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的佛教▪P24

  ..续本文上一页修菩萨行的,等到功德圆满了,就成为佛。地藏菩萨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楞严经说:有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涅槃。菩萨先救众生的精神,才是最圆满的,所以大家要学菩萨」!

  

  三‧四 发大心

  一位小沙弥,代师父提着衣包,跟在师父后面,一起赶路。沙弥一面走,一面想:「大乘法普度众生,像佛那样的功德圆满,真是再好也没有了!我应该发大心,修菩萨行,求成佛道,才是」。他的师父是一位得道的小乘圣人,知道了 [P205] 他的心念,就说:「把衣包给我,你在我前面走」!沙弥就把衣包交给师父,在师父的前面走了!沙弥忽然想:「成佛真是不容易的事,要修难行苦行,要修很久很久才成佛呢!我看,还是修小乘法,早些了生死吧」!师父知道了他的心念,就说:「把衣包拿着,跟在我后面走」!沙弥又照话做了。

  沙弥想:「师父要我在前面走,一下又要我在后;自己要拿衣包,一下又要我拿,真是老糊涂呢」!师父知道了他的心念,就说:「你想发大心,修大行,那你就是菩萨了;菩萨当然应该在我前面走。你一下又退了小心,又不想成佛,那你就是小乘的凡夫,这当然要跟在后面拿衣包了!我没胡涂,你这样的朝三暮四,才真是胡涂呢」!沙弥听了,惭愧得很,向师父忏悔。从此,一定要立志修菩萨行,决不退悔;宁可为大众忍苦耐劳,不敢专顾自己了!

  

  三‧五 跛子与瞎子

  某处人家,人都因事出去了,只有跛子与瞎子二人,留住家里看守。房屋忽 [P206] 然失了火,跛子见了,大叫起来,可是不会走路,着急也没用。瞎子能走路,却不知道火在那里,向那里逃才好!二人急中生智,合作起来。瞎子背着跛子,跛子指导方向,由瞎子背着走路,这才逃出了这所火宅。

  这个譬喻,是说什么呢?六道轮回里的众生,到底是些什么?经佛的慧眼分析起来,不是别的,只是「五蕴」、「六处」、「六界」。这些名词的内容,总之不外乎说:众生只是心识与色身(肉体)的总合活动。没有身体,心识是不能活动的。没有心识,那色身也就成为尸身,不再是活泼泼的众生了。所以我们这个(色)身,心(名)的组织,色身由于心识的活动,而心识也由于色身的活动,谁也离不了谁。这正像离了跛子,瞎子就不知道向那里走。没有瞎子,跛子也走不动。彼此互相合作,才能认识,能行动。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只是物质的身体而已。我们有精神,也有肉体,二者的互相结合,才成为活生生的众生。

  

  三‧六 六度

  [P207]

  修习大乘法,主要是修习六度。

  一、布施度:拿财物来供养三宝,救济贫穷,出钱出力,为了利益别人,甚至不惜身命。如见了他人有了忧苦恐怖,要安慰他,劝导他,使他心地平安。还有,办教育文化,发扬佛法,启发人的正确知识,使他能向上进修,完成人格,成贤成圣。二、持戒度:立身行事,处处要守法,不犯杀、盗、邪淫等罪恶。同时,一切善事,凡利益众生的事业,都应该去做。总之,不应该做的不去做:应该做的不可不做。三、忍辱度:忍耐,是坚定意志,不因环境的刺激而改变。如忍受寒热饥渴等苦;忍受怨敌的讥讽、侮辱、欺骗,或者打骂伤害。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完成学佛的大事业。四、精进度:为了离恶行善,身心所有的努力。五、禅定度:精神集中,养成身心的高度能力。六、智慧度:佛法的真理,先从听闻中去求了解,再经过审慎的思考,还要从笃行中去求实证,成就清净的大智慧。

  布施能够度悭吝,持戒能够度毁犯;忍辱能够度瞋恚;精进可以度懈怠;禅 [P208] 定可以度散乱;智慧可以度愚痴。修习这六大法门,才能度一切苦厄,到达成佛的地步,所以叫六度。

  

  三‧七 商主

  一只满载货物的海船,商人们都上了船,在「商主」的领导下出发了。船上的船师,不怀好意,想把商人们害死了,吞没满船的货物。这一谋财害命的计划,被商主识破了,但这要怎么办呢?假使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商人们,那大家一定会愤怒起来,把船师害死,这不是使商人们犯了杀人的罪恶吗?假使不说,船师是会害死满船商人的;船师作的恶业可大了,一定要堕落地狱,受长久的苦报。这到底要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商主觉得:还是由我来把船师杀了吧!这不但救了商人们的生命,也免得商人们作恶。对于船师,也从他造作重罪,堕落地狱的边缘救了出来。虽然杀人是不应该的,但不能眼看别人的堕落而不救,还是自己去受苦吧!这样,商主想定了,一声不向的把船师杀了! [P209] 商主的杀死船师,是罪恶吗?会堕落吗?不会的。为了救护众生,不惜自己的堕落而杀生,这是伟大的同情,无上的福德!这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菩萨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释尊是这样的实践了。

  

  三‧八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生长在龟兹国(现今新疆省的库车县),而原籍是印度的大译师。七岁的时候,他跟他的母亲──龟兹王妹,一同出家。又跟他母亲到北印度的罽宾去修学。回来时,经过沙勒,就在那里遇到了大乘论师须利耶苏摩,从他学习了龙树的空宗。青年博学的名声,早就传遍了西域和中国。

  当时,中国北方前秦王苻坚听见了,就派吕光带兵去攻打龟兹,邀请罗什来中国。可是,吕光攻破了龟兹,在回来的半路上,听说苻坚已经败亡了,吕光就自称凉王;罗什也只得跟着他,留在姑臧。一直到后秦王姚兴,出兵迎请罗什,罗什才在公元四0一年,到达当时的秦都长安。罗什千辛万苦的到了中国,全国 [P210] 优越的法师们,如僧肇、道生他们,都集中到长安来。一面从罗什修学,一面协助罗什翻译。罗什传来了大乘的空宗,中国的大乘佛教,才进入一新的阶段,不再与老、庄的思想混杂不清了。他翻译的经典,文词都是很通顺的,义理又不失原意。简洁明了,像『法华』,『金刚』,『弥陀经』等,最受信众们的欢迎,一直到现在。到七十岁,罗什才去世。遗骨藏在石塔里,现在还保存在西安(就是长安)城南,大家叫做「罗什塔」。

  

  三‧九 达摩与慧能

  南天竺的达摩大师,宋代时从海道到南中国来。到梁代,他才渡过长江,到了北魏的京都──洛阳。他在嵩山少林寺,有「面壁九年」的传说,所以被称为「壁观婆罗门」。他是传授大乘禅的,不大注意经教,也不重视佛教的仪式。他专重修行,引用『楞伽经』来传授他的「宗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但法门太高深了,不容易修学,所以只传了慧可等少数人。 [P211]

  达摩的禅法,传到第五代,是唐代黄梅东山寺的弘忍,那时已经有相当发展了。岭南的卢慧能,到东山寺来,一面做工,一面参究。他是一位不学教,不识字,而专心参禅的人。但在一次考试中,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却得到了弘忍的赏识,被认为真得到了达摩的宗旨。慧能回到了南方,后来在曹溪山(南华寺),弘扬达摩「顿悟」的禅。从此,禅宗大盛起来,成为中国佛教最深彻,最有力量的一派。慧能被称为六祖,六祖在中国佛教界,中国文化界,都是起着最大影响的,了不起的大师!

  

  三‧一0 中国佛教的向外传布

  大乘佛教在中国,不但深入了中国社会,而且还向国外传布。这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一、唐、宋以来,佛教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朝鲜(当时名为高丽、百济、新罗),安南。那时中国佛教极盛,国家也非常强盛。日本、朝鲜的僧人,不断的到中国来留学,政府也特别的给他们便利。他们学成以后,就把佛法带回去 [P212] 。当然,中国僧人也有亲自传去的。凡传到日本,朝鲜,安南的,都是以华文翻译的佛经,及中国古德的著述为根据。所以日本,朝鲜等佛教,都是中国的佛教。佛教在日本,成就很大,深刻的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不但保存了唐代传去的佛教教典,及佛教艺术品,而且还能自创新的宗派,如日莲宗,真宗等。近代将大乘佛教传到美国的,也还是日人的功绩。

  二、明、清以来,由于华侨的海外移殖,中国的大乘佛教,也就跟着出国,传到了泰,缅甸,星加坡,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等地方。到现在,还只是华侨的佛教。以后应怎样的健全发展起来,使大乘佛教深入当地民间,中国佛教才能在这些地方生根。这点,应该是中国佛教徒的责任。

  

  三‧一一 十大行愿(上)

  成佛是最究竟的,也就是最不容易的。但如能修习十大行愿,就会迅速的走上成佛的路。十大行愿是: [P213]

  一、礼敬诸佛:我们要以身体的礼拜,或语言的恭敬,或内心的虔诚,来礼敬十方三世的一切佛。二、称赞如来:知道了佛的伟大功德,自然有不能不赞叹的真诚。从口头上,文字上,来赞扬佛的功德,也就因此使人知道佛的功德。三、广修供养:要用上好的物品来供佛。特别是要照着佛说的去修行,去做利益众生的事。要将自己的身心,一切奉献于佛。四、忏悔业障:业障是受苦的因,所以要在佛菩萨前,诚恳的忏悔,再不作恶业。五、随喜功德:佛,菩萨,小乘圣者的功德,就是平常人的些微善事,都要生欢喜心,赞叹心。六、请转*轮:十方佛初成佛时,要诚恳的请佛说法,救度众生,像天帝的请佛说法一样。七、请佛住世:请佛多住在人间教化。如没人请求,佛就要入涅槃,世间就要陷入黑暗了。八、常随佛学:学佛,就应该以佛为师范。佛过去是怎样修学的,现在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就应该跟佛去学习。九、恒顺众生;要存平等心,利益众生;开导他,救济帮助他。十、普皆回向:自己所有的一切功德,不能占为己有…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性空学探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