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的佛教▪P23

  ..续本文上一页报告,太多太多!几乎每一位佛弟子,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观音菩萨,最能适合众生的要求:对什么样的众生,表现什么样的身分,说什么样的法门。所以说:「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大慈大悲的柔和精神,与女子的慈爱相近,所以观音菩萨,特别为万万千千的女众所信仰,菩萨也就时常化现为柔和慈忍的女身。我们在这一生中,要信赖观音菩萨的护念,引导我们,救护我们,才能得到平安幸福。又要信赖阿弥陀 [P195] 佛的悲愿,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这可说是最理想的了。

  

  二‧七 佛法救世的目标

  佛教的目的,着重在救济世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底要救济世间,使达到怎样的理想呢! 佛法救世的目标,简约的说是这样:一、人人是平等的,人人都要成佛。二、促成知识的进化,完成种种事业。三、发展丰富的物产,让大家可以尽量的受用。四、使人类离邪道而向佛道。五、戒行清净,不作种种害人害己的罪恶。六、身心健全。七、贫病的都得到救济。八、女子成为男子一样。九、不受恶魔外道的欺骗。十、犯罪的改过自新,不用刑法的治罚。十一、肉体与精神,都得到良好的营养。十二、大家能得到精美的衣服,日用品与娱乐品。东方世界的药师佛,曾发过这样的大愿,建设了与极乐世界一模一样的净土。这可以说,这就是一切佛救人救世的真正愿望。佛弟子要依着这一目标,去发愿,去实行。 [P196]

  

  二‧八 龙树与无着

  在印度大乘佛教的兴盛里,龙树与无着,是两位最杰出的菩萨。龙树是南印度人,本来就是世间的大学者。起初,他追求世俗的欲乐,后来觉悟了,才在佛法里出家。他到北方来修学,在雪山的老比丘处,读到大乘经。又在东南海滨,大龙菩萨那里,读到『华严』等大乘经。依着修习,深彻地悟入了人生的真相。他回到南方弘法,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中观论』,依龙树的学风而修学的,成为大乘空宗,也叫中观宗。

  无着是北印度人。他出了家,到中印度来参学。起初学习小乘,后来才修弥勒的大乘法门。苦学了十二年,才能悟得。他在阿瑜陀国,亲从弥勒菩萨修学,又为大家讲说;把他编集出来,名为『瑜伽师地论』。无着自己的著作也很多。他的弟弟世亲,继承他的法门,而更大的弘扬起来。后来就成为大乘有宗,也叫做瑜伽宗。这两大派,是印度大乘佛教的正宗。 [P197]

  

  二‧九 前生与后世的开示

  天民不信前生,也不信后世。他说:「我不信,我没有看见」。法师讲了一个佛说的开示给他听。

  有人从高山下来说:「高山上有几百丈宽的大石,几十丈高的大树,还有几十里方圆的大水池」。久住平地的村民说:「我们不信,我们没有见过」。山民说:「你们顺着这条山路,上去察看一番,就可以证实了」。村民说:「我不信,所以不听你的话去察看。高山上,那里会有大水池,那里有这么大的石头与树木呀」!佛说:「我也是这样。依着正法去修行,到达高上的境地。我知道前生,知道后世;我告诉人,他们不肯信。可怜的愚痴人呀!你们没有修行,没有清净的慧眼,所以不能知道。但为什么不依正法修行,亲自去证实一番呢!不信我的话,又不肯亲自去察看,这也算是聪明人吗」?

  天民听到这里,向法师忏悔说:「法师!我太愚痴了!从今以后,我要信仰 [P198] 佛的教说,依佛指示的道路,从实践中去证实他」。

  

  二、一0 深山的古城

  有人在深山里游行,忽然发现一条平坦而宽广的大路。顺着大路前进,越走越远,发现了一所山城。城里有曲折的溪流,婉啭的鸟声,富丽的亭阁,鲜美的花木。既没有毒蛇猛兽,蚊虻蝇虱,气候又不冷不热,这真是清净的乐土!那人在城里,享受到从来未有的辛福。他回到山下来,逢人宣说,劝人依着古道,去清净的山城,享受无比的福乐。然而这对于不信的人,是没有益处的。

  这是释尊巧妙的比喻。这是说:释尊在修行的过程中,发见了一切佛所行的八正道,到达了一切佛同证的涅槃城。到了这里,一切苦痛,矛盾,纷乱,完全休止了。有的是平等,自由,永恒的福乐。释尊从大觉悟中,得到大解脱,这才向人们说法,劝大家修习正道,求得涅槃的常乐。信佛而遵行佛法的人,有福了! [P199]

  

  二‧一一 丛林巡礼(上)

  潮音寺是有名的大丛林,大家想去而始终没有去,因为离我们太远了。这次春假,学校发起去潮音寺旅行,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又一样样的讲给我们听。

  汽车走了两小时,才到达潮音寺;寺在海边的山坡上,风景极好。进了「山门」,先到「放生池」,鱼类都自由自在的,抢着吃我们投下去的饼干。到了「天王殿」,首先见到满面笑容,大腹踞坐的弥勒菩萨,表现了和平欢喜的精神。两旁站着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向内还有韦驮天将,这都是护法神。向中间进去,宫殿式的「大雄宝殿」,高大庄严极了!中间供释迦牟尼佛;阿难与迦叶,站在两旁。大磬与大木鱼,老师不准我们去乱敲。左右的圣僧像很多,老师说是十八罗汉。佛座后面,塑成海岛风景,供奉观音菩萨。再向中间进去,又是一所大殿,名为「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再向前进,有「藏经殿」,一列列的经橱里,放着藏经。经橱上金书「钦赐龙藏」,听说经是从前国王赐给的。再进到 [P200] 后面去,平列的房屋很多。中间名「方丈」,是寺院主持人的住处。

  

  二‧一二 丛林巡礼(下)

  我们再到两边去参观,有名为「斋堂」的,就是餐厅。斋堂非常大,我们恰好见到四、五百位比丘在吃饭。有「行堂」的,往来添饭添菜,极有秩序,肃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又到「大寮」去,这就是厨房。啊哟!那口千人锅,又大又深,真的吓了我们一跳。大捆大捆的柴,一直望灶门里送。经过「禅堂」,大门闭着,听说是修行的地方,我们不敢进去。到了「库房」,这是管理经济及一般事务的办事处。到了「客堂」,大家休息喝茶,知客师慈和的招待我们。老师说:佛教的大丛林,是很有组织的。可以分成两部分:禅堂是僧众的教育机构;此外,库房是总务与财务,客堂是司法及交际,这都是办事务的。上面,由方丈统理一切。

  下午四点钟,大家才尽兴而返。这次潮音寺的巡礼,大家都非常欢喜,赞叹 [P201] 丛林的伟大庄严,佩服寺院的秩序。住着五百多人的寺院,不见有闲逛与闲话的,大家都精进用功,这真太难得了!

  

  三‧一 盂兰盆会

  佛说:父母对于我们,恩德是大极了!做儿女的,一定要孝顺父母,报父母的恩德。你虽然尽心力去孝敬,也还是报不尽父母的恩。做孩子的,要听父母的话,使父母欢喜。长大了,要好好的立身做事,孝养父母,使父母身心安乐。父母死了,也要纪念父母,使父母离苦得乐。

  从前,佛的大弟子目连尊者,得道以后,知道他的母亲,因为不信三宝,杀害生灵,死后堕在饿鬼中受苦。目连孝心恳切,却没有能力救她,只得请佛设法。佛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在这一天,如能诚恳的布施,供佛及僧,凭这供佛的布施功德,得到一切佛的护念,才能度脱鬼趣的苦难」。这就是盂兰盆法会的来源。盂兰盆,是救倒悬的意思。七月十五日,佛教举行盂兰盆法会, [P202] 这一天恰好是中国的「中元」节。从此,每逢中元节,民间都举行盂阑盆会,可说是佛教的孝亲节了。佛教对过去祖先的忆念、救护,比起儒家的「慎终追远」,要恳切得多,彻底得多!比起神教徒,对于死后的祖先父母,毫无忆念救护的孝心,高尚伟大得多了!

  

  三‧二 善财与龙女

  站在观音菩萨两旁的青年男女,你知道是谁?让我来告诉你。男的是善财童子,是印度福城的富家子弟。他受了文殊菩萨的教化,决心要修学菩萨道,这才遵从文殊的指导,到各处去参访明师,一处又一处,留下了「五十三参」的佳话,成为佛教青年好学的模范!善财的发心很大,从来没有「得少为足」,真是「好学不厌」,一直在追求真理的修学中。他在南海的普陀山,见到了观音菩萨,菩萨教他「大悲解脱法门」,应怎样的救济人类的痛苦。女的是龙女,也是文殊菩萨所教化的。她在八岁的时候,来参加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法会。她奉上了明珠,供养释迦佛。她的功德圆满了,就到南方世界去成佛。这是青年成佛,也是女子现身成佛的榜样。 [P203]

  善财与龙女,为青年学佛的好榜样。佛法的修学,没有男女间的不平等,也不分老年与少年。只要能真诚的发心修学,谁也都能成佛的。他俩代表着青年的男女,儿女一样的敬仰观音菩萨,观音也是慈母一样的护念他们。这一幅昼,是中国佛教徒最欢喜的一幅。

  

  三‧三 自救与救他

  今天报上说:在昨天的大风雨里,一只载着旅客的小船失事了,大家落在水里,风浪又大,实在危险之极!当时的乘客中,会游泳的小明,赶快的游到岸边,不问别人怎样,自己上岸来休息;他当然是平安了。鲁直也会游泳,却帮助那些不会游泳的,把他们一个个的救上岸来。鲁直辛苦极了,鼓起勇气来救人,最后才上岸来休息。同学们见到这消息,都称赞鲁直好! [P204]

  老师说:「是呀!鲁直的精神真伟大!我们学佛的,也是这样呢!我们在生死大海中,如只顾自己离苦得乐,虽然他精进修行,解脱生死,但不过是小乘吧了。小乘圣者的功德,当然是很好的,但不能说是圆满。因为众生都在生死苦海里,怎么可以专顾自己,不同情众生的苦恼呢?所以如想救自己,又想救众生,而且想先救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心肠。发大心而…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性空学探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