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6岁却讲得很出色,说明我破格录取他还没有犯错误。(众笑)
营员五(男):我来自兰州大方经典学校,这次来也是因为校长来学习的。在来之前我就是有信仰的三宝弟子,我按照时间顺序说一下我对平常心的体会。
首先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生活非常得规律,每天早上起来跑步,然后去操场上背单词,然后就去吃早点,然后上课。每天按着那样一个规律去走,感觉到人是非常舒服的。
上了大四之后,经历了一次考研,有一句话就是研究学问要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但是在大四的时候,我们去小学实习,在小学全身心地投入去教那些孩子,考研也就因此失败了,但是并没有感觉特别地沮丧。因为我知道,你要想有收获就要先付出,佛教讲因果嘛,有因必有果。再一个原因也许在因地里就没有这样的福报,所以也就上不了这个研究生。所以我想得很开,就去了这所学校上班了。到这所学校之后,生活就更有规律了,我们早上上课之前先要行礼,之后念感恩词,然后一切的行住坐卧是非常规矩的,乃至于吃饭的时候,跟寺院的过堂差不多,只不过碗是一个,不是两个。
但是有件事情,我班上有个孩子,九岁,他非常聪明,每次考试都能考到九十分以上,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气,就是他喜欢偷东西,他看见别人什么东西好就偷什么东西,我就非常地苦恼,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因为他是山西人,他奶奶把他千里迢迢地带到我们学校来,希望他能改掉这个毛病。我就一遍一遍给他讲道理,然后在小长假的时候把他带回家去,想跟他更亲近地交流一下。没想到回校第二周的时候,我把水果和牛奶都留给他了,他还是偷了我放在柜子上的饼干。我当时非常气愤,就罚了他、说了他,罚得很厉害,当时我基本让他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怎么舒服。当然法师讲过,你让别人不舒服,你自己肯定也不舒服,我真的体会到。后来我就让他在每次活动时站着看,因为你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要自由,纪律是前提保证,我就让他站在那里,然后别的孩子在玩。这样校长看到,我们校长是兰州大学哲学学院的一名教授,他自己从2006年创办了这所学校到现在为止。我们校长告诉我说:“这个孩子偷东西的习气不是一世的,或许是历劫他就有这样的习气。但是他为什么投生为人呢?或许就是因为他信佛,因为那孩子他奶奶信佛,他也信佛。校长的话,令我感觉一下子想通了,因为这样一个习气,你能改变得了吗?也许就是你的因缘,或许前世你欺负了人家、偷人家的东西,所以这一世人家就来做你的学生,是这样的因缘。校长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不是那么气愤了,就能放下了一点,但是完全放下,我感觉还是做不到,还是有一点点生气的感觉。这之后,师父讲了那么多,又有了一些体验,才稍微能释怀一点点。
另外想跟大家分享几句话,一句话就是刚才那位师兄说的“生命在呼吸之间”,第二句就是“活在当下”,就是当下的每一念。像我们提醒学生时,当他吃饭很慢的时候,你如果催他,他会吃得很快,但是你想想,这个饭如果吃到孩子胃里面,孩子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所以与其你催他,不如你告诉他,你当下在干什么,这样他立马会提起这个念头来:“哦,我在吃饭,那么我就要认真地吃饭。”下一句就是今天那位师父说的“本分事是禅,平常心是道”,这些话非常有道理。
明影法师:这位营员他讲的很好,他里面讲了很多重要的内容。其中一个就是偷东西就不持戒了,不持戒就会导致痛苦,导致被惩罚,就不会有平常心。所以说:持戒、持好戒、持戒修行,就是平常心的前提。另外,他讲到了一个认识很好,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问题,我们的心才能平常,不然我们就生活在情绪、不接受乃至于愤怒当中,所以包容心也是我们平常心的一个前提。
钟玲教授:刚才听这位营员讲,知道你不断地在反省自己,你对那个孩子这个方法试试,那个方法试试,后来效果不佳,你惩罚他,接下来你又在反省自己,这个就是你对自己意念的掌握,你做得非常好。
刚才明影法师所讲的要做到平常心,的确需要有很多的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心胸来包容别人如何对待你,或者是包容自己,就是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你想要做到更好,首先要原谅自己,然后让自己做到最好。
营员六(男):老师好!大家好!我来自北京,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12岁之前,因为我父亲在国外工作,所以我基本的状态就是两三年在国内,两三年在法国,两三年在南非,然后再回国上两三年。当时我的心情基本上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状态,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安定,每生活两三年,适应了一个喜欢的地方的时候,我又离开了,就是这样轮回,我持续过两三次。那个时候生活告诉我没有平常心,现实告诉我你必须去适应现实,你没有选择,只能去面对你当前面对的人。所以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承担了很多我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东西。无论是快乐——我会见到很多不应该是我享受的东西,但是它摆在你面前;还是痛苦——你会去做很多你不应该去做的事情,但是它也摆在你面前,很多时候你会如此。
12岁以后,我父母认为他们赚钱的生涯已经结束了,所以他们在全国各地一些地方办了一些小学堂,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同学就遇见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才真正……我七岁接触佛学,很惭愧的是,我是在国外接触到的。其实今天这个主题,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就在于我是先接触的平常心这种佛学理论,然后才接触到宗教的这层外衣,因为我回国后大部分时间是跟随着南怀瑾先生,这期间我非常喜欢那种洒脱的学习风格,但是我也同时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东西。在我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佛法的同时,我认识到:我最应该依靠的、我最应该适应的并不是这个环境——谁开心了、谁不开心了,这个环境好了适合我,不是这些东西,而要真正的适应的是我自己,因为如果无法适应这一切,我永远无法适应这个世界,就会永远地痛苦,我只有适应了自己,我只有找到我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就是我对平常心的理解。谢谢!
钟玲教授:这位营员所面临的可能不是一般平常孩子面临的,你所讲的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你要去适应新环境,刚刚适应差不多了,又换了一个环境,你要完全从头来。这其实是非常艰难的,这小孩子心里没有变态就不错了。(众笑)
营员六(男):没错,当时我父母不能回来,让我一个人回来。当时我其实还不到十岁,回来上学,我上了五年级,根本没正经上过学。
钟玲教授:后来你悟到了要适应的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要适应自己是怎么回事,应该先要找到自己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是非常要紧的,也许这也是要达到平常心的条件吧,条件就是要找到自己。
明影法师:对,条件就是自己,这是关键的关键。
他里面还讲到一个接受,相当于他很小就经历不断地适应一个新环境,相当于一种异常教育。
钟玲教授:异常环境、异常教育。
明影法师:他能学会接受,接受变化、接受问题,从不得不接受,养成接受的态度。
钟玲老师:煅炼了接受的能力。
明影法师:接受的态度是平常心的前提、也是原因,接受的态度能够给我们带来平常心。
好,下面这一个是我们的老营员
营员七(女):对于柏林禅寺我有不尽的感恩,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1991年我来过柏林禅寺,参加过一个禅七。当时这里就有一个古塔,还有几棵古柏,是小平房,我们睡的地上铺的都是草帘子,被蚊子咬得一身的包。但是就是这样,一下子就把我教会了如何去做一个女人。那年我25岁,我是个老师,从来过柏林禅寺之后,我这些年除了在学校里面认真地教书以外,回家更多的就是把精力用在相夫教子上。现在孩子18岁,我陪孩子重新活了18年,这18年就一直陪孩子,自己在家里学习传统文化,给孩子一种这样的教育。我这次来到柏林禅寺以后呢,我很舍不得离开这里,除了咱们有活动以外,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个院子里面转悠,其实一种是追忆,一种是觉得在这么人杰地灵的地方,我一定要在这里收获一些启发和觉悟。另外就是我很关注这里,我经常在网上看咱们柏林禅寺兴旺发展,特别是我见到了久仰了夏居士,我特别感谢,今天你们营员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我由衷地感谢我们历代先辈和咱们在座的人的共同努力,因为我知道过去曾经是什么样子。这是第一点,我要说感恩。
第二个,我是觉得佛学和佛教文化引导我做了一个很平平常常的女人,刚才夏居士的发言,她的那种平常心,她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受到的那一些祥和,那一些自在我都有一些同感。所以我觉得,生活当中,我在我的职业生涯和我这个做家长的生涯当中,我就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做的,我就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眼前发生的任何的事情,包括做老师和做一个教育型的家长来讲,都会有一些禅意,而且有很大的智慧。这样做的家长,不会累,不会烦,也会很有欢喜心。在这里我告诉我们这些营员们,以一颗平常心去做,你会做得很踏实;以平常心去做,你会做得很欢喜。我们平凡的人生,认真地去活,我们都会很祥和。其实平凡小事也有歌,无需其他人去歌颂、去赞美,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我们都会很祥和的。阿弥陀佛!
钟玲教授:脚踏实地地活,对平常心来讲,我想非常重要。就像喝茶的时候细细体味这个茶,或者在这个场合喝茶时,体味着大家都在很虔诚、用心地在喝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地活,那实实在在地活也是平常心的一种实践。
明影法师:在生活中只有实实在在地活,才能够有平常心。
营员八(男):谈谈自己对平常心的理解,从一件事情上来说一说吧。
我原来胃口特别大,非常喜欢吃东西,非常喜欢吃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后来就弄得自己很胖。刚才…
《十八届:分组茶会——柏林夜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