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积经讲记▪P20

  ..续本文上一页圣王」的「种 」胤,主持国政,利益民众,远过其它王子的功德。如来再合喻说:「迦叶 !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根」──没有显而可见的菩 萨德相,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如胎」中的「王子」,也还只是精血凝和 [P148] ,没有眼耳等根相。但「诸天神王」──天龙八部们,却「深心尊重」初发 心菩萨,胜「过于八解」脱的「大阿罗汉」。在声闻乘中,最高的圣果,是 阿罗汉位。阿罗汉是梵语,意思是断尽了烦恼,生死已尽,应受人天的供养 。约断烦恼,证法性,了生死说,阿罗汉是一样的。但约定力、通力、悲心 、世俗智来说,浅深也大有差别。其中俱解脱阿罗汉能得八解脱:一内有色 想外观色解脱;二内无色想外观色解脱;三净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 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 想定解脱。这是定力极深,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说菩萨的功德,比声 闻的自利功德大,还容易信解。现在说菩萨最初发心,什么功德还没有,就 比得八解脱的大阿罗汉还高,就难免有人怀疑了。所以佛又说明理由:「如 是菩萨」,虽还没有成就菩萨根,但巳「名」为能继「绍」如来的「尊位」 者,能使未来「不断佛种」。有了菩萨,就有佛佛相承,广大无尽的普利众 生,这那里是八解罗汉可及呢! [P149]

  

  戊四 初心希有胜

  己一 胜出声闻 『迦叶!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如须弥山。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声闻 辟支佛众。』

  第四是初心希有胜。上说菩萨的种姓尊贵,已说到初发心菩萨的尊贵, 现在如来承上意而更为譬说。「迦叶,譬如一」颗小小的,蔚蓝色的「琉璃 珠」,价值与妙用都「胜于水精」──一般的水晶,那怕水晶大得「如须弥 山」那样。「菩萨」也如此,「从初发心」以来,即使位居凡夫,「便胜」 于「声闻辟支佛众」。声闻,一向是大众共住的。辟支佛,译义为独觉。其 实除麟角喻辟支一人出世而外,其余也都是众多共住的。上文说初发心菩萨 ,胜过八解脱的大阿罗汉。现在进一步说,不要说得八解脱的,就是无数的 二乘无学众,也不及一位初心菩萨呢!

  

  己二 人天礼敬 [P150] 『迦叶!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 诸天世人皆当礼敬。』

  初发心菩萨,不但胜过二乘,而且也为人天所尊敬。如来举喻说:「迦 叶!譬如」剎利「大王夫人」,当他诞「生」王「子」的「日」子,所属的 「小王」及「群臣」,都要「来拜谒」,为他是王子而庆贺。这样,「菩萨 」也如此。「初发心时,诸天」与「世人,皆当礼」拜恭「敬」,因为他是 菩萨,是佛的种姓,是未来佛。凡夫没有慧眼,或者会轻视初心菩萨,所以 佛特地说应尊敬。

  

  戊五 普利众生胜 『迦叶!譬如雪山王中生诸药草,无有所属,无所分别,随病所服,皆能疗治 。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

  第五是普利众生胜。佛举比喻说:「迦叶!譬如雪山王」──喜马拉耶 山区,近印度西北区的大山,终年积雪,极高极大,所以叫雪山王。在这大 [P151] 雪山「中,生诸药草」。这一地区,古代是不属于任何国家,也不属于任何 人的,所以雪山的一切药草,也都「无有所属」。因为不是属于谁的,所以 不问是什么人,「无所分别」。只要是「随病」所宜──对症的话,就能随 「所服」的药,而「皆能疗治」。「菩萨」也如此,修行「所集」的,以智 为主的一切法门,如雪山的各种药草一样,所以叫「智药」。对人的贵贱、 贫富、智愚,都「无所分别」,一视同仁,而能「普为」一切「众生」,作 「平等救护」,解脱众生的苦恼。

  

  戊六 出生如来胜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众人爱敬逾于满月。如是迦叶!信我语者,爱敬菩萨 过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

  第六出生如来胜。人天应尊敬菩萨,而且要敬重到极点。对于这,如来 又举喻说:「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印度的民俗,就举行非常隆重的新月 祭。所以说:「众人爱敬」这新月,「逾」越了十五晚上的「满月」。我们 [P152] 中国人,是喜爱满月的。但在印度,除了团圆的满月外,还敬爱新月,因为 新月是象征着光明的出生,从此一直向大圆满的光明而前进。如来说了这一 比喻,才合喻说:「迦叶」!大家如相「信我」的「语」言,那末「爱敬菩 萨」,就应该「过于」对「如来」的尊敬。为什么呢?因为如来如满月,初 发心菩萨如新月。大乘经中,有以月光渐增到圆满的比喻,说明菩萨的从初 发菩提心,到无上菩提的圆成──成佛。从爱敬新月的意义,就可知特别爱 敬菩萨的意义,「由」于从「诸菩萨」,能出「生如来」呀。没有菩萨,就 没有佛,佛是从菩萨生的。这就显出菩萨的重要,应受世人最高的崇敬了!

  

  戊七 众生福田胜 『迦叶!譬如愚人舍月,礼事星宿。智者不尔,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礼敬声闻 。』

  第七众生福田胜。菩萨这样的可崇敬,那自然应尊敬菩萨,菩萨才是我 们的殊胜福田。如来又举喻说:「迦叶!譬如愚人,舍」弃了圆满光明的「 [P153] 月」亮,反而去「礼」拜「事」奉那些「星宿」,如北斗星,二十八宿等。 这是怎样的颠倒?如以菩萨为月亮,那星宿就如声闻众了。这样,有「智者 不」会那样的颠倒,「终不舍离菩萨行者」,真实福田,反而去「礼敬」那 小乘的「声闻」行人。

  

  戊八 声闻依止胜 『迦叶!譬如诸天及人,一切世间,善治伪珠,不能令成琉璃宝珠。求声闻人 亦复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禅定,终不能得坐于道场,成无上道。迦叶!譬如治 琉璃珠。能出百千无量珍宝,如是教化成就菩萨,能出百千无量声闻辟支佛宝』 。』

  第八声闻依止胜。这末后一喻,从不应礼敬声闻而来,原来声闻还是从 菩萨出生的呢!菩萨为声闻根本,大乘法为小乘法根本,拿这点来结赞菩萨 的殊胜。如来举治珠的譬喻:珠,不仅是生成的,也还要经人力的修治。古 法,治珠要经磨、押、穿──三个过程,才能显出珠所具的光泽。现在佛对 [P154] 迦叶说:「迦叶!譬如诸天」,或者是「人,一切世间善」于「治」珠的治 珠师,假使所治的是「伪珠」,那无论怎样的修治,也「不能令成」无价的 「琉璃宝珠」,这是伪珠的品质限定了的。这样,「求声闻人,亦复如是」 。他发的是出离心,没有悲愿,但求自苦的解脱。这也决定了他,无论声闻 人所有「一切持戒」功德,「成就」甚深的「禅定」功德,熏修得怎么好, 也「终不能得坐于道(道是菩提的旧译)场」,而「成无上道」。总之,声 闻人无论如何修持,也不能成佛。

  再举喻来说菩萨:「迦叶!譬如」治珠师所「治」的,是一颗毗「琉璃 珠」。经过一番琢磨修治,就能显出琉璃珠的妙用。据说,从琉璃珠,「能 」引「出百千无量」数的各种「珍宝」。拿这来比喻,那就「是教化」发菩 提心,起大悲愿,修集广大福智资粮。等到「成就」真实「菩萨」,那就从 菩萨的教化中,「能出」生「百千无量」数的「声闻辟支佛宝」。二乘圣果 ,虽不及菩萨,但也是世所希有的珍宝,故比喻为各种宝物。 [P155]

  从菩萨的不断结使,到这出生二乘,为二乘所依止,种种比喻赞叹,显 出菩萨道的善巧,崇高。

  丙三 作教化事业

  丁一 毕竟智药治

  戊一 总说 『尔时,世尊复告大迦叶:『菩萨常应求利众生。又正修习一切所有福德善根 ,等心施与一切众生。所得智药,遍到十方疗治众生,皆令毕竟。云何名为毕竟 智药?』

  正明菩萨道中,已说了修广大正行,习甚深中观,现在要说起方便大用 ,作教化事业。前二是自利,这里要说利他。菩萨虽以利他为重,而实是自 利利他相成的。如修广大正行,都是与众生有利益的。而现在要说的方便教 化,又都是从自己的修集得来。怎样自利,就怎样利他,所以菩萨是在利他 为先的原则下,去从事自利利他,上求下化的工作。 [P156]

  在菩萨的方便化导中,分毕竟智药与出世智药二科。菩萨能治众生的生 死苦恼病,主要是智慧,所以叫智药。菩萨以般若──智慧而修集的一切法 药,是能根治众生生死重病的,所以叫毕竟智药,毕竟就是究竟彻底的意思 。这些智药,虽能达到菩提、涅槃,但或是远方便,或是近方便;或是助成 的,或是主要的。那切近而主要的智药,名为出世智药。菩萨修集得来的佛 法,不外这二类。

  说明毕竟智药,先总说。这是另起一大段,所以经上说:「尔时,世尊 」又「告大迦叶」说:修广大正行,与甚深中观的「菩萨」,是出发于大菩 提心的,利他心重,所以「常应」寻「求」方便,怎样去「利众生」。要利 益众生,就知道要切实修学。约修集福德说,「又正修习一切所有」的「福 德善根」,不是为自己,而愿以平「等心」,普遍的回向,「施与一切众生 」,同得解脱,同成佛道。约修习智德说,凡菩萨修习「所得智药」,也愿 与众生共有,所以「遍到十方」世界,去「疗治众生」的身心重病。不但去 [P157] 疗治,而且「皆令毕竟」全愈,这正如金刚经所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 灭度之』。那末,那些药「名为毕竟智药」呢?

  

  戊二 别说

  己一 诸对治行 『谓不净观治于贪淫,以慈心观治于瞋恚,以因缘观治于愚痴。以行空观治诸 妄见,以无相观治诸忆想分别缘念,以无愿观治于一切出三界愿。以四非倒治一 切倒:以诸有为皆悉无常治无常中计常颠倒,以有为苦治诸苦中计乐颠倒,以无 我治无我中计…

《宝积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学佛三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