量寿经,称赞西方,义蕴深广。而自汉迄宋,译文晦塞,罕中伦节,致我佛说经之旨不白,乃祷于观世音,会四本而译之,三年乃成,厘为五十六分。文辞尔雅,条理灿然,遂得大行于世。乾道中,庐陵李彦弼有疾,垂死,梦一人自称龙舒居士,谓曰:汝起饮白粥,疾当瘳。且汝尚忆阙仲雅教汝修行捷径否?彦弼曰:每日念佛不辍。既觉索粥饮之,立愈。彦弼初未识虚中,既而见其画像,与梦合,使诸子往受学焉。虚中将卒,前三日遍别道友,勖以精修净业,云将有行,不复相见。及期,与生徒讲书毕,礼诵如常。时至三更,忽厉声称阿弥陀佛数声,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彦弼闻而感之,为刻虚中像,并述其事传远近,自是庐陵人多供事之。

  印光大师赞王龙舒

  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着;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

  —— 摘自《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编者按:印光大师不轻易肯人,其称龙舒“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之大士,会做无意义之事吗?会集《无量寿经》岂无大事因缘?有云龙舒会集《大阿弥陀经》之后悔悟,再作《净土文》弥补前非,出此语者,《龙舒净土文》一书尚未读过。《净土文》卷二《净土总要》曰:“大藏中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过度人道经》、《无量寿经》、《无量寿庄严经》,四者本为一经。译者不同,故有四名。其舛讹甚多,予久已校正,亦刊板以行。今按此经(《大阿弥陀经》),及余经传,为《净土总要》”。又《净土总要二》曰:“《大阿弥陀经》云……”。《净土文》卷四《修持法门》曰:“净土法门,多见于《大阿弥陀经》与《十六观经》”。此书至关重要之《净土总要》一章,尚依其会本而成文,何来悔过一说?唯图口快,诽谤圣贤,播惑天下,其罪非轻!

  宣化上人《水镜回天录》赞王龙舒

  王日休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廿六日

  王居士名日休,字虚中,南宋庐州龙舒人。端静简洁,博通经史,举国学进士。知儒学为非究竟之法,弃官学佛,专修净业。合光混俗,着龙舒净土文十篇,导人念佛。不辞辛苦,千里行化,上达公卿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劝修“万人修万人去”之法,为捷径之捷径也。见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之类,念佛十声,愿度尽生西方。年已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午夜方寝。临终之时,遍访莲友辞行,劝以精修净业。及期三更,面西高声念佛,唱曰:“佛来接我!”言毕立化。曾重编纂无量寿经,为大阿弥陀经行世。

  赞 曰

  老实念佛 不加琢磨 身心放下 死中求活

  龙舒净文 波罗蜜多 三根普被 同离娑婆

  又说偈曰

  弃儒就释向上达 不问朝政乱如麻

  一心收拾归家路 万缘放下赴莲华

  九品高登菩提位 七日圆成无上法

  径中捷径径又径 普摄群机你我他

  印祖明示幽溪大师《圆中钞》引王龙舒会集本经文事

  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着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

  又疏中所引大本,乃无量寿经;钞中所引大本,乃大阿弥陀经。幽溪取其文义详悉,举世流通,故特引之。致其字句,间有不同耳。

  释印光校正并序

  ——摘自《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编者按:《阿弥陀经》共有三大注解,为后世学习此经,弘扬净土者必备之参考书: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幽溪传灯大师《弥陀圆中钞》。注经之三大士,皆法门巨匠,人天师表。莲池大师赞王龙舒为再来大士;幽溪大师援引王本经文;蕅益大师更是亲自校刻王本《大阿弥陀经》,并发“惜其未见宝积一译”之叹,古大德之见地超迈,教眼圆明,今人何可望其项背?

  杨仁山老居士赞叹会集本

  重刊《净土四经》跋

  予初闻佛法,惟沿宗乘,见净土经论,辄不介意,以为着相庄严,非了义说。及见云栖诸书阐发奥旨,始知净土一门,普被群机,广流末法,实为苦海之舟航、入道之阶梯也。无如兵燹之余,仅见小本《弥陀经》,而于大本《无量寿经》及《十六观经》,迄不可得。适来金陵,获见此本于王君梅叔处,觅之数年者,一旦得之,喜出望外。此本为邵阳魏公默深所辑,魏公经世之学,人所共知,而不知其本源心地,净业圆成,乃由体以起用也。世缘将尽,心切利人,遂取《无量寿经》参会数译,删繁就简,订为善本。复以《十六观经》及《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合为一集,名曰《净土四经》,使世之习净业者,但受此本,无不具足。自世乱以来,其版想不复存。今者广募信施,重锓梨枣,庶几魏公一片婆心,末学咸受其惠。伏愿世间修佛乘者,毋于净土便生轻慢,须信念佛一门,乃我佛世尊别开方便,普度群生之法。倘不知其义旨深微,但能谛信奉行,自有开悟之期。知其义者,正好一心回向,万行圆修。转五浊为莲邦,证弥陀于自性,是则予所厚望焉。

  ——《杨仁山居士文集》卷三

  杨仁山居士规定金陵刻经处“三不刻”原则:

  一、疑伪者不刻;

  二、文义浅者不刻;

  …

《无量寿经(会集本)断疑篇(宏琳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