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閩南育僧才海外傳佛法——瑞今法師生平述評(陳全忠)▪P2

  ..續本文上一頁長,乃作廣長舌,弘法布教。于南安雪峰寺宣講《梵網經》;于泉州承天寺演講《普賢行願品》;于永春、安海、草庵等處講解《彌陀經》。使農村信衆,充滿法喜,歎爲稀有。此前,1937年,廈門南普陀寺代理方丈性願法師,應菲律賓馬尼拉市中華佛學會之邀請,赴菲律賓首都信願寺弘揚佛法,這爲其後來邀請瑞師前往菲律賓弘化奠定良基。

  四、應邀赴菲擴建寺宇

  1946年,瑞今法師(以下簡稱瑞老)應菲律賓首都信願寺住持性願法師的邀請,與廈門妙釋寺住持善契法師南渡菲律賓,前往馬尼拉市信願寺駐錫。協助寺主性願法師推動法務。性願因曆任住持已數載,乃退位讓賢,于1948年聘請瑞老任住持。翌年,寺院木質殿宇被鄰居火災波及,殿堂佛龛半煅,唯佛像完好無損。信衆皆稱奇。瑞老乃發起並督率寺中僧衆致力重建寺宇,于1950年底竣工,使信願寺舊貌換新顔,比前更加宏偉。

  信願寺原有總占地面積近630平方米,爲旅菲中華佛學會于1936年發動信衆捐資購置的。其建築規模僅爲一座小型佛寺,未能適應信衆進行宗教活動,瑞老乃于1954年,爲信願寺購置左鄰地皮,並在該地上增建講堂、齋堂、僧舍和藏經室。1971年,重修信願寺大殿,對佛殿及鍾鼓樓均予加層,使之更加雄偉。

  1972年,瑞老又爲信願寺購置右鄰的地皮1300平方米。翌年,發起于新購地皮上籌建萬佛塔,于農曆12月20日舉行破土動工儀式。佛塔工程于1978年竣工,委派廣範法師赴臺灣鑄造佛像。1979年10月間,萬佛塔舉行落成典禮,菲律賓政府觀光部部長亞斯彼黎莅臨主持剪彩,並邀請新加坡宏船、常凱、悟峰諸法師率衆僧伽莅菲主持法會七日。萬佛塔高160多英尺,底層爲功德堂,二樓爲藥師殿,能容千余人禮拜,頂層供佛像多達萬尊,巍峨壯觀,成爲菲都一道亮麗風景線。

  1982年,瑞老再爲信願寺購置左鄰民房。翌年,將民房拆除爲空地,作爲擴建原有之講堂、齋堂和僧舍的用地。並于1984年在信願寺傳授叁壇大戒及啓建水陸法會爲瑞老八十晉秩祝壽。

  1992年,瑞老又爲信願寺增購寺之對面的地皮600多平方米。于1995年在上述土地上興建八層大廈,作爲信願寺綜合樓房之用途。

  1997年,瑞老鑒于信願寺原來建造的山門太過局促,與寺內現有經擴建的殿堂樓房規模不相稱,有礙觀瞻,乃將原來的山門拆除,重建一座巍峨壯觀的山門,顯示佛刹的莊嚴。

  2000年,瑞老再爲信願寺添造“諸天擁佛圖”,安裝于藥師殿作爲佛像背景,使佛殿增色生輝。

  以上所述是瑞老應聘任信願寺住持後擴建寺宇的概況。

  此外,瑞老還做了下列叁座佛寺建設的事宜:

  1.瑞老于1968年應菲國中部未獅耶島群中的黑人島之西黑人省的苗戈律市信衆之邀請,到當地考察僑民信仰的關帝廟,提出如欲重建關帝廟,可將關帝廟改建爲佛寺的意見,但爲順應民間信仰關帝的人情起見,可將殿分叁間,中供佛像,左供關帝,右供觀音,或分前後兩進,前供佛像,後供關帝,此一設計被關帝廟諸董事所采納,將民間信仰宮廟改建爲佛寺。

  2.瑞老于1976年襄導廣純法師擇地于計順市籌建普濟禅寺,經施工至1980年寺宇竣工,請瑞老莅寺主持落成慶典活動。

  3.1981年,瑞老于馬尼拉市選置地皮。作爲籌建圓通寺之用,並于1982年4月18日動工興建,至1986年落成,禮請宏船、廣洽、唯慈、廣範、自立諸法師聯合主持開光慶典。

  五、創辦學校造福社會

  1959年,瑞老住持信願寺時,發起倡辦能仁學校,在同仁與善信響應捐資下,購置了民那未禮示街民房用地940平方米。1960年,華藏、信願二寺諸法決定創辦能仁學校,聘請印順法師爲校長,並公推剛從錫蘭(現今斯裏蘭卡)留學回國的妙欽法師爲代校長,全權主持校務。學校教授課程,僅增加一佛教知識課程,其他課程教材與一般學校無異。招收華僑子弟,教以服務社會知識,可謂寓佛法于社會教育之中。

  妙欽法師(1921-1976),俗姓呂,法名騰莊,字妙欽。曾就讀四川漢藏教理院,親近過太虛、法尊、法航、印順諸大師。曾先後應聘于四川漢藏教理與武林佛學院任教,後赴菲律賓宏化應聘擔任菲律賓佛教中心的華藏寺與信願寺兩寺法主(專門負責講經說法)。

  能仁學校初辦時系改民房爲校舍,因陋就簡上課,學生僅有100多人。

  1968年,瑞老又爲信願寺購置珍珠新村地皮5400多平方米,准備作爲能仁中學建設新校舍的用地。迨1976年妙欽法師辦學成績斐然,可因操勞過度,致病肝硬化,雖經住院治療無效病故。妙欽法師圓寂後,校務英文部由董雲卿居士負責,漢文部由梁崇誠清修女(閩南俗稱菜姑或某某姑)主理,建校工程委廣範法師籌辦。

  1980年,能仁新校舍竣工,交付使用,建築總計(加層計算)達1萬多平方米,有教室55間,學生從初辦一百多人,發展到一千六百多人。教學設備先進,師資素質優異,德智兼修,品學並重,向青年學生廣播菩提種子。

  迨1994年,又增建能仁中學大禮堂,該禮堂設計新穎,可容1000多人座位、燈光、音響、空調等設備齊全,富麗堂皇,高昂廣闊,足以傲視馬埠各校。禮堂竣工後,爲學校提供一集會、禮佛、弘揚佛法的大講堂。學校還設有圖書館,以及實驗、電腦、視聽、勞美等室。學校校舍七層屹立于僑區,爲僑社知名度頗高的學府。

  六、國際交流增進聯誼

  佛教雖發源于印度,但由于其分南北兩支路線傳播,其中一支向北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日本和朝鮮,稱爲北傳大乘佛教;而另一支由南部經現今的斯裏蘭卡(古時屬南印度)傳入泰國、緬甸、越南、老撾、高棉、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稱爲南傳佛教。後來再由中國漢傳佛教致力傳入菲律賓、澳洲、歐洲和美洲的一些國家,並滲透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形成現在佛教國際化的現象。

  瑞老立足菲律賓弘法之余,還十分重視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以增進與同道們的聯誼情感。下面僅就瑞老曆次組團進行國際佛教文化交流情況作一扼要的敘述:

  1.1952年,瑞老率妙欽法師、蘇行叁、高文顯居士等組團參加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以下簡稱“世佛會”)。返菲後即成立“世佛會”菲律賓分會,並被推爲分會會長。在此順便簡介與瑞老隨行組團之蘇行叁居士簡曆如下:

  蘇行叁(1888-?)廈門人,南京東吳大學畢業後,在鼓浪嶼英華中學任教,爲廈門基督教知名的傳道師。抗戰爆發後,經菲律賓留學獲生物學博士學位。在馬尼拉市中正中學任教。他因研究“生命起源”問題存疑不解,後經信願寺性願法師予以指導,閱讀佛典《華嚴原人論》,從中受啓發,昔日疑問渙然冰釋。遂對佛學發生興趣,深入鑽研,不久即發無礙辯才,爲其朋友演講佛法。1944年,棄耶歸佛,依性願法師爲度師,受“叁皈依”爲在家佛弟子。從此在信願寺宣講佛法,以終其生。

  2.1956年,瑞老組團赴尼泊爾出席第四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議結束後,順道經印度朝拜佛陀出生、修行、成道、說法、入滅之地諸聖迹。

  3.1958年,瑞老率妙欽法師暨高文顯居士等,組團赴泰國出席第五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議結束後,訪問緬甸仰光、高棉、越南等地佛教名勝古迹,以開闊視野;遊化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香港等地,拜訪諸同道師友,以增進情感。

  4.1965年,瑞老率菲國佛教代表團赴中國臺灣,在臺北出席由“中國佛教會”承辦的第一屆世界華僧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僧進行聯誼與佛教學術活動。

  5.1969年,瑞老率妙欽法師組團赴馬來西亞,出席第十屆世界佛教徒友誼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佛教徒進行聯誼活動。

  1971年,瑞老應韓國佛教界的邀請,與臺灣白聖法師前往漢城傳授菩薩戒,四衆鹹集,深受彼邦佛教界人士的禮遇與敬重。並于返菲途經香港時應請爲當地的慈音蓮社主持佛像開光典禮,與香港佛教界人士結緣

  6.1986年,瑞老率團赴泰國于曼谷出席世界佛教僧伽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僧伽進行聯誼活動。並被選爲大會副主席。

  7.1989年,瑞老赴臺灣出席在臺北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僧伽大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僧伽人士進行聯誼活動。會議結束後,順道至臺中華雨精舍拜訪印順法師,暢敘舊情。

  8.1991年7月,瑞老應邀請赴印度尼西亞,爲慧雄法師住持的法禅寺舉行落成剪彩典禮,與馬來西亞佛教界人士結緣。

  9.1997年4月間,第六屆世界僧伽會第一次執行會議在菲都馬尼拉市能仁中學大禮堂召開,瑞老爲東道主主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道,共商僧伽荷擔如來家業事宜。

  七、身居異邦心懷祖國

  瑞老自1946年應邀南渡菲律賓,駐錫信願寺弘化達60年。雖身居異邦,但心向祖國,無時不思念其生身故鄉。下面就瑞老于改革開放後屢次回國朝聖訪問師友,建寺安僧,襄助傳戒,弘法度衆,並爲一些佛寺主持寺宇重建落成(或佛像開光)慶典活動情況,結合相關資料,作一系統的敘述。

  1.上面已經講過瑞老于1938年應聘爲東石龍江寺住持,後于1946年離寺赴菲。迨1964年,瑞老與其弟子廣純法師布施缽資重修東石鎮龍江寺。龍江寺位于東石鎮龍廈村,據說原爲練兵營地,唐代年間改爲佛寺。幾經興廢,由于曆史久遠,無可考查。據瑞老回憶兒時隨其母至該寺禮佛,爲圓寶師主持寺務,後殿、中殿、兩邊護厝及鍾鼓樓,已初具規模。20世紀30年代妙振師爲住持,增建天王殿、功德堂。1938年,瑞老爲住持時,因戰亂香火收入無幾,法師乃領衆躬耕,維持道糧,並增置田産,翻修殿宇,添塑四天王…

《閩南育僧才海外傳佛法——瑞今法師生平述評(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