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何绵山)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

  何绵山

  从1948年慈航法师于中坜圆光寺开办台湾第一所佛学教育机构——台湾佛学院至今,台湾已开设了八、九十所佛学院所[1],今天有影响的仍有三十余所。台湾当代佛教的兴盛与台湾佛学院所联系密切,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提升了台湾僧人的素质,培养了台湾大批佛教人才,促进了台湾宗教师资的养成,开拓了台湾佛教徒的视野,对台湾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的崛起,首先表现在佛学院所分布广泛和数量众多。目前较有影响的佛院所约有30余所,其分布如:台北的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2]、天台教学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华严专宗学院佛学研究所、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玄奘学术研究院(海明佛学院)、华梵佛学研究所(莲华佛学园),基隆的华文佛教学院,桃园的佛教弘誓学院、圆光佛学研究所(圆光佛学院),新竹的福严佛学院、壹同女众佛学院,苗栗的法云佛学院,台中慈光禅学研究所(慈光禅学院)、南普陀佛学院、护国清凉寺“净土专宗佛学院”、中华佛教学院(慈明佛学研究所),南投的中台男众佛教学院(中台女众佛教学院)、法相山台湾辩经学院、寿峰山光量学佛院、净律学佛院,花莲的正法佛学院、佛教力行学院(佛教解脱道研修所),嘉义的南华大学佛学研究中心、香光尼众佛学院,台南的台南女众佛学院、开元禅学院、千佛山女子佛学院,高雄的净觉佛学院、佛光山丛林学院、元亨佛学院(元亨佛学研究所),整个台湾省只有台东、屏东、宜兰等少数地区没有设佛学院所。

  招生方式的日趋严格使佛学院所的生源质量得以保证。台湾佛学院所在招生方面采取了若干措施来保证生源的质量,如:(一)招生数量少,宁缺勿滥。一般每个佛学院所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十人,每届在校生人数不过十几人或几十人。(二)视院所的条件决定招生的届数,有的院所每年都招,有的二年招一次,有的三年招一次。(三)招生起点根据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如千佛山女子佛学院规定专修班要有专科毕业,高级班要有高中(职)以上学历,中级班要有初中以上学历,预科班可不限学历。佛教弘誓学院规定研究部入学资格必须于佛学院修得佛学专业科目60学分以上者,或本院专修部毕业者,或大专以上学历者。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招全修生入学资格必须大学毕业,或专科毕业但须曾就读高级佛学院或相关工作经验,或高等考试合格者,或高中毕业后在高级佛学院修学三年毕业的出家众;其选修生,为已获博士学位者,或已获硕士学位且硕士论文为研究佛学者,或博、硕班肄业且在佛学相关领域工作三年以上经验者。圆光佛学研究所要求佛学院大学部毕业者,或大专以上、硕士、博士或同等学力者。护国清凉寺“净土专宗佛学院”初级班(沙弥部)要求小学或初中以上毕业,中级班(专科部)要求高中毕业或其他佛学院初级班毕业,高级班(教理部)要求高中毕业或其他佛学院中级班毕业。(四)入学考试方式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有的还要求交一份自传。笔试的内容各院所有所不同,但大多为中文和佛学基础,有的还要求英文,如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笔试内容为中文、英文、佛法概论,同时要交一份2000字到2500字内容的自传,自传内容包括:1、个人现况概述;2、家庭背景;3、求学经过及感想;4、就业或服务之经验;5、个人的兴趣专长及性向特质;6、参与团体或社团活动之情形;7、学佛的因缘及改变人生的转折点;8、报考本佛学院的动机与出家的动机;9、对宗教的态度及修行的体验;10、对法鼓山理念的认识与了解;1l、个人对未来的期许或规划;12、其他。佛光山丛林学院笔试内容则为佛学常识、中文、作文。南华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笔试内容为中文、英文、佛学概论、宗教哲学或中印佛教史。香光尼众佛学院笔试内容为中文、佛法概论。华严专宗学院佛学研究所笔试内容为中文、英文、佛学概论、华严大纲、印度佛教史。华梵佛学研究所笔试内容为中文、英文、中国佛教史、经论。口试内容一般为对考生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如台南女众佛学院口试重点为:了解考生就读学院之动机及学习愿望,传达学院的理念、学习内容及学院的作息规矩,并说明入学前的心理调适和应准备的东西,包括报到时注意的事项等。[3]

  学制的规范使台湾佛学院所的僧伽教育相对完整稳定。台湾各佛学院所都采用半年一学期,根据各个班的不同,学习年限有二年制的,有三年制的,有四年制的,有六年制的。如中华佛教学院,第一年为专修部的结合式教学,第二年考核后编入初级部或高级部。初级部再读两年,共三年。高级部再读三年,共四年。先读初级而升高级共六年。佛教力行学院(佛教解脱道研修所),前者设高中部和大学部,分别为三年制和四年制,后者设禅门专修部、硕士学程部、博士学程部,各为三至五年修满36学分。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式研究生三年,选修生六年。法鼓山僧伽大学佛学院为四年制。香光尼众佛学院为二部五年制,即三藏部、专修部,三藏部修学为三年,专修部修学为二年,这五年学制的订立“乃根据观察分析一位宗教师由俗到僧的转化历程,包括生理、心理,生活适应及各项学习而制定”。[4]有的佛学院根据社会要求和现实情况作调整,如福严佛学院曾长期分设有初级、高级、研究三个部,学制各三年,2002年改制为大学部四年,研究所三年。

  为办学层次的多样、培养目标的明确使台湾佛学院所能适应各种对象的要求,不仅扩大了生源,也使教学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各种佛学院所都不只办一种班,有的从初级、中级、高级等办有各种层次的班。如佛光山丛林学院教育学程为三级,第一级“中国佛教研究院”;第二级“佛光山丛林学院”(包括“国际学部”和“专修学部”);第三级“东方佛教学院”,设立初级佛学教育的学园。佛教弘誓学院设有研究部,以培养僧伽与信众教育师资及佛教学术研究人才为教学目标;专修部,为僧伽基础佛学教育,培养学僧,以自利利他为教学目标;推广部,为佛学成人推广教育,以提升信众佛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设有全修生、选修生、选课生、推广部学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班藏僧等。净律学佛院设有初级部、高级部,前者为基础教育,后者为专修教育。华文佛教学院设正修科(即本科)、预修科(即先修科)。开元禅学院设专修班、正科班、预科班。华梵佛学研究所设有甲级研究生班、乙级研究生班、助理研究生班。

  各佛学院所所开设的课程并无统一规定,而是根据各院所培养目标、办学宗旨和现有条件而决定。一般都要求解行并重,并多以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一是佛学教理、学派、经论、教史,兼以禅、净、密等行门实修的指导;二是生活艺术技能方面的训练,如梵呗、仪制、电脑、电学、音乐等;三是中文(含作文、文学赏析等),外文(英文、日文、巴利文)。或称三门,一是解门,如佛学三藏(经、律、论)、佛教史、佛教文献、佛教研究方法、布教学、论文写作;二是行门,即禅、净、密专修,或禅净兼修;三是方便门,如语文(英、日、梵、巴、藏)、梵呗、禅诗禅画、佛教音乐艺术、教育心理、辅导咨问、大众传播。以中华佛学研究所课程为例,第一年内必修课程为宗教学专题、印度教史专题研究、佛教史料学、经典语文(梵文、藏文、巴利文,三选一),佛学外语(英文、日文,二选一)、佛教史(中国佛教史、西藏佛教史,二选一);共同科目为:佛学方法论、中文佛教史籍解题、佛学知识管理实务、资讯时代中的佛教文献、资讯与教育科技、论文写作指导、佛教文献学、版本目录学、语言学概论、经典专题研究、游戏藏海、当代佛学名著导读、经论导读、翻译方法论、社会科学与宗教研究法、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印佛学比较研究。中国佛学组选修科目如:天台思想、天台止观、摩诃止观、天台判教论、法华思想、法华玄义、法华专题、法华文句之研究、天台理论与实际、华严思想、华严法界观、华严判教论、净土思想研究、弥陀净土思想研究、弥陀净土学、菩萨愿行与佛国净土、善导的净土教学、禅宗思想、禅宗专题研究、禅学、宋代禅宗专题研究、成唯识论、肇论、中国佛教礼忏文献研究、台湾佛教史、隋唐佛学研究、宋元佛教史专题研究、中国佛教史专题研究。印度佛学选修的科目如:印度文化史、印度哲学史、上座部、异部宗轮论、部派佛教、南传阿毗达磨、大般若经、中观梵典研究、月称的无我观、瑜伽行梵典研究、瑜伽师地论专题研究、唯识思想与文献、唯识梵典研究、声闻地、如来藏、巴利初阶、巴利文导读、巴利佛典选读、巴利语言及语音学、巴利文法与文献、梵文佛典导读、摄阿毗达磨义、因明学、明句论、俱舍论、大智度论、印度教与大乘教的比较研究、婆罗门教哲学与初期佛教哲学比较研究。西藏佛学组选修的科目如:西藏佛典选读、现观庄严论注释、入菩萨行论、智慧品、菩提道次第广论、藏传佛教因明概论、入中论、藏文佛典选读、西藏佛教、宗义、西藏宗论的研究、智者入门、俱舍论笺注、汉藏佛典对读研究、菩提道灯难处释等。综观各院所所开课程,可看出其特点有六:第一,各院所所开的具体课程有较大的差异,所用教材有的采用本院所法师的著作,有的用台湾著名佛学家著作(如印顺导师、圣严法师)。开课方式各有特点,如佛教弘誓学院研究部所开的选修课以专题研讨的方式进行,如开有禅学、部派佛教、南传佛教、天台学、华严学、西藏佛教、因明学、宗教学、伦理学、如来藏等专题研讨;佛教力行学院(佛教解脱道研究所)强调力行课程,要求院及所各部都要实施师生相应法门,每周…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何绵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