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虚大师年谱▪P3

  ..续本文上一页┼────────┤

  │法 宗 │恒 演 │湖 北 │大 慈 │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P17]

  │法 旭 │恒 照 │湖 北 │大 慈 │二十四年卒 │

  │ │恒 明 │河 北 │大 慈 │二十二年返俗 │

  │法 光 │密 吽 │湖 南 │大 勇 │二十四年返俗 │

  │法 净 │密 慧 │湖 北 │大 勇 │拉萨学法 │

  │法 如 │密 严 │四 川 │大 勇 │二十六年返俗 │

  │法 普 │密 悟 │河 北 │大 勇 │留学拉萨得格西位│

  │法 轮 │密 圆 │ │大 勇 │ │

  │法 雨 │广 润 │ │ │ │

  │ │弘 妙 │湖 北 │大 敬 │杭州灵隐寺退居 │

  │法 喜 │ │江 西 │ │湖南培元寺住持 │

  │法 常 │ │江 西 │ │湖南罗汉寺僧职 │

  └───┴───┴───┴───┴────────┘

  

  大师剃徒,以大慈、大觉、大勇,及大严、大敬、大愚、大刚为上。大勇西 [P18] 行求法,惜未竟入藏之志!大愚信愿深切,宜可大成;惜以求证心切,流入歧途!徒孙中,密悟、恒演,并深造得格西位,或足为师门之光!

  从大师学之缁素弟子,恕未能详! [P19]

  年谱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一八八九──一八九0),大师生。

  十二月十八日(一八九0年一月八日),大师生于浙江省海宁州(民国改海宁县)长安镇;乳名淦森。农工家世,初无异禀可资称述(自传一)。 父吕公骏发,原籍石门(民国改崇德)县。来长安学艺十余年。是年春,入 赘于业师张公其仁家。母即其仁公幼女,年仅十六(自传一)。

   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一八九一)大师二岁。

  是年秋,骏发公去世,年二十八(自传一)。 光绪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大师三岁。 [P20] 光褚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一八九三),大师四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一八九四),大师五岁。

  是年夏,大师生母再适于石门洲全镇之李姓。大师依外祖母于离长安镇三里之大隐庵,护视教养,赖外祖母一人(自传一)。 次舅子纲,设蒙塾于庵,大师因从学读书,学名沛林(自传一)。 是年起,大师常患疟疾,发则缠绵数月。体虚弱,因时患夜遗(自传一)。 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大师六岁。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一八九六),大师七岁。

  二三年来,大师虽随舅氏读书,然以体弱多病,时学时辍;强记善忘,直等于 [P21] 于不读(自传一)。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一八九七),大师八岁。

  是年,从舅读书于钱塘江边之蒙馆,受四书。晚间,一灯荧然,听舅氏讲解,兼及今古奇观之类,解力日渐萌发,能对三五字联(自传一)。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一八九八),大师九岁。

  是年,大师从舅还大隐庵(自传一)。 秋,外祖母去安徽九华山晋香,大师强以随行。中途经平望小九华寺,镇江金山寺,并入寺瞻礼。往返二三月,为大师远游之始(自传一)。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一八九九),大师十岁。 正月,随外祖母朝普陀山,住天华堂。顺道礼宁波之天童、育王、灵峰诸剎; [P22] 于寺僧生活,深致歆慕(自传一)。 按:无言「太虚大师行略」,作『十三岁又随朝普陀』,误。八月,戊戌政变。 冬,外祖父张公其仁卒,年七十余;舅家日趋衰落(自传一)。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一九00),大师十一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00──一九0一),大师十二岁。

  大师九岁以来,多病多游散,未能致力读书(自传一)。 夏,北方有义和团之乱。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0一──一九0二),大师十三岁。 春,大师入长安镇沉震泰百货商店为学徒(自传一)。 [P23] 夏,大师生母张氏去世,年二十八,遗李姓子女三。大师从外祖母久,母子情疏,虽得讯奔丧,竟未痛哭(自传一)。八月,政府令各省州县设学堂。佛教之寺院寺产,由是渐有被提及被占者。 是年,外祖母离大隐庵,别住某村小庵(自传一)。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0二──一九0三),大师十四岁。

  年初,大师以疟疾时发退业,还依外祖母于某庵,养息温读。年来渐有文思,始学为文(自传一)。冬,去石门县祭扫祖茔。大师承外祖母意,拟变卖或租赁祖遗产业,得资供膏火,以事科举。未为族人所允可,仍回长安(自传一)。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0三──一九0四),大师十五岁。

  是年,大师入长安朱万裕百货商店作学徒。然以体弱不堪(为店主)作繁琐家 [P24] 事,未能安心学习,时憧憬于佛门之自在(自传一)。

   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0四──一九0五),大师十六岁。 四月初,大师借故离长安,拟去普陀山出家(自传一)。大师幼失怙恃,长养于庵院,深受外祖母之宗教熏陶。以颖慧之资,处艰困之境,受神异之化;数历名山大海,宜其想象富而不能以市井终老。其出家初志,虽因缘不一,而主要则在求神通。大师自谓: 『吾以慕仙佛神通而出家』( 禅律密净四行论)。 『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我的宗教经验)。五月,大师出家于苏州木渎浒墅乡。初离长安,展转抵平望。散步莺豆湖边小九华寺;猛忆九岁之秋,曾随外祖母入寺晋香。宿缘契合,因入寺求度。士达监院允之,携往苏州木渎浒墅乡某小庙,为之剃落,法名唯心(自传二)。 [P25] 九、十月间,士老挈大师往镇海县,依师祖奘老于团桥镇之玉皇殿;为立表字太虚。奘老慈祥护惜,见其有疟疾,为求医药,病乃渐愈(自传二)。十一月,奘老陪大师往宁波天童寺受戒。戒和尚寄禅,教授阿阇黎了余,尊证阿阇黎道阶,开堂师傅净心,见大师年少质美,咸以法器相许。时戒弟兄为大师属意者,有普陀山昱山(自传二;人物志忆七)。

  寄禅,法名敬安,湘潭人。年十八(同治七年),投湘阴法华寺出家。于歧山悟入心地。寻至阿育王寺,燃指供养舍利,因自号八指头陀。少失学,长而善诗,海内士大夫称之。光绪二十八年,来主天童。任贤用能,百废俱举;夏讲冬禅,一无虚岁,天童称中兴焉。是年,年五十四(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

  道阶,法名常践,湖南衡山人。从南岳默庵学,宗天台而兼贤首、唯识。是年,寄老请讲弥陀疏钞于天童,时年三十七(南岳道阶法师小传)。

   十二月,寄老识大师神慧,嘱奘老加意护持,为修书介绍,往依宁波永丰寺歧 [P26] 昌受经(自传二)。

  歧昌,别署水月,鄞县人。少出家于江东永丰寺。能诗文,精音声佛事,以表唱水陆忏文名于时。歧老无疾言,无遽色,品德粹然而精,大师叹为不能及。时年五十一(自传二;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

  是年,日僧水野梅晓来华。助寺僧于长沙办湖南僧学堂,以抵制官绅之占寺夺产;为中国僧寺办学保产之始(议佛教办学法;从中国一般教育说到僧教育)。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一九0五──一九0六),大师十七岁。

  是年,大师从歧老受法华经。间阅指月录、高僧传、王凤洲纲鉴。始以禅录中「话头」默自参究(自传二)。

  是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 [P27]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0六──一九0七),大师十八岁。 春,大师进受楞严经,兼习诗文。时圆!4漒每袖诗过访歧老,大师因得与为文字交(自传二)。

  圆!4漒,法名宏悟,福建古田人。年十九,投鼓山出家。曾从天宁冶开习禅。二十六岁,来天童,依八指头陀参究禅宗(叶性礼「圆!4漒法师事略」)。是年,年二十九,渐以擅长文字见称(自传二)。夏,大师入天童,听道老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神不同。曾覆讲「十如是」章,瓶写无遗,听者无不惊异(自传二──三;我的宗教经验)。

  大师初住禅堂,习为禅堂生活。一夕,大师入丈室请益,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和尚(寄老)下座,扭住大师鼻孔,大声斥问;「是谁」?大师摆脱,礼拜而退。或以为参禅有省,其实非也(自传三)。

  其后,受道老器识,命移住法师寮。饭余,为讲教观纲宗、相宗八要。每与 [P28] 圆!4漒、会泉,学立三支比量。大师于法师寮,得读弘明集、广弘明集、法琳传等护教文献,远植日后弘护佛教之因(自传三)。七月望,「佛教自恣日」,大师于天童御书楼,与圆!4漒订盟为弟兄(自传三)。圆!4漒 手书盟书,今犹存。文云:『夫纲常之大,莫大于五伦,而兄弟朋友,乃五伦之二也。世有生无兄弟,以异姓结手足之亲;分列 [P29] 友朋,竟同盟寄腹心之托。即如桃园结义,管鲍通财,同安乐,共死生,千载咸钦气义。而吾侪身居方外,迹托尘中,虽曰割爱辞亲,尤贵择师处友。然友有善者焉,有恶者焉。善者固可有益于身心,恶者难免转妨乎道业。悟自投身法苑,访道禅林,所见同袍如许,求其如弟之少年聪敏,有志进修者,亦罕逢其匹也!兼之气求声应,心志感孚,是以欲结同参,以为道助。恭对我佛座前,焚香致祷,披诚发愿:愿得同究一乘妙旨,同研三藏玄文,同为佛国栋梁,同作法门砥柱,同宏大教,同演真诠,乃至最末后身同证菩提,同成正觉!互相爱念,全始全终!今则谨立义规数则,以…

《太虚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