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二规教言论——集聚天德之宝▪P3

  ..续本文上一页圆寂。于此浊世末法之时,尊者以共不共之旧译教法,以前所未有的甚深法要,从意海中流出如生圆、圆满、窍诀、事业等难得精髓,使衰微若死之教法,慧命而得以延续。正如莲师于千年以前授记尊者说: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又如再弘期之大恩师法王如意宝也说:“在七世之内,其无比善说之加持,一世比一世殊胜增上。”

  于此殊胜的圣者教下,大凡有缘者,应对尊者生起无比的信心,以信心生起,则闻思他的善妙教言,便对佛法更生殊胜的定解,从而无比的加持亦可渐入行者内心深处。所以有缘者,愿于此读阅《二规教言论》时,能善入世出世的门径,而得获胜士高尚之行为,乃至以此论的加持而满正士所欲,成办一切解脱所愿,心开意解,悟佛知见,入菩提道。

  2. 本论的结构与内容

  《二规教言论·集聚天德之宝》是全知麦彭尊者总摄增上生善法要义,依靠欣厌理引导初学按正士十种高尚行为规范为准则,由浅入深的次第进程而汇集成的窍诀善说。论中“二规”指世间与出世间二种行为规范;“教言”指附标题开示“集聚天德之宝”的善说,即是指能够集聚一切天(指浩若虚空般诸佛圣者加持所生的一切出世间功德)、德(指人天护法加持护佑所生的一切世间福报;或指一切世间的善法功德。)世出世间一切功德,犹如摩尼宝般,心有所愿,即能成办的窍诀汇集的善说论述;或指能引生决定善道次第的根本前行引导者,即此以窍诀汇集而宣说的依靠次第集聚天德之宝的增上生善法--正士的高尚行为规范。

  本论的论体,主要是建立世间行感现在未来苦乐果的道理,从而引导行者入于智者高尚行。其世间行分为世间卑劣行为与世间正士高尚行为二种。“世间卑劣行为”指随意行持诸多恶行,以种种非法摧毁自续福德,与世出世相违的卑劣行为;“世间正士高尚行为”指依靠智慧观察,善取世出世贤良的无倒行,以种种如法行增上生长自续福德之世出世相应的高尚行为。本论以对比辨别的方式,而以归纳窍诀之方便善说,建立世间行如何感现未苦乐果的功过道理,使行者厌患卑劣行为,欣求高尚行,从而以正论别说十种正士德相(行为规范),感二圆满果德,规劝浊时卑劣行之恶劣众生,行持智者正士高尚行为,如是逐渐圆满行持,则自己自然可以获得正士所欲之种种妙果。

  论中宣说世间卑劣行感苦果之道理,有二论据而建立。一、卑劣行为的种种非法行相感诸多不悦之果,以六种现行来说明:①对于曾利益过自己的父母、上师、长老等,不知报恩,则会感受护法诸天的耻笑,如舍弃僵尸般,而远离彼。②对于鲜廉寡耻,轻视三世因果,并且在言谈中随意发誓,使人难信的人,将感见证智者心生厌烦之果。③对于颠倒利害,得权势时随意役使诸天,没权势时恭敬怨敌的随意行为,将感守神战神不高兴之果。④对于不恭敬三宝、信心微弱,在人前人后做事表里不如一,及于事情的前后不能善始善终的,将感护法诸天生厌之果。⑤对于违背盟誓无耻而行持非法行为所获得的财食,不顾闲言恶语,没有惭愧而享用者,将感身神肩神消遁之果。⑥对于他人财富圆满时,而自己出于嫉妒心,无端而心感刺痛,恒时讥毁众人者,将感依怙神众无力护持之果。以上为卑劣行粗略行相感暂时不悦果的道理。二、宣说卑劣行的过患,劝浊时众生,为了集聚一切殊胜福德,应当赶快遮止恶行。论中说:为什么有的人花费很多时间多多祈祷念诵,而于所求的事没一点利益呢?回答为:因为浊时众生福报浅薄,平时行为不善巧,常随恶行而转,以如此等因缘,则摧毁自己的相续福德,好比自己住在不干净的粪池中,虽然你祈祷百千万的天龙加持你清净,还是极难为的事。又如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子,肯定不会得收获一样,行非法者,受报应是自然的事,所以劝导浊众遮恶行而持高尚行为,这样,则拥有智慧福德,便可自然具足诸功德,因为具足功德,不用祈求,诸天亦将自然集聚护持。

  论中宣说世间正士高尚行感乐果的道理,有总说、别说两种建立。㈠总说高尚行感乐果的功德道理,有二论据。一、正士高尚行为的种种如法行相感诸多悦意之果,以四种现行来说明:①无论什么人,表里一致,对于所发的任何誓愿极为坚固,则自然感众人及诸天对你的欢喜果。②无论什么人,知恩报恩,深信因果,不行持颠倒行,则自然感人天设法饶益之果。③无论什么人,勇敢不脆弱,亲怨悲恨不颠倒,则自然感国王诸神护如眼目之果。④无论什么人,因为若成办大事,必/先成就天尊,而天尊成就一定要发誓语言坚定,具有智慧力,以一切取舍的事在人前可以保密,于天众前却难保密,所以具有誓慧力,则自然感诸天生惧余众生畏之果。此为粗略世间正士行相感世出世暂时悦意果的道理。二、宣说高尚行的功德,劝浊时众生行持高尚行为。论中说:虽然没有经常祈求诸天神等护持,而人天等自然聚会护佑,是因为一切护神众,都是安住在犹如堡垒般自身清净的心中,所以扫除不清净的恶行尘,陈设善行的供品。这样以善行力登善行梯,于高尚行为的花园中,自然生长稳固不移挺拔的福德胜妙树。虽然现在是大地上遍满恶人的浊时,高尚行为=极难秉持,但是,只要自己如理行持,决定自然获得并圆满福德胜妙的果实。

  ㈡别说总正士高尚行为规范如何建立,有相果类别、正论十相二果两种。一、略说高尚行之相果类别,以树喻而说十二种六大类:①正士行为中妙慧与稳重比如树根。②有愧不放逸比若树茎。③正直与誓言坚定比若树枝。④知恩与利他比若树叶。⑤信心与布施比若树花。⑥安乐与声誉比若树果。如是以次第步骤,共十种,乃至究竟而感二种果德。

  二、正论广建立正士高尚行为规范,分论义(广建立正士高尚行的十种功德相)摄说(二种圆满果)两科判。

  1.论义(广建立正士高尚行的十种功德相)以十种而宣说: (以下内容从略,详见论中广说)

  ① 妙慧:指无误取舍的智慧。论中首先指出世间众生的遭殃,全是从无知与不观察而来,所以一切取舍,必须先详细观察。如是在论中广说取舍之要,使行者具有无误行持之眼目。

  ② 稳重:指正直可信。论中以三门身语意之行为规范,而引导行者安住稳重之善道。

  ③ 有愧:指于下等恶劣事极生忧愁、厌烦心。

  ④ 不放逸:指自护自身心,恒时郑重谨慎。

  ⑤ 正直:指郑重取舍苦乐,不虚伪狡诈,如何对待自己也如何对待他人。

  ⑥ 誓言坚定:指以善观察所承诺之事,始终坚持不变。

  ⑦ 知恩:指利济于我者,应了知彼是恩人,并报答他的恩德。

  ⑧ 利他:指对他人精勤饶益之行为。

  ⑨ 信心:指于具有功德之三宝,以及四谛、无欺因果法则等生起信解。

  ⑩ 布施:指为修今来圆满果,而生起施财心,施舍自己积累的种种受用。

  以上十种行为规范,在论中广为抉择,如果想成办高尚行为,依止论典善说,如理行持,则定圆满正士二种圆满果。

  2.摄说(二种正士圆满果):论中说:如果按十种正士行为规范行持,则于一切今生来世,寿命长久,无有疾病,悦意安宁,具有财富,众人恭敬,获得赞颂,福禄增上,威德显高,超胜四方,事业兴盛,势力盛旺,一切安乐诸福德,如在自己面前自住,荣誉犹如天鼓之声,遍满于此世间中。如此安乐及声誉之果增上而生长。

  总之,本论通过介绍卑劣行之过患,及高尚行之功德,以欣厌理,从而依靠次第,不缺略的而建立高尚行为规范的十种行相,引导欲学正士行为的人,有章可寻而究竟得获妙果,从而达到本论融通世间与出世间行为规范的引申目的--引生决定善道。

  附:二规教言论之科目略判

  略判分三:

  甲一、初义分二:乙一、皈敬颂

  乙二、立宗

  甲二、论义分二:乙一、世间行之类别分二:丙一、总说

  丙二、别说高尚行

  乙二、总建立世间行感苦乐果之理分二:

  丙一、略说世间苦乐

  丙二、总宣说世间行如何感苦乐果之功过理分二:

  丁一、建立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过患理分二:

  戊一、卑劣行如何感苦果之理

  戊二、劝浊时众应遮恶行

  丁二、建立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分二:

  戊一、总说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功德理分二:

  己一、高尚行如何感乐果之理

  己二、劝浊时众应持高尚行

  戊二、别说总正士之高尚行如何建立分二:

  己一、略说高尚行之相果类别

  己二、总建立正士高尚行之理分二:

  庚一、广建立正士高尚行之功德相分十:

  辛一、妙慧;辛二、稳重;辛三、有愧;辛四、

  不放逸;辛五、正直;辛六、誓坚定;辛七、知

  恩;辛八、利他;辛九、信心;辛十、发放施。

  庚二、摄说二圆满果

  甲三、尾义分二:乙一、造论缘由;乙二、此善回向

  3. 本论的引申义及特点

  贤良人格为一切解脱道的根本

  在一切解脱道中,贤良的人格(即正士高尚的行为规范)是学道人必需具备的基础。正如论中云:“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所以无论修学声缘乘、菩萨乘、佛乘诸道,皆先须具有此贤良的人格的基础,方能趣入。

  若有人问:为什么解脱道的根本为贤良的人格呢?答:一切圣者能够究竟获得解脱果,成办有情利义,总摄而说,就是依靠1、现前增上生,2、毕竟决定胜二种道而趣入的。《中观宝论》云:“先增上生法,后生决定善;由行增上生,次生决定善。增上生即乐,定善谓解脱。”因为贤良的人格即是增上生善法所摄法类,所以由贤良的人格,而可引生究竟决定殊胜解脱的道果。

  若问:一切解脱道如何依靠贤良人格而趣入的?答:“现前增上生的乐法”,即…

《二规教言论——集聚天德之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君主法规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