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幻现法,
当审观彼等,何来复何去。
何以何近见,彼无则非有,
虚伪如影像,云何有谛实?
于已成有者,何需以因生?
彼无者亦然,何需以因生?
纵以亿万因,无不变成有,
无时怎成有?成有者为何?
无时无有者,何时将成有?
乃至有未生,定未离于无,
而未离无者,定无生有时。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如是无有灭,有事亦非有,
是故诸众生,恒时无生灭。
众生如梦境,观察如芭蕉,
涅槃不涅槃,真实中无别。
空性诸法中,有何得与失?
有何他人敬?有何他人轻?
苦乐从何出?有何喜与忧?
真实性中觅,谁贪于何贪?
观察生存世,谁将此处亡?
谁当生已生?谁为亲与友?
一切如虚空,如我悉当持。
诸求自乐者,以争爱二因,
引生扰及喜,忧苦勤劬争,
及身互杀刺,以多罪劳活。
数数来善趣,享受众乐竟,
死已堕恶趣,难忍长苦中。
三有险地多,非真性如此,
彼亦互违故,无此见真性,
彼中无可喻,剧苦海无边。
如是力微弱,寿命亦短促,
彼亦营寿康,饥疲及睡眠,
损害近凡愚,如是以无义,
命无义速逝,慧观极难得,
彼亦习散乱,焉有遮方便?
为令堕恶趣,彼中魔精勤,
又复邪道多,疑中难超越。
暇满难再得,佛出世难遇,
难度惑瀑流,呜呼苦相续!
如是虽极苦,痴愚不自知,
住苦流众生,呜呼当悲愍!
如人数数浴,复数数入火,
如是住极苦,犹自以为乐。
似若无老死,以行而住者,
先遭杀后堕,恶趣受剧苦。
如是苦火逼,何时我成就,
福云中善出,自乐具令息。
何时以无缘,恭敬积福德,
于着相衰者,开示空性理。
2004年藏历11月15大恩上师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涅槃周年日
译竟
智慧品科判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
甲一、应需生起道之主要——智慧之理:
甲二、真实宣说智慧度分二:
乙一、安立基为实空分二:
丙一、真义分三:
丁一、认定所证二谛:
丁二、显示能证补特伽罗之次第:
丁三、宣说如何证悟之理
丙二、辩驳分二:
丁一、辩驳所诠空性分三:
戊一、于基辩驳分三:
己一、驳世间平凡者辩:
己二、驳有事宗辩分二:
庚一、教之辩驳。
庚二、理之辩驳:
己三、驳唯识宗辩分二:
庚一、驳真相唯识宗辨:
庚二、驳假相唯识宗辩:
戊二、于道辩驳:
戊三、于果利他辩驳:
丁二、于能诠大乘辩论:
丁三、归摄彼等之义
乙二、 抉择道为无我分二:
丙一、 真实分二:
丁一、 人无我分三:
戊一 、 破俱生我:
戊二、破遍计我分二:
已一、破许我为识
己二、破许我为无情
戊三、于如是遮破之辩驳分二:
己一、辩业果不应理
己二、辩悲心不应理
丁二、法无我分四:
戊一、身念住分二:
己一、宣说无有支。
己二、宣说无支。
戊二、受念住分四:
己一、观察受之自性。
己二、观察受之因。
己三、观察受之果。
己四、观察受者。
戊三、心念住分二:
己一、宣说意识无自性。
己二、宣说五根识无自性。
戊四、法念住分二:
己一、总说诸法无生分二:
庚一、真实。
庚二、辩驳分二:
辛一、辩所立不应理。
辛二、辩能立不应理分二:
壬一、虽无实有然观察应理。
壬二、谛实之观察不应理
己二、于因体果三者分别观察分三:
庚一、抉择因为无相分二:
辛一、破颠倒分二:
壬一、破无因。
壬二、破非因计因分二:
癸一、破有识自在天为因分三:
子一、观察因自在天
子二、观察以彼所生之果
子三、观察生果之相
癸二、破无识无情为因。
辛二、宣说真实义
庚二、抉择体为空性
庚三、抉择果为无愿:
丙二、证悟空性之作用分二:
丁一、自己平息八法:
丁二、于他无勤生慈
智慧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全知麦彭仁波切 释
堪布益西彭措 译
南无曼殊师利!
胜圣文殊喜光芒,住于彼意莲花蕊,
佛子行香能周遍,寂天尊前敬顶礼。
深乘中观之妙道,唯依佛力与宿习,
此外大慧勤难证,况如我者何须言,
然随圣教事势理,当见智者善道时,
断诸偏执迂曲行,无疑行此寂静处。
为圣者文殊摄受,并于如海佛子菩萨行自在通达,以此希有殊胜传记遍扬广阔大地的共称具德寂天尊者,所造大论《入菩萨行》之《智慧品》,即此处所说之法。此亦分二:应需生起道之主要——智慧之理,真实宣说智慧度。
甲一、应需生起道之主要——智慧之理:
此等一切支,能仁为慧说,
故欲息苦者,当发胜般若。
如上所说布施等此等一切支,大能仁是为智慧而说。对此,以布施等前前为因方生智慧之故,虽也有因果之相的解释,然此处“为”字如国王入沙场时四兵 也为王而行,如是果母 一切相智的不共亲因者,乃是道之主要——智慧,因为以此能断二障、也能究竟二智,而由其余波罗蜜多非但不能如是,且此等五波罗蜜多唯以智慧摄持后方能得度之名,并是趣行于佛位。如《般若十万颂》云:“须菩提,如是譬如凡所有江河,悉入大恒河,彼等江河随恒河入于大海,须菩提,如是五波罗蜜多亦若以智慧摄持,则去往一切相智。”如是乃至广说。总之,对于依靠道之主要——智慧能究竟断证,宣说了其助伴布施等一切方便,故主要者智慧不容缺少。如是显示了大义。
所谓“此等一切支”,虽有与本品前无间的静虑对应,然需与一切波罗蜜多 对应。而且从支与为字的文势,此处唯说智慧是主要而己,不应另取他义。
由上述根据,故诸欲彻底息灭轮回痛苦者,彼证悟真如之智慧,应当精勤发起。
甲二、真实宣说智慧度分二:一、安立基为实空;二、抉择道为无我。
乙一、安立基为实空分二:一、真义;二、辩驳。
丙一、真义分三:一、认定所证二谛;二、显示能证补特伽罗之次第;三、宣说如何证悟之理。
丁一、认定所证二谛:
世俗与胜义,许此为二谛。
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如此,于染净所摄此等一切法,承许住于二谛——有法尽所有显现分世俗谛及法性如所有空性胜义谛。如《父子相见经》云:“世间知者此二谛,非从他闻自证悟,所谓世俗胜义谛,离此更无第三谛。”于此,世俗者,即是无有生等自性的同时显现、此如梦幻毛发般的显现性,若观察彼显现的自性,以生等相空的真实性,即是胜义。《入中论》云:“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因此,如是二谛,彼亦若是胜义中异体及世俗中一体,则将以四四过失损害,应知如《解深密经》所说。
胜义者彼亦:破生住等的无生无住等单单无遮之空性,仅仅是离四边大空性的入门故,称为假胜义或相似胜义。《中观庄严论》云:“与胜义相似,故此名胜义。”暂时对于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诸有情无机会产生离四边智慧的缘故,首需发起以诸法仅胜义中无有所安立的心所妙慧。因此,自续派的一切论中,对于经论中诸破色等之相,宣说仅是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复次,对此单空也不承许是实相究竟之义。《中观庄严论》云:“生等无有故,定无无生等。”又《中观二谛论》云:“真中明无破。” 如是所说也。
尽管如此,暂时抉择道时,胜义中虽然无生但世俗中似有生的显现不能遮破的缘故,诸法于世俗中持其自相以观察名言的正量成立;彼按显现般于胜义中不成立故,对所破加胜义的简别而如是宣说“胜义中无、世俗中无欺有。”如是二谛不坏各自之处,是于初学者意前极为相合,如清辩论师云:“诸真世俗梯,无彼而欲上,真实大楼阁,智者前非理。”然而就实相究竟而言,所谓世俗中有与胜义中无,此有无二种体相并非各自偏堕而住,因为此所现色等即是空,空的同时是此色等显现,是故乃至未现前现空双运远离三十二种增益的法界时,不是真实般若波罗蜜多。因此,具德月称与寂天等从最初即着重抉择离四边的各别自证智,如是彼世俗中成立自相也破除故,破灭执二谛各自,将会现空双运,故与胜义实相已达相应的见解远离一切承认,由此应成理论能作摧毁一切有无戏论,故名为应成派。虽然智者上首的布顿等,承许此应成自续二派的差别唯是由藏人臆造,印度不曾有,但究竟意义上虽无任何差别,然就讲论方式而言决定有差别,比如对佛护之论,清辩论师说有对所破未加简别的过失,而月称论师又破清辩。因此,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诸大车虽然在究竟密意的关要上没有任何差别,但又分别唯是着重抉择真胜义及假胜义而宣说。此广义应阅《中观庄严论释》。因此,应成派此处唯一着重抉择双运离戏的大中观故,当知对此宗没有真假胜义的两种分类。
虽有人说“圣者的智慧即是真实胜义,此是远离戏论,而凡夫所修一切空性仅是修无遮的相似胜义”,但此处说空性时,破色等仅是无遮,因为若非遮而破、终究成为执着有事故,不能成为空性之义,故是无遮的同时缘起无欺显现故现空双运,故需摧毁破立的执着。如云:“已知诸法空,业果依缘起,较希尤希有,较奇尤希奇。” 《五次第论》云:“显现…
《《入行论·智慧品》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