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么无生可取可得!如见无生,早就是生了 !所以,如自以为我是阿罗汉,即有我为能证,无生法为所证,我法、能所的 二见不除,就是执着我等四相的生死人,那里还是真阿罗汉!不过增上慢人而 已!

  须菩提是阿罗汉,所以论到这里,即依自己的体验说:世尊不是说我在诸 大弟子之中,所得的无诤三昧最为第一吗?不也说我是第一离欲(诸烦恼)的 大阿罗汉吗?世尊这样的称叹,可是我从没有这样想:我是离欲的大阿罗汉, 我能得无诤三昧。假使我这样随相计着,那就在我见、法见、非法见的生死界 中,佛也就不会说我是一个好乐修习阿兰那行的人了。反之,因为不执着实有 无诤三昧可得可修,世尊才称叹我行阿兰那行呢!梵语阿兰那,即无诤。三昧 ,即系心一境的正定。无诤三昧,从表现于外的行相说,即不与他诤执,处处 随顺众生。觉得人世间已够苦了,我怎么再与他诤论,加深他的苦迫呢?如从 无诤三昧的证境说,由于通达法法无自性,一切但是相依相缘的假名而来。无 [P65] 我,才能大悲;离去空三昧,还有什么无诤行呢!

  这一章,四番问答,须菩提多随顺空义说。如随顺世俗,那末,我得须陀 洹……我得阿兰那行;都是可以分别言说的。不过,决不会执取实我与实法而 作此念的。

  

  庚三 举菩萨为证

  辛一 正说

  壬一 得无生忍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 !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前依声闻的证境说,此下约得道的菩萨说。佛告须菩提说:我──如来从 前在修菩萨行时,在然灯佛的法会中,有没有实在的法可得?须菩提当然回答 没有的。据说:释迦在过去修菩萨行时──第二阿僧祇劫满,曾在雪山修学。 学毕,出山。求得五百金钱,想去报答老师。当时,见城中整饰市容,洁净街 [P66] 道,问起路人,才知是预备欢迎然灯佛的。他想:佛是一切智者,难逢难遇! 不能错失这见佛的机会。于是,把所有的钱,买得五朵金色莲华,至诚而欢喜 的去见佛。见佛及弟子的威仪庠序,动静安和,从心灵深处生起虔诚的敬信; 以所得的五朵华,散向然灯佛。进城的必经道上,有一洼污水,他就伏在地上 ,散开自己的头发,掩盖污泥,让佛踏过。佛知他的信证法性,得无生忍,所 以就替他授记:未来世中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或者以为释迦──因地── 当时在然灯佛处,得了什么大法,像「别传」,「秘授」之类,所以举此问须 菩提。须菩提深见法性,所以说实无所得。得无生忍,但是随世俗说;而实生 灭不可得,不生不灭等也不可得,所谓『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如以 为有法可传可得,那便落于魔道,而不是证于圣性了。

  

  壬二 严净佛土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 ,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 [P67] 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事业,有二:一、庄严佛土,二、成就众生。有情的根 性不一,有仅能得人天功德的,菩萨即以人天的世间福利去成就他。有能得二 乘果的,即以出世解脱去成就他。能发菩提心而成佛的,即以大乘的自利利他 去成就他。世间是不平等的,丑恶的,苦痛的,如何化浊恶的世界为清净,转 苦痛的人生为解脱,这是菩萨的唯一事业。浊恶世界的净化,即庄严佛土,这 以愿力为本。菩萨立大愿,集合同行同愿的道伴,实践六度、四摄的善行去庄 严他。有以为一人成佛,世界即成清净,这多少有点误解的。菩萨在因中教化 众生,以佛法摄集同行同愿者,同行菩萨行。结果,佛与所化众生──主伴的 功德,相摄相资,完成国土的圆满庄严。同行同愿的菩萨,同住于庄严的国土 中。同中有不同,惟佛能究竟清净、圆满、自在。没有众会庄严的佛土,不过 是思辨的戏论!

  如来以庄严国土问须菩提:菩萨发心庄严佛土,究竟有佛土可庄严,有佛 [P68] 土的庄严吗?须菩提本般若性空的正见,回答说:没有真实的国土可庄严,也 没有真实的能庄严法。因为,佛土与佛土庄严,如幻如化,胜义谛中是非庄严 的,不过随顺世俗,称之为庄严而已。般若经说无庄严为庄严;华严经说普庄 严,都是由于性空慧的彻悟法性,净愿善行所成。国土──世界是缘起假名, 所以能广大庄严。没有自性的世界,即没有不变性,如遇秽恶的因缘,即成秽 恶的世界;如造集清净的因缘,即自然会有清净的世界出现。假使,秽恶世界 是实有定性而不可改易的,那就是涂抹一些清净的上去,也不会清净,反而更 丑恶了!所以,世界无定,秽恶与清净,全依众生知见行为的邪正善恶而转。 必须知道如此,才会发心转秽恶的国土为清净。必须善悟国土庄严的非庄严, 才能随行愿而集成国土的庄严。

  众生的三毒熏心,迷执此秽恶苦迫的世间,以为是安乐、清净。佛以呵责 的法门,说国土无常、苦迫、不净。佛又以诱导的法门,令众生不以此现实的 世间为乐净。而从无我大悲的利他行愿中,创建严净的世间。但众生的迷执, [P69] 是深固的。听说庄严净土,又在取着庄严,为尊贵的七宝,如意的衣食,美妙 的香华音乐,不老不死的永生所迷惑了。所以,佛告须菩提:如上所说的庄严 ,凡是修大乘行的菩萨,都应生清净心,离去取相贪着秽恶根源,不要为净土 的庄严相──美丽的色相,宛转的音声,芬馥的香气,可口的滋味,适意的乐 触,满意的想象等而迷惑!要知色、声、香、味、触、法,都如幻如化,没有 真实的自性可得。如取执色等有相可得,这即是三毒的根源,从此起贪、起瞋 、起痴,即会幻起种种的苦痛和罪恶。所以,应不住(着相)一切法,不住而 住的住于空性,于无可住的法性而生净心,前说无我相、无法相、无非法相, 能生一念清净信心,即是这里的生清净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此的离相而得 净心,这才能「心净则国土净」。如取着净土而不能净心,即纵然进入庄严的 净土,那也还是苦痛的,还是秽恶的。如上海,在物质方面,比较优美得多。 但他并不配称为清净,反而被人咒诅为罪恶的渊薮。这可见庄严国土,要从清 净心中去开拓出来! [P70]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像这一类型的三句论法,本经是顶多 的。或作三谛说;或约三性释;或约大乘拣别小乘说。今依中观者说:如庄严 佛土,是讨论观察的对象。这是缘起的,空无自性的,所以说即非庄严。然而 无自性空,并不破坏缘起施设,世出世法一切是宛然而有的,所以随俗说是名 庄严。缘起,所以无性,无性所以待缘起,因此「即非」的必然「是名」,「 是名」的必然「即非」,即二谛无碍的中道。所以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 说法」。

  

  壬三 成法性身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 ,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这一问题,在说明菩萨的法性身。未证诸法如实相的菩萨,他的身体,不 过较我们强健、庄严,还是同样的肉身。体悟空相的菩萨身,从证得法性所引 生,从大悲愿力与功德善业所集成,名为法性生身,非常的殊胜庄严。这不是 [P71] 凡夫能见的,凡夫所见的,是大菩萨的化身。佛问:如菩萨的法性生身,如须 弥山王──即妙高山,在小世界的中央,出海四万二千由旬,七宝所成,那样 的高大又庄严,你以为大不大呢?须菩提说:这当然大得很!身,梵语伽耶, 即和合积聚的意义。和合积聚,即缘起无自性的,所以即是非身。非身,所以 名为大身。众生取相执着,不达法性空,如弃大海而偏执一沤,拘碍局限而不 能广大。菩萨以清净因缘,达诸法无性而依缘相成,所以能得此清净的大身。

  上面的得无生忍,庄严佛土,成法性身,都以明心菩提的通达诸相非相为 本,所以引此以证明心菩提的离相圣境。

  

  辛二 校德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 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 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 [P72] 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 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本经校德,一层深一层。如上用一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来校量,这里 就用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来比较。

  佛为显示本经的殊胜,引人尊敬受持,特再问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的 数目,每一粒沙就是一条恒河,有这么多的恒河中的沙数,算不算多呢?须菩 提答道:恒河已经多得不可计数了,何况是那些恒河中的沙?这当然多极了! 佛又对须菩提说:你不要以为希奇!我老实告诉你: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以 七宝充满尔所──这么多──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界,拿来布施,你说他的功德 多不多?须菩提说:多极了!佛说:我再告诉你:有人对于这般若经,能全部 ,甚至受持一四句偈,或为人宣说一四句偈,这人所得的福德,胜过前七宝布 [P73] 施者的福德,何止百千万万倍?受持宣说本经的功德,是怎样的殊胜!

  自己受持,或为人说一四句偈,有这…

《般若经讲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观今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