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灭的如幻如化,这是世
俗的第一义。若二谛并观,此即中道的第一义了。这都从第一义空透出,都是从
自性不可得中开显出来的事理实相。依诸法的自性不可得,所以了知诸法是如幻
缘生的;也必须依此如幻缘生法,才能通达自性不可得。月称等也这样说:如说
空,唯为寻求自性,不能说自性空而可以破缘起诸法,但缘起法不能说不空。缘
起即是无自性的缘起,所以也即是空。若说性空为空,而缘起不空,即是未能了
解不生不灭等的深义。所以八不的缘起,可简括的说:以胜义自性空为根本,即
以第一义而说八不;胜义不离世俗一切法,即一切法而显,所以通达真俗皆是不
生不灭的,这才是八不的究竟圆满义。 中国古三论师,如嘉祥大师,于八不的解说,曾提出三种方言,即以三种说 [P98] 明的方式来显示八不。今约取其义(不依其文),略为说明:一、世谛遮性,真
谛遮假。如说:世俗谛中,假生不生,假灭不灭;胜义谛中,也假生不生,假灭
不灭。世俗与胜义虽都说为假生不生,假灭不灭,而含义不同。世俗谛中为破外
道等的自性生灭,胜义谛中即破假生假灭,此即近于「空假名」师的思想。二、
世谛遮性,真谛泯假。世谛说不生,这是破性生的。前一方言的破假,依此说:
因缘假法如何可破?说破假,不过外人执假为定有,执假成病,所以破斥他,其
实假是不破的。那末,胜义谛中,假生不生,假灭不灭,是即于一切法的假生假
灭而泯寂无相,不是拨无因缘的生灭。如偏取此解,即是「不空假名」师的思想
,和唯识宗的泯相证性,依他起不空也相近。三、世谛以假遮性,真谛即假为如
。如说:世俗谛中,不自性生,不自性灭;而成其假生假灭。胜义谛中,即此无
自性生灭的假生假灭,而成第一义的不生不灭。此即显示假生假灭,是由于自性
生灭的不可得;以自性生灭不可得,所以假生假灭。说此世谛的假生假灭,即是
第一义的不生不灭,非是离假生假灭而别有不生不灭。以无自性的,所以假生假 [P99] 灭即为胜义的不生不灭。此第三种方言,能双贯前两种方言而超越它,即「假名
空」者的正义。但说此三种方言,以一二的两种方言,纔显出第三种方言的究竟
;前二虽不彻底,也是一途的方便。这三种方言:一、双遮性假,二、遮性泯假
,三、即假为如,为说明八不的主要方法。总之,古人解此八不义,有专约第一
义谛说,通二谛说的不同。这应以说第一义谛者为根本,以通明二谛者为究竟。 更从浅显处说:依佛的本义,缘起生灭,是约世谛安立的,以此空去妄执的
断常、一异、去来,即胜义的毕竟空。此为佛与外道对辨,否定外道的断常、一
异、去来,而显示佛法出胜外道之说。外道所计执的,即佛法中常说的十四不可
记,即是执断执常执一执异等。佛为说缘起的生灭,即洗除断常、一异、去来等
的自性执。遮除此等妄执而显示的缘起的生灭,即能随顺空义而契入涅槃的不生
不灭。约有为虚妄,遮除妄执而契证无为,与中观师所说的并没有甚么不同,但
不须中观师所说的八不。这在『中论』,也还保存此古意,如「观法品」说:「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诸法从因缘生,非是无 [P100] 因生,从此遮除断常、一异等过,即名实相。论又说:「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
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这即是说,世尊的妙法甘露── 缘起(生灭)
,即能遮众生妄执的断常、一异。世尊教化的甘露味,能遮外道的情执,契合于
甚深义──『阿含』即说缘起是甚深的,决非取相的学者所知。佛弟子依自己所
体验到的,窥见释尊缘起的根本深义,与适应时代的偏执,所以广说法空。今龙
树即总摄为八不,以彰显佛法深义。 八不所不的八不四事,已如上说。不的根据,即依缘起法而通达自性不可得
。如生灭,「观成坏品」云:「若谓以现见,而有生灭者,则为是痴妄,而见有
生灭」。现见,不但是世俗的眼见,更是外道们由定心直觉到的。若以为定中亲, p>
证法有生灭,这不是真悟,而反是愚痴妄计。因为诸法的自性不可得,更何可说
法生法灭?如「观业品」中说:「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诸业亦不灭,以其
不生故」。详此,可知诸法的不生不灭等,即因诸法之本无自性而说。龙树论中
偏重破生,生破,灭当然也不成立。龙树破生,是从两方面而征破的:一、推究 [P101] 他如何而生?二、佛说法生,学者不解佛意,以为「法」是一物,另有名为「生
」者,以为「生」能生彼法。这如萨婆多部的不相应行的生灭实法,『中论』的
「观三相品」,即广破此执。 推究法的如何生起?不外有因生与无因生,如论中说:「诸法不自生,亦不
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自生、他生、共生,这是计有因生;无因
,即计无因而生。一切法的生起,不出有因无因。这在一般学者,也以为或有循
着必然性的,或有偶然性的。必然性的,即由某些关系条件,必然的发生某果。
此四生,如说眼识生,计自生者,以为眼识是本有的,生即本有眼识的现起。计
他生者,以为眼识依根、境、明等众缘而生,眼识从某种因缘中发生。计共生者
,以为本有的眼识,与根、境等缘相合而后生起。这些皆是计有因生;还有计无
因生。这四种,可以总括一切自性论者。自生,在论理上根本就不通,因为自即
不生,生即不自,说自己是存在的而又说从自己生。这不是矛盾吗?他生,如眼
识生,是根生的呢?还是境生,抑是光等缘生?若根不能生,境不能生,光等也 [P102] 不能生,那还可以说是他生吗?自、他,既各各不能生,自他合的共生,当然也
不能成立。无因生又与事实不相符,如一切是偶然的,即世间无因果轨律等可说
。这有因生与无因生的四生,既皆不能生,那么究竟怎么生呢?佛法称之为因缘
生。有些学者,以为因缘生与他生、共生无何差别,这是没有懂得缘生的真义。
佛说的因缘生,是不属于四生的。因为四生都是计有自性生的,缘生是否定自性
。凡执有自性的,即落于四生;缘生即如幻,不堕于四生。所以经中说:「若说
缘生即无生,是中无有生自性」。不执有自性,即不犯前四生过,成缘生正义。 萨婆多部等以为眼识是一自性有法,眼识生的「生」,又是一自性有法,各
有自性。以此「生」有作用,能生起眼识;眼识之外,另有此能生眼识的「生」
。自性论者,在剎那生灭的见地,有为法有生住灭的三有为相,是不免有些困难
的。龙树曾以聚散来破斥:聚,是执生住灭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散,是执生住灭
三者是前后各别的。在执有自性者,不论执聚或执散,论理上都是说不通的。比
如时间最短不过的剎那,经部师和上座部他们,主张生灭不同时的,这不同时的 [P103] 前生后灭,约剎那心上说。若生时与灭时不同而又同在此一剎那心,则一剎那已
可分为前后两时,即不能成立剎那是时间中最短的。而且,一切因果诸行在息息
变灭中,决无生(或住)而不灭的,如『中论』「观三相品」说:「所有一切法
,皆是老死(异灭)相,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所以在最短的时间,经部
与上座部,即不能成立有三有为相的生住灭,也即是不能在法的当体,了知其即
生即灭的缘起正理,仅能粗相的在相续上说有生有灭。 萨婆多部是主张生住灭同时的,换句话说:有「生」时,即有「住」,也即
有「灭」。但这在自性论者,论理上是矛盾的──自性论者是不能容许矛盾的。
生时有住也有灭,则此法究竟是生是住还是灭?这是一个难题。在此,萨婆多部
给以「体同时,用前后」的解说。他们说:「生」起生用的时候,虽已有「住」
与「灭」的体,而还没有起住用与灭用。这样,「住」现起住用的时候,「生」
与「灭」同在,而生的作用已息,灭的作用未来。等到「灭」现起作用时,同样
地,「生」「住」之体还现在,而作用已息。这样说生住灭同时,而又说生住灭 [P104] 作用不同时,似乎可以避免作用的矛盾,而又可以成立同时有「三有为相」了。
但在中观者看来,「体同时,用前后」,是不可能的事。既说有前后的生等作用
,为什么不许生等的体有前后?生等的体既同时,为何不许同时有生等的作用?
把体用划分两截,事实上那会有离体之用、离用之体呢?所以,终不免『中论』
「观成坏品」所说的:「若言于生灭,而谓一时者,则于此阴死,即于此阴生」
的过失。总之,各部所说的生住灭同时不同时,困难在执有自性的生住灭。执有
自性,此即如此不可彼,彼即如彼不可此,即无法解说如来「即生即灭」的缘起
正理。反之,唯有无自性执,了知一切法自性空,而后缘起的即生即灭,无不成
立。 常与断,特别是外道的执着。执时间上前后是同一的,即常;执前后非同一
的,是断。若常、若断,这在『中论』里,是不屑与共论的。因为断与常,违反
缘起因果的事实。佛法中不问大乘小乘,都是主张不断不常的。可是在法法自性
有、自相有的见地上,这些佛法中的部派,虽不愿意承认是常是断,而到底不免 [P105] 于是常或是断。如三世实有者,以为法体是本来如是的「自性恒如」;从未来(
此法未起生用时)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有三世的因果迁流,所以不常;而因
果连续故不断。然而可能没有中断的过失,但这三世恒如的法法自体,又怎能不
落于常见?又如现在实有论者,说过未非有,永远的唯是现在剎那剎那的生灭。
过去的剎那…
《中观今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