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P14

  ..续本文上一页或行供养或受学处所起众善,然彼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议。”

  虽然在无量诸佛前能种下诸多善根,比如:行持布施、供养、受持学处等所生起的众多善根,但其仅仅以上半日承事上师的善根就能超胜。承事上师所成就的功德不可思议!

  此段说明:上师是最殊胜的功德田,承事上师是成就善根的无上方便。

  又云:“诸佛无量功德神变,应观一切悉从此出,是故应如承事诸佛,依止、亲近、供事尊重。”

  经中又说:应当观察,诸佛无量的功德神变,无一不是从承事供养上师而产生的。因此,应当如承事诸佛般,依止、亲近、供养、承事自己的上师。

  不仅在《地藏经》中宣说了依止上师具有消业、积善的胜利,《桑布札续》、《积聚续》、《日藏经》等中也有明示。

  丁三、依止上师自然产生功德之利益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论》也说:任何智者都不应远离善知识,应当以三门调伏的方式,随顺善知识的言教修持善行。由于亲近善知识,其功德之尘虽然不必故意熏染,也会自然熏染上。

  譬如:栖息金山的所有鸟类,都会显现为金色。香厂的工人天天熏染香气,时间一久,身体自然带有香味。

  《普贤上师言教》也说:“譬如,普通的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的檀香树林中,经过数年后,就熏染上了栴檀的妙香。于是,这节普通的木材也会发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样,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成为大德那样。”

  丁四、略言不如理依止的过患

  博朵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著草秽,不沾金沙。其善知识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过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亲近,悉无所成。”

  博朵瓦说:“我们大多数都有如破衣般的过失,比如拖着破衣行走时,只会粘染草上的垢秽,却不会粘上金沙。我们就像这样,对善知识具有的功德不能熏染,稍有过失便马上染著。因此,如果只是稍稍亲近善知识,将不会有任何成就。”

  此段教诫:对善知识观清净极其重要,只有恒时思惟善知识的功德并且随学,才能避免破衣之过。

  丙五、未依过患分三:一、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 二、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 三、亲近恶知识与恶友之过患

  第五,不依过患者。

  丁一、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

  以下先说意义,再引教证。

  请为知识若不善依,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

  如果已经拜为善知识而不如法依止,今生将遭遇疾病、非人的损恼,来世将堕入恶趣,经历无数时劫,感受无量痛苦。

  以下是教证。

  《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

  在《金刚手灌顶续》中,金刚手菩萨请问世尊:“如果有人毁谤阿阇黎,将感得何种异熟果报?”

  世尊告诉菩萨:“金刚手,你不要这样问,否则会让天人世间全都心生恐怖。虽然如此,但我还是略说一下,勇士请你谛听。我说无间地狱等极苦的地狱,即是毁谤上师者投生之处,他们住在地狱中长达无数劫。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不应毁谤自己的上师。”

  《五十颂》亦云:“毁谤阿阇黎,是大愚应遭,疾疠 及诸病 ,魔疫 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罗叉盗贼,非人碍神等,杀堕有情狱。”

  《事师五十颂》也说:若人毁谤自己的阿阇黎,则此大愚人将遭受传染病、瘟疫以及其它疾病,或着魔、中毒而死,也可能遭受王难,或被火烧、水淹,被毒蛇咬死,或被罗刹、盗贼、非人、凶神等所杀。总之,将以种种方式横死而堕入有情地狱。

  “终不应恼乱,诸阿阇黎心,设由愚故为,地狱定烧煮。所说无间等,极可畏地狱,诸谤师范者,佛说住其中。”

  身为弟子始终不应恼乱阿阇黎的心,若因愚痴而为,必将堕入地狱中被烧煮,感受极大痛苦。所谓无间地狱等极其恐怖的大地狱,佛说是毁谤上师者的住处。

  善巧成就寂静论师 所造《札那释难论》中,亦引经云:“设唯闻一颂,若不执为尊,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善巧成就的寂静论师在其著作《札那释难论》中,也引佛经说:“即使在某人面前只听过一颂法义,如果内心不将其执为尊长,则将在百世中堕落成狗,而且脱离恶趣转生为人时,还会受生为下贱种姓。”

  归纳:

  若不如法依止善知识,将会产生无量不悦意的果报,因为:毁谤善知识等于毁谤一切诸佛,以善知识的功德等同诸佛,而且恩德超胜诸佛之故。

  比喻:如果违背国王的旨意,不仅得不到赏赐,反而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丁二、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

  又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云:“若彼于师住嫌恨心或坚恶心或恚恼心,能得功德,无有是处。若不能作大师想者,亦复如是。若于三乘补特伽罗说法比丘,不起恭敬及尊长想或大师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无有是处。由不恭敬,沉没法故。”

  如果不如法依止上师,则功德未生者不会产生、已生者也将退失。如《现在诸佛现证三摩地经》所说:“若有人对上师有嫌恨心、坚恶心或恚恼心,此人能获功德,绝无此事。若对上师不能作佛想,也是如此。若有人对三乘补特伽罗的说法比丘,不能发起恭敬及作尊长想或大师想,则此人能获得未得之法或已得之功德能不退失,绝无此事,因为不恭敬将使正法沉没之故。”

  教典中还提到:不必说自己毁谤,即便是对其他毁谤者,也不能一同进餐,甚至不能拿他手中之物,否则将不得悉地。密宗教典《大幻化网》、《密集金刚》、《显灯》等中也如是宣说。

  归纳:

  毁谤善知识者,不会获得悉地。譬如,秋季时地面的热气收回到地层,以致冬天草木无法生长。

  丁三、亲近恶知识与恶友之过患

  设若亲近不善知识及罪恶友,亦令诸德渐次损减、一切罪恶渐次增长,能生一切非所爱乐,故一切种悉当远离。

  如果亲近恶知识和恶友,也会使自己的功德逐渐损减、一切罪恶逐渐增长,能产生一切不悦意的果报。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远离恶知识与恶友。

  《念住经》云:“为贪嗔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

  《念住经》说:一切贪嗔痴的根本,就是恶友。他就像毒树一样,谁靠近他就会中毒而引生无量后患。

  《涅槃经》云:“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醉象等,此唯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

  《涅槃经》说:诸菩萨对恶友的怖畏程度,不是对醉象的怖畏可比。因为醉象只能毁坏肉身,而恶友不仅毁坏肉身,还会毁坏善根和清净心。

  又说彼二:一唯坏肉身,一兼坏法身;一者不能掷诸恶趣,一定能掷。

  经中又比较二者的过患:一者只毁坏肉身,另一者同时毁坏法身;一者能把人踩死,却不能把人抛入恶趣,另一者定能把人抛入恶趣。因此,恶友的过患远远超过醉象。

  《谛者品》亦云:“若为恶友蛇执心,弃善知识疗毒药,此等虽闻正法宝,呜呼放逸堕险处。”

  《谛者品》也说:如果心识被恶友毒蛇攫住,就会舍弃善知识疗治三毒的妙药。这些人虽然听闻了正法如意宝,但悲哀的是他们仍然三门放逸而堕入恶趣。”

  《亲友集》云:“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

  《亲友集》说:无信心、悭悋、爱说妄语及离间语的人,智者不应亲近他,切莫与他同住。

  “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

  如果亲近恶友,即使自己不造恶,也会被怀疑是造恶者,人们会说:此人亲近恶友,必定不是好人。于是自己的恶名也会增长。如果亲近了不应亲近的恶友,就会由于他的过失而使自己染上过失,就像把一支毒箭放入箭囊,其它无毒的箭也会被染上剧毒一样。

  又如:一袋土豆中只要有一颗腐烂,其它土豆很快就会跟着腐烂;一瓶水中只要放入一滴毒液,所有净水很快就会变成毒液。同样,如果接触恶友,不久便会沾染三毒而失坏相续。

  恶知识者,谓若近谁能令性罪、遮罪恶行,诸先有者不能损减、诸先非有令新增长。

  所谓恶知识,就是亲近他之后,会使自己性罪和遮罪的恶行,已有的不能损减、没有的反而出生、增长。

  如何才能远离恶知识呢?不接触就能远离。

  善知识敦巴云:“下者虽与上伴共住,仅成中等;上者若与下者共住,不待劬劳而成下趣。”

  敦巴仁波切说:下等者虽与上等道友共住,也只能成为中等;上等者若与下劣者共住,不需多大功夫,就会趣于下流。

  丙六、摄彼等义

  第六,摄彼等义者。世遍赞说尊长瑜伽教授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须恒亲近无错引导最胜知识。

  须知,世所普赞、共同称说的上师瑜伽教授,就是按照上述的亲近意乐与加行和上师相应。如果只是一二次观修所缘境上师,根本不会有大的作用。若是至诚想修法的人,必须恒常亲近能无错乱引导学人的最殊胜善知识,长久地修习依止的意乐和加行。

  缘上师的信心与恭敬的相应法,是上师瑜伽真正的体相。修习上师瑜伽之量,是以上品的恭敬心和信心完全将上师观为真佛,对上师任何的言教都持为正量。

  论中“如前所说”,是指必须具足上述亲近意乐和加行的关要。如果仅仅一二次观修所缘境,念几次上师瑜伽的文句,或者心中观想一二次上师降下甘露,则远远不够。要真正如理如法地修上师瑜伽,就必须具足上述亲近的意乐与加行。

  尔时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时,恐有所失。”谓若不知依止轨理而依止…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