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刘甫澄(湘)于杨柳街招待所,欢宴大师。谈次,刘拟选派汉僧入藏 留学,以通汉藏之文化友谊。大师因告以世苑之组织,不如先就川省设学校,集汉藏僧青年而训教之为便。潘仲三、何北衡、王旭东、王晓西等韪其议;何北衡建议,以衰废不堪之缙云寺为院址。汉藏教理院,即缘此发起(汉藏教理院缘起;汉藏教理院碑;王晓西「悼忆大师」)。
大师乃复溯嘉陵江而上,游北碚,参观江巴璧合峡防局,受卢作孚之招待。
大师讲「创造人间净土」克全记。游北温泉,望缙云山之雄胜(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诗存)。
按: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以此为二十一年事,误。又吴从周「太虚大师在缙云寺之前后的我见」,谓: [P317] 『在渝出发后,首先即到北碚缙云寺』。不但诗存编次于成都归来后,且 「川东杂咏」之「由重庆赴合川道中」,有『一日轮舟三百里,合川城已到东隅」;及「沿嘉陵江赴成都」之「小三峡」,有『温泉二岩合,浮石半滩边;饶有园林趣,遥瞻意兴骞』之句。则知由重庆去合川,中途并未登北碚及北泉游览。
大师在渝在蓉,颇望能就川省施行「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与刘自干、刘甫澄、蒋特生、赵伯福,李哲生等均有论及,然卒无成(致蒋特生书;复李哲生书;致刘甫澄及川东各信佛者书)。十二月,大师离重庆至汉口。「十一月十五日」,为王森甫五秩之庆。佛教正信会,乃于二十三日(「初四日」),请大师开讲维摩诘经为寿(维摩诘经序;「王森甫五十初度恭请太虚大师讲演维摩诘经缘起」)。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庚午──辛未),大师四十三岁。 [P318] 一月
一日,大师被邀参与汉口律师公会之新年团拜,讲「法与佛学」,周文澜记(文)。
大师以中国佛教会函催东下(海十二、二「法界通讯」)。过南京,晤梅撷云(光羲)(相宗新旧二译不同论书后)。
大师偕李子宽去宝华山,访戴季陶,商世苑建设事。值宝华山戒期,大师为示「戒为定慧之基」,李子宽记(文)。
十六日,大师出席上海中国佛教会第一次常务会议。议决:三月十五日,召集江浙诸山开特别会议;四月八日开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约各省区、蒙藏、四大名山、佛学院、居士林等派代表来会(略史;海十二、三「佛教史料」)。
是年,海潮音改由满智编辑(南北东西之海潮音)。柏林教理院创刊「佛教评论」。
大师抵厦门南普陀寺──闽院。 [P319]
二十三日,大师应鼓浪屿武荣中学陈存瑶校长邀请,莅校讲「释迦牟尼的教育」,芝峰记。中华中学所讲「亚欧美佛教之鸟瞰」,亦此时讲;宏度记。二月,大师应闽南信众请,就蔡慧诚(契诚)涌莲精舍,讲唯识三十论。岫庐记,成「唯识三十论讲要」(附记)。
十五日,大师作「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梅撷云作)书后」。以为: 『旧译(流支、真谛译)之异于新译(玄奘译)者,……当视为传泛世亲学或误传者,而正世亲学乃应以新译为准』。 [P320]
十七日,「元旦」,书「维摩诘经中正信会员格言」( 文):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谓深信佛教之正法,以摄化若长若幼之群众也。此为总句,本会会员皆应本此以行;而总务部、修持部员,尤须身体力 行之!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而不以喜悦」:谓经营实业,治理生产,而能轻财乐施也。本会会员皆所应行!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谓作社会教育家、公益家、慈善家也。本会慈济团、宣化团员所应行!
「入治正法救护一切」:谓政治家、法律家、军事家,当存救世护民之心也。本会护法社社员所应行!
「入讲论处化以大乘」:谓入诸学术研究院、研究馆、讲演会、讨论会等,皆以大乘佛学融贯之也。本院研究社社员所应行!
「入诸学堂诱开童蒙」:谓开办小中大学,教育青年,启发佛慧也。本会 [P321] 宣化团团员所应行』!
二十一日,撰「成实论大意」(文)。
二十八日,大师于闽院,开讲「大乘宗地图」,宝忍记(法舫「大乘宗地图释后序」;海十二、三「佛教史乘」)。三月
十六日,大师为闽院学僧,讲「学僧修学纲要」(文),以「立志的标准」,「为学的宗旨」,「院众的和合」,「环境的适应」为训。
是春,李子宽以受派赴台湾考察台湾财政之便,来厦晋谒,大师偕以登五老峰。李氏因发心筑「太虚台」以为纪念(海十二、三「佛教史乘」)。
时常惺还江苏任光孝寺住持。四月
一日,大师应南京中国佛学会请,假觉林讲「法与人之研究」,凡三日,胡法智记(文「注」)。大师晋京,为世苑苑址事。太平门外佛国寺住持如民,愿让寺址寺产为世苑苑址。四月六日,由李子宽洽商成议,代表世苑接收。地处首都,胜于北平(略史;海十二、八「通讯」;海十三、二「史料 [P322] 」)。
八日至十日,大师出席上海之全国佛教徒会议,被选为执行委员。会议中,大师提出「告全国佛教徒代表」,坚决表示:敷衍之教会,有不如无。略云: 『庙产兴学已打销,再言整顿僧寺、兴办教务等,徒惹人厌』! 『本会第二届以来,经费益枯窘,人才益雕敝。常务委员开会,每不合会章。如委托非本会委员为代理人,及一人同时代理二人之违反办事细则第八条。他若开会不推定主席、记录,不具开会仪等。又名为佛教会总办事处,而办事员中甚至无一僧人或正信居士,如此何能构成为全国佛教最高机关,而期其能得全国佛教徒之信托,振兴佛教事业耶?今谓如中国佛教会要续办者:一、必须精选才德僧伽、正信居士,以构成常务委员会及总办事处。每半月须将议办之事,通知全体执监委员与各省佛会,以凭纠察。二、最少须筹有确定之常费三万元,除常委及办事员能有安定之办事经 [P323] 费外,并办一万不可少之会报,及急需之「全国各级佛教会办事僧员训练班」,以期各省各县佛教会,陆续可得有能贯彻本会宗旨之办事僧员。否则,空挂一招牌,而每徒耗讨乞得来之数千元经费,反为佛教增加许多不合理不体面之情节,倒不如从速将中国佛教会自动解散取销之为愈』! 『不能振作,应即取销!愿先决,然后改选』。
会议改选结果,大师一系获胜利(一向包办操纵之沪杭名流失败),仁山、台源、谢铸陈、黄忏华并任执委。黄健六、钟康侯等落选(海十二、四「史乘」)。新旧之间,显然趋于破裂。如黄健六致满智书云: 『开会三日中,一再详观详审,一方面(旧派)则精神涣散,一味忧愤;一方面则抱定决心,惟知一意孤行。虽以常惺法师之稳健,平日议论最能持平,而此次亦骤然急进,意志异常坚决』!
十一日,中国佛教会开第三届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闻兰亭来函辞职。当推举太虚、圆!4漒、仁山、台源、德宽、王一亭、关炯之、黄忏华为常委。下午 [P324] ,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圆!4漒!4漒来函辞职(海十二、四「史乘」)。大师与仁山、王一亭、谢铸陈等,全部接管中佛会,移至南京毗卢寺(略史)。
大师作「由第二次庙产兴学运动说到第三届佛教徒全国代表大会」(文)。
是春,大师募款捐助摩诃菩提会──兴复鹿野苑之建筑(复大菩提会秘书维利申喀函)。
大师驻锡南京佛会办事。五月,国民会议开会,大师「上国民会议代表诸公意见书」。拟就保护寺产之建议,经班禅代表提出会议通过。十三日(「元」),致电达赖,请其来京与班禅修好(盖时大师与班禅晤谈,知班、达间之隔碍,起于徒属)。其后八月一日,国府乃公布维护寺产之明令,谓:『以后无论军警,以及机关团体个人等,如有侵夺占用佛寺僧产者,概依法津办理』。中佛会之成立,至是始获得中央党部之认可(略史;呈行政院维护佛教僧寺;电邀达赖来京)。 [P325]
大师驻京期间,随时弘化:讲心经于中国佛学会,李了空与胡法智记,成「般若波罗蜜多经讲义」;讲「佛学与国术」于中央国术馆,传戒、胡法智记;讲「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于基督教青年会,谈玄、胡法智记(文)。
时以圆!4漒等辞职,诸山承认之经费抗而不缴,不合作运动,陷会务于无法进行(略史)。而黄健六致书大师,且印刷分发,指会议选举为不合法,建议中佛会移沪办事(略史;黄健六「致满智书」)。大师鉴于事之难行,亦于六月三日(申报)声明辞职(黄钟)。
十四日,上海部分执委,以协和挽留名义,于上海功德林,召开第三届第二次执行委员会。议案如下: 『一、王一亭居士提议:请辞职各执监委员一致挽留,请求复职。议决:通过,去函敦请。 『二、王一亭居士提议:南京设立会所,上海仍应设驻沪办事处,并于四 [P326] 届大会提出追认。议决:京会请太虚法师、谢铸陈居士主持会务。上海设驻沪办事处。常会由会召集,或即在上海开会。公推圆!4漒法师暨王一亭居士为办事处主持,有事开会公议。又公推钟康侯居士为本会驻沪办事处秘书长,每月致送车费五十元』(现代僧伽四、三)。此非协议挽留,实乃偷天换日,弃京会于不问。大师佛教会之工作,完全失败。圆!4漒为江浙诸山丛林、名流居士所拥戴,以反对佛教之革新,大师与圆 !4漒间,乃不可复合。
二十一日,大师主持中国佛学会之改选,加强组织(海十二、九「史乘」)。
二十八日,大师离京抵北平。七月二日,发出退职之通告,以明今后之责任。时云南、四川等省佛教会,攻讦黄健六而挽留大师之函电,编集为「黄钟」。兹录有关函件二种,以略见当时情形。大师复黄健六书云: 『惠书展悉。虽则溢誉之辞,才追绣虎;其如无悔之意…
《太虚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