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讲记▪P61

  ..续本文上一页华等都曾听过的,不过忘失而已。所以依本论说,应该说三乘是究竟。真谛释论,说前颂是显义说一乘,后颂是密义说一乘,因此,他的解说不定种姓,以为凡是声闻皆不定性,皆可作大乘菩萨。到了菩萨的地位,大乘已成,这才叫定,所以他有练小乘根性成大乘的理论。我觉得虽然一乘宝性论、佛性论等在说一乘,但瑜伽及摄论等,到底是说三乘究竟的。概略的说,无着系的论典,思想渊源说一切有系,确是说三乘究竟。但很多大乘经,与大众分别说系接近的,却显然是说一乘究竟。依大乘经典来解说瑜伽摄论,说它主张一乘,固然是 [P549] 牵强附会;但偏据瑜伽庄严与本论等,想解说一切大乘经,成立三乘究竟是大乘经的本意,结果也是徒然。

  

  第二项 释同时有多佛 如是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此中有颂:一界中无二,同时无量圆,次第转非理,故成有多佛。

  一切「诸佛」既「同一法身」,为什么「佛」又「有」许「多」呢?这里说有多佛,不同上说有无量有情现等正觉而名多,是说同一时中有多佛存在。一分小乘说:「一」世「界中」「无」有「二」佛,现在否认它的见解,说「同时」有「无量」众生「圆」满成佛。无量有情可以同时发菩提心,同时修菩萨行,功行圆满,当然同时成佛,不能说谁先谁后,你候我,我候你。若说一时只有一佛,「次第」展「转」相续成佛,是「非理」的,你有什么原因限制他,使他们不能同时成佛呢?所以同时「成有多佛」。

   [P550]

  第三项 释法身涅槃不涅槃 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此中有颂:一切障脱故,所作无竟故,佛毕竟涅槃,毕竟不涅槃。

  有的小乘说佛毕竟入涅槃,有的大乘说佛毕竟不入涅槃;本论以双非的见解说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也非毕竟不入涅槃。理由是:「一切障脱」而得转依,约这障脱寂灭边说,「佛毕竟」入「涅槃」。但是佛陀「所作」利益众生的事业,尽未来际,「无」有「竟」期,所以佛又「毕竟不涅槃」。

  

  第四项 释受用身非自性身 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由六因故:一、色身可见故,二、无量佛众会差别可见故,三、随胜解见自性不定可见故,四、别别而见自性变动可见故,五、菩萨声闻及诸天等种种众会间杂可见故,六、阿赖耶识与诸转识转依非理可见故。 [P551] 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道理。

  上文说『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以后,都谈法身;谈法身时,开显了佛陀的全体大用。这里不再说法身,却把自性身与受用身对谈。这自性身,是专就自证边说。「受用身」所以不是「自性身」,「由六」种「因」:(一)受用身有「色身可见」;见,不单是眼见,是说可以了知的。佛的最清净法身,功德相应,大慈悲所成;地上菩萨所见的,虽似乎即佛与净土的色相,其实诸佛自觉,即智即理,融然一如。所见的色身,只是诸佛应机,众生随自所能见的,见到怎样的色相而已。法身为一切法依,一切法不离于法身,体用无碍,故可说有色身;若偏取自证的自性身以对化他应现的二身说,就不能说有色相。(二)受用身,有「无量」彼此「众会差别可见」,自性身没有这差别相可见,所以受用身不就是自性身。(三)诸大菩萨在一会中,他们所见的受用身,「随」各人「胜解」所见不同。如密迹经说:有见佛高如须弥山王,有见佛长千里百里等,受用身的「自性不定」,不能 [P552] 说佛自证圆满的自性身有这种现象。(四)一一众生「别别而见自性变动」,先见是这样,后见又是那样,见解进一层,所见又不同。自性身是湛然常住,不能有此演变。(五)受用身所住的净土,「菩萨声闻」独觉等的三乘,诸「天」人「等」的「种种有情,众会间杂可见」,这唯有化他示现才有,自性身自然没有这种间杂。这样,前说的法身净土,如从自证化他差别的见地,那只是受用身土。但前依体用无碍,即本起末的法身说,与此不同;若把法身与自性身看成同一的意义,那前后就矛盾不能通释了。(六)赖耶转依得自性身,诸识转依得受用身,若说受用身即自性身,「阿赖耶识与诸转识」的「转依」「非」一的道「理」,就无从分别了。由此种种道理,所以「佛」的自性身不是受用身;若说佛的「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道理」!

  

  第五项 释变化身非自性身 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于!9龤史 [P553] 多及人中生,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书算数印工巧论中及于受用欲尘行中不能正知,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知恶说、善说法教,往外道所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应道理。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但于一处成等正觉,转正*轮,不应道理。若离示现成等正觉,唯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即应但于!9龤史多天成等正觉,何不施设遍于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既不施设,无教无理。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由一四洲摄世界故,如二轮王不同出世。此中有颂:佛微细化身,多处胎平等,为显一切种,成等觉而转。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毕竟涅槃不应道理,愿行无果成过失故。

  小乘学者多以变化身为佛的真身──自性身,这里依八相成道的化身,举八种理由,说明它的不同。初二因就是在从天退没和入胎受生相上说:约化佛的一期应化说,平常都是从菩萨说起,菩萨本在!9龤史多天,后来时机成熟,从天退没,乘白象降生人间入胎。但小乘学者也许可(这下面的理由, [P554] 都是小乘共许的本生谈中的事实,所以在大乘上看,小乘的权说是无可否认的),「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现在又说佛「于!9龤史多」天退没,「及人中」受异熟「生」,岂不自相矛盾吗?这当然是「不应道理」的。

  第三因,就是在受学受欲相上说:「菩萨」过去生中,于燃灯佛前,上升虚空的时候,得无生忍,就知道宿命,「从久远来,常」能「忆宿住」。过去所学的无量技能既常忆不忘,如方「书」,「算数」,「印」刻,「工巧论」等一切技能,及「于受用欲尘行」中,也常知它的过失。现在又说菩萨「不能正知」,要重行学习,再受五欲,这是「不应道理」的。今示现不知,仍须修学,与常人一样的受用五欲,可知这是变化身,而不是佛的真身。

  第四因,约出家相说:「菩萨从久远来」,对于什么是「恶说」法教,什么是「善说法教」,是早已知道的,而现在又要「往外道所」出家,修学邪说,这是「不应道理」的。佛的往外道所出家,明知是变化身,非自性身 [P555] 。

  第五因,约修行苦行说:「菩萨从久远来,已能善知三乘正道」,当然不会再去修学邪道的苦行,今既「修」六年的「邪苦行」,可知是变化身;若说即是自性身,是「不应道理」的。

  第六七因,约证菩提转正*轮说:「菩萨」于因中时,遍于百拘胝(万亿)赡部洲,布施持戒行道,教化众生。成佛时,也应该遍满百俱胝赡部洲受生成佛说法。若说「舍百俱胝赡部洲」而「但于一」赡部洲「处成等正觉,转正*轮」,这是「不应道理」的。自性身唯一,如专在这里,就不能在他洲;在此洲,同时须在他州成佛说法,可知这是变化身。若有人说:在我们赡部洲成佛的佛不是变化身,是自性身,其它地方不是「示现等正觉」的真佛,不过是此土的真佛「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吧了。若这样说,那末,「即应但于!9龤史多天成等正觉」,而以化身「施设遍于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这也可以。或者另一地方成佛是真的,本土成佛是变化的,这 [P556] 也可以。为什么定说此处是真正等觉,而以变化身遍在余处施作佛事呢?你「既不」这样「施设」,「无教」可以证明唯此土八相成道的佛是真,也「无理」由可以证成,可见非理!多界经说:无二轮王,无二佛陀同时出世,今说一切赡部洲中,多佛同时出现,岂不违经所说吗?「虽」一佛土中「有多化」佛,「而不违彼」经说「无二如来出现世」间的「言」教,为什么呢?因为经说「一四洲」名一「世界」,这一四洲中不能有二佛出世,不是说其它的四洲没有佛出世。这「如」多四洲,有多轮王,但与经说「二轮王不同时出世」,并不相违。这又说一颂:「佛」的「微细化身」示入母胎,当那时候,不唯佛的化身入胎,同时佛还变舍利弗等许多化身于同一时间「多处」入「胎」,「平等」平等;为什么要这样呢?「为」欲「显」示「一切种」觉最尊最胜,所以现声闻而光显如来「成等觉而转」。

  第八因,约入涅槃相说:菩萨求无上觉,是「为欲利乐一切有情」的,所以「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无不是为此一大事因缘。现在度生事业尚未完 [P557] 毕,即依「毕竟涅槃」而入涅槃,这是「不应道理」的。为什么呢?若果毕竟涅槃,那所修的「愿行」就空「无」有「果,成」大「过失」了。由是知道现涅槃的是变化身,非自性身。

  

  第六项 解二身常 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此二所依法身常故。又等流身及变化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数数现化不永绝故;如常受乐,如常施食,如来身常应知亦尔。

  「受用」「变化」二「身」,不是佛的真身,在他现起的方面,确「是无常」的。那为什么「经说如来身常」?这是就他的所依说的,「此」受用变化「二」身「所依」的「法身」,是「常」住的,约所依说,说能依的受用变化二身也是常住的了。实际上,菩萨众会人天等见到的或现生或入灭的佛,只是余二身,如来的自证法身是常住的,我们是见不到的。这可以拿水 [P558] 与波作比喻:水性的湛然不动,是法身;因众生机感风…

《摄大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与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