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
编辑:释宽慧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成佛是一段心路历程,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必须要在善知识的引导下,才能进行有次第的修学。善知识就像是一把成佛的钥匙,指引我们通向成佛的阶梯。善知识在修学的路上如此重要,修学者将如何亲近善知识,本文将从五点说明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具体展开说明善知识在修学路上起到必不可少的助缘,依善知识故,速能成就。
关键词:善知识亲近意义
作者简介:释宽慧,闽南佛学院2009年本科毕业生。
学佛欲了生死,成菩提,度众生,亲近善知识至为重要。譬如婴儿依母而生,依母而长,学佛者必依于善知识的慈悲加持培育,才能迅速趋向菩提之门。因为在菩提道上的每一步,皆需善知识的指点;每一分善根,皆需善知识的培养造就;每一歧途,皆需善知识来事先教诫遮免。
亲近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法华经》卷七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1〕《阿含经·佛说恒水经》云:“学问不值明师,安知天下有大道乎?”〔2〕
世间任何技术初学时,犹依老师的教授,更何况是利益今生来世的成佛之道,岂有不依善知识之理?而今五浊正炽,外有邪师误导,邪缘引诱;内有无明障覆,烦恼动乱,时刻逼迫我人的身心,犹如无依无靠的孤儿迷失在空旷的原野之中,失去方向与目标。我等凡夫不知何法能适合自己,就好比一人拥有大量药材而不知如何治病,而善知识正是起到医生的作用,他能引导我们的修学。
善知识是修行者成就的亲因缘,能指引行者,走出黑暗趋向正道。可见,学佛以亲近善知识为前提,又以依教奉行为关键。一切教授的首要是不舍离善知识,善知识是修学路上的增上缘。
一、善知识的含义和具德
(一)善知识的含义
善知识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众生断恶修善,趋向佛道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何谓善知识?《大涅槃经》云:
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3〕
在修行路上,善知识是导师,具善法行,具正知正见,行者时常会遇到恶缘的侵入,善知识能帮助行者远离恶法,趋于正道。尤其当今社会,一些邪教组织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显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迷惑众生,让人误入歧途。《楞严经疏解蒙钞》云:“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4〕因此具正知见的善知识,才能引导众生远离一切恶法,修习一切善法,能够如法而说,如法而行。倘若见地不正,只能以盲引盲,遑论解脱?可见,佛法修行善知识是何等重要,在善知识身边时常会体会到他们的悲心,时刻为众生着想,受种种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识看齐。
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华严经·入法界品》记叙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皆可称为善知识。
(二)善知识应具的德学
修学佛法不能没有师长,《宗镜录》云:“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5〕可见从六道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需要有善知识引导。那么如何选择善知识,这又是至关重要。圆满的善知识,必须具足八种功德。《瑜伽师地论》云:“云何名善友性?谓入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6〕
从以上论中可以看出善知识应具如下德学:
1.安住禁戒: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乐沙门性,乐婆罗门性,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涅槃修行正法。作为善知识,须安住禁戒,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戒的内涵是调伏烦恼,作为师长要调伏弟子,首先必须能够调伏自己,自己未调伏,而去调伏他人,是不可能的事。
2.具足多闻:谓若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类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善知识对于经、律、论三藏典籍,博闻广识,令求法者,于微妙的佛法,能够受持实践,语言上能广为宣说。
3.能有所证:谓于佛法中有真实的受用,在禅定智慧上,有一定体会之人,才能引导他人。能证四禅八定,进入禅定安住境界,常作无常想,对于世间作不可乐想、过患想,又能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4.性多哀愍:谓于他人常起悲怜,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漪触,乐与安稳。见一切众生漂泊在生死苦海中,内心非常哀愍,视一切众生同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著心,纯粹为度化众生而传布佛法,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唯以大慈悲为本,为救度一切众生,出于生死苦海,入究竟涅槃而为说法。
5.心无厌倦:谓善能示现,善能教导,善能赞励,善能庆慰。处于四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翘勤无堕,起发圆满,为性好乐发勤精进。作为师长,应该勇猛不退却地去修持善法,断除恶法,对治懈怠、懒惰,以圆满一切善业为最终目的。对弟子的法身慧命负责,无有厌倦,能够善于引导鼓励,宣说正法。师长心无有厌烦,弟子无论何时请教问题,都能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长无有厌烦心。
6.善能堪忍:为人之师,德行应增盛于学僧,并常以德服人,能够堪忍。因为每个人都愿向比自己殊胜的人学习,不愿向不如自己的人学。对于一切众生能难忍能忍,对于他人诲骂,瞋恚不以报瞋。在道业上对于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能堪忍一切境界。
7.无有怖畏:在大众中说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栗缩,辩无误失,终不由彼怯惧因缘,为诸怖畏之所逼切。
8.语具圆满:所讲的法让人易懂,众生乐听,善能从浅入深,慢慢深入引导,善于辩才,善于说法。
一个具德的善知识,犹如大船,能救度众生脱离轮回大海;犹如甘露,能熄灭业惑炽燃的烈火;犹如日月,能遣除深深的无明黑暗,现出正法的光明。慈如父母,对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平等慈爱;悲如河流,对无边无际的众生生起广大悲心,尤其是对无依无怙的痛苦众生更是迫切悲悯;喜如山王,不为嫉妒心所转变,不为实执之风所动;舍如雨云,不为贪瞋所扰乱。
具足以上功德,便可作为众生依止,但在现今寻找具足以上所有功德的善知识确实困难。故亲近善知识应观德莫观失,随顺莫违逆。
二、依止善知识是修学的重要资粮
依止善知识是修学的重要资粮。善知识是渡河的船师,陌生路上的向导,危险地带的护送者。菩提路上积聚了福德和智慧资粮,若无善知识的护送,于内易被烦恼妄念之贼乘虚而入;于外易被妖魔所诱,误入歧途,断送善根。亲近善知识能远离恶友,时时修习善法,是圆满修行的保障。修行路上能有善知识指导,可启发内在的智慧,进行引导从凡夫而通往佛地。
(一)亲近善知识的殊胜利益
亲近善知识有殊胜利益,根据《华严经》云:
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识教,诸佛世尊悉皆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语,则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识语无疑惑者,则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发心愿常不离善知识者,则得具足一切义利。〔7〕
亲近善知识,能够接近佛位。因为依靠善知识修道极其快速,善知识是诸佛的化身,若于师生信,诸佛见后欢喜,生生世世不会缺离大善知识。因所造业永不空耗,是故无论身处何处,善知识皆会摄持,不堕落恶趣,一切恶业与烦恼皆不能胜伏。因依善知识所传的教授,可截断积累恶业相续,往昔所造罪业也会清净。即使果报成熟,也可转为菩提果的方便,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始终不会违越菩萨所应行。亲近善知识能成暂时与究竟的一切利义,因法性无欺而因果不会空耗。自利利他,真实圆满福慧二资粮。
不妨看一看古德亲近善知识的行止:被誉为“名王拜首,胜侣摩肩,万古风猷,一人而已”的玄奘法师,早年亲近善知识,听闻修学佛法,心有疑惑,誓愿西游印度,访师求法。历时三年,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印度,后依戒贤论师研习经典。法师天资聪颖,慧力超群,勤奋修学,短短五年,透彻经论,融会贯通,道德学识日臻佳境。可见,亲近善知识是修学的基础。在善知识的摄受教诲下,很快就能将佛法的要义领纳于心,如能恭敬诚心亲近请教善知识,就会渐渐得到佛法的心要。
由上可知,弟子若依善知识的教言而行,就会得到善知识正见的加持,内心就会欢喜,努力修学,获得福德、智慧圆满,如上弦之月,迅速成就菩提,得大利益。善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应平等地发大愿:“诚心祈愿所有利益我法身慧命的善知识,时刻开示普贤行愿,照明解脱大道,深入智慧大海,能在一切时处,恒时加被,无有疲厌弃舍之心,常发大愿,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
(二)亲近恶知识的过患
亲近善知识固然功德殊胜,但是亲近恶知识对于修学有障道的过患。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正法念处经》云:
于须臾顷,不近恶友,不与言说,不同道行。以何因缘不与同行?一切善业,近恶知识则为妨碍,是故不得与之共语去来同住。何以故?恶知识者,是贪瞋痴之所住处,有智之人应当舍之犹如毒树。〔8〕
一切恶法生起的最大助缘就是恶友,违背佛法做一切不善法,只要恶友在你旁边,他不知不觉就会影响你。就…
《浅谈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性(释宽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