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世了,佛的学生把老师的教导代代相传下来。在佛门里面我们又听到有称「和尚」、有「阿闍梨」的称呼,在我们中国人习惯称「法师」。这些称号,宗教里也没有。和尚、阿闍梨都是印度的梵语,和尚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亲自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就称他和尚。在一个学校里面,亲自教导学生的是校长,教育的政策是他定的,课程是他指导的,那些教员是执行他的命令的,是帮助他教学的。教学的成功、失败是校长负责任,教员不负责任。所以校长就是和尚、亲教师。
和尚这个称呼,非常尊贵,非常亲密。在现在大学里,除了校长之外,有指导教授。指导教授可以说他也是亲教师,也可以称他作和尚。所以和尚是个普通的名词,它不是佛门里一个专有的名词。亲自教导我的这个人,我们称他和尚。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我们只称校长是和尚,其他所有的老师我们称阿闍梨,现在称教授。闍梨的意思比教授意思要圆满,这个老师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我应该向他学习。所以阿闍梨叫轨范师,就是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做我的典型,这样的人我们平常称为老师。所以在佛门里面,我们从称呼上知道,它的的确确是属於师道,它不是神道;宗教是神道。
再说一个不好听的话,宗教都是迷信,而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佛说了,你为什么生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有六道轮回?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性,迷失了你的自心,所以你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你才把事情做错了。对於宇宙人生,你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错了。做错了后面一定有结果,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就是现在过这么苦的日子。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讲的,实际上指导我们的是破迷开悟。
佛说「苦」从哪里来的?「迷」来的。你对於宇宙(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本人)完全不了解,也就是对於本人、对於你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了解,这个苦!你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你怎么不苦?如果你都明了了、都清楚了、彻底明白了,你就「得乐」了。为什么?你的看法、想法都正确,完全没错误,你的生活当然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这是我们自己享受的事情。老师教给我们怎样破迷、怎样开悟,老师对我们毫无所求,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我们作佛的弟子,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对我们有所求吗?没有,什么都没有。无条件!这些统统都要搞清楚。真正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无所求,看到这个学生觉悟了,很开心!看到这个学生离苦得乐了,很开心!正如同父母看自己的子女一样,他的教育成就,他在社会上事业成就了,看到很欢喜、很开心,意思完全相同。
「佛」的意思是智,这个智是体,它的作用就是觉悟,所以有体有用。它所觉悟的是什么?我们通常讲「法」,用这个字作为代名词。「法」是宇宙万有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就是对於心思、境界、宇宙人生的理论事实真相统统都能够正确的理解,这叫觉,这是觉悟。
佛法为什么不属於哲学?欧阳竟无说得也很有道理,「佛法不是宗教」,想想它确实不是宗教。它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有能觉、有所觉,有能、有所,佛法里没有能、所。这一层很不好懂,我们讲佛法甚深,深在这个地方。佛法里面讲「能」跟「所」,是一不是二,《金刚经》上说:「如来者,诸法如义。」而世尊又在经典里面解释「如」的意思,如是什么?一如,万法一如。「一」才如,「二」就不如。能觉跟所觉如果是二,就不是「诸法如义」了。说二,就是哲学,今天我们用哲学的定义可以包含它。但是它不是二,它是一,这个在哲学里没有。「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非常难懂!
古人不得已用种种比喻。譬如,我们常听到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跟器是一还是二?从相上看不一,从体上看不二,不一不异,这是事实真相。这要很细心的去体会,才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有一切大乘经,可以说都是说这个道理,都是说这个事实。这个事实很难理解,真正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作「佛知佛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跟诸佛如来就没有两样了。但是我们凡夫是迷,迷在哪里?总是把一切事都分成对立,不知道一切事,它是一,不是二。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义,我们明了一个大概之后,佛法所求的是什么?这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多少人学佛,在佛门里面求什么?求发财、求升官、求保平安,都求这些。求这些东西,佛门里求不到,那就求神去了。实实在在告诉你,神也没办法,也无可奈何。这都叫迷信,这叫胡作妄为,这个做错了。
佛法所求的,你看一切经论里,有一个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也印在这个表上,这就是佛法所求的。这个名词是可以把它翻出来的而没翻,还是用梵文音译,这一种的不翻叫「尊重不翻」。我们对於这个名词非常尊重,保持它的梵音是尊重它。不像「佛陀」那个字是「含多义不翻」,它里面含的意思很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菩提」翻为觉,「三」翻作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教给我们,希望我们成就什么?就是希望我们都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也要费一点时间把它讲清楚,佛法所求的太重要了,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学什么?就是学这个。
首先讲「正觉」,觉是觉悟。世间也有很聪明、很有智慧的人,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你能说他不觉悟吗?你能说他不聪明吗?哲学家、宗教家都很聪明,都比一般人觉的能力高明。但是佛都不承认他们是正觉,他们虽然是有觉,佛说他们不是正觉。我们佛门的招牌是「正」字,这个「正」字招牌不能随便给人的。为什么他的觉不正?他的烦恼没有断,他的心不清净。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贪瞋痴慢,他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他那个觉的能力再高,也不是正觉。所以佛法这个「正觉」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生智慧、觉悟了,那叫正觉。
因此「正觉」这个标准世间法里没有,六道众生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觉。佛要求我们要正觉。得到正觉,在我们佛门里面也有一个学位,好像现在念书一样,我们拿到一个学位了,这个学位是最低的;像念大学,大学毕业了拿到学士学位。我们「正觉」是第一个初级的学位,它的名字叫「阿罗汉」。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门里学位的名称,这个要懂。你得到正觉了,就称你作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没有了,这在小乘。
不但阿罗汉没有「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了。在从前我们总以为要证得阿罗汉果,才能把见思烦恼断尽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哪里晓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小乘初果须陀洹,这跟阿罗汉相去很远很远,小乘初果须陀洹已经破了四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金刚经》上看到的。难怪佛说初果叫「入流」,他入了圣人之流,他证得了位不退,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原来他再不执著「人我是非」,这个念头没有了。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育跟世间教育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到底要学些什么东西?我们跟佛学,学真实法,学正觉,唯有正觉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离一切苦、得一切乐,真正离苦得乐。苦乐我们讲最粗浅的,以我们自己现在本身来讲,你有生老病死苦,你有求不得苦,你有爱别离苦,你有怨憎会苦,这些苦都环绕在你的周边,你没有办法离开。学了佛以后,这些苦真的可以离开。
年岁大一点的同修,中年以上的,想想我们人老了。学佛可以不老,学佛可以不生病。纵然你身上有很多疾病,你真正学佛了,不要看医生,不要吃药,你的病自然就好了。这是什么道理?就是因为你把道理搞清楚了。你不晓得你的病是怎么来的?你不知道。病是怎么起来的,你那个病是怎么样发展的,病到后来结果怎么样,你晓不晓得?统统知道了,人可以不生病。病从哪里来?妄想来的,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你的妄想不断,神仙都医不好你的病。你的妄想统统没有了,什么病都没有了。
生死的根本也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你们查遍《大藏经》,哪一尊佛生过病?哪一尊佛显得很衰老?没有。哪一尊菩萨生过病?这没听说。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生病?为什么佛、菩萨、阿罗汉不老?不但不老,他也不死。这个不死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没有别的原因,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随顺自性,他就得这么好的效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然生态,完全符合自然生态,一点没有造作的意思在里面;顺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打个妄想,把自然生态改变,这一改变就改坏了,就出了毛病了,毛病是从这样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病根。
学佛就是要依照佛的教诲,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正觉。所以,心不清净,有聪明智慧,佛菩萨不承认他是正觉。一定要心清净了,那个智慧才叫作正觉,它才管用。得到正觉,佛在经上说,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轮回。生死轮回都超越了,还有什么病!哪来的疾病?没有了。生死都能解决,我们生活上这点小问题,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你这一生当中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美满、快乐。我们学佛是得这个东西,这是接受佛陀的教育。
可是你要是以宗教的心态去学佛,说老实话,这些你完全得不到。什么原因?迷!宗教讲求感情、情操。情是迷,不是理智。宗教是愈迷愈好,为什么?你才是虔诚的宗教徒,你跑不掉!把你抓得紧紧的,你不会跑掉,你天天要去拜他,他接受你的恭敬,接受你的供养。
…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