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
編輯:釋寬慧
來源:閩南佛學
內容提要:成佛是一段心路曆程,面對浩如煙海的經典,必須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才能進行有次第的修學。善知識就像是一把成佛的鑰匙,指引我們通向成佛的階梯。善知識在修學的路上如此重要,修學者將如何親近善知識,本文將從五點說明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具體展開說明善知識在修學路上起到必不可少的助緣,依善知識故,速能成就。
關鍵詞:善知識親近意義
作者簡介:釋寬慧,閩南佛學院2009年本科畢業生。
學佛欲了生死,成菩提,度衆生,親近善知識至爲重要。譬如嬰兒依母而生,依母而長,學佛者必依于善知識的慈悲加持培育,才能迅速趨向菩提之門。因爲在菩提道上的每一步,皆需善知識的指點;每一分善根,皆需善知識的培養造就;每一歧途,皆需善知識來事先教誡遮免。
親近善知識乃修行之必須,《法華經》卷七雲:“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1〕《阿含經·佛說恒水經》雲:“學問不值明師,安知天下有大道乎?”〔2〕
世間任何技術初學時,猶依老師的教授,更何況是利益今生來世的成佛之道,豈有不依善知識之理?而今五濁正熾,外有邪師誤導,邪緣引誘;內有無明障覆,煩惱動亂,時刻逼迫我人的身心,猶如無依無靠的孤兒迷失在空曠的原野之中,失去方向與目標。我等凡夫不知何法能適合自己,就好比一人擁有大量藥材而不知如何治病,而善知識正是起到醫生的作用,他能引導我們的修學。
善知識是修行者成就的親因緣,能指引行者,走出黑暗趨向正道。可見,學佛以親近善知識爲前提,又以依教奉行爲關鍵。一切教授的首要是不舍離善知識,善知識是修學路上的增上緣。
一、善知識的含義和具德
(一)善知識的含義
善知識音譯作迦羅蜜,迦裏也曩蜜怛多。指具有正知正見,德才兼備,能引導衆生斷惡修善,趨向佛道的良師益友,又稱善友、親友、勝友。何謂善知識?《大涅槃經》雲:
何故名爲善知識耶?善知識者能教衆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複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說,如說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真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複以是義名善知識。〔3〕
在修行路上,善知識是導師,具善法行,具正知正見,行者時常會遇到惡緣的侵入,善知識能幫助行者遠離惡法,趨于正道。尤其當今社會,一些邪教組織打著佛陀正法的旗號,顯現與正法相似的形象,迷惑衆生,讓人誤入歧途。《楞嚴經疏解蒙鈔》雲:“此諸衆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4〕因此具正知見的善知識,才能引導衆生遠離一切惡法,修習一切善法,能夠如法而說,如法而行。倘若見地不正,只能以盲引盲,遑論解脫?可見,佛法修行善知識是何等重要,在善知識身邊時常會體會到他們的悲心,時刻爲衆生著想,受種種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識看齊。
末法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華嚴經·入法界品》記敘善財童子于求道過程中,共參訪五十叁位善知識。即上至佛、菩薩,下至人、天,不論以何種姿態出現,凡能引導衆生舍惡修善,入于佛道者,皆可稱爲善知識。
(二)善知識應具的德學
修學佛法不能沒有師長,《宗鏡錄》雲:“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5〕可見從六道輪回的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需要有善知識引導。那麼如何選擇善知識,這又是至關重要。圓滿的善知識,必須具足八種功德。《瑜伽師地論》雲:“雲何名善友性?謂入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何等爲八?謂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6〕
從以上論中可以看出善知識應具如下德學:
1.安住禁戒:謂安住具戒,善能守護別解脫律儀,樂沙門性,樂婆羅門性,爲自調伏,爲自寂靜,爲自涅槃修行正法。作爲善知識,須安住禁戒,因爲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戒的內涵是調伏煩惱,作爲師長要調伏弟子,首先必須能夠調伏自己,自己未調伏,而去調伏他人,是不可能的事。
2.具足多聞:謂若法宣說開示,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獨一圓滿,清白梵行,于如是類衆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善知識對于經、律、論叁藏典籍,博聞廣識,令求法者,于微妙的佛法,能夠受持實踐,語言上能廣爲宣說。
3.能有所證:謂于佛法中有真實的受用,在禅定智慧上,有一定體會之人,才能引導他人。能證四禅八定,進入禅定安住境界,常作無常想,對于世間作不可樂想、過患想,又能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4.性多哀愍:謂于他人常起悲憐,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與漪觸,樂與安穩。見一切衆生漂泊在生死苦海中,內心非常哀愍,視一切衆生同兒女一樣,內心根本沒有一點隔閡,或執著心,純粹爲度化衆生而傳布佛法,不爲錢財、名利所動。唯以大慈悲爲本,爲救度一切衆生,出于生死苦海,入究竟涅槃而爲說法。
5.心無厭倦:謂善能示現,善能教導,善能贊勵,善能慶慰。處于四衆宣說正法不辭勞倦,翹勤無墮,起發圓滿,爲性好樂發勤精進。作爲師長,應該勇猛不退卻地去修持善法,斷除惡法,對治懈怠、懶惰,以圓滿一切善業爲最終目的。對弟子的法身慧命負責,無有厭倦,能夠善于引導鼓勵,宣說正法。師長心無有厭煩,弟子無論何時請教問題,都能歡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學佛的弟子,師長無有厭煩心。
6.善能堪忍:爲人之師,德行應增盛于學僧,並常以德服人,能夠堪忍。因爲每個人都願向比自己殊勝的人學習,不願向不如自己的人學。對于一切衆生能難忍能忍,對于他人誨罵,瞋恚不以報瞋。在道業上對于寒熱饑渴、蚊虻風日等能堪忍一切境界。
7.無有怖畏:在大衆中說法時,心無怯劣,聲無栗縮,辯無誤失,終不由彼怯懼因緣,爲諸怖畏之所逼切。
8.語具圓滿:所講的法讓人易懂,衆生樂聽,善能從淺入深,慢慢深入引導,善于辯才,善于說法。
一個具德的善知識,猶如大船,能救度衆生脫離輪回大海;猶如甘露,能熄滅業惑熾燃的烈火;猶如日月,能遣除深深的無明黑暗,現出正法的光明。慈如父母,對無邊無際的一切衆生無有親疏、愛憎,平等慈愛;悲如河流,對無邊無際的衆生生起廣大悲心,尤其是對無依無怙的痛苦衆生更是迫切悲憫;喜如山王,不爲嫉妒心所轉變,不爲實執之風所動;舍如雨雲,不爲貪瞋所擾亂。
具足以上功德,便可作爲衆生依止,但在現今尋找具足以上所有功德的善知識確實困難。故親近善知識應觀德莫觀失,隨順莫違逆。
二、依止善知識是修學的重要資糧
依止善知識是修學的重要資糧。善知識是渡河的船師,陌生路上的向導,危險地帶的護送者。菩提路上積聚了福德和智慧資糧,若無善知識的護送,于內易被煩惱妄念之賊乘虛而入;于外易被妖魔所誘,誤入歧途,斷送善根。親近善知識能遠離惡友,時時修習善法,是圓滿修行的保障。修行路上能有善知識指導,可啓發內在的智慧,進行引導從凡夫而通往佛地。
(一)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利益
親近善知識有殊勝利益,根據《華嚴經》雲:
善男子!其有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願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7〕
親近善知識,能夠接近佛位。因爲依靠善知識修道極其快速,善知識是諸佛的化身,若于師生信,諸佛見後歡喜,生生世世不會缺離大善知識。因所造業永不空耗,是故無論身處何處,善知識皆會攝持,不墮落惡趣,一切惡業與煩惱皆不能勝伏。因依善知識所傳的教授,可截斷積累惡業相續,往昔所造罪業也會清淨。即使果報成熟,也可轉爲菩提果的方便,功德資糧漸漸增長,始終不會違越菩薩所應行。親近善知識能成暫時與究竟的一切利義,因法性無欺而因果不會空耗。自利利他,真實圓滿福慧二資糧。
不妨看一看古德親近善知識的行止:被譽爲“名王拜首,勝侶摩肩,萬古風猷,一人而已”的玄奘法師,早年親近善知識,聽聞修學佛法,心有疑惑,誓願西遊印度,訪師求法。曆時叁年,艱難險阻,終于抵達印度,後依戒賢論師研習經典。法師天資聰穎,慧力超群,勤奮修學,短短五年,透徹經論,融會貫通,道德學識日臻佳境。可見,親近善知識是修學的基礎。在善知識的攝受教誨下,很快就能將佛法的要義領納于心,如能恭敬誠心親近請教善知識,就會漸漸得到佛法的心要。
由上可知,弟子若依善知識的教言而行,就會得到善知識正見的加持,內心就會歡喜,努力修學,獲得福德、智慧圓滿,如上弦之月,迅速成就菩提,得大利益。善知識如此重要,我們應平等地發大願:“誠心祈願所有利益我法身慧命的善知識,時刻開示普賢行願,照明解脫大道,深入智慧大海,能在一切時處,恒時加被,無有疲厭棄舍之心,常發大願,生生世世不離善知識。”
(二)親近惡知識的過患
親近善知識固然功德殊勝,但是親近惡知識對于修學有障道的過患。俗話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正法念處經》雲:
于須臾頃,不近惡友,不與言說,不同道行。以何因緣不與同行?一切善業,近惡知識則爲妨礙,是故不得與之共語去來同住。何以故?惡知識者,是貪瞋癡之所住處,有智之人應當舍之猶如毒樹。〔8〕
一切惡法生起的最大助緣就是惡友,違背佛法做一切不善法,只要惡友在你旁邊,他不知不覺就會影響你。就…
《淺談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釋寬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