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长,乃作广长舌,弘法布教。于南安雪峰寺宣讲《梵网经》;于泉州承天寺演讲《普贤行愿品》;于永春、安海、草庵等处讲解《弥陀经》。使农村信众,充满法喜,叹为稀有。此前,1937年,厦门南普陀寺代理方丈性愿法师,应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华佛学会之邀请,赴菲律宾首都信愿寺弘扬佛法,这为其后来邀请瑞师前往菲律宾弘化奠定良基。
四、应邀赴菲扩建寺宇
1946年,瑞今法师(以下简称瑞老)应菲律宾首都信愿寺住持性愿法师的邀请,与厦门妙释寺住持善契法师南渡菲律宾,前往马尼拉市信愿寺驻锡。协助寺主性愿法师推动法务。性愿因历任住持已数载,乃退位让贤,于1948年聘请瑞老任住持。翌年,寺院木质殿宇被邻居火灾波及,殿堂佛龛半煅,唯佛像完好无损。信众皆称奇。瑞老乃发起并督率寺中僧众致力重建寺宇,于1950年底竣工,使信愿寺旧貌换新颜,比前更加宏伟。
信愿寺原有总占地面积近630平方米,为旅菲中华佛学会于1936年发动信众捐资购置的。其建筑规模仅为一座小型佛寺,未能适应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瑞老乃于1954年,为信愿寺购置左邻地皮,并在该地上增建讲堂、斋堂、僧舍和藏经室。1971年,重修信愿寺大殿,对佛殿及钟鼓楼均予加层,使之更加雄伟。
1972年,瑞老又为信愿寺购置右邻的地皮1300平方米。翌年,发起于新购地皮上筹建万佛塔,于农历12月20日举行破土动工仪式。佛塔工程于1978年竣工,委派广范法师赴台湾铸造佛像。1979年10月间,万佛塔举行落成典礼,菲律宾政府观光部部长亚斯彼黎莅临主持剪彩,并邀请新加坡宏船、常凯、悟峰诸法师率众僧伽莅菲主持法会七日。万佛塔高160多英尺,底层为功德堂,二楼为药师殿,能容千余人礼拜,顶层供佛像多达万尊,巍峨壮观,成为菲都一道亮丽风景线。
1982年,瑞老再为信愿寺购置左邻民房。翌年,将民房拆除为空地,作为扩建原有之讲堂、斋堂和僧舍的用地。并于1984年在信愿寺传授三坛大戒及启建水陆法会为瑞老八十晋秩祝寿。
1992年,瑞老又为信愿寺增购寺之对面的地皮600多平方米。于1995年在上述土地上兴建八层大厦,作为信愿寺综合楼房之用途。
1997年,瑞老鉴于信愿寺原来建造的山门太过局促,与寺内现有经扩建的殿堂楼房规模不相称,有碍观瞻,乃将原来的山门拆除,重建一座巍峨壮观的山门,显示佛刹的庄严。
2000年,瑞老再为信愿寺添造“诸天拥佛图”,安装于药师殿作为佛像背景,使佛殿增色生辉。
以上所述是瑞老应聘任信愿寺住持后扩建寺宇的概况。
此外,瑞老还做了下列三座佛寺建设的事宜:
1.瑞老于1968年应菲国中部未狮耶岛群中的黑人岛之西黑人省的苗戈律市信众之邀请,到当地考察侨民信仰的关帝庙,提出如欲重建关帝庙,可将关帝庙改建为佛寺的意见,但为顺应民间信仰关帝的人情起见,可将殿分三间,中供佛像,左供关帝,右供观音,或分前后两进,前供佛像,后供关帝,此一设计被关帝庙诸董事所采纳,将民间信仰宫庙改建为佛寺。
2.瑞老于1976年襄导广纯法师择地于计顺市筹建普济禅寺,经施工至1980年寺宇竣工,请瑞老莅寺主持落成庆典活动。
3.1981年,瑞老于马尼拉市选置地皮。作为筹建圆通寺之用,并于1982年4月18日动工兴建,至1986年落成,礼请宏船、广洽、唯慈、广范、自立诸法师联合主持开光庆典。
五、创办学校造福社会
1959年,瑞老住持信愿寺时,发起倡办能仁学校,在同仁与善信响应捐资下,购置了民那未礼示街民房用地940平方米。1960年,华藏、信愿二寺诸法决定创办能仁学校,聘请印顺法师为校长,并公推刚从锡兰(现今斯里兰卡)留学回国的妙钦法师为代校长,全权主持校务。学校教授课程,仅增加一佛教知识课程,其他课程教材与一般学校无异。招收华侨子弟,教以服务社会知识,可谓寓佛法于社会教育之中。
妙钦法师(1921-1976),俗姓吕,法名腾庄,字妙钦。曾就读四川汉藏教理院,亲近过太虚、法尊、法航、印顺诸大师。曾先后应聘于四川汉藏教理与武林佛学院任教,后赴菲律宾宏化应聘担任菲律宾佛教中心的华藏寺与信愿寺两寺法主(专门负责讲经说法)。
能仁学校初办时系改民房为校舍,因陋就简上课,学生仅有100多人。
1968年,瑞老又为信愿寺购置珍珠新村地皮5400多平方米,准备作为能仁中学建设新校舍的用地。迨1976年妙钦法师办学成绩斐然,可因操劳过度,致病肝硬化,虽经住院治疗无效病故。妙钦法师圆寂后,校务英文部由董云卿居士负责,汉文部由梁崇诚清修女(闽南俗称菜姑或某某姑)主理,建校工程委广范法师筹办。
1980年,能仁新校舍竣工,交付使用,建筑总计(加层计算)达1万多平方米,有教室55间,学生从初办一百多人,发展到一千六百多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素质优异,德智兼修,品学并重,向青年学生广播菩提种子。
迨1994年,又增建能仁中学大礼堂,该礼堂设计新颖,可容1000多人座位、灯光、音响、空调等设备齐全,富丽堂皇,高昂广阔,足以傲视马埠各校。礼堂竣工后,为学校提供一集会、礼佛、弘扬佛法的大讲堂。学校还设有图书馆,以及实验、电脑、视听、劳美等室。学校校舍七层屹立于侨区,为侨社知名度颇高的学府。
六、国际交流增进联谊
佛教虽发源于印度,但由于其分南北两支路线传播,其中一支向北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日本和朝鲜,称为北传大乘佛教;而另一支由南部经现今的斯里兰卡(古时属南印度)传入泰国、缅甸、越南、老挝、高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称为南传佛教。后来再由中国汉传佛教致力传入菲律宾、澳洲、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并渗透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形成现在佛教国际化的现象。
瑞老立足菲律宾弘法之余,还十分重视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以增进与同道们的联谊情感。下面仅就瑞老历次组团进行国际佛教文化交流情况作一扼要的叙述:
1.1952年,瑞老率妙钦法师、苏行三、高文显居士等组团参加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以下简称“世佛会”)。返菲后即成立“世佛会”菲律宾分会,并被推为分会会长。在此顺便简介与瑞老随行组团之苏行三居士简历如下:
苏行三(1888-?)厦门人,南京东吴大学毕业后,在鼓浪屿英华中学任教,为厦门基督教知名的传道师。抗战爆发后,经菲律宾留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在马尼拉市中正中学任教。他因研究“生命起源”问题存疑不解,后经信愿寺性愿法师予以指导,阅读佛典《华严原人论》,从中受启发,昔日疑问涣然冰释。遂对佛学发生兴趣,深入钻研,不久即发无碍辩才,为其朋友演讲佛法。1944年,弃耶归佛,依性愿法师为度师,受“三皈依”为在家佛弟子。从此在信愿寺宣讲佛法,以终其生。
2.1956年,瑞老组团赴尼泊尔出席第四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会议结束后,顺道经印度朝拜佛陀出生、修行、成道、说法、入灭之地诸圣迹。
3.1958年,瑞老率妙钦法师暨高文显居士等,组团赴泰国出席第五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会议结束后,访问缅甸仰光、高棉、越南等地佛教名胜古迹,以开阔视野;游化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地,拜访诸同道师友,以增进情感。
4.1965年,瑞老率菲国佛教代表团赴中国台湾,在台北出席由“中国佛教会”承办的第一届世界华僧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僧进行联谊与佛教学术活动。
5.1969年,瑞老率妙钦法师组团赴马来西亚,出席第十届世界佛教徒友谊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佛教徒进行联谊活动。
1971年,瑞老应韩国佛教界的邀请,与台湾白圣法师前往汉城传授菩萨戒,四众咸集,深受彼邦佛教界人士的礼遇与敬重。并于返菲途经香港时应请为当地的慈音莲社主持佛像开光典礼,与香港佛教界人士结缘
6.1986年,瑞老率团赴泰国于曼谷出席世界佛教僧伽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僧伽进行联谊活动。并被选为大会副主席。
7.1989年,瑞老赴台湾出席在台北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僧伽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伽人士进行联谊活动。会议结束后,顺道至台中华雨精舍拜访印顺法师,畅叙旧情。
8.1991年7月,瑞老应邀请赴印度尼西亚,为慧雄法师住持的法禅寺举行落成剪彩典礼,与马来西亚佛教界人士结缘。
9.1997年4月间,第六届世界僧伽会第一次执行会议在菲都马尼拉市能仁中学大礼堂召开,瑞老为东道主主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道,共商僧伽荷担如来家业事宜。
七、身居异邦心怀祖国
瑞老自1946年应邀南渡菲律宾,驻锡信愿寺弘化达60年。虽身居异邦,但心向祖国,无时不思念其生身故乡。下面就瑞老于改革开放后屡次回国朝圣访问师友,建寺安僧,襄助传戒,弘法度众,并为一些佛寺主持寺宇重建落成(或佛像开光)庆典活动情况,结合相关资料,作一系统的叙述。
1.上面已经讲过瑞老于1938年应聘为东石龙江寺住持,后于1946年离寺赴菲。迨1964年,瑞老与其弟子广纯法师布施钵资重修东石镇龙江寺。龙江寺位于东石镇龙厦村,据说原为练兵营地,唐代年间改为佛寺。几经兴废,由于历史久远,无可考查。据瑞老回忆儿时随其母至该寺礼佛,为圆宝师主持寺务,后殿、中殿、两边护厝及钟鼓楼,已初具规模。20世纪30年代妙振师为住持,增建天王殿、功德堂。1938年,瑞老为住持时,因战乱香火收入无几,法师乃领众躬耕,维持道粮,并增置田产,翻修殿宇,添塑四天王…
《闽南育僧才海外传佛法——瑞今法师生平述评(陈全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