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世尊的安那般那到天台六妙法门(能护)▪P4

  ..续本文上一页入息相如空中风,来无所从,去无所往,息既无所有,人生又从何得,以有气息,始有人生,今观身中皮肉筋骨三十六物等如芭蕉虚妄不实。当观照功夫用得较深时,即能洞见内外之种种不净物,彻见缘起和合之身心,刹那变易不住,无常无我,觉受是苦,证身受心法四念处,破常乐我见四种颠倒之见。“观相既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析,觉念流动,非真实道。尔时当舍观修还。

  第五、还门:前面之种种观想法,是以能观之智,去观照种种境界,因有能观的心智,始有所观的息境,境智对立,不能会归本源。此时则还照能观之观心,观照此能观之心从何而生。不论从观心或非观心生,在返照之下,皆不可得。于此种种剖析,觉察到能观之心非有即空。能观之心既然是空,所观之境亦非有,故境智俱空,便是还源之要。由此心慧开发,不加功用,任运破除粗重烦恼, 返照境智双亡之境。然至此虽能达到返本还源, 但仍有一个还相存在,当知“若离境智,欲归无境智,不离境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修净。”

  第六、净门:以上诸门能制止种种妄想,断除粗重烦恼,但是不能称为真净。修净是见五蕴等一切法本净,故不起种种妄想分别。此时则妄想分别,我执等垢皆息灭,并能见一切法之能所,净垢,生灭等相对法,皆成戏论,一切本即清净无染,如如不动,则能彻见诸法之本性。若能于修净时,证得本性之境界,则无能修所修,无能净所净,如太虚空,不落于有无,作是修时,心慧相应,入三昧正受,无漏心慧,开发现前,断三界垢尽,了脱生死, 转凡成圣,方可得到真净。

  从上述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六妙法门的修习事相是由近至远, 从浅入深, 逐渐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域。六门中, 数随二门,为修习的前方便;止观二门,为修习的中心;还净二门,方为修习结果。六妙门虽分为六,其实可归纳为止与观二门,止门即是数、息、止,是属于修定的法门,因为这三个方法皆着重在使内心止息妄念,而能安住于定境中。观、还、净属于观,是属于修慧的法门,此三门皆着重在智慧的观照。行者当明白修止与修观的重要性,止观并进,定慧双修,才是中道佛教的中道法门。

  六、六妙法门的实践意义

  学佛如果要有高层次的体验,就得通过止观,那是一种内心的修持。如果我们想要开发无漏智慧,断除烦恼,就得靠这种内心的行持。六妙门是内在行持很重要的方法。它是涵盖所有禅定的法门,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戒律,都描述世尊的禅定功夫独步千秋,雄视百代,能随意出入任何一种禅定境界。他说法时常常入定,并表现出种种神通变化。天台宗慧思禅师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首即强调:佛教所说五眼、六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等“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依禅定生”。我们可以说,佛教一切思想,都是禅定考察的结果。若无禅定,圣智无由得生。所以修习禅定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讲到四种禅定,六妙门属于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六妙门中,数门和止门是世间禅,随门是亦世间亦出世间禅,观门是出世间禅,还净二门是非世间非出世间禅,可以说修习六妙门等于修习世出世间的所有禅定, 它是一种有次第有系统的修持方法. 阿底峡尊者说:“若不知禅定修习的成功要素,则修上一千年也枉然。”因此,要想修有所成,必须透过有次第,有系统的方法逐步练习,才能层层转上,日进有功。六妙门是止观双运的法门,不可偏于一方, 虽然证得禅定能使心的明晰度,专注力增加,身体也会遍满一种舒畅的气息,使行者感到轻安、柔软。但得到禅定后并非大事已毕,而是要以此定力所养成的专注、明晰为利器,去观察万法实相空性。这是禅定与智慧的结合,是所谓“止观双运”的修持方式。只有修习止观纯熟以后,才能逐渐淡薄烦恼尘垢,充实慧证的力度,直至契入清净心地,亲证万有本源。

  从世俗立场看,禅定的锻炼是具有令人宁静快乐的有效方法。即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十分值得向他们推荐,因为事实上他们也是需要禅定的。一个人如果定力不强的话,就没有办法坚守理智的立场,使得所了解的许多道理,只成为屯积在大脑的知识。对人格的提升和生命智慧的获得,助益十分有限。为了达到能在生活中运用佛法的境地,必须加强禅定的锻练。如果我们想在禅定上真正得力的话,必须把修定的重点,由静中转移到日常的动中来。实践六妙门的修法,可使我们开展定力,体验实相,如果我们将它贯穿到生活中,在六尘的境界中培养定力,淡泊染心,那么我们即使在烦恼充满的生活中也能获得身心的轻安和快乐。由于定慧双修的力量, 无论坐上坐下, 对境历缘, 都能做到了了常知,虽常处其中而内心不随其流转, 顺逆境界不能夺其心, 一切烦恼尘境不能动摇, 而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

  结 语

  综上所述, 六妙法门是一种有次第有系统的修法,它是体验真理和对治各种烦恼习气的基本条件。此法极适合现代人的修习。由于时值末法,众生根机陋劣,多偏中下,顿悟空性等法门虽妙,奈非中下根者所及。而六妙门正是从基本的安那般那禅法入手,以帮助学者加强习禅的基础训练,从而逐步证达各种禅定,发起各种妙门, 乃至证得究竟解脱。古代的修行人之所以能证得道果,是因为他们以全部的生命去实践佛的真理,相信我们只要对修禅生起应有的深刻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并切实身体力行,定能入如来地,证得一切种智。

  

《世尊的安那般那到天台六妙法门(能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