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大门
第三大门有四番料简,主要是教相判释并显示全书的正旨︰初昆行易行二道和自力他力两种法门而说明净土教法是他力易行,次明劫时大小不同,三对大乘佛教分作圣净二门。引《大集经》、《大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说明有此难易二门的原因。后更征引经教证成劝信求往,以下各门,根据此门所判分别解说
△第三大门中,有四番料简:
第三大门中,分四部份来说明。
第一、辨难行道、易行道。
第一、分辨难行道及易行道。
第二、明时劫大小不同。
第二、说明时间劫数的长短不同。
第三、明从无始[1]世劫已来,处此三界五道[2]。乘善恶二业,受苦乐两报。轮回无穷,受生无数。
第三、说明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在三界五道之中,由于造了善业和恶业,故受到苦、乐的二种报应,不停的轮回和受因果之报而投生。
第四、将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
第四、引用佛经中修成功的例子来作为证明,劝后代的人应相信而求往生。
○第一、辨难行道、易行道者。于中有二:一、出二种道;二、问答解释。
第一、分辨难行道及易行道的差别,分作二部份来说,一、出示难行道及易行道。二、回答问题。
余既自居火界,实想怀怖。仰惟大圣,三车[3]招慰。且羊、鹿之运,权息未达。佛诃邪执,障上求菩提。纵后回向,仍名迂回。若径攀大车,亦是一途。只恐现居退位,险径遥长,自德未立,难可升进。是故龙树菩萨云:“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我身居三界火宅之内,想起来心中实在很恐怖,只有仰仗佛陀能用三车来招引,并赐给我安慰。然而羊车与鹿车的运载,只是权宜的暂时休息,并没有到达目的地,因此被佛陀诃斥为邪见执着。如果一个人执着小乘涅槃为究竟,那就会障碍上求无上菩提。即使后来回小向大,还是多走了迂回的弯路。如果能直接攀上大乘的大车,也是一条直路,不过就怕现在能证到的仍会退步,危险的长路还遥遥无期,而自己又没有什么功德,因此在菩提道上继续前进相当困难。所以龙树菩萨说,求不退位有二条道路,一条是很难行走的道路,一条是容易行走的道路。
言“难行道”者,谓在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略述有五。何者?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所有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故曰难行道。
所讲难行道,是指在五浊恶世,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自己修行到不退位是很难的。大概说来有五种困难,就是:一、因为要接触到许多外道,就很可能乱了修菩萨行的步骤。二、声闻自利的修法,会障碍大慈悲心。三、没有羞耻心的恶人,破坏别人殊胜的功德。四、在人类和诸天中,有许多颠倒善业的果报,破坏人们修梵行。五、只靠自己努力修行,没有他力的扶持。以上这些事情,满眼都是,好像走陆路,靠步行真是大辛苦了,所以说是难行道。
言“易行道”者,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修诸行业。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毗跋致不退位也。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故名易行道也。
所讲易行道,是以信佛的因缘,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就发起菩提心造功立德,修诸善行。因为有佛陀愿力的加持,所以就能往生净土。在往生之后,又有佛力的住持,就能很快地入大乘正定聚。所讲正定聚,就是阿毗跋致的不退果位。这就好比走水路,坐船比起走路来当然是很快乐的,所以叫做易行道。
问曰:菩提是一,修因亦应不二。何故在此修因,向佛果,名为难行。往生净土,期大菩提,乃名易行道也?
问:既然所证到的菩提都是相同的,那么因地的修行也应该相同才是。又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因以求佛果,叫做难行道,而往生净土求大菩提,就叫做易行道了呢?
答曰:诸大乘经所辨,一切行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何者自力?譬如有人,怖畏生死,发心出家,修定发通,游四天下,名为自力。何者他力?如有劣夫,以己身力,掷驴不上。若从轮王,即便乘空游四天下,即轮王威力,故名他力。
答:诸大乘经所说的修行方法,全都有自力和他力,自摄同他摄的分别。什么叫做自力呢?譬如有人,害怕生死的苦果而发心出家,他用修行禅定的方法得到了神通,这样就可以去周游四天下了,这就是自力。什么叫做他力呢?好像身体羸弱的人,自身没有力量,连驴背都骑不上去。如果靠转轮王的轮宝,他就能在天空中飞行,也能周游四天下,这是靠转轮王的威力,所以叫做他力。
众生亦尔,在此起心立行,愿生净土,此是自力。临命终时,阿弥陀如来光台迎接,遂得往生,即为他力。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欲生我国者,莫不皆以阿弥陀如来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若不如是,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众生也是这样的,在娑婆世界发菩提心修行,愿往生净土,这就是自力。到临终时,阿弥陀佛就拿发光的莲台来迎接,于是就能往生,这就叫做他力。所以《无量寿经》说:“十方世界的人类和诸天,想要生到我的国土,全都是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作为增上缘的。”如果不能这样,那设这个四十八愿不就是徒劳的吗?
语后学者,既有他力可乘,不得自局己分,徒在火宅也。
告诉诸位后学,既然有他力可以借助,那就不能将自己局限在自我能力之内,否则是出不了三界火宅的。
○第二、明劫之大小者。
第二、说明劫数这个时间量的长短。
如《智度论》云:劫有三种,谓一小、二中、三大。
如《大智度论》所说:劫有三种,就是一、小劫,二、中劫,三、大劫。
如方四十里城,高下亦然,满中芥子[4]。有长寿诸天,三年去一,乃至芥子尽,名一小劫。
犹如四十里方圆大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有一个长寿天的天人,每三年来拿一粒,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小劫。
或八十里城,高下亦然,芥子满中。如前取尽,名一中劫。
有八十里方圆大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长寿天的一位天人,每三年来拿一粒芥子,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中劫。
或百二十里城,高下亦然,芥子满中。取尽一同前说,方名大劫。
有一百二十里方圆大的城,城内装满了芥子,和前面一样,把芥子拿光,才叫做一大劫。
或八十里石,高下亦然。有一长寿诸天,三年以天衣一拂。天衣重三铢[5],为拂不已,此石乃尽,名为中劫。其小石、大石,类前中劫可知,不劳具述。
或有方广八十里的石头,一位长寿天的天人,每三年来用天衣把石头拂一下,此天衣的重量只有三铢,直到把石头拂磨易损尽了,才叫做一中劫。至于石头的大小,可比照前面小劫和大劫的样子,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三门中,有五番:
第三门中,分五部份来讲:
第一、明从无始劫来,在此轮回无穷,受身无数者。如《智度论》云:在于人中,或张家死,王家生;王家死,李家生。如是尽阎浮提界[6],或重生,或异家生。或南阎浮提死,西拘耶尼[7]生。如阎浮提,余三天下亦如是。
第一、说明从无始劫以来,众生在此娑婆世界不停的轮回,受过数不尽的色身。故《大智度论》说:在人间投胎时,有时以姓张的身份死亡,然后投胎到姓王的人家。后来又以姓王的身份死亡,而投胎到李家。这样在阎浮提界内,或投胎在同一家,或投胎到别家。有时候在南阎浮提死亡,而生到西拘耶尼。其他三天下的人,投胎转生的情况,和阎浮提人一样。
如四天下死,生四天王天亦如是。或四天王天死,忉利天生。忉利天死,生余上四天亦如是。色界有十八重天,无色界有四重天,此死生彼,一一皆遍亦如是。
在四天下死亡的人,投生到四天王天的情况也是这样。有的在四天王天死,而生到忉利天。有的在忉利天死,而生到上面的四层天,亦是同样。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在这一天界死亡之后,生到另一层天界,每一层天的投生也都这样。
或色界死生阿鼻地狱,阿鼻地狱中死生余轻系地狱,轻系地狱中死生畜生中,畜生中死生饿鬼道中,饿鬼道中死或生人天中。如是轮回六道,受苦乐二报,生死无穷。胎生既尔,余三生亦如是。
也有的在色界天死亡生到阿鼻地狱,在阿鼻地狱死了之后生到其余罪比较轻的地狱,在罪比较轻的地狱死了之后生到畜生中,在畜生身死了之后生到饿鬼道中,在饿鬼道死了之后或许会生到人间或天上。众生就这样在六道中轮回,受痛苦和快乐的二种果报,生生死死的轮转不停。胎生的情形是如此,其余的…
《《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三大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