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说:“吾行矣。”端坐而逝。
一面二臂定印上,持着充满甘露钵
两足不变跏趺坐,三种法衣美妙身
圆满一切相随好,圆觉五身胜本性
这是阿弥陀佛的形相,我们可以借助于佛案上的佛像进行观想。佛的形相,同时代表着佛陀的功德国,阿弥陀佛是一面二臂,观世音菩萨有时就可观为一面四臂,或千手千眼等等。“一面”代表了阿弥陀佛远离戏论的法身功德;“二臂”代表了佛方便与智慧的功德;“定印”代表了方便与智慧融为一体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定印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甘露钵”代表了能满足一切众生的甘露一般的深广教法。“两足不变跏趺坐”代表阿弥陀佛不变动地安住于轮回捏 无二的平等性。“三种法衣”是祖衣、七衣、五衣,作为阿弥陀佛美妙身相的庄严。观想力较好的人,这时还可观想在上师阿弥陀佛座下,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无量圣众围绕听法。
观佛像的方法前面已提到,在观阿弥陀佛佛像时,应把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的佛身与其功德结合起来,观想出一个栩栩如生、亲切而又慈悲的阿弥陀佛来,这样才会容易感受佛陀的加持。
“圆觉五身胜本性”便是佛陀的功德。“圆觉”是指佛已获得了圆满的觉悟,“五身胜本性”是十方诸佛都具有的法身、报身、化身、菩提身、不变金刚身这殊胜的本性。
在西藏的大德乔麦仁波切,一生通达大乘密乘的经续论典,并造了广为传诵的《极乐愿词》,劝有缘众生往生极乐。虽然大师显密内义全已了然于胸,但是在显现上,专志往生净土,在他临终时,以大神通智慧,偕着自己的母亲、侍者及自家的犏牛和狗等牲畜,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极乐世界。
现而无有自性者
以上极乐刹土、莲花、月轮、种子字、阿弥陀佛都是从空性中自然显现的,没有任何质碍,因此是“现而无有自性”,即有无穷的显现,但没有一丝实质的障碍,历史上莲花生大师示现的就是这种现而无有自性的光蕴虹身。初学者可以按前面介绍的梦境进行观想。
心间月上红舍(ZA:)字 根本咒文右围绕
在阿弥陀佛的心间,有一个大小如芥子般的扁平、洁白的小月轮,在小月轮上有一个微细的红色(ZA:)字,舍字周围
有右向(顺时针)排列的阿弥陀佛根本心咒咒文,所有的咒文都是竖立的,嗡字在舍字的前方,这个仪轨中的咒轮,是静止不动的。
把月轮、种子字与根本咒轮观想得很微细,目的是有效地帮助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观想得越细,摄心的效果就越好。
由其发光诸善逝 如同所修迎请入
乍、吽、瓦m、火
观想咒轮发出红色的光,光芒照射着十方诸佛菩萨,把他们从各自的刹土中迎请来,一刹那间他们都变成了上师阿弥陀佛,就像空中的雨滴纷纷落入在了大海中一样,融入了刚才我们观想的上师阿弥陀佛之中,并同时念乍、吽、瓦m、火这个迎请咒,这个咒语大致可理解为迎请、融入、变成无二、融为一体。
咒文发光作二利 色现清净无量光
声响清净心咒音 意聚清净五智慧
诸佛都总集到上师阿弥陀佛之中后,皱轮放射出万仗的光芒,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以积累自己的往生资粮,接着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观想,即:一、观想一切色,能见的山河屋舍等器世界为极乐净土,一切能见的人、畜等众生为上师阿弥陀佛的身体;二、观想一切能听到的风声、雨声、水声等及人、畜的声音等,全部变成心咒的清净音声;三、观想众生的心,即第六意识全部变成清净佛陀的五种智慧。上根者可直接安住于这种境界修行,这是较为了义的修行,而中下根者,一直以这种方法练习后,也有很大的必要,即是增上对极乐世界的熏染习气,因为在临终时,前五根已逐渐失去功用,这时最为关键的便是生前所积累起来的信愿的习气,有了平时日积月累的熏染,这时便会依此惯性自然忆念起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而蒙获阿弥陀佛的垂怜接引就像一个在水中挣扎的人,被人抓住头发后,不由自主地被拖出水面救到岸上一样。
《高僧传》中记载:唐朝少康大师,从小出家,通达经论,善护毗尼,大师在乌龙山建净土道场时,每逢斋日,善信毕集,便升高座高声念佛,大众也跟着一起念佛,此时大多数人都可见师念佛一声,一佛从其口中出,十声十佛,犹如贯珠。大师说:“你们能够见到佛的,必得往生。”大众都很欣慰。当然也有不见佛的,自愧业重,便更加精勤。一天,大师忽然给大众说:“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汝等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于是放异光数道而逝。
大乐之中念心咒
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舍
这里所讲的大乐,并不是一般世俗的快乐,而是我们的心安住在空性光明无别的定解中,证悟了实相,在实相中,一切色现、声响、意聚都是佛的身语意,而其三门的本性又不是实有的,为本来清净与平等无二的胜义谛本性,这样就断除一切痛苦的根本因素,没有任何痛苦,故叫大乐。在这大乐境界中念诵“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得吽舍”。
不论显宗密宗的净土修行者,都应具有猛厉的信心。对上师阿弥陀佛生起真实信心时,会汗毛竖立、眼泪直流。为什么要具足信心呢?在《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尤其对于依靠他力净土法门与大圆满法门来说,信心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澫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动,雨打不湿,如同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依教证可知,能够往生与不能往生,全凭信心与愿力的有与无。因此凡欲往生者,对上师阿弥陀佛及殊胜的法要生起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无量光佛净土功德庄严经》中宣说了往生净土四大因,即忆念阿弥陀佛;积累善根;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麦彭仁波切在中引述了这四大因,并又引用佛经强调:“总之,对佛起信(信)及对净土生起往生之意乐(愿),此二极为重要。若具此二者,则能往生净土。”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能帮助信愿增长的方便是无常观,无常观是佛所开示的对治对世间贪著的最直接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修行人往生的信愿,如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巴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对无常观都有极为剀切的开示,近代的印光大师时时提倡学人以无常观相警醒,不忘求生西方之念,如云:“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并在室中,挂一大大的“死”字,以为自警,亦为后人效范。
四大假合的肉身无有任何坚固的实质,于何时何地无常大鬼到来没有谁能把握,我们的寿命自有生以来根本就无有增长,时时刻刻在减少之中,犹如流水一样,刹那不停,一年中十二月,一月中三十天,一天中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分分秒秒从不停息,我们就像屠宰场中的牛羊,步步逼近死亡。如《无常经》中说:死亡来时,无论是空中、海中、山中一切所处都不能避,初劫、中劫、末劫一切时中无有机会不死,无论你拥有什么样的身体,丰富的财宝,无碍的神通、辩才,高效的药力,灵验的神咒,都不能抵御死亡。命将终时,哪怕长寿佛灌顶、药师佛送药,都无济于事。
人们在死期到来之时,只能空手离开人间,大家都去过尸陀林,见到过一具赤裸裸的尸体摆在尸陀林的大石台上,令人望而生畏,昔日的权威、美貌、强健、富足此时都已不起任何作用,一群秃鹫围食之下,二三分钟后便已成一具白色骨架。
由于人的本能有强烈生存的欲望,故对死亡有极大的恐怖心理,而且死亡后无有伴侣,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漂泊于中阴界,所能依靠的,只有佛陀的正法。因此应遵循噶举大德噶mb的教导:“现在就应该去畏惧死亡,死期来临时就不会感到恐惧。”发起今日必死的心,不去作今世无意义的事业,就像一个人有很多怨敌,须时时防备,以防突然遭害。佛陀曾说:“诸比丘人寿短促,不久便至来世,故当作善,当行梵行。”又说:“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日一夜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日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顿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咀嚼吞下四五团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此等称为住于放逸比丘,迟缓的修习为漏尽而念死。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咀嚼一团饭食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念死修习:呜呼!我命实在一呼吸或出入息之间,我必忆念世尊教法,我实多有所作。诸比丘,此等称为住于不放逸比丘,敏捷的修习为漏尽而念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自然带给了人类取之不尽的物质条件,而又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可怕的,巨浪所到之处,推倒房屋,淹没庄稼,卷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而我们弱小的生命在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时,表现出来的只有惊恐和无助。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然灾害的儿童就约有三万人,有的人认为死亡是老年人的事,我年纪还轻,但黄泉路上无老少,古德不是已教诫我们“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了吗?
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刹那之间将整个唐山市变为一片废墟,无有一所房屋幸免,时间大约在凌晨四点钟睡梦中的男女老幼共计二十万人死于灾难中,这正如怙主龙树菩萨所说:“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被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
近期台湾省以台中为中心发生大地震,震级为7.3级,死亡2000多人,余震60…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极乐捷径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