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门论》破邪方法研究(悟实)▪P4

  ..续本文上一页的回答,就是说龙树有时用很耐心的方法来回答佛法的真义。

  

(四)开启开示之破显

  

龙树在“观缘门”里开启悲愿的方法,开示众生器界内外因缘果报,启示诸法实相。如说:“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39]。这是开示偈子的第一句“众缘所生法”,“众缘”是因,“所生法”是果。举全句谓“众缘所生法有二种”,意在说明所生的果法有二种:一是内法,二是外法。内法是指众生身心份上有情的所生法,外法是指众生身心以外无情的一切法,一切法总不出众生的有情世界和外在的草木等无情世界。“众缘”就是众因缘,一个众生的出生,无论是人、是牛、还是马,要有他先世所造的善恶业的因,及现世父母为缘,这样,因缘和合才生婴儿或牛马,这叫内因缘所生法。又如将豆种子,种在土地中,有一定的阳光雨露,春种秋收,这叫外因缘所生法。这就是众因缘所生法,分为内、外情与无情两种,各有各的因缘不同,由众因缘生一切法。论文中有更加详细地开示外因缘:

  

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线、机杼、织师等和合故有氎生。又如治地筑基、梁、椽、泥、草、人工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钻摇、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40]

  

这里举出五种事物来说明,第一、略举三缘:一是泥团,二是工具,三是人工技术。恐怕还不止这三种,所以用“等”字作概括。其中泥团是瓶的因,转绳工具和陶师是助缘,因缘和合产生瓶子,所以瓶子是“众缘所生法”。第二、举织布的例证,也举出三种因缘:一是缕线,就是纱线,二是机杼是织布机,三是织布工人等和合故氎生。其中纱线是布的因,机杼和人工是缘,因缘和合所以有氎(音迭)生。第三、是举盖房子为例,第四、举用奶酪作成酥油为例,酥油现在通俗叫黄油。第五、举农田种植业为例。最后“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总结世间一切事物无不是“众缘所生法”。

  

(五)以观为门之破显

  

《十二门论》的每一品皆以“观”立名,观因缘品、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门门皆归终于空,开示众生悟入无生法忍。说明透视空性即是一切法的实相,一切法空是因智慧观察自性不可得,由自性不可得而为空,并不是抹杀一切缘起假名的诸法。如《智度论》卷一说:“虽空亦不断,相续亦不常,罪福亦不失”[41]。又卷三十八说:“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42]。所以说《十二门论》重在开示一切法空的观门,依人类共同认识的境界指出他的根本错误。宇宙间的森罗万象任举一法无非是空性,虽有种种名相言说,乃是世俗的方便,如《智度论》卷五十中说:“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假名字相”[43]。所以说破一一法的自性执,显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性毕竟空寂的妙理。

  

《十二门论》释空不出三种。第一、前三门求有法(体)不可得,名为空门;第二、第四门至第九门这六门求相无踪,名为无相门;第三、后三门求起作无从,名为无作门。初十一门破异法生不可得,最后一门求即法无从,所以相即法、离异法生相皆不可得,明诸法空相,启迪众生悟入无生的中道实相。所以《十二门论》在每一门中的最后一句都总结一切有为法无为法及众生空寂无自性之理。为明显起见,故列表如下:

  

  

  

  

  

  

  

  

  

内容提纲

  

  

  

  

  

·

  

  

  

  

  

  

  

  

  

序分

  

  

  

  

  

  

  

观因缘门

  

因缘是佛法大宗,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因缘的范畴。如果迷于因缘一切皆迷,悟于因缘无法不悟,《十二门论》破因缘就是破执著实性的偏病,显无所得自性空的因缘法。

  

破异法生

  

性相皆空如如不二

  

观有果无果门

  

世间诸法森罗万象,无非因果,而小乘、外道不悟,便执缘能生果法,此推求果实无有生法。就是不坏假有而说实相,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

  

  

  

  

内外大小都主张四缘能生万物不应皆空,就四缘观一切法无生,就是破有自性的四缘。破四缘是破缘起的自性有,而显示缘起的自性空。

  

  

  

  

  

  

  

众生执情深重,虽闻总别求果无从,而执万法各有相貌,其实诸法的相貌都是虚假的,无有定相。三相是生住灭。说名相是教化众生假施设的方便而已,所以无三说三,令众生因三悟不三,明有为、无为一切相皆空。

  

观有相无相门

  

观相门是破通相,此门是破别相,即是破体相。有为无为二法,是有还是无?如果说是本有相,不须再用相,如果本无相,今也没有所相法有相无相皆无有相,所以有为、无为一切相皆空。

  

观一异门

  

相与可相说一、说异都不能成立,如果说相与可相是一,是说不通的,既然有能所的差别,怎么能说是一…

《《十二门论》破邪方法研究(悟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