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四卷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十四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十四卷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佛在这一品经里面为我们说善因、善果,勉励我们精进修道,断恶修善。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四句是这一品的总纲,内容可以说是无限的深广。

  

“德本”,在净宗法门里面就是经中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这一句是“德本”?原本这个名词,“德”是真如本性,“本”也就是真心本体。可是要怎样才能证得?我们现在明了,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当中,唯独“信愿持名”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决定证得。往生到西方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净宗法门无比的殊胜、稀有。虽然我们自己修证的功夫还没有达到破无明、证法身的境界。但是由于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使我们的智慧、神通、德用,与见性的大菩萨无二无别。所以此地的“广植德本”就是一心一意专修净宗。

  

经中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怎么发法?这很重要。依据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的,只要我们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这一个心就是无上的菩提心。这样的话,确实在过去没有人讲过。蕅益大师讲这一句话,我们细细想来,实在是有道理。因为只有见了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真正想见阿弥陀佛,这个心的确是无上正觉。蕅益大师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只要一心专念、专信、专愿、老实念佛,就是“广植德本”。

  

“勿犯道禁”。“道”是讲的“理”。这一句是说修行的原理、原则,不能违犯。佛对我们的一切禁戒,特别是前面所讲的五恶、五痛、五烧,也就是五恶、十恶,决定不能犯。如果我们把意思推广一点,可以说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一些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

  

“忍辱精进,慈心专一”。“忍”、“进”跟“专一”,的确是修行的枢纽。如果我们能忍得过,五戒、十善就不难受持了。凡是破戒、凡是作恶,就是一般讲的忍不过。所以“看不破,忍不过”,这才破戒,才作恶。所以“忍”非常重要。我们这一生光景不多,数十年寒暑真的弹指就过去了。为什么不咬紧牙根忍一忍?能“忍”,自然就“精进”了,“慈心专一”,那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这几句话我们要牢牢地记住。

  

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斋”、“戒”是两桩事情。“斋”在佛法里面,就是日中一食。“戒”是戒律。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修“斋戒”。说到斋,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提倡“日中一食”,或者提倡“持午”,晚上这一餐不吃?不是的。要注重底下两个字“清净”。

  

斋戒的目的就是身心清净。假如我们在形式上持斋受戒,可是身心都不清净,斋戒的效果、意义就完全丧失了。只有形式,没有实际的内容。我们修行要重实质,形式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定要讲求实质,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日中一食”当然是好。你想想看吃三餐饭,烧饭烹调要浪费多少时间?一天吃一餐,多省事。问题是我们的身体,受得了受不了?这不能不考虑。身体是一部机器,转动是要靠能量。能量是从饮食当中来。我们这个机器是很耗费能量的,一天补充不足,身体就要生病了。古时候修行人身心清净,所以他每一天消耗的能量少,一天补充一次足够了。我们今天消耗太多,一天补充三次都不够,还要吃点心。这是事实。所以你要是很勉强,一定要一天吃两顿,早晨一顿,中午一顿,晚上不吃了。你看许多人得肠胃病,从那里来的?就是从持午来的。他因为要严格遵守持午,把三餐的饭量一顿吃掉,肠胃怎么能受得了,他怎么不生病?毛病都从这里来的。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在这个时代不适合日中一食。

  

能量消耗到那里去了?这个我们要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想、烦恼之中。天天打妄想,天天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消耗就大了。实际上劳力消耗得很少。因此古时候人,他心清净,他心定,他妄想少、烦恼少,因此一天一餐就够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烦恼、妄想没有减少,突然之间把能量减少了,那就自找苦吃。这不是佛的意思。诸位要晓得,佛对于一切众生非常爱护。所以过去中国禅宗在禅堂里参禅打坐用功(实在讲念佛也一样),不能吃得太饱。太饱就会昏沉,容易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也不能空肚子,空肚子打坐人就发慌,坐不住。因此必须要在不饥不饱的状态之下,用功才能正常。所以禅堂里面除三餐饭之外,还有三道点心。少吃多餐,一天当中都保持不饥不饱。这是非常好的修行方法。

  

我们平常能保持这个状况,对工作是决定有利的。所以吃得太饱不好。我们讲求卫生,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少吃多餐,容易消化,注重营养,这很重要。斋戒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清净心。

  

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这是认真的修行),功德胜过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我们这里用功一天一夜,就相当于在西方极乐世界用功一百年。这样说起来这个地方不是太好了吗?我们又何必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这话好像没错,其实不然。西方极乐世界进步虽然缓慢,但是有进无退。我们这个地方会用功的人,的确功夫是进步非常之神速,但是堕落也快。也就是起伏很大。不像西方世界永远保持著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我们这里几个人能真用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佛在此地勉励我们。在这个世间用功一天,抵得西方极乐世界一百年。所以应该在这个世间应当好好的把握机会,认真努力。

  

怎样认真努力?就是前面讲的四句:“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你能真的做到了,功夫确实超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人。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

  

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他方诸佛国土,修行进步比在这个世间要缓慢。道理就是那个地方没有造恶,是纯善之地,那样的功夫进展是很正常的。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我们这个世间,在极恶的环境当中,能守得住,不作诸恶,这不容易。所以能超过他方世界,主要就在此地。西方世界个个成就,没有一个退转的,没有淘汰的。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淘汰的就太多了。一万个人修行,难得有一两个人成就,原因就是“善少恶多”。环境不好,很容易叫你去造恶业。难修能修,因此娑婆世界实在是升堕的关头。我们能忍,这就是往高提升了。忍不过,就堕落了。

  

像昨天讲的两个例子。悟达国师忍不过荣华富贵,立刻就堕落了。谛闲老法师的徒弟忍不过名闻利养,堕到饿鬼道里面去当土地公了。几十年的修行换一个土地公。都是因为忍不过,毛病发生在此地。我们细细想来,那一关是真正不好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时时在诱惑你、在叫你堕落。真正能有几个修行人,能把这些事实看得清楚,能忍,不会上当、不会受骗?所以这部经我们天天要读,要天天提醒自己,唯恐被名闻利养诱惑了,堕落了。

  

我们特别提出这六品经做为我们晚课读诵的经文,意义也就在此地。一定要防范堕落。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这是以授持经法再勉励我们。“吾”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对我们哀怜、怜愍我们,所以苦心教诲、晓喻,把经法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要“持思之”。“持”是受持、读诵。经要熟读才能受持。“思之”是要了解经典里面所讲的旨趣。他的宗旨、意趣,我们要明了。

  

“悉奉行之”。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做到,这叫“奉行”。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这就是“化他”。我们要自行化他。平常凡是与我们接触的人,我们都要劝导他们。经本我们印得很多,同学们可以多拿几本带回家去。遇到亲戚朋友,你向他介绍,他欢喜接受,你就送给他。我们一定要有这个愿心,帮助别人。“转相教语”。

  

自相约检。

  

这一句是“自行”。自己每一天读经。读经就是用经训来检点自己,来约束自己。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认识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