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16

  ..续本文上一页行者说过的偈 子,再说给大众听。意思说: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相见我──如来,或 从六十美妙梵音中求我,这是走入邪道,不能正见如来的。 [P129]

  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决不是如来没有圆满的身相;依法身等流所起 的化身,虽不可以相取而相好宛然。所以如来紧接着说:假使这样想:如来是 不因诸相具足而证得无上遍正觉的,那可错误大了!切不可作如此倒想!修一 切善法而得大菩提,而起化身,当然是有殊胜相好的。假使以为离却相好的, 那是等于以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说诸法断灭了!断灭,就是破坏 世出世间因果。证无上遍正觉是果,发菩提心而广大修行是因,因果是必然相 称的。如成佛而没有功德的庄严身相,那必是发心不正,恶取偏空,破坏世谛 因果而落于断灭见了。要知道真正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是决不会破坏因果的, 不会偏取空相而不修布施、持戒等善法的。反之,菩萨因为深见缘起因果,这 才发大菩提心,修行而求成佛。所以,不应该说如来不具足相而成佛。

  

  壬二 校德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 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 [P130] 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发大心的菩萨,以充满恒河沙世界的七宝作布施, 所得的功德极大;但如另有菩萨,能悟知一切法无我性,得无我忍,那所有功 德即胜前菩萨的功德。此处以菩萨布施及菩萨智慧相校量,即更胜上文的校德 。忍,即智慧的认透确定,即智慧的别名。依经论说:发心信解名信忍;随顺 法空性而修行,名(柔)顺忍;通达诸法无生灭性,名无生忍。此处没有说明 什么忍,依文义看来,似可通于诸忍的。得忍菩萨的所以殊胜,因他于所作福 德及智慧,能知道是无性的缘起,不会执受──取福德为实的。不受福德,所 以福德即无限量。这不是说没有福德,是说不执为实有,不执为己有。福德无 性,菩萨无我,能得此法忍的菩萨,是深知福德不应贪着的,所以说不受福德 。

  

  辛二 威仪 [P131]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梵语多陀阿伽度,汉译如来,也可译如去。来去是世俗动静云为相。因此 ,外道等即以如来为流转还灭──来去者;如来现身人间,一样的来去出入, 一样的行住坐卧,佛法中也有误会而寻求来去出入的是谁,而以此为人人本来 天真佛;有的,要在来去坐卧的四威仪中,去见能来能去能坐卧的如来。如来 明见末法众生的佛魔同化,所以特预记而呵斥说:这些人是不解佛法而非佛法 的。如来「即诸法如义」的正觉;来去坐卧都不过性空如幻,那里有来者去者 可得?法法性空如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不来相而来,无去相而去,彻见 无我法性──如义,这才名为如来。

  

  庚三 处大千界

  辛一 微尘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 [P132] 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 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论化处,也分为微尘与世界。先说微尘:佛告须菩提说:如有善男子善女 人,依佛所说的「散空」,观大千世界而分分的分析,散为微尘,这微尘众─ ─众即聚──多不多?阿含经中,佛曾以散空法门教弟子,后代的声闻学者, 如一切有部等,即依此建立实有自性的极微。须菩提依佛所教而修行,知道微 尘众的确多极了;然而他不像取相声闻学者的执为实有。他说:这许多微尘众 如果是实有的,如来即不会说他是微尘了。要知道:色法──物质界是缘起的 ,是相依相缘的存在,而现有似一似异相的。在缘起色中,有幻现似异的差别 相,分离相,所以不妨以散空法门而分分的分析他。科学者的物理分析,所以 也有可能。然如以为分析色法到究竟,即为不可再分析的实体,那即成为其小 无内的自性,即为纯粹妄想的产物,成为非缘起的邪见。这种实有性的微尘, 佛法中多有破斥。但或者,以为有微尘即应该自相有的;观察到自相有的微尘 [P133] 不成立,即以为没有微尘,以为物质世界仅是自心的产物,这与佛陀的缘起观 ,还隔着一节呢!佛说微尘,不如凡夫所想象的不可分割的色自性;但缘起如 幻,相依相缘的极微众,世俗谛中是有的,是可以说的。

  

  辛二 世界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 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 ,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一佛所化的区域,是一大千世界。世界与微尘,是不一不异的。缘起为一 的世界,能分分的分析为微尘;而缘起别异的微尘,能相互和集为一世界。能 成的极微──分,是无性缘起的;所成的世界──有分,即全部,也是无自性 的。所以须菩提接着说: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依我的悟解,也是没有自 性的,仅是假名的世界。因为,如世界是实有自性的,那就是浑然一体而不可 分析的一合相了!依佛法说:凡是依他而有,因缘合散的,即不是实有,是假 [P134] 有的,是无常、无我、性空与非有的。如来虽也说世界的一合相──全体,那 只是约缘起假名的和合似一,称为一合相,而不是有一合相的实体──离部分 或先于部分的全体可得。如来听了,同意须菩提的解说,所以说:一合相,本 是缘起空,不可说有自性的。但凡夫为自性的妄见所蔽,妄生贪着,以为有和 合相的实体!

  

  庚四 说无我教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 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 生见,寿者见』。』

  如来教法的特色,即宣说「空无我」。此处即约此义,概括如来一代化法 。佛问须菩提:无我,即令人离我见乃至寿者见。假使有人以为佛说我见、人 见等,使人离此等见而得解脱,此人能理解如来化法的真义吗?须菩提答:此 [P135] 人是不够理解佛法的!众生,是由过去的业因而和合现起的幻相,本没有实性 真我,而众生妄执,于无我中执着有我,所以佛说众生有我见等为生死根本。 然而,什么是我?众生不知一切法并不如此实性而有,以为如此而有的,不见 法空性,所以名为无明。由于无明而起萨迦耶见,执我执我所。但彻底研求起 来,我等自性是本不可得的。假使有我,能见此我的名为我见;我等自性既了 不可得,那从何而有我见呢?佛说我见,不过随众生的倒想而假说,使人知我 本无我,我见即本非我见而契悟无分别性,并非实有自我可见,实有见此自我 的我见,又要加以破除。从所见的自我不可得,即悟能见的我见无性,即依此 而名之为无我。如执有我见可除的无我,这无我反倒成为我见了!如智论说: 『痴实相即是智慧,取着智慧相即是痴』。所以,以为如来说有我见等,即是 取相执着,根本没有理解如来「无我」教的深义。

  

  丙二 劝发奉持

  丁一 别明离相 [P136]

  戊一 应如是知见信解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 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下,为方便道的结劝受行。般若道已有广说,这里仅略为结劝而已。一 切佛法,都是为学者说的,所以虽或高谈佛果,或论菩萨不思议的大行,总是 以初学为所化的根机。上面虽广说方便,尤其分别究竟菩提的法身与化身,而 这里又归结到发菩提心者,应如何知见,应如何受行。佛说:发菩提心的人, 对于一切法,近即上说无我的教法,远即方便道中所说的一切菩萨行果,都应 该不取──不生法相而知见,而信解。知与见,偏于智的;信解,是因理解而 成信顺与信求,即从思想而成为信仰。在这知见或信解一切法时,都不应该执 有诸法的自性相而起戏论分别。不但不生法相,连不生法相的非法相也不生, 方是正知正见正信解者。因为,如来虽分别广说诸法相,而一切法相无自性, 即是非法相的,不过随俗施设为法相而已。这是总结对于一切佛法的根本认识 [P137] 。

  

  戊二 应如是受持诵说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 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 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来再校德显胜,结劝自受化他,并略示说法的轨范。佛告须菩提说:假 使有人以充满无量无数──阿僧祇即无数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这在常人看 来,功德已不可思议。但是,如另有发菩提心的人,对于本经的全部乃至少到 一四句偈,能依十法行而行,那他所得的福德,比七宝布施者要多得多。在受 行般若中,或理观,或事行,都要一一见于实际。大乘为利他的法门,所以尤 需要将此般若大法,为他人演说,展转教化,才能弘广正法,不违如来出世启 教的本愿。续佛慧命,这是最极要紧的。但应该怎样演说呢?佛陀启示说法的 轨则说:这需要不取着一切法的自相,要能安住于一切法性空──如如的正见 [P138] 中,能不为法相分别所倾动。凡取相分别而忆念的…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今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