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何绵山)▪P2

  ..续本文上一页以修行日记作为师生相应契机,隔周举办禅一、佛一,每学期举办一次连续三周的禅七(21天)及佛七或大圆满七一次;并设计佛陀时代修行环境,如沙滩行禅、海涛狮吼、岩上趺坐、观波悟空、山中行禅、水边观音、林下定心、望风闻色、夜宿墓场断恐惧、睹尽明星体如如、独行深山破无明、眺月观心见本性等。第二,各届学生课程变化较大。以法云佛学院为例,第一届第一学年课程为:四十二章经、楞严经、佛遗教经、佛教戒律学、沙弥律仪、佛教论典学、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止观、八宗纲要、成佛之道、中国佛教史、佛教文选、佛学概论、佛教文艺、中国历史、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英文、日文、书法、美术;第二届第一学年课程为:法华经与人生、四十二章经、沙弥律仪、百法明门论、八宗纲要、佛学与学佛、初级佛学、小止观、缁门崇行录、梵呗、四书、国文、英文、日文、书法;第三届第一学年课程为:原始佛教经典选读、戒律学、三论玄义、小止观、成佛之道、禅林宝训、中国佛教史、国文、佛教音乐、日语会话、书法;第四届第一学年课程为:大般若经、阿含经导读、天台四教仪、大乘起信论、八宗纲要、成佛之道、初级佛学、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国文、英文、日语会话、书法;第五届第一学年课程为:大般若经、阿含经导读、六祖坛经、小止观、八宗纲要、初级佛学、中国佛学思想史概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竹窗随笔、中国文学、艺文析赏、英文、日语会话、绘画、书法。第三,各门课程都订有明确的目标。如香光尼众佛学院开出解门、行门、生活门、执事门、弘护门等课程,并订有课程宗旨和目标。其解门,旨在为了探寻佛陀的智慧,正确地认知佛教教义、僧伽戒律、仪轨,建立佛教史观,了解佛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行门,旨在挖掘生命的宝藏,训练威仪,熟习课诵、自我检核,提升定力与念力,找到止息烦恼的途径;其生活门,旨在陶养健全的僧格,实施在家到出家的身心转化,体现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的僧团生活;其执事门,旨在锻炼领众的人才,学习执作知能和领导技巧,于共事中调节观念态度,陶炼果敢的勇气与恢弘的器识;其弘护门,旨在落实弘法的悲愿,通过实际的参与,落实所学,使内修与外弘相辅[5]。福严佛学院初级部开设的课程如经、律、论、史、语文、演讲、书法等,旨在培育寺院基层人才,确立正知正见,健全僧格,奠定佛学基础、培养宗教情操,造就通俗弘法人才;高级部开设的课程如原始佛教、中观、唯识、天台、华严、《妙云集》导读、佛学研究方法与资料运用等,旨在培育初级部师资、陶铸优秀弘法人才,培育学校行政人才,奠定义学深造基础[6]。第四,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如华文佛教学院运用视听形式上日语课和自修课。开元禅学院将电脑课放在重要位置,以其2000年第一、二学期、2001年第一学期为例,都要连上三个学期的电脑课,学了电脑课程初阶后,还要学进阶,且学分不低于其他课程。第五,普遍对语言课重视,一般要求学梵文、巴利文、藏文、古汉语、英文、日文等,要求能用所学语言通读原典。第六,成绩和考核由各佛学院所掌握。如净律学佛学院规定其解门成绩初级部学生成绩由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高级部学生成绩由教授法师自行决定;其行门成绩无论初级部或高级部,都要依据五堂功课和个人自修(拜佛、念佛、诵经、持咒、止观);其操行成绩无论初级部或高级部都要依据其操守品行、工作业绩、违规登记、个人内务等方面情况而定夺。

  严格的管理使台湾佛学院所能长期保持稳定。台湾各佛学院所的管理系统有所不同,但总的不外以下几种模式:(一)院务会议(或基金会、或董事会)——院长(校长、所长)——教务、训导、总务;(二)导师——院长(校长、所长)——教务、训导、总务;(三)校长(院长、所长)——教务、训导、总务。据调查了解,这几种管理体系是根据不同佛学院所而制定的,院务会议(或基金会、或董事会)负责制一般为较大型的佛学院所,有利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特别在重大决策上可吸收各种不同意见;导师负责制一般为较单一的佛学院所,导师德高望重,本身或为开山长老、或为佛学院所创办人;院长(校长、所长)负责制一般为较小型的佛学院所,院长或为开山长老,或为聘任来的,大都是佛学方面的专家。为便于管理,许多佛学院所还制订了组织章程,其内容大体如下:1、本院所的宗旨和目的;2、本院所承担的任务和开展的活动;3、本院所的组织系统,院务会(或基金会、或董事会)的权限、各位责任人的职责、信徒的义务;4、院所中财产所属的规属;5、召开各种会议的规定;6、经费的预算来源使用及通报制度;7、本院所各项规定的实施;8、章程的修订;9、其他附则。这些组织章程有相同处,如认为教务处的职权为:掌管教育方针,新生考选、课程选编、学生成绩考查等事宜;训导处的职权是掌管学生生活、操行考核、课外指导、体育、康乐、卫生等事宜;总务处的职权是掌管文书、庶务、出纳、教具设备等事宜。也有许多院所订出了不同的章程,如千佛山女子佛学院的组织章程则规定“本院佛学课程聘请之教师必须由出家人专任,在家居士仅能担任世俗技艺方面的课程”。[7]佛光山丛林学院的《组织章程》则规定“本院为配合大专知识青年、社会青年学佛所需,支援青年佛学营与全省各分别院都市佛学院等师资”。[8]为便于管理,各佛学院所还订了许多详尽的《学生生活规约》,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订出详细的规定,综其大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总则;2、共住规约;3、课诵规约;4、律仪规约;5、请假规约;6、教室规约;7、斋堂规约;8、寝室规约;9、自修规约;10、阅览室规约;11、轮执规约;12、出坡规约;13、会客规约;14、电话规约;15、浴厕规约;16、运动规约;17奖惩规约;20、其他。每个规约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仅以圆光佛学院的《生活规约》之“律仪规约”为例,共有18条,极为细微,现择其几条介绍如下:①凡遇见师长、同学未合掌作礼者,处罚。②在家同学见出家同学先合掌,比丘尼见比丘先合掌,违者处罚。④凡出入办公室或师长室,未事先扣门三下请示,离室时未向师长合掌敬礼者,处罚。⑤任何地方弹簧门,进出要轻拉慢放,不可出声,违者处罚[8]。凡衣履不整,边走边穿不良习惯者,处罚[9]。凡院内行走,与人同行,高声谈笑,奔跑者处罚[10]。凡坐时跷脚,立时倚墙靠壁者,处罚[11]。男女众同学,除公事往来,严禁在一起言谈,聊天或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违者处罚[12]。每日晚自习,除班长、室长,夜间巡逻公事外,不论任何场所一律禁语,违者处罚[13]。假日外出要在外出登记簿上登记,违者处罚。再以请假规约为例:“逾假一小时以上者申诫一次,除向大家忏悔外,打扫厕所一周,禁止二个月不准外出。逾假一天者小过一次,除向大家忏悔外,打扫厕所二周,禁止三个月不准外出。逾假三天者大过一次,除向大家忏悔外,打扫厕所三周,禁止一学期不准处出。逾假三天以上者开除学籍”。[9]可见规约之严。除了制定严格的规约外,有的院所还制定了自觉公约(或称实施细则),如中华佛教学院《自觉公约》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惜光阴,发愤用功;2、尊师重道,友爱同学;3、爱惜公物,小心用放;4、遵行院规,严守秩序;5、注重卫生,随时留意;6、做事负责,不避繁重;7、准时作息,寂静低声;8、接受批评,珍视荣誉。每个方面都有几个至几十个不等的详尽的要求,如仅从“准时作息、寂静低声”看就有10条:①按时上下讲堂;②出坡准时到场;③午睡夜眠,准时上床;④一切集会不落人后;⑤走路要舒缓不得有声;⑥说话用扇咳唾喷嚏不要大声;⑦开关门窗要轻缓不要有声;⑧不要使桌椅发声;⑨不要乱开收音机,用毕即时关息;⑩行住坐卧要合出家威仪。由此可知,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

  师资是培养高质量佛学人才的保证。台湾各佛学院所师资不平衡,但大体还能满足办学需要。现将有代表性的佛学院所师资情况列表如下:

  由以上表中所列数据及其它佛学院所可看出:(一)各佛学院所师资分布不平衡,有的多达数十人,有的仅数人;(二)教师学历相差悬殊也很大,有的几乎没有博士,有的大多为博士;(三)僧尼及男女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如果院长为僧,则大部分教师为僧或男性;如为女众学院且院长又是女性,则大部分教师为尼或女性;(四)大学中教授在各院所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五)许多出家人赴欧、美、日攻读博士学位已开始成为风气,获取学位后又返回本院所任教,开拓了本院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教学质量;(六)本院所培养的青年法师毕业后留下任教,已成为教学骨干和中坚;(七)凡开山元老或创办者,无论有无学位,都为院所的教师;(八)由于师资紧缺,对佛学有研究的外聘教师成为欢迎者,有一定声望的教师在多所佛学院所兼职现象已不罕见;(九)一些大的佛学院所已开始向世界网罗人才,如佛光山丛林学院就聘有美国、日本、澳洲、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地的法师或学者前来任教;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聘有印度、德国、日本、加拿大、斯里兰卡、英国、缅甸、美国等国的法师或学者前来任教。(十)教师与国际上接触频繁,经常出岛参加各种研讨会,或应邀前往开讲座;(十一)本院所的毕业生已成为师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并成为教师的骨干力量。

  建筑面积和图书馆、资讯设备等硬件设施,已成为各佛学院所为之积极努力,并力图改善的重要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校舍面积较为宽敞,功能清晰明了,如佛教弘誓学院主要建筑依功能区隔为二,一为禅堂、办公室、客堂、教室、会议室与图书馆,一为师生寮房、客房与斋堂,平均每一住宿生分享的面积有40m2,平均每一学生分享的校园面积有70.3m2。第二种校园建筑与寺院一起用,学僧、宿舍较挤,但校内可供使用的建筑面积却不小,如佛光山丛林学院学僧宿舍平均每人为6.84m2,但校园用地平均每人304.21m2。第三种是本身校园就较小,又没有大寺院可依靠,因此学僧宿舍和校园可使用面积都极低。有的院所还建有功能多样的休闲室、视听教室、电脑室、运动室等。各院所都较为重视图书馆建设,每年都有专款购书,一般都有万册以上图书,并力图突出自己的馆藏特色,如千佛山女子佛学院的藏书特色是藏有本院创办人白云禅师出家八十年来对经藏“行证”的心得,约近六十余种。佛光山丛林学院图书馆藏有各类藏经版本(梵、巴、藏、汉)善本书,各种工具外文佛书(日、英、韩、欧)、文史哲大部头丛书等。佛教弘誓学院图书馆以“人间佛教”哲学相关资料为馆藏主轴,兼及相关议题,如护生主题(含环境、生态保育、动物权等)及女性议题。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图书馆藏有中、日、英、梵、巴、藏等语文佛学专书、工具书、杂志、期刊及文史哲丛书。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藏有研究早期佛教和上座部最重要的文献——英国巴利圣典学会出版的巴利三藏,与缅甸版和泰国版的巴利三藏,以及中、英、日、泰的译本;在中文大藏经方面,藏有十余处各种版式的大藏经,其中如碛砂版大藏经、金藏、乾隆版大藏经、房山石经、敦煌宝藏等绝大部分未见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在西藏大藏经方面,藏有北京版式、德格版、奈塘版、拉萨版、库伦版、台北版及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馆中还藏有分别属于梵、藏、缅甸、佛教文化四百多函珍贵的贝叶;馆中还以藏有包括以中、英、日、德、法等文字出版的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以藏有四百余种期刊、佛教博硕士论文、依主题分类收集的剪辑资料及各种佛教会议论文为特色。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图书馆以收藏与华严思想有关的期刊、论文及典籍为特色。福严佛学院图书馆藏书以学术著作为主,特别是日文学术著作及日文期刊相当丰富。华梵佛学研究所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是人文与科技并重。

  (原载《人海灯》2005年第一期)

  注 释:

  [1]台湾的研究所,不仅是研究机构,还是培养比本科更高一级人才的教育机构。

  [2]括号内的佛学教育机构,与括号前的佛学教育机构,同属一个佛教单位。

  [3]中华佛学研究所主编:《台湾佛学院所教育年鉴》(第一辑),第412页。

  [4]同[3],第251页。

  [5]同[3],第258页。

  [6]释见重撰述:《台湾省佛学院志-福严佛学院志》,香光书乡出版社1994年,第47页。

  [7]同[3],第30页。

  [8]同[3],第89页。

  [9]释见重撰述:《台湾佛学志-圆光佛学院志》,香光书乡出版社1995年,第124-125页。

  

《当代台湾佛学院所僧教育现状评述(何绵山)》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