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一集)  2009/9/12  台湾  档名:12-47-1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二十一面,我们从第五行看起,从「四者」:

  【四者。智身影现众缘观。谓智体唯一。能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照寂。诸缘相尽。如如独存。】

  这是六观里面的第四。『智身』,佛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讲毘卢遮那佛有十身,前面我们学过智慧身,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非常重要。跟我们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一句话,人性本善,在《三字经》上头一句,就用了这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其实就是经上讲的佛,中国人讲的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圣人。所以佛告诉我们,佛讲得更清楚、更明白。中国人只讲一个字,善,本善,本善指的是什么?佛讲了三桩事情智慧、德、相,「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就是自性本具的,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德是德能,包括才艺;相是相好,我们今天讲的福报。所以古人有这么个说法,「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那个富贵就是讲相好,人间不能比,天上也没法子比。而这样的智慧、德能、相好,是我们每个人统统都具足,而且都是平等的,经上说得很多,在佛不增,在凡夫不减。也就是我们的智慧德相,成佛它也没有增加一点;我们堕落在凡夫,甚至于堕落在畜生、饿鬼、地狱,也没减少,统统圆满的。问题呢?问题就是它显不显?

  大乘经里面常常跟我们讲,隐显,隐是什么?它不现前,有是有,不现前。为什么不现前?有东西障碍它。这个障碍的,佛也给我们说出来,他接着讲「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说出来了。我们有,人人都有,跟毘卢遮那佛、跟阿弥陀佛一样的德能相好。阿弥陀佛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他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出来,起了作用,他得受用。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呢?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这三重障碍,这都叫烦恼。妄想,一般大乘经里面叫无明烦恼;分别,大乘经上叫尘沙烦恼;执着,大乘经上叫它做见思烦恼。烦恼障碍了,这三种是性德,障碍性德,让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真相,佛给我说出来。佛菩萨的教化用意何在?目的何在?就是贤首国师这篇论文,你看题目后面「妄尽还源」,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要统统断尽,我们讲放下,止就是放下,观就是观照,你能把这三样东西统统放下,你就还源。还源怎么样?还源之后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全恢复,大家就称你作佛陀,你是究竟圆满的佛陀,你跟阿弥陀佛,你跟毘卢遮那佛,完全是一样的,没有两样。要知道遮那跟弥陀都是自性现的,所以大乘教里常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是自性现的,遮那也是自性现的。然后你才晓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自己是什么?一体。「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这样的句子不是你读到一次,很多遍!我们要相信佛没有妄语,句句话都是真实的。

  我们学佛,学佛的目的在哪里?就是还源。怎么还源?得妄尽。你妄要不尽你就还源不了!五止、六观,就是帮助我们还源的方法。诸佛菩萨,这个菩萨是讲法身菩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为什么?这些菩萨他们已经把这三种障碍统统放下,不但分别执着没有,妄想也没有。他为什么不叫佛,不称佛,还称他作菩萨?妄想虽然断了,妄想的习气还没断,所以称他作法身菩萨;妄想习气断了,那就不叫菩萨,那就称佛陀。不过法身菩萨,大乘经教里面称他们作佛,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为什么称佛?《华严经》上不是说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称佛没错!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跟我们讲的佛有六种,六种佛,佛称我们都是佛,本来是佛,这是什么佛?天台大师讲这是「理即佛」,从理上讲,佛讲的话一点都没错。理是什么?理是自性,见性不就成佛了吗?你本来有自性,你只是现在有障碍见不到,所以叫你做凡夫。所以从性、理上来讲你是佛没错,佛说得一点都不错。可是我们现在真的是有妄想分别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称凡夫,六道凡夫。

  我们有机缘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菩萨、遇到佛法,现在释迦牟尼佛虽然不在世,遗教还在,经典在。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我们遇到这些经典,所以经称为法宝,道理在此地。我们对这个经一定要恭敬,见到经就像见到佛一样,为什么?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展开经卷你读一遍,你能得多少利益,与你那个诚敬的心有关系,读经如是,听经也如是。所以没有恭敬心你看不懂,你听不明白。诚敬心它就起感应,真有诚敬心,利益多,不但自己的诚敬与自性相应,而且还得佛菩萨威神加持。加多少?那要看你自己的诚敬心,就是印祖所说的,你一分诚敬,佛菩萨加持一分;两分诚敬,佛菩萨加持两分。他的加持跟你自己的功夫是相对的,成正比例的,他也不会多,也不会少,也不是佛菩萨有意,自自然然感应如是。佛经里面术语叫「法尔如是」,这个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诚敬多么重要!

  这个地方所讲的「智身影现」,就是佛菩萨加持,帮助六道众生,特别是帮助初学。在《华严会》上那是帮助法身大士,破除无始无明习气。我们有幸能遇到《华严》,也能得利益,它能够帮助我们断粗重烦恼,最粗、最严重的烦恼是执着。诸位要晓得,执着是见思烦恼,有这个东西,我们的清净心就没有。记住,我们学净土,净土依靠的经典,最重要的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古人称为净宗第一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会得好,尤其是题目,那个题目不是他自己做的题目。五种原译本里面,他是把汉译的跟宋译的这两种本子的题目合起来,去掉重复「佛说」这两个字,你看看那么样的自然。《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是宋译《无量寿经》的名称;《清净平等觉经》是汉译的,两个经题合起来意思非常完整。上半段说果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你看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怎么修来的?我们是迷失了,现在要恢复,不靠修行没有法子恢复。你看他教我们怎么修?修清净、修平等、修觉。觉就是大乘、就是智慧,清净就是相好,平等就是无量寿。这问我们修的是什么?你要晓得我们修清净平等觉,你就对了,你跟西方极乐世界是完全相应。

  我们想一想,清净平等觉你从哪里下手?都可以,无论从哪里下手都能成就。我们现在现前这个状况,我们的根性只能从清净下手,清净心!从清净下手,你就得把染污放下,见思烦恼是染污。染污的头一个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染污。自性里头没有自私自利,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我,没有我这个念头。我这个念头,《金刚经》上讲的我见就是我的念头。身见是最粗的,身见是什么?都以为身是我,执着这个身是我,六道凡夫都是这样的,这是最糟糕的。几个人晓得身不是我?不再执着身是我,这个观念转过来真了不起!为什么?他开始转凡入圣,他是佛的真正弟子。在小乘他是须陀洹,没有身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他放下,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看法他放下,第一个就是知道身不是我。边见是什么?边见就是不再对立。有我,对面是人,就对立;我没有,人相也放下。《金刚经》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没有了,告诉诸位,还有四见,四见没放下。四相放下是须陀洹,小圣,小乘初果。在大乘、在《华严经》里面,他也入了门,他有地位,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五十一个位次,这菩萨的阶级,五十一位次他是一年级,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

  我们现在小乘初果没有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也没有得到,怎么知道?如果得到你自己晓得。大乘教里头佛常说,大小乘都讲,你把烦恼放下之后能力自然就恢复,才放下一点点它就恢复一点点。什么能力?六根的能力恢复了一点点,天眼、天耳,小乘须陀洹六种神通他有两种。天眼是什么?我们看不见的,他看见,他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楼上,我们在这里学经教,看看下面几层像是透明的一样,全看见;看看上面也看见,没有障碍,你真的证得!听音声,你只要一注意倾听,不要用手机,你的亲戚朋友在很远的地方,他现在在讲什么你完全听到。他讲你能听到,你讲他听不到,他没有这功夫。如果往下再放,再放就放思惑,就贪瞋痴慢疑把这个东西放下去,你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利益,放下两分就两分的利益。你要证得二果,我们讲小乘二果,二果相当于二信位的菩萨,他又恢复了两个能力,他心通、宿命通。宿命通是知道过去生,生生世世,知道过去,现代人外国有,中国也有,好像台湾我也听说有催眠,确实人在深度催眠的时候会回到过去。催眠师提问,你会回答,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他说出来。你是什么身分,是男性还是女性,你叫什么名字,问问现在是哪一年,你都能说出来,你在什么地方,回到过去,在佛法叫宿命。二果斯陀含他不需要催眠,你问他他都知道。另外一种能力他心通恢复,别人心里想什么他知道。这好像不稀奇,为什么?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我们心里想什么水都知道,不过它不会说话,但是它有形相反应出来给你看。所以有这种能力,他心通。

  证得三果就又恢复一个能力,神足通,神足通是变化,神变,你可以分身,如果有应酬,同一个时间你可以分几个身去应酬,像《西游记》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实际上三果阿那含的分身变化、飞行的能力,孙悟空比不上,孙悟空只有七十二变,比不上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又恢复一个能力,叫漏尽通,漏尽通是什么?…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