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淨空法師講解“認識佛教”流行頗廣的有兩回講解,一回是1990講于新加坡,另一回是1996講于澳洲布裏斯本。
1990新加坡版的“認識佛教”較爲常見,但淨空老法師自稱,他老人家的境界,一年比一年提升,故此,這次刊印1996版的“認識佛教”也許後後勝于前前。
認識佛教
——淨空法師講述
(新版/1996/澳洲)
(第一集)
1996/1/6 澳洲布裏斯本 檔名:17-13-01
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是我們新年的開始,能夠在澳洲這個地方聚會,與大家談談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歡喜,因緣實在是無比的殊勝。
這一次我們選的講題是「認識佛教」。早年,舊金山有一個媽祖廟,是我們臺灣分到美國去的。媽祖廟請我講演,我就想到了這個題目,同時也就寫出這麼一個大綱。但是那個時候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不能夠詳細介紹。以後,九二年我在美國東岸的邁阿密訪問,當時我在每一個城市爲大家介紹《地藏經大意》。到達邁阿密之後,憲炜居士(以後他也出家了)他的英語很好,翻譯能力很強,所以有一些外國人來聽,我看到現場那個狀況,就把講題改過來,介紹「認識佛教」,就沒有介紹《地藏經大意》了。
我記得在邁阿密的聽衆,比我們現在的現場至少少了一半,但是那一個星期的講演影響非常之大。這個錄音帶以後寫成了書,流遍到全世界,印的數量也非常多,我想諸位都看到過。
這一次我在新加坡弘法,新加坡的同修最近要把這一些音帶做成光碟便於保存。大家來告訴我說:「《認識佛教》這一個小冊子非常重要,可惜沒有錄影,如果能夠做成錄影的光碟,那就最理想了。」所以這一次我們有緣到此地,就滿他們的願望。這一次我們好好的錄一套帶子,將來普遍的流通。這是把這個因緣簡單的爲諸位說出來了。
現代我們在許許多多地方、地區、國家看到學佛的人愈來愈多,可是佛法究竟是什麼?真正能夠說得明白,搞清楚的人實在不多。因此,這一個題目的確就非常重要了。
民國初年的時候,好像是民國十二年,當時有一位歐陽竟無先生,我想對於中國近代佛教了解多一點的都知道歐陽大師,他曾經在第四中山大學做過一次講演,他的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爲今時所必需」。這一次的講演確實震撼了整個中國的佛教界,因爲大家普遍都把佛教看作是宗教。爲什麼佛教不是宗教?學術界裏面,特別是日本的學術界把佛法看作哲學,歐陽大師說佛教也不是哲學。但是究竟是什麼?他沒說。他只說「而爲今時所必需」,就是現代人必須要學習的。
這一次講演,由他的學生王恩洋居士(在民國初年都很出名的)記錄、流通。我七七年在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這一篇講演稿,以後我帶到臺灣翻印,也流通了不少。我們讀了這個小冊子之後,覺得他的觀點非常正確。
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衆生確確實實是至善圓滿的教育。
從哪些地方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首先,我們在佛教的稱呼方面就能夠發現。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爲「本師」,師是老師,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這個教學的創始人,他是創始的一位老師。而我們自稱爲「弟子」,弟子是學生。所以從稱呼上非常明顯的看出來,我們跟佛是師生關系。宗教裏面沒有這個稱呼,宗教裏面有主仆的關系、父子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像這一類的關系,在佛門裏面沒有,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
佛教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他的曆史在史傳裏面都可以看得到的。他出生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他生在中國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佛滅度是在周穆王五十叁年,這是中國曆史上所記載的。但是佛的年代,中國跟外國記載相差很大,照這個記載,佛滅度之後到今年,應該是叁千零二十一年。可是外國人的記載,今年才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幾乎有六百年。這種事情,不但是佛陀,凡是古人生卒年代的考據,幾乎都有很多種的說法,到底哪一個說法正確?這很難斷定,也可以說沒有法子去斷定。然而這些實在講也並不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從事於考古的工作,所以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佛的教義。釋迦牟尼佛確實有這個人,當年講經說法也確實留下這麼多的經典,這個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佛教正式傳到中國來是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這是正式接受中國朝廷,也就是中國的帝王派特使迎請到中國來的。非正式的,曆史上也有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那個時候,已經有佛的訊息傳到中國。但是我們從曆史上來說,還是以國家正式禮聘作爲記錄。
佛教,我們依這個綱領來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爲什麼當年翻譯不把它翻成智覺?翻成智覺,我們現在要看到這個名詞也就很清楚了,不至於迷惑了。爲什麼不這麼翻?這是過去在翻譯經典體例上有五種不翻,叫「五不翻」。這是屬於五不翻之一,這一條是屬於「含多義不翻」,這個名詞裏面含的意思很多,在中國字彙裏面找不到一個相當的字來翻譯,所以就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解釋。
佛陀這個字裏面所說的智,跟我們普通概念裏面的智慧不一樣,因此必須要加以解釋。他的智慧要是籠統的來說,就是對於宇宙人生,過去、未來這一切法他都能夠明了,而且正確的明了,圓滿究竟的明了,那樣的智慧才稱之爲「佛陀」。
我們聽了這種說法,乍聽之下,真的是很難接受!這有一點像宗教裏面稱上帝是「全知全能」一樣。人,哪有可能是「全知全能」?而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包括我們自己本人在內,確確實實都有這個智慧、都有這個能力。因此佛法對於所有一切衆生,它是平等的看法,本來平等。佛不比我們高一等,我們也不比佛差到哪裏去,都是平等的。雖然平等,可是我們今天的智慧能力確確實實有不相同。
在這個社會上有聰明的人,也有愚癡的人;有能力很強的人,也有能力很薄弱的人。這種現象是怎麼産生的?佛告訴我們,這是因爲你迷失了你的本能。你本來有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你迷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只是迷了而已。如果能夠破除迷惑,你的能力就又恢複了。所以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教導我們把迷惑顛倒去掉,恢複我們本能而已。佛度衆生,大乘經上常講:「佛哪裏有度衆生?」佛沒度衆生。衆生是怎麼成佛的?是你自己成佛的,佛只是在當中幫助你。這個幫助只是把你怎麼迷的,把這些事實真相給你說出來;說了之後,你就覺悟了,然後你把你的迷惑放下,你就成佛了。
從這裏看,佛法的的確確是師道,老師只能夠教導我們,學生的成就,畢竟是他自己發憤努力才成就的,在這一方面老師幫不上忙。老師能夠幫助的是把這些理論說清楚,把他自己修學證果的經驗、方法提供給我們作參考而已。所以佛法裏沒有迷信,這是我們首先要把它認識清楚,要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佛法是教育,佛法是師道,我們要把佛看成老師。
今天我們建道場,我們供佛像,不是把佛當作神明來看待;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那是宗教。今天我們講佛教是宗教,實在講也不能否認,爲什麼?佛教確確實實變成宗教了,這是很不幸的。你看學佛的人,有幾個人不是把佛菩薩當作神來看待?當作神來供養?這個是很大的錯誤,錯得太離譜了。
明白的人,知道我們供養佛的形像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報恩的意思、紀念的意思。這麼好的教育,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能夠接受,太幸運了!開經偈常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是一點都不假的。我們對老師感恩戴德,紀念他,就像我們中國人供養祖先牌位一樣,這是「報本返始」,我們有這樣厚的恩情在裏面。第二個是見賢思齊。想想釋迦牟尼佛也是個平常人,他能夠覺悟,他能夠成就,我爲什麼不覺悟?我爲什麼不成就?所以這一尊像擺在那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己,是這個意思,絕非迷信!不是把它當神明來看待的。
佛教裏面,佛菩薩的形像還真多,所以有些人認爲佛教不但是宗教,而且是低級的宗教。低級的宗教就是多神教、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的神太多太多了,幾千幾萬,所以這個不但變成了宗教,而且變成低級的宗教。其實,這個意思全被人錯會了。
佛法裏面,佛的名號的確很多。你看釋迦牟尼佛爲我們所說的《萬佛名經》,《大藏經》有一部經叫《萬佛名經》,世尊爲我們講出差不多有一萬二千多個佛的名號,而菩薩的名號就更多了。爲什麼有這麼多的佛?這麼多的菩薩?諸位必須要知道一個事實,我們自己本性裏面的智慧無量無邊,德能、才藝無量無邊,一個名號沒有辦法代表。像現在社會上有地位、有才幹的人,他的名片一拿出來,頭銜有十幾條、二十條。一條就好了,他爲什麼要搞那麼多條?釋迦牟尼佛那個名號一拿出來,幾萬條!表現他的德能無量無邊,是這個意思。
所有諸佛的名號是代表我們本性,本來具足的德能。所以,所有一切佛的名號就是你自己一個人,不是別人,這個要知道。所有菩薩的名號是代表我們修德,我們自性本能是無量無邊,但是如果要不好好的修,我們那個能力一條也透不出來,所以一定要好好的修。菩薩的名號代表修德,佛的名號代表性德,全是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一個人之外,決定沒有第二個。
你要明白這個意思,你才曉得佛法的教學方式,要用現代的話說,是進入到高度的藝術化。它不但有名號,它用雕的這些塑像來表法,你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義;真正明了了,你才能得到佛法教學真實的利益,這是我們首先要知道的。
佛法傳到後代,佛陀不…
《認識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