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7

  ..续本文上一页生久行乃信

  庚一 问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离一切相的现见法性,非凡常的名言思度可测,真所谓「甚深极甚深,难

  通达极难通达」的。所以,须菩提为末世众生着想,劝学此甚深法门,而启问

  如来:未来世中,众生听到这样甚深的法门──言说章句,能有生起真实信心

  的没有?

  实信,在声闻法中,即证须陀洹,得四不坏信──四证净;大乘在见道净

  心地。这是般若相应的证信,非泛泛的仰信可比。由信顺而信忍,由信忍而达

  到信智一如的证信。论到证信,佛世即难能可贵了!何况末世众生的福薄根钝

  [P47]

  呢?须菩提举此一问,不但说明了能有信者,且说明了证信者的资格;而相似

  的信解,也知道应该如何了!

  --------------------------------------------------------------------------------

  庚二

  答

  辛一 戒慧具足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

  心,以此为实。』

  般若法门虽极难信解,但自有利根障薄而智慧成就的众生,能信以为实。

  佛说:在如来灭后,后五百年岁时,多有大心众生出世,能发心学菩萨行,严

  持戒行,广习布施的利他福德,智慧深彻,于佛说的般若章句,能生起深切的

  信心,确信唯此般若法门,为不二的解脱门,能如实悟入深义。从历史上看:

  佛灭五百年后,迦腻色迦王治世的时代,大乘教法,广大流行。般若经也说:

  『五百年后,般若经于北方当作佛事』。所以,深信此难信法门,确乎是有的

  。不过,要有「戒足」、「慧目」;如不持戒、不修福、不习禅慧,即不能于

  [P48]

  这甚深法门,得如实信了!

  

  辛二 久集善根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此人所以能信解悟入甚深法门,因为在过去生中,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积

  集深厚的善根了!过去生中,多见佛,多听法,常持戒,常修福,种得广大的

  善根,这才今生能一闻大法,就净信无疑,或一闻即悟得不坏净信。在同一法

  会听法,有的听了即深尝法味,有的听了是无动于中;有的钻研教义,触处贯

  通,有的苦下功夫,还是一无所得;这无非由于过去生中多闻熏习,或不曾闻

  熏,也即是善根的厚薄。要知道:佛法以因果为本,凡能戒正、见正、具福、

  具慧,能信解此甚深法门,决非偶然,而实由于「夙习三多」。所以,佛法不

  可不学,不学,将终久无分了!

  

  辛三 诸佛摄持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P49]

  。』

  过去久种善根,今生能戒慧双修,听此深法能生清净信的,即为十方如来

  所知所见。如来知见,即上文的护念摄受。佛是大菩提的圆证者;菩提即智慧

  ,菩萨即是具智慧分的,能与如来的大觉相契,所以能常在诸佛悲智的知见摄

  受之中。知而又见,即明是现量的真知灼见。众生能净信甚深法门,能为诸佛

  所护持,这是怎样大的福德呀!

  

  辛四 三相并寂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

  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

  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者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

  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

  戒慧成就,久集善根者,为什么能得如来的护念,得无量福德呢?这因为

  [P50]

  此类众生,已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而且还没有法相及非法相

  。我、人等四相,合为一我相:无此我相,即离我相的执着而得我空。无法相

  ,即离诸法的自性执而得法空。无非法相,即离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而得空空。

  执我是我见,执法非法是我所(法)见;执有我有法是有见,执非法相是无见

  。般若离我我所、有无等一切戏论妄执,所以说『毕竟空中有无戏论皆灭』。

  能三相并寂,即能于般若无相生一念清净心。经上说:『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

  ,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能契入离相,自能得如来的知见护念了。在「无非

  法相」句下,诸译本有「无想,无非想」二句。

  悟解三空,方能于般若无相法门得清净信,此义极为重要。有以为我相可

  空而法相不空的;有以为我相空却,法相可以不必空,即是说:执着法有是不

  妨得我空的;或者以为我法虽空而此空性──诸法的究竟真实,是真常妙有的

  。现在说:如觉有真实的自性相,有所取着,那不论所着的是法相或空相,不

  但不悟法空与空空,也不得无我慧,必也是取着我等四相的。所以,我我所见

  [P51]

  ,实为戏论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如真能无我无我所,离一切我执,那也必能

  离法见、空见的妄执,而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因为我空、法空、

  空空,仅是所遣执取的对象不同,『而自性空故』的所以空,并无差别。如烧

  草的火与焚香的火,草火香火虽不同,而火性是同一的。了解草火的性质,就

  能明白香火的性质。众生妄执自性相,即确实存在的──甚至是不变的,不待

  他的妄执。依众生的自体转,执有主宰的存在自体,即我执;于所取的法相上

  转,执有存在的实性,是法执;这是于有为法起执;如于无为空寂不生不灭上

  转,执有存在自性,即非法执。所以,执取法相而不悟法空,执非法相而不悟

  空空,终究是不能廓清妄执的根源,不知此等于不知彼,所以也不得我空了。

  佛为弟子说法,多说众生由五众和合成;此五众,一切是无常生灭不安隐

  法,所以色非我非我所,受、想、行、识也非我非我所。无常故无我的教授,

  利根者当下能依无我无我所,彻见涅槃寂灭。既离我执,也不会再取法相及非

  法相。佛灭后,有的不能从无常无我中得毕竟空,转而执我无法有。对此执法

  [P52]

  众生,不得不广显法空。而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

  性。这都是守指忘月,辜负佛恩!所以,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着

  法相非法相,即执着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

  不要以为这是大乘不共妙门!这是如来的一道解脱门,所以提醒须菩提说

  :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早已开示过了!筏

  是竹筏,交通不便或水浅的地方,竹筏可用作交通工具。利用竹筏,即能由此

  岸到彼岸。到了彼岸,竹筏当然舍去了,谁还把他带着走!众生在生死海中,

  受种种苦迫,佛为了济度他们,说种种法门,以法有除我执,以空相破法执,

  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

  中流,必须不执法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筏喻经,出增一阿含中。法与非法,有二义:一、法指合理的八正道,非

  法即不合理的八邪。法与非法,即善的与恶的。如来教人止恶行善;但善行也

  不可取着,取着即转生戏论──「法爱生」,而不能悟入无生。约「以舍舍福

  [P53]

  」说,善法尚且不可取着,何况恶邪的非法?二、法指有为相,在修行中即八

  正道等;非法指平等空性。意思说:缘起的禅慧等功德,尚且空无自性,不可

  取执,那里还可以取着非法的空相呢?本经约后义说。从这引阿含教的非法非

  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诸译增入「无想

  无非想」二句,不足取!

  己三 贤圣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 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 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离一切相的般若,难信难解。上已明未来有人能信能证,以下再以已经能 [P54] 净信实证的圣贤,来证明此难信难解的可信可证。先举究竟圆证的如来为证。

  佛问须菩提:今有两个问题问你:一、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遍正觉,实有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得吗?二、如来成道后,大转*轮,确有法可说吗?佛 举此二问,因菩萨得明心菩提,即分证无上菩提,而佛却说:『诸相非相』; 又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恐有人怀疑: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是可得吗?不又大转*轮吗?既可证可说,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呢?须菩提虽没有圆证如来境界,但他是无诤行 大阿罗汉,凭自己证觉无为空性的体验,及佛说无相,比知如来圣境而回答说 :如佛所说,如我所解,是没有定性──自性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 ,也没有定性的法为如来所说。须菩提的回答,真是恰到好处!佛陀的现觉, 没有能证所证的差别可得,所谓『无智亦无得』。如觉有什么为智慧所得,这 那里还是正觉!论到说法,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佛法虽多, 不外证法与教法。无证无说,即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因为性空 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但无有定法可说,决非随便乱说。语言不得实相,但 [P55] 在世俗心境的习惯中,也有他的彼此、同异、是非。如东南西北,虽没有定性 ,但世俗仍有一定的方向可指;假使指东话西,即是违反世…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今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