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分组茶会——柏林夜话▪P8

  ..续本文上一页,我不知道怎么样去平衡?这是我想请教法师的。

  净因法师:五祖弘忍大师在黄梅建丛林,有五百弟子追随,终日在禅堂讲经参禅,不问世事。时间久了,有一位弟子心存疑虑,追问五祖大师:“你一直提醒我们,要行菩萨道,拯救众生。但您却让我们天天呆在禅堂,一心打坐,不问世事,是否有违佛陀慈悲济世的教导?”五祖弘忍大师说,“正如这山中的参天大树,须在深山中静静地成长千年,才能长成栋梁之材;同样,在禅堂中接受严格训练,培养平常心,然后才有足够的资格承担起化世导俗的重任。”

  今天,我们来到柏林禅寺,相当于进入“平常心”培训班。在这儿,你们不仅可以学到什么是“平常心是道”的理论,而且可以体会“平常心是道”的感觉。夏令营结束时,走进现实社会这个最真正的“大禅堂”,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滚滚红尘中的是与非,摆脱名利,远离纷争,工作尽量不与人比较、计较,广结善缘,多帮助人,肯定没有什么坏处。有朝一日,你不知道哪个人说了哪句话会帮到你。多帮一个人,人生中便打开了一扇门,变化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营员十七(女):您说到广结善缘,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跳过平常心跟佛教有关的,我对教义不是特别精通,不是特别明白。佛教里面特别讲因果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因为佛教认为有来世而希望来世过得幸福,所以这一生要广结善缘,要从善吗?还是其他的原因?

  净因法师:因果报应是佛家伦理道德的基石。《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及。”这段经文阐明,人今生今世的福报,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享福而不造福,福报一旦用完,苦难便会降临。所以要“广结善缘”,造福才能享福。如果你相信来世,种善因,广结善缘,不仅今世快乐,来世也会因此而得益。

  因此,佛教的修行,从明白因果开始。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离开了因缘果报,没有一种现象能够单独生起,也没有一种现象可以孤立存在。人也不例外,人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彼此处于相互“约制”与“被约制”的关系网络中,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明白了这道理,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才会先考虑其后果;当他意识到做某一件事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时,便不会轻易去做。试问,深信因果之人,不敢造恶因,又怎会得恶果呢?

  即使你只相信现世因果,踏踏实实工作,你也许不能大富大贵,但至少一辈子不会出大问题。如果一个人今生总是钻营于歪门邪道、结交权贵、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虽然能显赫一时,但最后能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现在中国有很多暴发户,往往昙花一现,能持续兴盛的并不多。根子上有问题,没有好结果是自然的。所以,即使从今生今世来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信任何形式的因果,坚信人死如灯灭,即做坏事与做好事的人到了最后一刻,如“灯灭”一样一了百了,我干嘛要做好事,因为做坏事舒服啊,而且比较容易发财,现在好多坏人活得很滋润,好人活得很窝囊,这正是不信因果的恶果。现在社会有点乱,根源在哪儿?就是没有道德底线。为什么没有道德底线?因为不信因果,人心怎能不乱?!

  营员十八(女):大家好,我来自河北沧州。我今年刚刚本科毕业,没有读研究生,现在回到了一个小城市。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北漂或者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对于我的选择,他们特别纳闷,说你上了半天大学,大学也不错,为什么回到一个小城市?就好像上了大学就必须到一个特别好的大城市,然后圆自己的那种都市梦。但是我感觉我从来就没有欲望,我也不爱财,我也不爱名,我感觉我从小就是特别淡定的一个人,应该是天生的脾气吧。

  我特别好静,不喜欢热闹,我特别特别向往深山的生活。我大一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迷茫,就一拍脑袋决定要去山里体会一下,然后我就自己背上包去了。我在秦皇岛上的大学,在山海关那边的燕山山脉,挺大的山,下午的时候我就找没有游人的地方,在山的背面一个人都没有,然后正好远远地能看见大海,我就躺在山的草丛里睡觉。当天晚上我就没有下山,所有游客都下山了,整个大山里面只有我一个人。当时我就一点也不害怕,我自己一个小女生在山里面,连绵的山脉,就我自己。我当时特别希望能听到山鬼的歌声,我就自己在那儿体会青松明月的感觉。到早晨四五点,看到山上有一个寺院,但是没有和尚……

  (大磬响,乐曲声起,利生法师宣布分组茶会结束。)

  

  分组三主持人:钟玲教授

  (2011年7月21日晚于柏林禅寺万佛楼前)

  明影法师:我们这组非常特别,钟玲教授刚刚从香港不远万里飞到我们这个地方,刚刚吃过晚饭。因为她刚到,不了解我们的活动,所以我就先开始,等会儿就由钟玲教授来主持。我们这组还有一个人很特别,就是夏居士——从第一届夏令营到现在的老营员、老护法,来参加我们这一组,所以我想第一个发言就请夏居士来讲。

  夏泽红:作为老营员义不容辞,抛砖引玉吧!

  我特别喜欢“平常心是道”这个主题,因为我觉得这个主题特别切合我的情况。我的工作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我做一个素食餐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一个餐厅要做的事情。可能在座的你们都是80后、90后,估计你们每天吃的饭什么的,都是父母给准备好或者在学校食堂去打,不会去注意这些很琐碎的事情。曾经当年的我也是跟你们一样,大学毕业之后有满腔的热情,也有很多理想,也做了很多种的工作,有大事,有小事,有很绚丽的,最后落到了做餐厅这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上了。

  我理解的平常心是道,我想是以一种自然的、平和的心态来接受我们境遇当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无论是成功的时候,还是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富有的时候,还是贫穷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平常”,有的时候是我们主动去选择的,像我们今天这样从理论上去认识它;有的时候是我们顺应着自己生命当中、我们命运的不同因缘;有时候就是被平常。无论我们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地顺着因缘去走,我们终究还会落到一个平常上,所以像我自己现在就是落到了我刚才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个平常的事情上了。

  我觉得十年来,我自己收获特别大。一开始的时候是有一个很大的落差,从什么事情都是别人来照顾我,到变成做一个餐厅,我要去为每一个进来的客人去服务,这是需要好好地调整心态的。然后每天面对的工作跟我以前也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十年下来就是这样很平常、很平常的这些事,把我自己磨练了。以前可能是有棱角的,现在变得比较圆润了——与我自己相比,会比以前圆润一些。我也觉得在平常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事情当我自己不甘于被平常的时候,每天出来这些平常的事情提醒我,让我一定要去用平常心去面对。

  我也跟我的员工学到了很多,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例子。就是在几年前,有天是一个佛菩萨的纪念日,我约了一些师兄弟到我的店里去诵经,那天刚好是冬天刚到,暖气试水。我们一进店门,就发现店里的暖气跑水了,溅得墙上全是泥点,一地全是水,基本上我们要踏着水进去。那时候我心里的火一下就来了,我一想我约了这么多人来诵经,我们怎么进去?后面马上有客人紧跟着过来,我怎么去接待人?但是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那些员工真的是特别好,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冬天他们就把脚踏进水里去擦地,他们把地擦干后,看到墙上都是泥点,他们又用很干净的布去擦墙,很快地就把墙擦好了。当时我就很感动,而且我觉得他们给我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我觉得在那一天是佛菩萨的纪念日,我想以一个不平常的活动去做纪念,诵经是一件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做的事情,但是我的那些员工,他们就在做他们本分的事情去面对这些危机,他们用一种很平常的心态,把这些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在那天的那一刻,他们比我更像一个学佛的人,更像一个修行的人。

  所以,我想我们在平常的时候,把我们本分的事情做好,也许就是我们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道。而且我觉得当我们每一个人把我们自己的平常心运用得越多的时候,可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幸福指数越高的时候。有的时候并不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缺失什么,而是我们的欲望太多。当我们欲望多的时候,可能就觉得我们应该得到很多不平常的收获,我们欲望越多,可能感觉缺失越多。当我们把心态放平和,去自然地接受人和事,那我们的幸福指数自然也会增强。

  明影法师:感谢夏居士,我想讲几句。因为我和夏居士是多年的朋友,在我出家以前就跟夏居士在一起诵经,一起来庙里参加活动,包括夏居士餐厅开业之前,我们还去试餐。

  夏居士:对,出谋划策。

  明影法师:夏居士的餐厅非常有特色,被报界、新闻界称为“新素食的典范”。在这之前,北京素食餐厅没有开起来的,除了几家老店之外;现在北京遍地的素食餐厅是始自夏居士的。如果让我讲什么是平常心,夏居士就是一位我见证的以平常心生活——经得起繁华,也能深入到平凡当中;能经得起打击和挫折,也经得起大家追捧的这样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善知识。

  接下来我们可以踊跃地举手提问题。

  营员一(男):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我对平常心是道,感悟最深的应该是活在当下。我家是四川的,08年汶川地震中亲自感受到人之将死的那种感觉,以前可能觉得死亡离自己很遥远,后来发现其实就在你不知道的一瞬间,你就可能离开这个世界。

  后来令我震动比较大的一件事是,寒假我去我一直向往的一个公司实习。我在学校的时候,以为去那么好的一个公司工作,一定会非常快乐和幸福。但是我进去以后发现,他们比我们更多烦恼…

《十八届:分组茶会——柏林夜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