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度·笈多王朝

  印度·笈多王朝

  传 印

  作者传印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对于初学印度佛学的学人来说,印度古代王朝,往往不易搞清,以致影响到与佛教史实、年代相关问题,不能明白。应乎同学们的要求,先曾编写过《月氏族与贵霜王朝》一文见学报《法源》第十八期。兹更编写本文,以资参考。

  笈多王朝分作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其年代是:

  前期:公元 320——534

  后期:公元535——730

  

  一、第一代王: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Ⅰ)

  笈多,是梵语gupta音译。公元四世纪初,旃陀罗笈多取代了摩揭陀的案达罗王朝,据有中印度和西北印度地域,建立了笈多王朝。

  原来,摩揭陀华氏城现在巴特那附近有一个小城邦国王,名尸利笈多(吉祥护),其国弱小。公元四世纪初(据史家史密斯VASmith考为公元308年)与北方力量强大的离车毗(Licchavi)族的库玛拉底毗(Kumara-devi)媾婚,由是势力渐盛,并吞周围小国,据有中印度地盘;恒河和朱木拿(jamna)河合流处的波罗那伽(Prayaga)今之阿拉哈巴德:Allahabad)附近地方,皆在其统治之下。

  公元320年,旃陀罗笈多即位,以此年为笈多王朝之开元。旃陀罗笈多,此云月护,号曰 (柯罗摩 ”多(Vikramaditya)此云正勤日,其孙与他同名号,故冠以一世、二世区别之。月护一世王颇具雄才大略,在位十年(320—330),其子嗣位。(若按望月《佛教大辞典》第6册帝王年代所引《印度古代史》旃陀罗笈多一世的在位年限是公元320—325年,凡六年间在位)。

  二、第二代王:萨姆陀罗笈多(Samudr-gupta)

  萨姆陀罗笈多,此云海护,是旃陀罗笈多一世之子,继基开业,亦甚英武,征服邻邦,扩张国势。关于他在攻略诸国之后,令擅诗文者撰偈颂以记其事镌刻在阿育王石柱(Allahabad-kosam)上面,近世已经发现1。这一刻文用的是梵文,足证此时梵文学已经盛行。根据刻文记事,从地理上看这位国王的向外经略可以分为四部分,即:南部地方被其征服的有十一王;阿拉耶瓦尔塔(aryavarta,即恒河流域)地方被征服的有九王;未开发的森林地方部族以及边境诸邦。到公元四世纪中叶,笈多王朝的领土,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R),西至朱木拿河(JamnaR)和昌巴尔河(ChambalR),北起雪山之麓,南抵纳巴达河(NarmadaR)。东西的阿萨姆(Assam)和恒河河口地方诸邦以及南印诸邦,也都臣服在笈多王朝势力之下。

  此外,远处南海的斯里兰卡的弥伽旺纳(Meghavamna)王也派遣使节来朝。弥伽旺纳王还特别派遣僧侣使团来奉贡物,得到萨姆陀罗笈多王的恩准,在佛陀成道的地方菩提伽耶附近建立斯国专用寺院。事见《岛史》等二十二章。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义净著)卷上慧轮项下也记载此事,文云:“金刚座大觉寺,即僧诃罗国王所造,师子洲僧旧住于此。”《大正藏》第五十一卷五页中)。

  萨姆陀罗笈多王为炫耀征服南方诸邦的胜利,树立王威,号令天下,举行了盛大的“马祠”(asvamedha;净马供施)式典,这一活动,从其当时的“税赋金牌”和铭刻文字,可以明确地知道。“马祠”这一古老仪式,自北印度孔雀王朝末期的补沙蜜多罗(Pusyamitra)王以来已有五百余年没有举行过了。由此可见萨姆陀罗笈多王的雄威。他于公元330—379年间在位,若按《印度古代史》326—374算在位凡四十余年,将王位让与其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继承。

  三、第三代王:旃陀罗笈多二世(Candra-guptaⅡ)

  公元四世纪兴起于中印度的笈多王朝,初代旃陀罗笈多一世(Candra-guptaⅠ)、三代旃陀罗笈多二世(Candra-guptaⅡ)、五代斯坎达笈多一世(Skanda-guptaⅠ)皆同号曰 (柯罗摩 ”多(Vikramaditya),此云超日,或正勤日。就中,旃陀罗笈多二世的政绩显赫特以此号著名。此王在位凡三十余年,英武超迈,文武兼长,克绍先王基业,发扬光大。他父王当时主要经略南印、东印方面诸邦,他则向印度西北方面扩展,把三百年来在塞迦(Saka)族统治下的苏拉沙特(Surashtra)即伽提亚瓦尔(kathiawar)地方收入版图。这一地区濒临阿拉伯海,由是开通了与西方世界的交往航道,开展与阿拉伯、埃及乃至罗马的贸易活动,国力日益富强,使中世纪的印度经济、文化臻于鼎盛时期。

  这样,笈多王朝除了印度南端的卡丹巴斯·甘加斯和潘迪亚地方以外,统御了印度全部领土,大约等同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的领域。不过,这里面有些地区或部族是向笈多王朝称臣或纳贡没有完全失去独立性;就是说,笈多王朝对这些地区、部族的控制是相当松散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82页)。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罗国条中记述当佛涅之后一千年中此王御世。记曰:“时室罗伐悉底国2毗讫罗摩阿迭多王,威风远洽,臣诸印度,日以五亿金钱周给贫窭孤独。主藏臣惧国用乏匮也,乃讽谏曰:“大王威被殊俗,泽及昆虫,请增五亿金钱,以赈四方匮乏。府库既空,更税有土,重敛不已,怨声载扬,则君上有周给之恩,臣下被不恭之责。”王曰:“聚有余,给不足,非苟为身,侈靡国用。”遂加五亿惠诸贫乏。”这是说,超日王要求每天从府库里取出五亿金钱用以周济穷人,掌管府库的官员劝阻无效,还是依从国王的意见每天拨出五亿金钱用来布施。这样,因地赈恤孤贫,爱抚臣僚,臣民称他为“圣仙大王”(rajadhiraja-rsi)。

  《婆薮盘豆法师传》世亲菩萨传所记阿喻国王 (柯罗摩阿 ”多(Vikramaditya)便是此王。同传并记述说有一数论派外道名频诃婆娑,聪才自恃,向国王启请要与佛徒沙门辩论,其时适值世亲不在此国,便同颓令之年的世亲之师佛陀蜜多罗(觉亲)辩论。师因年迈,记诵不济,堕负遭外道鞭辱。世亲闻知后,即造《七十真实论》,破数论外道《僧 )论》,甚得国王崇信。王妃出家为世亲弟子,王子(新日)从世亲受戒。

  这一因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罗国条目中复记其事,内容有些不同。记说,超日王打猎追逐一头野猪失踪,悬赏能找到者给一亿金钱。时有如意(梵名末奴曷刺)论师(编著《大毗婆沙论》者之一)每次剃发即赏剃者一亿金钱。王闻此事以其作法高过自己,心中甚是不快,便以召集国中异学互相辩论为由,进行迫害。据记,召集了异学德业高深者一百人,超日王下令说:“外道论师,并英俊也。沙门法众,宜善宗义。胜则崇敬佛法,负则诛戮僧徒。”当如意论师论败九十九人之后,下席一人,视之蔑如。因而剧谈,论及火烟时,王与外道便大声打断他的话,说他“辞义有失,夫先烟而后及火,此事理之常也。”如意论师虽欲释难,竟不容分说。论师自耻当众受辱,自断共舌,作书告诫门人世亲说:“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这是说,在不公平和不以真理为依据的情况下,去争大义、辩正论是徒劳的。如意论师,因此死去。后来在次代国王(应即新日王)时,表彰英贤,世亲情求国王召集先前参加过辩论的外道,复述先旨,外道谢屈,昭雪了这一冤案。

  若按《婆薮盘豆法师传》,当新日王时,有一外道婆罗门名婆修罗多,是新日王的妹夫,他用《毗迦罗论》(亦名《声明记论》)来破世亲的《俱舍论》,后为世亲一一论破。国王(新日王)和王母(超日王妃)因此对世亲大加信崇,赏给三亿金钱。

  东晋法显游学印度(399—413),正当超日王治世之际,从法显的记述,可以看到当时笈多王朝社会的一些概况,特别是有关佛教的一些概况。《法显传》3记说:“从是(摩吐罗)以南,名为中国4,中国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而不用刑斩,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王之侍卫,皆有供禄。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陀罗。旃陀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突。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牲口,市无屠店及沽酒者。货易则用齿贝。唯旃陀罗,渔猎师卖肉耳。

  “自佛般泥洹后,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众僧住止房舍,床褥、饮食、衣服,都无缺乏,处处皆尔。众僧常以作功德为业,及诵经坐禅。客僧往到,旧僧迎逆,代担衣钵,给洗足水,涂足油与非时浆。须臾息已,复问其腊数,次第得房舍卧具,种种如法。

  “众僧住处,作舍利弗塔、目连、阿难塔,并阿毗昙(论)、律、经塔。安居后一月诸希福之家,劝化供养,僧行非时浆,众僧大会说法。说法已,供养舍利弗塔,种种华香,通夜然灯。使伎乐人(扮演)作舍利弗为大婆罗门时诸佛求出家。(扮演)大目连、大迦叶(事迹)亦如是。诸比丘尼多供养阿难塔;以阿难请世尊听(允许)女人出家故。诸沙弥多供养罗云。阿毗昙师者供养阿毗昙。律师者供养律。年年一供养,各自有日。摩诃衍人(大乘学人则供养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观世音等。众僧受岁竟,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各将种种衣物,沙门所须,以布施众僧。僧受,亦各各布施。

  “佛泥洹以来,圣众所行,威仪法则、相承不绝。”5(《大正藏》第五十一卷859页中)

  由上传记,可见当时佛教得国王和社会人…

《印度·笈多王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