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释迦牟尼佛入灭已2千5百多年了,还要再等5亿多年後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弘法。
佛法可以分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叁阶段,释迦牟尼佛从成佛、弘法到入灭之後500年间是正法时期,为什麽呢?因为有释迦牟尼佛在,所说都是正法。其他佛弟子在佛的加持下都有证悟,所讲的法也都是正法,所以有修有证的人很多,这时期的法不会偏差,故说是正法。过了佛灭500年以後到1,500年间,也就是正法以後的1,000年是像法时期,修证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佛已经入灭,虽然有经典可看,但看归看,都不是能懂。能够真正悟入的人不是很多,有悟入的行者所讲的法,也不是完完全全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意思那麽正确地吻合,仅是有一点像而已!末法时期是世尊入灭後1,500年到5亿6千多年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为止。
末法时期邪教兴起,怪力乱神惑众者多,不搞怪力乱神的道场没人供养,搞怪力乱神的,大家趋之若 ,供养金就多,可以上千万,甚至几亿,从台湾头排到台湾尾,争相交钱。这些都是末法时期的关系所造成。
佛教讲解脱道,世尊说众生皆有佛性,我也能成佛,但懂得佛法以後,要成佛就要靠自己,不是光靠别人。心中要以自我解脱为主,自我解脱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是自己穿上去的,业是自己造出来的。脱衣服就要自己来脱,解脱也要自己来做。但是佛法可以从经典、善知识处来,解脱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有人就讲佛教徒是无神论者,也就是心中不信什麽,只信自己!
当然信自己,讲得似乎很简单,如果定力不够、耐力不够的话,智慧又不具足,要自我解脱也难。所以还是要慢慢去修,修成一片的智慧才能够真的不靠别人,如果还没到那个境界的话,还是要听听人家给你的指导,求诸佛菩萨给你加持。
再回来公案,和尚问:「维摩诘居士不是金栗如来吗?」昭化禅师说:「是的!」如果你有读过《维摩诘居士所说经》的话,等於在看故事一样,维摩诘居士在经里面讲的是「不二法门」。有去过高雄佛光山吗?佛光山山门有一个门牌,写着「不二门」。维摩诘居士讲的不二法门,是无上心法,不在口舌语言上、不在名句上。在《楞严经》里面,世尊告诉诸位大菩萨、大阿罗汉说,你们每个人谈谈修证最殊胜的圆通法门,结果就有25 位大菩萨现身说法,依六尘、六根、六识、七大等共25个修行法门。第一个起来讲的是五比丘中的 陈如尊者,讲声尘圆通法门。
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每天吃一颗麻麦,瘦得皮包骨,入定结果也没悟道,後来回到尼连禅河洗澡,再受牧羊女的羊奶供养,结果洗完澡精神好,又补充营养,血液流通快、气足,不久後有一天抬头看天上星星,因而证悟了!
为什麽目睹明星会开悟呢?眼往天上看有何功用呢?气要通过眼睛也要有诀窍,眼睛的气要通、不通的时候,眼睛要往上翻,或头部的气下不来时,眼睛就要翻白眼,也就是闭着眼睛往上翻,气就会下来。释牟尼佛眼睛往上看,气通过要点了,也悟道了!这气通的说法是我的妄想推测,不能当真。
当初五比丘看到悉达多太子接受牧羊女供养羊奶,认为他破戒了,婆罗门教是不能吃羊奶,他们认为羊奶有腥味,是荤的食物。於是他们离开悉达多太子转到鹿野苑去修行。释迦牟尼佛悟道时讲七天七夜的华严经,也就是华严期,对象是大菩萨,讲完後,就开始想教化以前护持他的五比丘。释迦牟尼佛跟他们讲四谛法门,苦、集、灭、道的道理。 陈如尊者他第一次听,当然不是马上就懂,但是知道它的意义。第二次再讲的时候,他已经懂得里面的道理,由声音里面去体会,从世尊的嘴巴说出声音,到进入他耳朵里面是何感受。第叁次讲了以後,他真正懂了,就慢慢开始修,当然就悟道了!故第一位发言的 陈如尊者,他说声尘(音)对他来讲,是非常殊胜的圆通法门。
最後一位讲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讲的是耳根圆通法门,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因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等都特别介绍这个耳根圆通法门,我们才知道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是最殊胜的圆通法门。
行者悟道以後,再来怎麽办?就要修空观智。所有法门都是手段,不管你用什麽法门,25个法门可以演变成八万四千法门,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中光声音就有好几千种,有无意义的声音,有意义的声音,有高音、低音,有美质音、有吵杂声音,有鸟音、兽音、人音、海潮音,有不同器具所发之声音等等,所以25法门就可以演变成八万四千法门。
又如说拜佛,它是不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对!拜佛有拜得快、有拜得慢、有的一边拜一边唱,有的不唱而拜,这样看起来就有很多种的拜佛法门;如果你色身有成就的话,用什麽法它都可以表现力道出来,有神通的话,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变化。又如手印,哪一个手印是走哪条经络,为什麽会那麽殊胜,马上就会体会出来,哦!这个手印就是这样走法。
譬如说:心脏不好,心跳得很快,就结心中心法第二印,它是走手少阳叁焦经跟心包络经,「叁焦」经是指:上焦胸部位、中焦胃脾部位、下焦丹田部位。第一印菩提心印结後,走的是手少阳叁焦经,所以内脏不通、肠胃不通、肺部不通,丹田不成,打这个手印,中指是走心包络经,所以心脏不好、心悸、心脏病等问题,打这个第一、二手印,就可以改善。
一切法包括八万四千法门可以统归於一法,也可以演绎成无量无边的法出来,一切修行的法门都是手段,练气、打太极拳、..,种种都是手段而已,在开悟或打破色身後,要修的就是这个不二法门。
什麽叫「不二法门」?就是观空智,一切都是空,我们常画一个曲线图代表修行的境界,开始是初发心,也就是做了很多的善行、布施、持戒、忍辱,有一天,机缘成熟开悟了!打开你心的本来,一切妄想微细的习气毛病都出来了,这时候要求得我空、法空智,所以要观一切为空,就像爬山往高处爬一样,到高原处这里才能真正的悟到空。现在我们在讲我空而已,还没讲到法空,你破得第七识的俱生法执,法空智果才会生起,才能破掉执着阿赖耶识一切法尘为真的毛病。
悟空以後,要把「空」也空掉,不能一直守住这个「空」,所以在到「空」这里,就要回凡,回凡等於是说「逆流」,再回过来面对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果报应现象产生的,到这里就要学得圆融,圆融就是「空有不二」。到最後圆满的时候,就是空有不二,就是中道,也就叫做「中道观」。
「中道观」:是说我可以了知一切境界,但是不执着而起烦恼,这样才是中道。中道也可以说是,以空的体,面对不空的有境时,能没有烦恼。所谓寂然不动的境,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能够如如不动,这样就是解脱了。
现在回过来讲这一段,「空」观一切我空、法空,因为维摩诘居士是补处佛,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以下这个故事很有趣!有一天释迦牟尼佛以灵通力观察维摩诘居士,大概机缘成熟了,要借此机会跟大众说法。但是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你说补处佛怎麽会生病呢?佛、菩萨也会生病?怎麽不会!当然这些都有因果在呀!世尊知道了,就派摩诃迦旃延去看他,摩诃迦旃延回答说:「我不敢去!」世尊说:「为什麽?」他说:「因为我以前修行喜欢无常苦空义,不喜欢有相,维摩诘居士知道我的毛病,碰到我就骂我说只会守住空寂,心会变成木头,心死掉了,要我应该回过来修有相。因此,我不敢去问候他。」世尊慈悲就说:「好!那你不去!换阿那律去!」阿那律也说:「我不敢去!我以前修天眼,在所见为作相、无作相中困恼。碰到他,被他骂说执着天眼作相、无作相。」有些人太喜欢「有相」,打坐时幻了一个相也以为真,什麽相都是真,他不会去修空,没有悟空就没有办法解脱,光守「有相」有什麽用,那仅是我们常讲的「动、静、根、觉、空、灭」的觉而已,光有觉没有空,那更离谱了。守空不去执有相,那是偏空、顽空,顽空太过份就变成顽石去了,那不行!你现在执着有相不去学空,所以你没有解脱。我们就是这样被骂的,所以我们不敢去!
世尊叫来叫去,没有一个人敢去,因为大家都被他骂过,後来不得已,世尊就说了:「文殊师利菩萨,就勉强您跑一趟吧!」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他已经教导七个人成佛了,你看他的智慧有多大!既然世尊指定,文殊师利菩萨就去,其他在座的人,心想这下有好戏看了!一个是佛理很透澈的维摩诘居士,一个是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两人在一起一定有好戏可看,所以大家就跟着过去。
维摩诘居士住的地方约有五坪大,算一算也蛮大的,现在几百人照样挤得进去,也不觉得小。有人说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大雄宝殿,不管朝山客有多少人上来,怎麽挤都进得去,也不会觉得太小,也就是说诸佛、大菩萨他们的心量表现就在这里,已经证悟的时候,随你的心境在改变。所以维摩诘居士他也是一样,小房子里面可以挤上几百人,照样挤得进去。
维摩诘居士看到大家前来就说:「请坐!」房子里的椅子很高,文…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4· 不争人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