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今论▪P16

  ..续本文上一页不是时间相了!时间必然现为前后相的,今既为原始而更没有前相,那就不成 为时间,也必不成其为存在了。有前即是无前;照样的,有后,结果是无后。因 此,佛说众生流转生死以来,「本际不可得」。本际,即是原始的时间边限,这 边限是不可得的。若说有此本际,即等于取消了时间。一般宗教、哲学者,在此 即感到困难,于是推想为上帝创造万物,以为有上帝为一切法的生起因,困难就 [P124] 没有了。但推求到上帝,上帝就成了无始无终的!说上帝创造一切,而上帝则不 由他造。印度数论师的自性,又名冥性,即推求万有的本源性质,以为杳杳冥冥 不可形状,有此胜性,由此冥性而开展为一切。老子的「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亦由此意见而来。又如近代的学者,说一切进化而来。 如照着由前前进化而来,而推溯到原始物质从何而来,即不能答复。好在站在科 学的立场,无须答复。要知一切法似现为时间的延续相,而实自性不可得,仅能 从相依相待的世俗观去了解它。心与境是相应的──而且是自识他识展转相资的 ,如函小盖也小,函大盖也大:认识到那里,那里即是一切;观察前后到那里, 那里即是始终。缘起法依名言而成立,但并不由此而落入唯心,下面还要说。不 应为自性见拘碍,非求出时间的始终不可。无论是执着有始,或推求不到原始而 执着无始,都是邪见。佛法,只是即现实而如实知之而已!凡是缘起的存在,必 有时间相,有时间相才是缘起的存在。时间是缘起的,是如幻的,是世俗不无的 ;但若作为实有性而追求时间的究极始终,那就完全错了。 [P125]

  存在法是如幻的,唯其幻现实在相,所以每被人们设想它的内在真实自性即 本体。但时间的幻相不同,时间是向两端展开的,也即是前后延续的。虽然,在 前的也有被看为在后的,在后的也有被看为在前的,常是错乱的;但在个人的认 识上,它的前后延续相极为分明,不能倒乱。因此,无论是把时间看成是直线的 ──,或曲折形的~~,或螺旋形的∞∞,这都是依法的活动样式而想象如此的 时间,但同样是露出向前与向后的延续相,而成为时间的矛盾所在。佛悟缘起的 虚妄无实,说缘起「如环之无端」,即形容随向两面看都有前后可寻,而到底是 始终不可得。从时间的前后幻相看:诸法的生、住、灭;有情的生、老、死;器 界的成、住、坏,都是有前后相的。一切在如此的周而复始地无限演变着。不说 是旋形的,而说是如环的,问题在似有始终而始终不可得,并不是说后起者即是 前者的再现。诸行无常,虽一切不失,而一切是新新不住的流行,不是过去的复 活。从如环无端的任何一点去看,都是前后延续的。成、住、坏;生、老、死; 生、住、灭,乃至说增劫──进步的时代,减劫──没落的时代,这都不过是一 [P126] 切存在者在环形无前后中的前后动变不息。世间的漫长,人命的短促,幻相的深 微,使我们不能知其如幻,不能适如其量的了解他,因而引起不少的倒见!

  

  第三节 空间

  空间,所遭遇的困难,与时间差不多。印度的外道,把空也看成实体的东西 ,他们将空与地、水、火、风合称为五大,认此五大是组成宇宙万象的五种原质 。这在佛法,少有这种见解的。即执诸法实有的犊子、上座等,也没有把空看成 是实体的。佛经里也常说到虚空,然所说的虚空,是眼所见的,也是身所触的。 这眼见、身触的虚空,其性是无障碍的。唯有萨婆多部,把空分为两种:一、有 为有漏的虚空,即上来所说的眼见(身触)的虚空。二、虚空无为,此是不生灭 法。如说:「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碍故,色于中行」(俱舍论卷一)。一切 色法──物质的起灭,皆依于虚空无为,虚空无为的无障碍性是遍于一切色法的 ,一切色法,由于无碍的虚空性才能起灭。这样,虚空是普遍常恒而不变的无碍 [P127] 性了。萨婆多部这种理论,依于眼见身触的现实虚空而抽象化、理性化的。其实 ,离了眼见、身触的虚空,是不会使吾人得到虚空之概念的。

  时间,幻现为延续相,现为从未来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的;或从过去到现 在,从现在到未来的息息流变。虚空即不然,虚空的幻相,似乎是拥抱了一切, 如器皿一样的含容着一切,一切事物都在这无限扩展的空器中活动。所以,或以 虚空为比喻,而称虚空藏、虚空器的。『中论』「观六种品」,不许虚空是如此 的:一、不许离存在的色法:虚空依色相而现起(心与色相为缘起,虚空相也与 心有关),所以说:「因色故有无色处,无色处名虚空相」。这即是说:空相是 不离存在而幻现的。如有物在此,等到此物坏而归无,空相即现。又如物与物相 待,知有虚空的间距。又如身体(色)的运动,感到无色为碍(色是有碍相的) 的虚空。所以离色而有的绝对普遍无相的虚空体,是没有的。二、不许虚空是什 么都没有,空是缘起幻现而有含容无碍的特性的。三、不许空是属于知者心识的 甚么。西洋哲学就有把空间看成主观先在的格式,系此主观上本有的空间格式, [P128] 这纔凡是所认识到的,没有不具此空间相的。但依『中论』的见地:「若使无有 有,云何当有无?有无既已无,知有无者谁」?这是说:虚空不是离色法而实有 别体;既不离色相,虚空也就不是什么都没有。实有实无都不许,也不能说虚空 是属于知空是有是无的知者。不论是有还是无,如境相中毫无此意义,谁(心) 知此是虚空呢!由此可知。无相无碍的虚空,是依有相有碍的存在法而幻现的。 『中论』也这样说:「空即无相,无相不能离相,离相即非有」。『智论』也曾 说:「空有集散」。虚空如何会集散?如一垛墙,破墙为洞,空相显现,即是空 集;若以物堵塞墙洞,空相不现,即是空散。虚空依于存在的有相而幻现,有集 有散,所以空是缘起的,不能抽象的想为绝对不变的遍在!

  色法(约世俗共许说)与虚空,不是隔别的、不是一体的;没有有相而能不 是无相的,也没有无相而能离开有相的。有相物与无相虚空界,同是缘起相依的 幻在。有情,依佛说:即是「士夫六界」,即物、空与心识的缘起。我们以为身 体是坚密的,其实到处是无碍的,眼、耳、腠理等空,还是粗显的呢!小到电子 [P129] ,也还是充满空隙,物质是微乎其微。反之,如我们所见的虚空,其实尽多有微 细的有相物。所以,有相有碍与无相无碍,相依相成而不离,相隐相显而不即。 在我们不同的认识能力(如常眼与天眼)前,幻现为物相,幻现为虚空(这不是 空性寂灭)。

  这样,不能离开有相有碍的色法,而有无相无碍的虚空──色法的容受者, 但空相不即是色相。因色法的有相有分,而拟想虚空为器皿那样的有量,可以区 分空间为这里那里的,固然不可通。即以虚空为无限的或不可析的整体,也还是 自性见作祟,未能体会缘起的幻相。从前,外道计「我与世间有边,我与世间无 边,我与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我与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即将宇宙人生从空间 的观念中去推论它的有限与无限,即落戏论而为佛所不答。于此,从空界含容色 法而色法占有空间去看,色法是立体的,有三度的。凡是现有体积的,就都有纵 的、横的、竖的三度,依佛法说即有六方。此与时间不同,时间现为前后的延续 相,空间现为六方的扩展相。由于认识的片面性,每想象为平面的分布。凡有三 [P130] 度或六方相的,即有边的,此色法的边际,依空相而显,而此空即是无相,即是 边际不可得。有相有碍的色法是有边,色法的边即是无相的边际不可得。如执无 相无碍的空界是无边的,即成戏论,无相有什么边与无边!经说虚空无边,如无 始一样,否则有边无边都是邪见。常人以色相去拟议空相,看成实有自体,于是 乎说:笔在桌上,桌在地上,地在空上。把空界实体化,那应请问他们:虚空在 何处?故凡有相的存在,即现为无相的虚空;离有相的有边限的事物,则无虚空 ,故空是存在法的又一特相。不但空是如此,即如色法,每一个体,现为有相有 边的,如望于他聚,即从此──假定以此为中心而扩展到彼,有边还成无边。如 认识界的渐次扩大,空间中的存在──向十方也不断扩大。从前的一切──如古 人所说的天下,现在仅是一小部份,极渺小的部份了。缘起色法的幻现六方相, 是虚诳似现而不可据为真实的;如以为真实而想推求究竟,那末有限与无限都不 可得。因为,范成定型的限相──如国与国界限,必是待他的;其大无外,不过 是神的别名。所以,如以为此是极限,此限即不成其为限。反之,如以为世界无 [P131] 尽,而从色法的形成个体去说,色法是不能无限的。有限与无限,世界在诳惑我 们!

  空间中的存在者,现为六方相,可以分析的,但最后如以为真实的,希望分 析质素而找出有相有碍而不可再分析的究竟原质,即成大错!故极微论者,至此 难通!以不可再分析的邻虚尘,若仍可分,即非极微;若不可分,即失去方分相 而不成其为物质。存在者如幻如化,现为空间的无相,似乎空界拥抱一切而一切 占空间而存在。但从外延而扩展去看,世间非有边与无边的;从内含而分析去看 ,有分与无分是不可能的。因众生的有见深厚,总是从自性见的妄见拟议,不是 以为有小一的原质,即以为有大一的总体。否则,扩而复扩之为无边,析而又析 之为有分,永久陷于一与异的倒见中!

  

  第四节 行──变勤‧运勤

  佛法讲到运动,都以「行」做代表。「行」是诸法的流行、运动或变动的。 [P132] 现在约来去说,就是运动的一种形相。但说有来有去,常…

《中观今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唯识学探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