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净空法师讲解“认识佛教”流行颇广的有两回讲解,一回是1990讲于新加坡,另一回是1996讲于澳洲布里斯本。
1990新加坡版的“认识佛教”较为常见,但净空老法师自称,他老人家的境界,一年比一年提升,故此,这次刊印1996版的“认识佛教”也许后后胜于前前。
认识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
(新版/1996/澳洲)
(第一集)
1996/1/6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17-13-01
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们新年的开始,能够在澳洲这个地方聚会,与大家谈谈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欢喜,因缘实在是无比的殊胜。
这一次我们选的讲题是「认识佛教」。早年,旧金山有一个妈祖庙,是我们台湾分到美国去的。妈祖庙请我讲演,我就想到了这个题目,同时也就写出这么一个大纲。但是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不能够详细介绍。以后,九二年我在美国东岸的迈阿密访问,当时我在每一个城市为大家介绍《地藏经大意》。到达迈阿密之后,宪炜居士(以后他也出家了)他的英语很好,翻译能力很强,所以有一些外国人来听,我看到现场那个状况,就把讲题改过来,介绍「认识佛教」,就没有介绍《地藏经大意》了。
我记得在迈阿密的听众,比我们现在的现场至少少了一半,但是那一个星期的讲演影响非常之大。这个录音带以后写成了书,流遍到全世界,印的数量也非常多,我想诸位都看到过。
这一次我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的同修最近要把这一些音带做成光碟便於保存。大家来告诉我说:「《认识佛教》这一个小册子非常重要,可惜没有录影,如果能够做成录影的光碟,那就最理想了。」所以这一次我们有缘到此地,就满他们的愿望。这一次我们好好的录一套带子,将来普遍的流通。这是把这个因缘简单的为诸位说出来了。
现代我们在许许多多地方、地区、国家看到学佛的人愈来愈多,可是佛法究竟是什么?真正能够说得明白,搞清楚的人实在不多。因此,这一个题目的确就非常重要了。
民国初年的时候,好像是民国十二年,当时有一位欧阳竟无先生,我想对於中国近代佛教了解多一点的都知道欧阳大师,他曾经在第四中山大学做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一次的讲演确实震撼了整个中国的佛教界,因为大家普遍都把佛教看作是宗教。为什么佛教不是宗教?学术界里面,特别是日本的学术界把佛法看作哲学,欧阳大师说佛教也不是哲学。但是究竟是什么?他没说。他只说「而为今时所必需」,就是现代人必须要学习的。
这一次讲演,由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在民国初年都很出名的)记录、流通。我七七年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一篇讲演稿,以后我带到台湾翻印,也流通了不少。我们读了这个小册子之后,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正确。
佛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於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
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首先,我们在佛教的称呼方面就能够发现。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师是老师,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教学的创始人,他是创始的一位老师。而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从称呼上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我们跟佛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没有这个称呼,宗教里面有主仆的关系、父子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像这一类的关系,在佛门里面没有,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的历史在史传里面都可以看得到的。他出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面。他生在中国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但是佛的年代,中国跟外国记载相差很大,照这个记载,佛灭度之后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一年。可是外国人的记载,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几乎有六百年。这种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据,几乎都有很多种的说法,到底哪一个说法正确?这很难断定,也可以说没有法子去断定。然而这些实在讲也并不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从事於考古的工作,所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确实有这个人,当年讲经说法也确实留下这么多的经典,这个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来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接受中国朝廷,也就是中国的帝王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非正式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已经有佛的讯息传到中国。但是我们从历史上来说,还是以国家正式礼聘作为记录。
佛教,我们依这个纲领来说,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为什么当年翻译不把它翻成智觉?翻成智觉,我们现在要看到这个名词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为什么不这么翻?这是过去在翻译经典体例上有五种不翻,叫「五不翻」。这是属於五不翻之一,这一条是属於「含多义不翻」,这个名词里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国字汇里面找不到一个相当的字来翻译,所以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
佛陀这个字里面所说的智,跟我们普通概念里面的智慧不一样,因此必须要加以解释。他的智慧要是笼统的来说,就是对於宇宙人生,过去、未来这一切法他都能够明了,而且正确的明了,圆满究竟的明了,那样的智慧才称之为「佛陀」。
我们听了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真的是很难接受!这有一点像宗教里面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样。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本人在内,确确实实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能力。因此佛法对於所有一切众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来平等。佛不比我们高一等,我们也不比佛差到哪里去,都是平等的。虽然平等,可是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确确实实有不相同。
在这个社会上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痴的人;有能力很强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你迷失了你的本能。你本来有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够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复了。所以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导我们把迷惑颠倒去掉,恢复我们本能而已。佛度众生,大乘经上常讲:「佛哪里有度众生?」佛没度众生。众生是怎么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当中帮助你。这个帮助只是把你怎么迷的,把这些事实真相给你说出来;说了之后,你就觉悟了,然后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从这里看,佛法的的确确是师道,老师只能够教导我们,学生的成就,毕竟是他自己发愤努力才成就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帮不上忙。老师能够帮助的是把这些理论说清楚,把他自己修学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所以佛法里没有迷信,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要把这个观念纠正过来。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师道,我们要把佛看成老师。
今天我们建道场,我们供佛像,不是把佛当作神明来看待;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那是宗教。今天我们讲佛教是宗教,实在讲也不能否认,为什么?佛教确确实实变成宗教了,这是很不幸的。你看学佛的人,有几个人不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当作神来供养?这个是很大的错误,错得太离谱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们供养佛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报恩的意思、纪念的意思。这么好的教育,我们在这一生能够遇到、能够接受,太幸运了!开经偈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一点都不假的。我们对老师感恩戴德,纪念他,就像我们中国人供养祖先牌位一样,这是「报本返始」,我们有这样厚的恩情在里面。第二个是见贤思齐。想想释迦牟尼佛也是个平常人,他能够觉悟,他能够成就,我为什么不觉悟?我为什么不成就?所以这一尊像摆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是这个意思,绝非迷信!不是把它当神明来看待的。
佛教里面,佛菩萨的形像还真多,所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级的宗教。低级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几千几万,所以这个不但变成了宗教,而且变成低级的宗教。其实,这个意思全被人错会了。
佛法里面,佛的名号的确很多。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说的《万佛名经》,《大藏经》有一部经叫《万佛名经》,世尊为我们讲出差不多有一万二千多个佛的名号,而菩萨的名号就更多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佛?这么多的菩萨?诸位必须要知道一个事实,我们自己本性里面的智慧无量无边,德能、才艺无量无边,一个名号没有办法代表。像现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才干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来,头衔有十几条、二十条。一条就好了,他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条?释迦牟尼佛那个名号一拿出来,几万条!表现他的德能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所有诸佛的名号是代表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德能。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号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不是别人,这个要知道。所有菩萨的名号是代表我们修德,我们自性本能是无量无边,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们那个能力一条也透不出来,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菩萨的名号代表修德,佛的名号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人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
你要明白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法的教学方式,要用现代的话说,是进入到高度的艺术化。它不但有名号,它用雕的这些塑像来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学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
佛法传到后代,佛陀不…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