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科学、哲学与佛学的时间、空间、物质观(陈世忠)▪P6

  ..续本文上一页两同心球面之间的区域。这里,即常说的“时空隧洞道”——一个可以产生奇异现象的地带。

  现在提这样一个问题,经历过去现在与未来演进的主体又是谁呢?是我们一个个不连续的瞬时空间中一个个不连续的“我们”(即同电影上的“我们”—一切如幻)。事实上,每一瞬时的“我们”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只是在这演进的过程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或称之为“记录”。生命就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一系列记录。弦论也说:“弦与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断开和连续。”量子论与广义相对论连续理论不同,在基本尺度下,宇宙确是非连续性的。佛典经论都论述相续、不相续问题,因为众生迷宇宙万有现象世界为真实存在(相续),所以佛及弟子开示不相续(间断),以破这迷执。

  如《杂阿含经·八诵第五》卷四十七记尊者阐陀病笃不堪其苦,欲自杀。尊者摩诃拘希罗为其说法:

  汝今当于大师修习正念,如所说句,有所依者(有我),则为动摇(不信正法)。动摇者,有所趋向;趣向者,为不休息(相续不断)不休息者,则随趣往来(实有六道流转);随趣往来者,则有未来生死;有未来生死故,有未来出没;有未来出没故,则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纯大苦聚集。如所说句:无所依者(无我),则不动摇;不动摇者,得无趣向;无趣向者,则有止息(不相续);有止息故,则不随趣往来;不随趣往来,则无未来出没;无未来出没者,则无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纯苦聚灭。

  此明“我们”生命(有情)是不相续的物质体。迷则认为有相续的实体“我们”(有所依者),有相续的生、老、病、死、爱、悲、苦恼的实我存在。若通达诸法无我(无所依者),则无有相续“我们”实体(止息),既无有我实体相续“随趣往来”,则何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灭”,这才是“修习正念”。经又记佛总结说:“若有舍此身,余生相续者,我说彼等则有大过(迷);若有舍此身已,余身不相续者,我不说彼有大过也。”佛对那些认为实有相续心、刹那心小乘修行者说,执有生死相续流转,则有大过(迷倒众生);通达无有实我生死流转(不相续);认识到,森罗万象的生命世界只是一种“信息”,或一系列的“记录”(业),这样的人才没大过失(觉悟)。

  此与大乘经论所明“我无业有”,相续不相续,非断非常义同。如《楞伽经·一切僧语心品之二》卷三:“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人。”《维摩诘经·佛国品》:“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作者,善恶之业也不亡。”《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放光之余》卷八问:“五阴、无常、空、无我、云何生天人中?谁死谁生者?”答:“但有假名,种种因缘和合而有,有此名字。譬如幻人相导,人见其死;幻术令起,人见其生;生死名字,有而无实。世界法中实有生死,实相法中无有生死。复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无生死,何以故?不生死人,以大智慧能破生相。”同论《缘起论》卷一:“著常颠倒众生,不知诸法相似相续有。”认为实有生死相续。而未通达大乘实相法的佛弟子,虽得神通也认为实有生死轮回相续,为佛所斥。同论《释初品中十八空》卷三十一:“以宿命智见众生生死相续无穷,是时为实。若以慧眼(通达实相),则见众生及法毕竟空。”《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三》卷三记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所谓相计著相续,缘计著相续,性非性计著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灭妄想计著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著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著相续,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义。”“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相继相续故,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妄想者,集生死。”“大慧!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若善男,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佛直斥愚痴众生,一切法妄想计著相续有,计著有情无情(相)相续,计著无间(时间)妄想计著相续,而远离第一义,自缠生死。堕恶见相续,还向众生说此妄想法。欧阳竟无居士也曾撰文说:“著常颠倒,不知诸法相似相续,诸法相续者,但相似耳。此佛法最要处。”《大智度论·释胜出品第二十二》卷五十一记《大般若经》云:“无未来出入处,无过去世出处,无现在世住处,破三时故三世等,名摩诃行。”

  《同论·释嘱累品第六十六》卷二十九引《大般若经》云:“佛法中相空中,前际不可得,何况有后际?无有是处!”“以众生不知自相空故,为说是前际,是后际,诸法自相空中,前际不可得。”《论》又云:“先后际既不可得,一时亦不可得,以是故说自相空,法中无有前后际”。《同论·释初品中如是我闻一时》:“佛法中数、时等法实无,随世俗故有一时。”《同论·释羼提波罗蜜之余》卷十五:“一时不可得,异亦不可得,是即无生。”《同论·到彼岸等》卷三十三:“是般若波罗蜜中,如现在、过去、未来,等无异,一如,法性故。”

  《同论·释相应品第三之三》卷三十七:“三世者从凡夫虚妄生”。《同论·八念之余》卷二十二:

  问:过去色不可见,无色相;现在色住时可见,云何言无色相?答:现在色亦无住时。如四念处中说:若法见坏相,当知初生时坏相,以随逐微细故不识;复次,生灭相常随作法,无有住时,若有住时,则无生灭。以是故现在色无有住。住中亦有生灭,是一念中住,亦是有为法故,是名通达无碍。

  案:以上般若经论广破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尤破“现在”。所以《华严论》卷十七有云:“诸佛法门,本非时摄,计时立劫,非是佛乘。”此明真谛(诸佛法门)并不是在时间范畴,若认为有时间长短,那就不是真正佛法。《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卷十七:“菩萨发菩提心,欲了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无量劫与一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又非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此“一念”又如何理解?为对一般不知平等义众生,故暂对治说一念即无量。故同经《普贤行品第三十六》卷四十九:“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最后普贤菩萨告诸菩萨:“知念(时间)亦无念”,“一念悉超越。”佛法的超越性(深妙离言法性)非中下根人所能领悟。《法华经》所以云:“假使满世间,皆是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故《华严论》卷十六云:“了达无时法,一念成正觉。”同论卷三又云:“《华严经》智入三世,而无来往”,“十方诸佛,以无古今性,成大菩提,一念见道,古今见尽。”“一时成佛,以自证见三世无时故,以无时即无来去。”《金刚经》所以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中观论·观时品》卷三有云:“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若因过去时,有未来及过去,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不因过去时,则不成在未来时。”“如是相待有故,实无有时。”“时往不可得,时去亦叵得,云何说时相。”“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演培法师《缘起观》有云:“时间”,依佛法的性空正见来说,是于诸法生灭变化相待假立的,没有实在的自体……“现在”虽可说它有一时间,但刹那飞去,已飞去的已成过去,所剩下的尚是未来,假使以最细微不能分的时间,为“现在”的实体存在,这也是不可以。因为这不可分的“现在”极短时间,是不能绵延少许。若有绵延,就可以为过去与未来。因为现在“不是实体的存在……”,时间是建立在前后性上的,有前后也就有中间,中间性的现在既不可得,向后望必然没有实体的过去,向前望必然没有实体的未来。因为相待建立的三世时间,都是缘起无自性的。短到不可分之刹那,实在无法感觉。

  熊十力《原儒》释曰:一刹顷,才起即灭,则起时即是灭时,有此不可想象之理乎?答曰:刹那顷生灭两端,如秤两头……平衡时齐相等,无先后差别,以此比喻,一刹顷,生灭两端时间是相等的。

  吾人感觉生命之存在,不过是无数刹那生灭相续之幻觉而已。

  佛典是如何说物质的?

  物质在佛典中称为“色”、为“相”。今本文对佛典中记载佛陀及其弟子(菩萨)破当时九十六种外道中执物质实有,与现代物理学破牛顿等物质观作一类比。

  当时胜论外道师认为时间、空间、物质是实有的存在物。时论外道有《时经》:“时来众生熟,时至则催促,时能觉悟人,是故时为因。”“一切天地好丑皆以时为因”,“以时为因”,以时为本源体。有的外道认为“从大自在天中生”。有说“自然生”,有说“无因缘生”,有说从大梵天或上帝受化世间生众生等,有数论外道说世间是一合相。有“鞞婆沙说,微尘至细不可破,不可烧,是则常有”(极微说)。《大智度论·释具足品第八十一》卷九十一:“不说是色根本从世性中来,若从微尘中来,从大自在天中来,亦不说从时来,亦不说自然生,亦不说无因无缘而强生,如是等名为不随不坏。此中佛自说因缘:是色性无故,不随不坏。性无者,是色从一切四大和合,假名为色,是中无定一法名为色。如先破色中说,是色从因缘和合生故,即是无性,若无性即是性空,若得是色相性空,即是习般若波罗蜜。”外道都执物质有无数最小微尘实体组合而成,而佛陀的核心思想——“缘起性空”,以破外道之执。佛四十九年说法及开悟佛弟子随缘说法,也是以“缘起性空”为中心,破众生种种迷执。同论《释初品中檀波罗蜜法施之余》卷十二:“至微无实,强…

《科学、哲学与佛学的时间、空间、物质观(陈世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