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佛法不是如此。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是来求学的,没有老师跑到你家里去教你的。这是什么道理?老师到你家里去教你,你对老师不恭敬、不尊重,再好的老师,你跟他也学不到东西。所以老师并不是一定要你对他怎么恭敬,如果存这个心,那个老师不是好老师。但是这里面有个道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譬如,十个学生跟著一个老师学,为什么有的学生学的多,有的学生没有学到东西?你再仔细去观察,学到东西的对老师恭敬。为什么对老师恭敬就学到东西?对老师恭敬是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当然学会了。对老师不恭敬的,不听话,不听话那没有办法,他当然学不到东西。所以百分之百的听话,就是百分之百的恭敬。可见这个里面真有道理,世出世间教学都不外乎这一个原则。
我们在佛教传记里面,看到许多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参访一个善知识,我们今天讲有道德、有学问的高人,传记里记载这个善知识告诉他:「你在我这里学不到东西,你到某某人那里去,你去跟他学,你就会成就。」这个学生果然听他的指点,到那个人的会下三年五载,他开悟了、证果了。这又是什么道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很多很多!中国的文章讲求简洁,不罗嗦,谈话谈几个钟点,记载的时候只有一两句,记得很简单。
这位善知识见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见一个人一样,一定问你:「你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里人,你学了些什么东西。」这一问就明了了,你喜欢学哪一样东西?而且问在现代这些大德当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个人?他指点你的时候,是指点你最佩服的这个人,你去跟他学,你会听他的话。我为什么不能教你?你不佩服我,我教你,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原理在此地。并不是他有神通,指到那个地方,果然他到那里就成就了,其实谈话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们这一生遇不到一个好老师,这个话也不无道理。好老师可遇不可求,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你肯不肯跟他学?不肯跟他学,还是枉然。所以一定是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这个人,才能发生作用。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道理,在我瞧不起的那个人的口里说出来,根本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而且还要骂他。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那个人说出来,如奉圣旨,马上依教奉行,怎么会一样?所以你要问,我们自己将来能不能有成就?很简单,你回家好好想一想,哪一个善知识你最佩服他?死心蹋地跟他学,这样才没错,你才能成功。如果你喜欢的善知识太多了,那你那个恭敬心不是真的,是假的。你的心是很乱,变化无常。不但佛法你没有法子修学,世间法你也学不好。
无论世法、佛法要想学好,一定要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一门深入」。尤其是佛法,要真正能够学好,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一个老师,你一生走的是一条路,这一条路好走。两个老师是两条路,你怎么走?三个老师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完了!今天年轻人好学的很多,为什么不能成就?都在十字街头,无所适从,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既是学佛,不但亲近一个老师,还要专修一个法门,你才能有成就。什么成就?得清净心。诸位要知道,成就是你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现象是烦恼轻了、智慧增长了,那就有受用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除了智慧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佛法讲智讲觉,就缺这个东西,要正觉。
我们讲到最贴身的,解决我现在本身的问题,解决我现前生活的问题。我要让我的生活过得自在、过得美满、过得幸福,再扩大解决我家庭的事情、解决我工作的事情、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事情,要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智慧里掺杂著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今天世间聪明人很多,特别是政治家,个个都认为自己很聪明,把这个社会愈搞愈乱,老百姓愈来愈辛苦。什么原因?智慧里掺杂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这个烦恼没有断。所以起心动念,他第一个考虑「我」的利益,你看「我执」在。
佛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第一个要把「我」破掉,这才是真正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夫,读大乘经也是枉然。大乘经虽然念得很多,意思全错解了。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人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说有什么法子!他为什么解错?他有私心,起心动念他要讲求「我」的利益,这就坏了,反而得不到利益。如果能把私心离开,你会得真实的利益。由此可知,正觉它是有标准的。
再往上提升一个学位叫「正等正觉」,相当於硕士学位。「等」是等於佛,当然他还没成佛,等於佛而已,这比阿罗汉高,比正觉高。正觉里面无我。诸位必须要知道,唯有无我,才能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你才有这个能力。如果「我见」没破,你决定没有这个能力。一般人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以为自己修了很多功德,我看不然。很多在那里很努力修功德、做好事的人,将来都要堕三途。什么原因?他那个好事是似是而非,不是好事。不但将来不好,眼前都不好。看到好像是一桩好事,其实做错了。
譬如,我们佛教的道场做慈善事业,你说好不好?社会奖励,国家还送个大匾给你挂起来,你们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是不是好事?看到是好事,实际上是错事。错在哪里?佛教道场办的是什么事情?是佛陀教育,这是你本分的事情。就好像你们办一个学校,学校应该办什么事?老师跟学生天天要上课,这是正事。现在老师也不教书,学生也不上课,天天去搞慈善事业,这是好事吗?错了!这样作法,校长会被撤职查办,学生会被开除。所以一定要明辨真妄、正邪,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劝我们的同修,道场之可贵就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宗旨、有一个目标。我们这个道场是净宗道场。中国十个大宗派,我们这是净土宗道场,这个里面只弘扬净土宗的东西。大家来这边,我有一个门、一个路走。如果我这个道场里面,还有法相宗的东西,还有法华宗的东西,还有其他宗派的东西,人家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到底学哪一门好?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道场不得了,法师心量都很大,你看他都是一切包容。其实错了,你令大众到你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无所适从,这是罪过。
念佛修净土的到我这里来;喜欢学参禅的,听说佛光山那里办禅坐,到他那边去,这就对了。喜欢做慈善事业的,这个地方有慈济功德会,到他那边去。每一个道场,他有他的宗旨、有他的方向、有他的目标,不能混合在一起,搞乱了。不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拉信徒,「我这里样样都有,你们到我这儿来多好,样样都学得到」,结果是样样都学不出来。这怎么能对得起人?这个你要没有深远的眼光、没有真实的智慧,你看不出来。
绝对不是心量狭小,是接引初机要指导他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流通经书、卡带都是如此。如果与净宗相违背的,摆到我这个地方,人家看到时候,以为我们肯定他,以为我们在那里推荐他。如果他走错了路子,我要不要负责任?这个因果责任就背大了。你自己走错路,活该!你把别人的路子带错了,你背的因果责任就重了。这是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小心谨慎的。
所以我在台北的时候,把「基金会」的职务辞掉。我们「华藏图书馆」是一个道场,是个修学的道场,而「佛陀教育基金会」不是道场,它是一个佛教后援的事业,支援的事业。所以那个地方印的经典,各宗各派东西我们都印,我们帮助每一个道场,这个宗旨、目标不一样,我们帮助别人,帮助别的道场。不是这一个道场里搞大杂烩,那就错了。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善事,你仔细一观察、一分析,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个道场要得到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哪有那么容易!你真的是正法,真正在修行,真正是利益一切众生,才得诸佛护念,才得龙天保佑。
「正等正觉」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他对於宇宙人生的见解,也就是我们讲的看法、想法跟诸佛如来非常接近,所以称之为「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都叫作正等正觉。破最后一品无明,智觉圆满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了,再加上「无上」两个字,「无上」好像佛门里面的博士班毕业。如果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称你作佛陀。假如你证得「正等正觉」,就称你作菩萨。你要是证得了「正觉」,就称你作阿罗汉。所以这三个名词是普通名词,不是专门对某一个人,好像博士、硕士、学士是普通名词。
如果再冠上「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专门对一个人?不是的,还是一个普通的名词。释迦牟尼佛太多了,到底你找哪一个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太多了,你找哪一位观音菩萨?这就好像我们讲的博士,博士有理科的博士、有工科的博士、有医学博士、有哲学博士,每一种类的博士人数也多得不得了,你找哪一位?你要认为观世音菩萨就是某一个人,那你错了。观世音是菩萨,好比是硕士,它里面科别分得很多。你要晓得观音代表慈悲,大慈大悲叫观世音。大慈大悲的菩萨很多,你找哪一个?现在大家在佛门里把佛菩萨搞乱了,都以为是一个人,不晓得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人。
我听说你们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多人都在念。念《无量寿经》应该会觉悟,《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就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无量无边,没法子计算。你要找普贤菩萨,要找哪一位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全都是的。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加上名号,就等於这一个学位加上他的学科、科系,是这个意思。这个到后面还要跟诸位细说,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学佛,人家说我们迷信。这个话说得没…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