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龙湖庵弘法的次数多达五次,超峰寺两次,其他道场各一次。可见大师与龙湖庵僧众结下殊胜的法缘情谊。而大师在弘法中宣讲的经论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地藏经》、《弥陀经》、《大乘起信论》和儒家的《大学》等六部经典;其间曾在四座道场讲过《金刚经》,三座道场讲过《地藏经》,两座道场讲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大乘起信论》,而《弥陀经》与《大学》则仅于个别道场宣讲。于此可见大师是一位善讲《金刚经》的说法者。大师除了宣讲经论启发台湾僧众转迷开悟外,还为台湾的僧众教授大陆举办超度亡灵的仪规。据此,可以认为,大师是近现代传播大陆汉传佛教于台湾的先驱者。还有值得一提的,大师初次赴台湾在灵泉寺住持善慧老和尚举办的“佛教研习会”上讲经后,要求学员轮换抽签复讲及做偈颂,并以学员所作偈颂评其研习成绩。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六、敬重弘一 爱国爱教
会泉大师尊重善知识,礼敬人才。尤其是对我国现代高僧弘一律师(以下简称弘老)更是礼敬有加,供养备至。兹就会者与弘老的法缘情谊叙述于下:
1933年旧历正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七日,弘老应厦门妙释寺住持善契法师之请,于寺中宣讲《四分律含注戒本》,而会老则每日列席听讲。他老本来崇奉藕益大师之毗尼事仪,此后即改宗南山律部。于此可见其对弘老的敬重。而弘老待会老亦常以长老尊之。从出生年间与出家及受戒的时间来说,则弘老显得比会老受人尊重。可是他们二位老人则互相尊重。
1934年春末,弘老在泉州草庵宣讲《四分律含注戒本》。时会老以南普陀寺的前任方丈、与闽南佛学院创办人的身份,与常惺法师联名邀请弘老到南普陀寺讲律,并请弘老以戒律之尊来整理闽南佛学院的学风。
1937年春,会老加倍供养弘老,特邀请弘老及其律门徒至其住持的中岩寺(现改称为云中岩寺)安住。弘老为于寺中方便闭关,特于厦门《佛教公论》杂志(会泉法师为社长)刊登习静养病启事,谢绝访问通讯。而会老每隔数日即前往问候。同年旧历三月十一日,弘老从中岩寺移居至会泉住持的万石莲寺闭关(关房原为会老圆修之所),关房门顶题“愧关”两字,迄今犹存。弘老于寺中应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启请,为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编撰会歌。同年旧历三月二十三日,梦参法师奉青岛湛山寺住持倓虚法师亲笔信至万石莲寺,请弘老前往湛山寺结厦安居讲律,弘老鉴于来者至诚殷勤邀请,遂决定于新历5月14日乘太原号轮船赴上海,再转轮抵达青岛。而会老闻讯后,除暗中为弘老定了一间房舱给弘老住,以便让其好好地度过海上的生活,并于弘老临行之前,新率其弟子辈殷勤相送,在厦门埠头摄影后互道珍重而别。
1937年7月7日,中日爆发战争后,弘老从青岛携带学僧数十人到万石莲寺时,会老为弘老安顿在其住宿之丈室的北部的关房,而将弘老带来的学僧安排在中岩寺住宿,以便弘老与学僧专心研习律宗。从上所述种种情况,可知会老敬重弘老之情谊甚为深厚。
1937年,大师复任南普陀寺第五届方丈,是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市佛教会组织救护训练班,大师主持开学典礼。1938年新历5月12日,日本军队攻占厦门后,日酋派出特务人员,百般利诱威胁,欲挽大师出任伪组织要职。然大师深明民族大义,爱国心切,不为敌人利用,乃避居鼓浪屿公共租界,未几即乘英国轮船丰平号赴香港。翌年,转往新加坡弘法。走上了赴南洋传播佛教之途。于此可见大师爱国爱教的思想情操。
七、宏化南洋 示寂槟城
1939年,大师率其弟子辈抵达星洲,受到龙山寺住持瑞等法师及寺中僧众的热烈欢迎。并应住众之请,大师于寺中宣讲《金刚经》及《六祖坛经》。稍后移居光明山普觉寺安住约四个月。后又率弟子辈经缅甸仰光,朝礼佛迹,应陈宗珍居士等邀请至仰光佛学会,是日下塌观音亭,并就观音山方便说法,引度初机。
1940年初,大师率其弟子辈返回星洲后驻锡普觉禅寺,时直转道和尚即与大师于寺中建“大悲法会”以祈祷世界和平。时转道和尚以其住持之普觉寺后继乏人而谋于会老,欲传法给大师之高足宏船法师。会老因念及其本人嗣法雪峰寺喜宗上人。是佛化等级人的法孙,早有法系因缘。遂赞成转道之意,认同宏船为转道之法子。之后,大师应印尼棉兰信众之邀请,至苏门答腊佛学社讲经,历时三个月,感化甚众,后人为建菩提精舍一所,以为纪念,同年,游化至马来西亚槟城安住于升旗山麓之天公坛静养。时适太虚大师配合宣传抗日,率领中国佛教访问团到南洋访问,会老于1941年4月3日在槟城极乐寺与太虚会晤叙旧。
1941年,大师在槟城应信徒李素娇之请,住于李氏书室受供养数月,其间于广福宫讲妙法。该宫住持慧和尚礼待备至,并请到至于大山麓观音亭宣讲《地藏经》法缘殊胜。
会泉大师在槟城弘法时,看到当地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人情敦厚,认为可作晚年弘法栖禅之地。1942年,移住槟城双庆寺开讲《楞严经》,广结善缘。时有林炳照(法名宏仁)与其夫人陈渲璃(法名宏义)及其弟林炳坤夫妇闻法起信,皈依持斋奉佛。因感大师无一道场,遂舍巨资,购地建妙香林寺于升旗山下,奉献给大师作为久住转*轮的道场。林炳照全家在大师的化导下,全部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恭敬三宝。大师尝亲自教授其全家成员学习课诵与修持方法,使其为模范佛化家庭。在妙香林寺基建时,大师抱病,勉强到工地监督工程。至1942年12月15日病午迁入香林寺。延至1943年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日)乃说偈别众,其偈曰:
真性露堂堂 偏界没处藏 娑婆非久住 极乐是家乡
吾今赋归去 汝等勿忧愁 不久乘愿至 度尽心方休
大师还于临终前嘱咐其上首弟子宏船法师说:“待山河归还时,将遗骨送祖国。埋葬在祖国的大地里。”大师交工后事毕,于念佛声中安祥示寂。世寿70岁。僧腊51,戒腊50。遗体于极乐寺化身窑荼毗时,四众环睹的约一千人,秩序井然,念佛不辍。后捡获五色舍利80余颗,莹澈璀灿,乃大师一生功德之结晶。后来转逢和尚取50多颗以建塔(原文未交代塔建于何处?——本文折者注),所存20余颗于1964年在妙香林寺建纪念塔以藏之,迨1965年12 月1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于妙香林寺举行开山会泉大师舍利安奉大典。参加盛典的有槟城与新马之著名法师、居士等数百人,包括新加坡宏船、广义、常凯、广净、广树、广周、印实诸法,槟城真果、龙辉、明德、如贤等法师,星洲弥陀学校代表,星洲晋江会馆代表等。典礼开始时,鸣钟集众,全体肃立后,由槟城佛学院义学男女学生合唱三宝歌,继而全体向释迦牟尼佛及会泉大师舍利道影行致敬礼妙香林寺住持宏船法师致词介绍会泉大师一生为佛教事业所作的贡献。续由广义法师报告会泉大师之略历。来宾应邀演说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高僧巴拉玛旦,泰国高僧莫哈沙玛,星洲佛教总会常凯法师。世界佛教友谊会槟城分会主席邱良汉居士等。最后由妙香林寺监院广馀法师致谢词。胡添瑞居士主持剪彩,王振教居士为莲塔启钥,并由妙灯法师恭读祭文而告礼成。
再说1948年,大师的徒孙开论师赍其师祖灵骨返厦门。迨1962年始建“会泉法师之塔”于南普陀寺右五老峰下山麓间。塔高二丈,全部以精雕白色花岗石建成。造型庄严符合佛制规格。塔之护栏柱上刻着弘一律师写赠大师的“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之联句。塔前有筑堤以蓄水的“般若池”一方(已于1992年决堤改建大禅常——本文笔者注)塔铭是南普陀寺退任方丈会觉长老所撰,佛教学者虞愚居士书。塔之周围松林苍翠泉水细流、鸟语花香,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不仅为纪念会泉灵骨的所处之地,亦为南普陀寺增色生辉。
会泉大师灵骨塔举行落成典礼仪式极为隆重,参加的有南普陀寺监院妙湛法师暨两序大众与厦门佛教界,还有泉州开元寺住持妙莲、崇福寺住持元镇、承天寺监院瑞耀、以及漳州、莆田、南安、安海、永春、惠安、同安等地佛门长老和大师生前僧俗语弟子二百多人。当地宗教,文化有关部门与团体皆派代表参加,并送花圈致敬。
会泉大师遗著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集讲上下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要、《阿弥陀经》疏钞集讲、《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集讲、《般若波罗密心经》集讲、《大乘起信论》科要、《佛学常识易知录》、及手抄《传法遗轨》等书。由大师门下宏船法师等人,成立《会泉大师全集》编纂委员会,将大师遗著辑成《会泉大师全集》上下册,印顺法师为之写序言。经新加坡南洋佛学书局于一九六六年六月出版行世。
八、境外高僧 歌功颂德
会泉大师圆寂20周年时,其门下为缅怀其功德,乃搜集资料,并向境外佛教界人士征文,以编辑出版《会泉大师圆寂20周年纪念刊》。而境外高僧大德均积极撰文追思其功德。下面摘录部分境外高僧对会老歌功颂德的赞语,以志其德行:
1、台湾台北慧日讲堂导师印顺长老说:“顷以和尚(指会泉)座下上首广义法师来台,得读《会泉和尚传》因详其参学之专,弘法之力,绍隆三宝之功德为难及,宜其被誉为闽省三大法师之一也。”
2、新加坡薝卜院住持广洽法师说:“会公一生不为学倦,说法度生,尤以创办闽院、匡助佛教养正院、及台湾、潮汕各地佛教研究社,为法忘躯,护国卫教,愿以身殉,乘槎而后,化及南洋,建妙香林寺,运广长舌,则迄今仍为吾人茫茫识海中之明灯,永耀而不忘者。”
3、新加坡佛教总会总务主任常法师说:“会常大师还有两大特点,第一、他诲人不倦,谆谆善诱,而爱才若渴。第二、他自修严谨,孜孜不…
《甘露滋闽台 法雨润南洋——会泉大师生平述评(陈全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