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同的,而是把事物固体化了。而李明却道出了“不同的物质(诸法)即不同的时空相(空相)”。合佛典的“一切法空”、“色即空”义,即“镜中像”。《大般若经》卷三百二十三:“诸法皆空,与虚空等。”何以故?“一切法都无自性皆如虚空。”月称论师《入中释》释十六空义有大空者,谓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皆无自性。此即“一尘性空,法界无异”。一尘即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没有实体(性空),从微观到宏观、宇观还有什么物质体呢?量子力学亚原子世界已明基本粒子无有实体可得,只是一种过程和现象。《华严经》广述大小一如,三世一念。一即多,多即一。时间、空间、物质乃至有情互融互触摄,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如《通路记》曰:
忉利天王帝释宫殿,张网覆上,悬网饰殿,彼网皆以宝珠作之,每目悬珠,光明赫赫,照烛明朗,珠玉无量,出算数表,网珠玲玲,各现珠影,一珠之中,现诸珠影,珠珠皆尔,互相影现,无所隐覆,了了分明,相貌朗然,此是一重。各各影现珠中,所现一切珠影,亦现诸珠影像形体,此是二重。各各影现,二重所现珠影之中,亦现一切,所悬珠影,乃至如是。天帝所感,宫殿网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现,隐映互彰,重重无尽。
这与被称为自然科学的高峰、超越科学疆界、无法思惟、无法一般语言表达的“靴袢哲学”何其相似乃尔!——“每个粒子都由其他所有粒子组成”,“每一个粒子都帮助产生其他粒子,其他粒子反过来又生成它。”“全体强子就是以这种自洽的方式产生自己。在强子的靴绊中,所有的粒子都是彼此以自我一致的方式动态地组成。可以说互相“包含”着”。《华严经·入法界品第三十九》卷上十八记善财童子求善知识五十三参。其后参弥勒楼阁,礼拜云:“惟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领无量诸大菩萨从他方来,弹指一声,阁门遂开,善财即入,入已复闭。善财见一楼群,广博无尽,犹如虚空。又见一楼阁中有无量诸妙楼阁——楼阁中皆有弥勒——弥勒前皆有善财——善财皆悉合掌回顾——善财之身遍入一切善财身内,一切善财身皆摄归善财身内。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互遍互容,互摄互入,重重重重,无尽无尽,此即顿入法界也(顿悟)。同经还有“大经卷虽复量等三千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尘中,如一微尘,一切微尘,皆亦如是”。所谓“破微尘出经卷”者,乃时说已破执的“智慧明达”(彻悟)的佛菩萨。还有:“量等法界入毛孔。”“一毛孔中一切众生数等诸佛等。”“小世界即大世界,广世界即狭世界,一世界即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一世界。”“一切众生身入一身,一身入一切众生身,不可说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说劫,一切佛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佛法。”日本铃木大拙读《华严经》后说:“这是一种完全融会一体状态,不再有心和身、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差别……我们环视周围并感到……每个物体和其他所有物体相互关系……不仅在空间上有联系,而且在时间上也有联系……它们是互相渗透的。”所以不少研究者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华严经》的核心就是把世界描绘成相互关系的网络,所有的事物和事件都以一种无限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古老的《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模型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宇宙在善财面前呈现为相互关系的网络。所有的事件和事物都以这种方式相互作用,即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其他的一切。”“关于因陀罗网的隐喻,可以说是东方圣贤在粒子物理学前2500年创造的第一个靴绊模型。佛教徒坚持认为渗透的概念无法用理智去理解的,只能靠顿悟去体验,每个粒子中含有所有其他粒子的观念在通常的时空中也是无法想象的。”
时间开始与空间终点问题
时间有否开始,空间有没终点?这又是一个古今聚讼的问题,中国古代《内经》:“天至高而不可度。”认为空间是无限的。《庄子·天下篇》记惠施说:“无穷而有穷。”似属有限而无边的宇宙论。《天下篇》又云:“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张衡《灵宪》:“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认为时空无始无终。明代《蒙龙子》:“或问天地有始乎?曰:无始也,天地无始乎?曰:有始也。未过曰:自一元而言有始也;自元元而言无始也。”此明一世界或多世界立场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古希腊有亚利士多德的有限宇宙模型说,意大利的乔尔丹诺·布鲁诺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的空间,一个我们可以随意称为真空的广漠无限,其中无数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宣称这个空间无限的,因为无论是推理、感知还是自然,都不能给它以限制。
也有如拜索普·巴内斯认为:可以肯定,我们的空间虽然无界却是有限的。无限空间乃是人类思想耻辱。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世界在时间上没开端,在空间上也没终点。”又把有限、无限作为他的“二律背反”一个典型例子。
也有认为,若按照宇宙起源的大碰撞假说,空间应该是有限的,限制是真空,若对真空讲限度,就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了。有认为空间虽有限,但不是封闭的。
也有认为无法回答,如爱因斯坦在给友人写信时说:“究竟宇宙是无限伸展?还是有限封闭呢?海涅诗中:“一个白痴才有一回答。””霍金《时间史之谜》中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独自预言,时空开始于大爆炸奇点,将结束于大嘎扎奇点(如果整个恒星将坍缩的话),或结束于一个黑洞里的奇点(如果一个局部空域,比如一颗恒星将坍缩的话)。”
我们现代人类借助科学仪器,在微观范围,空间已深入到10-15 CM,时间已观察到10-22 秒的数量级物理尺度。在宇观范围,已把我们带到150亿光年的河外星系,及1010年数量级“宇宙年龄”。但对时间有否开始,空间有否终点,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佛典对时间开始和空间终点的说法
佛典是如何说时间有否开始,空间有否终点?
有边无边问题俱属外道十四难句,佛不答之。因为无此事实,且增诸结,故不答。世界及我为有边,无此理,世界及我无边,亦无此理,以是故佛不答。《中论述义·破本际品》第十一卷:“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外道计有计无落二边。如《吉藏疏》:计有外道有二:一者,谓冥初自在,为万物之本,为诸法之始,称为本际;二者,老子谓“无名万物始,有名万物母,亦是有始”。计无者二:一者,穷推诸法不可得,故云世间无边,名无本际;二者,小乘但明生死有终尽,在无余涅槃,不说生死根本之初际,名无本际。有问:然则生死定有始无始耶?答:佛说生死长远,本际不可知,乃对机方便说法,欲令小乘人深生厌离,故不明始,欲令速灭烦恼。早入无余,故明生死之终。若谓生死真的有始,那么世间(空间)有边;无始即无边。有边无边,属十四难句,大小乘经皆明佛不答。故不可定执有始无始也。《大智度论·十八空》卷三十一:“今以无始破有始,无始即复为患,复以无始空破是无始,是名无始空。有始起烦恼邪见因缘,无始,起慈悲正见因缘。所以者何?念众生受无始世苦恼而生悲心。”“若人不著无始,即是助道善法,若取相著,即是邪见。”又如同论《释论品中十方诸如来》卷九:“佛经虽说世界无量,此方便说,非是实教。如实无神,方便故说言有神。此十四难,世界有边无边俱为邪见。”故说时间有始无始,空间有限无限皆是邪见。又问:既有始俱有过,何故十八空内有无始空,不明有始空邪?答:龙树云:有始无始俱为邪见。而佛多破有始,明于无始,今说无始尚空,何况有始,故但说无始空,即知有始亦空也。佛初为小乘说生死长远,始不可知。而现论主申明佛旨,明生死始不可得。所谓“生死无有始”之无始者,实是辨其无有始,非谓有无始。所以经明无始即无有终亦无中间,无始及中则无生死,无终则无涅槃。佛初方便说有生死者,原欲令其因生死悟不生死,而惑者封执定有生死,谓有决定相。故论主呵云:“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大智度论·十八空》卷三十一:“十方、十方相空,是名大空。”此所谓“大空”者,即“空间”空,即是破空间也。论又云:“摩诃衍法中,以世俗故有,第一义中,一切法不可得,何况方?如五众和合,假名众生;方亦如是,四大造色和合中,分别此间彼间等,假名为方。”故空间亦是假立名相。而一些现代物理学也是落在有无二边,评论时间有始无始,空间有限无限,均是离不开一个“坐标”——“我”!来看待这个现象世界,没有把这“坐标”倒下来,把我融会到全宇宙中,以牢牢我执看待宇宙万有,虽然有些物理学家,也曾一刹那闪现终极智慧的火花,但又被“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所迷惑了。无法彻底破除无量劫以来的我执,无法“离开我”看待宇宙万有。故不能使我与宇宙万有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而却穷尽毕生精力,用理性去研究、揭示这所谓宇宙万有的统一理论。不知真理即是,求之弥远。《指月录·摩诃迦叶尊者》卷三记阿难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缕袈娑外,别传个什么?”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欲门前刹竽著。”
宇宙的产生
宇宙万有是怎样产生的,古今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有不同的理论阐述,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问题,现代较流行的是“大爆炸模型”。它是这样描述的:宇宙诞生以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在137亿年前(美国航天局发表最新的宇宙年龄),在虚无中,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奇点),空间从T=-∞,即暴涨到大爆炸。宇宙是在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便从一粒比原子核还小的质点,迅速膨胀为具有天文数字般范围的空间。一下把原始宇宙扩大了1050倍(霍金说:1030倍…
《科学、哲学与佛学的时间、空间、物质观(陈世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