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试论智者大师的“性具”思想(学斌)▪P4

  ..续本文上一页所谓修行,就是以后天修成而来的善行,去显现本具的善性,即修善显性。如果说止观双修注重于宗教修行思维和宗教心理的安顿,那么修善显性则更注重于世俗修行实践和宗教伦理的安立。这种从现实生活中囿物训人,止恶扬善的伦理教化目标看,性善性恶,修善修恶的独特理论正开示了立足于世间、立足现实、修行解脱,当下即是的法门,这一法门无疑吸引了更多的身处恶道又立心向善的信众。

  从这里可以看出,智者大师的性具善恶的圆融理论即在现实中完善人格,劝修善业,而最终又是以成佛为目标的。因此,止观学说的落点,仍在反照心源,体证中道。如果说,天台的性具善恶说是中道本体跟自己对立起来,于是有真妄、善恶、染净之分。那么,作为天台整个学说的归宿,中道本体又通过止观自己跟自己结合起来,而此一通过修习止观又重返自身的中道本体,已经不是本来那个真妄无别,善恶互具的中道佛性,而是断尽修恶(但仍不断性恶)众善(指善事不是仅指善性)普会,暗障皆除。这样,欲求证悟成佛之道,就是要不断修善,以显现性善,或者断尽修恶,永不恢复性恶。修善显性是一种既树立正信又立足现实的修行主张。它既基于世俗生活中善恶现状与现实人生中善恶意识的经验分析,又在现实经验中提升出宗教理想,使人们以后天的日常的修行去追寻本具的终极的“善性”。断尽“修恶”便能成佛,广修善行便成正果。

  结 语

  智者大师秉着如来教法,真如体不变而含有万法的圆融理论,作了一次大胆、彻底,具有开创性的说法——性具善恶。这种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发展了众生本具佛性说,另一方面为后代许多宗派的理论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使各宗各派进一步发挥各自圆融理论。这个“具”与三论宗的“不”、华严宗的“起”平分秋色。也影响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禅宗。禅师们常说的一句“搬柴运水无不是禅”的日常生活禅观,可以说是“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同工异曲,是“性具”思想的具体发挥。六祖慧能大师是这一圆理的完成者,他在听五祖弘忍大师讲《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句时,一连说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悟“一切法不离自性”的宗旨。从这里可以看出,禅宗虽然没有采用逻辑格式、语言表达,但他已经融会贯通了“性具善恶”的圆融妙理,内外统一的哲学原理。

  因此,智者大师指出众生性具善的同时也具有恶,这种富有创新的奇特说法,是让更多的人领会本性中万法具全,而又不失自体的圆妙理论。如果只承认性善,就会抺杀成佛以后随缘度生的功用,如果只承认性恶,那么,凡夫成佛就无希望,修行也就成了无稽之谈了。所以,只有对“性具”思想正确认识,才能领会“佛性”本具一切法的宗旨。

  注释:

  《大正藏》四十六卷,第905页下栏。

  《性善恶论》第1页

  《天台藏之二》第224页

  《性善恶论》第4页

  《佛祖统纪》第六卷

  《大正藏》第四十九卷,第181页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第647页

  《大正藏》第十四卷,第549页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第646页

  《大正藏》第四十六卷,第647页

  《观音玄义》卷二,《大正藏》卷三十四,第882页

  《法华玄义》卷二,《大正藏》卷三十三,第692页

  《大正藏》卷三十四,第880页

  《法华玄义》卷七下,《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33

  《大正藏》卷四十六,第934页

  《法华玄义》卷六下,《大正藏》卷三十三,第757页

  《大正藏》三十四,第140页

  《大正藏》卷十四,第54页

  《大正藏》卷十五,第54页

  《大正藏》卷四十六,第905页

  《大正藏》卷四十六,第11、12、18页

  《续藏经》卷一零一,第229页

  《摩诃止观》卷六下,《大正藏》卷四十六,第60页

  《摩诃止观》卷六下,《大正藏》卷四十六,第82页

  《大正藏》卷四十六,第642页

  《大正藏》四十六,第462页

  《大正藏》卷三十四,第881页

  《法华玄义》第一卷上,《大正藏》卷三十三,第686页。

  主要参考资料

  1、《大正藏》

  2、《续藏经》

  3、《天台藏之一》《天台传佛心印记》《大正藏》卷四十六

  4、《天台藏之二》同上

  5、智者大师《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

  6、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法门》《大正藏》卷四十六

  5、赖永海《中国佛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8月版。

  6、传灯大师《善恶论》,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7、朱封鳌《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9月版。

  8、智旭大师《教观纲宗》《大正藏》卷四十六

  9、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5、56、57、58册,张曼涛主编,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

  

《试论智者大师的“性具”思想(学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