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吹嘘、炫耀的经历,都记载着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的家乡叫罗珂玛,地方不大,但在康藏一带,罗珂玛的人剽悍善战,人人皆知。以前罗珂玛人因一些纠纷而决斗时,双方先约好时间、地点、证人,到时双方站在中间,拿着长刀,四周是证人与观众。然后,决斗双方中,一个人先砍对方一刀,对方再还砍一刀,这样轮流下去,直到倒下一个或双方都倒下……。这些人一方面看来愚昧可怜,一方面在世人看来也很勇敢,如果他们侥幸没有死,决斗留下的伤痕在他们眼里也就成了一种庄严,他们自己也很自豪,并不会将这些决斗受挫伤当作难事而害怕。那么我们在即生为了成办自他的究竟利益去勇猛精进修学佛法,与烦恼作决斗,怎么能因为烦恼所造成的一些痛苦而困顿怯弱呢?我们多生以来,也曾为一些毫无实义的事情与他人拼杀,并且以受挫伤而骄满自得;现在为了自他真实的大利益,要与烦恼仇敌决斗,纵使处处受挫,遍体受伤,那也是最高光荣的象征。我们应当安忍一切难行之苦,不为任何痛苦而怯弱!
渔夫与屠户、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
渔夫、屠户及农牧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尚且能忍受寒热疲困等诸般艰苦。那么为了成办一切有情的安乐,我为何不能忍受修行中的苦难呢?
众生在没有趋入解脱道时,为了各种微利,不仅是不惧死亡与仇敌拼杀。即使是在平日,大多数人为了维持生计,也要忍受各种苦痛,有时甚至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世间谋生的行业有很多,如猎人、渔夫、屠户、农民、牧人、小商人、手工业者等,这些行业的劳动者为了维持自己生活,冬天要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夏天忍受酷暑的煎熬,饥渴、疲困……,他们要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白天晚上不停地操劳,一生之中几乎从未安闲舒适过!我们看看那些在家人,他们顶风冒雨四处奔波,整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耗尽自己的精力,就像奴隶一样,一点自由也没有,而他们目的无非是混一口饭吃饱而已。
这段时间,我每天下午都要去山上的建筑工地当监工,没有看书的时间,心里有点惋惜,但是到了工地见到建筑工人劳动情形,对自己有很大的感触。那些工人,无论年纪大小,离乡背井到处打工,所求无非是自己的生计而已,这种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但他们为了这种毫无意义的目的,付出了多少艰辛,从一大早干到晚上,太阳再凶,雨下得再大,也要去背石头、背泥土、砌墙、扛木料……。看他们这样卖苦工,可以肯定他们的生活过得很困难,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只有这样出来卖血汗,为了自己(或一家人)短暂的小利益,而拼命干活。对比之下,我们学佛人要求得一切众生的永恒究竟安乐,为了这样的大目标,又应该付出多大的精进努力呢!
我们出家学佛,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大福德力加持下,生活过得十分平安舒适,不需要自己去四处奔波,虽然有时会为烦恼所扰而痛苦,也只是很短暂的,而且与世人的痛苦相比,有很大差别。我经常给身边的一位僧人说:“你知不知道出家人有多快乐!如果你是个在家人,那你现在为了家庭、孩子,一天之中有多少活要操劳。但我们现在只要将自己的饭弄好,除此之外,不用担心生活来源,不用担心家里的各种事务,不用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我们现在唯一的杂事是做饭、吃饭,吃完后坐下来便可享受闻思经论念咒修持的安乐,每天上师像母亲一样耐心地以甘露妙法开导我们,这种生活哪里有啊!”
大家好好地想一想,像你们这样年龄的人(二十——四十之间),如果没有出家,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天天为了虫窝一样的家,日夜劳累。现在工作也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丢饭碗;干个体户,也随时得担心倒霉破产……;好不容易赚笔钱,一家老老小小,吃、穿、住、行,开支的花样不知有多少。我们出家人十年穿一件僧衣也觉得心满意足,可世间人一天也要换好几套服装,头上、身上还要装饰一大堆。有了小孩,做父母的便完全要作牛马了,干不完的侍候活。小孩子好不容易养大了,又要读书,小学、中学、大学……,开销的费用,针对小百姓家庭简直是天文数字。无论怎样,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家人一天操心劳力,要忍受多大的艰辛、劳苦。你们看看去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日本、印尼有多少人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日本每年有多少“过劳死”(身心劳累过度衰竭而死);我们国内,在南方打工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也是耳闻目睹过。
上师如意宝说他前一段时间去马尔康看病时,路上堵车,他见到有不少人在修路,劳动情形与寂天论师在这偈子中所说的一样。世人日日都这么辛苦,但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有的甚至连温饱都得不到。我经常思考世人的生涯,是多么艰辛而又毫无意义!就拿我出生的家庭来说,我父母有五个孩子。我们兄妹几个因缘不同,他们几个在社会上,从早到晚非常辛苦,仅仅是为了自己过得好一点,但是他们的生活又怎样呢?吃得很不好,穿的也很不好,他们心里充满了忧虑痛苦。如果他们今天的痛苦,可以换来后世一些快乐,那也不错。但他们即生中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利益造了很多恶业,来世只有更痛苦。你们每个人也仔细想想自己家里的人,与自己比一比。我们确实从修习佛法得到许多内外真正的利益,而他们一生劳累,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世界上充满了这样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究竟在干些什么,一点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快乐,整天非常辛苦,花费了多少心力、体力。以前噶当派大德说过:“如果世人将他们用于生计的精力放在修行佛法上,那他们即生成就都有把握啊!很可惜,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目标而忍受苦痛。”印光大师也说过:“佛念若如情念,成佛有余。”我们现在已经闻思了诸佛圣尊的教言,知道了解脱苦难大海,为自他求得究竟大安乐的方法,为了这个伟大目标,为什么不能安忍一点小小的苦痛呢?我们在无始轮回之中,尚未真正趋入佛法之前,也曾像世人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自利,忍受过无边的辛劳困苦。现在为了自他一切众生的大安乐,为什么不能忍受痛苦,为什么胆怯呢?这确实有点奇怪,以前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能去忍受那么长时间痛苦,而得到的只有更多苦难;现在只要忍受一点暂时痛苦,就可依佛法一劳永逸地让自他得到安乐,而现在却害怕了,懈怠退缩,这真是难以想通。
本论中这个偈颂,我们每个人认真去思维,对自己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每个修学佛法者,假如能像世间辛勤的劳动者一样,为目标而不辞劳苦,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哪有不成功的呢?这一点我们都要反复想想,如果自己真正能有清醒的认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见一定能顺利生起;自己也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去勇毅苦行,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如此!
我们刚来学院的人,特别是以前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的,在学院里的条件不太好,你们的生活、上课都有一些小困难,没有蔬菜、没有燃料,稀泥路滑、房子漏水……。有些人可能以此而退失求法的决心,想到城市或其它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有这种想法,修行可能难以成功吧!
以前噶当派的格西说:“我们出家人除了闻思修行外,不应该追求其他事情。生活条件首先是晚上一定要睡一会儿,不睡觉的话,南赡部洲的人身体受不了;然后白天必须要吃一点食物,除了这两个条件外,什么都不管了!”作为一个想真正修行佛法的人,我们也应如此将就着每天吃一点白菜、两碗米饭,身上穿一件像济公和尚的破衣就可以了,晚上十二点到四点之间拿件厚一点的衣被一裹,随便睡上一觉。除了这些,每天享受无上甘露法味,其它什么事情也不用管了。这样的日子,是无缘之人无法享受到的快乐!
虽曾立此誓,欲于十方际,
度众出烦恼!然我未离惑。
出言不量力,云何非癫狂?
故于灭烦恼,应恒不退怯。
虽然我曾立下这样的誓言:要度尽十方虚空际的众生,出离烦恼束缚!然而我自己尚未解脱烦恼,说话不自量力,怎会不是癫狂的疯子呢?因此对于灭除烦恼,我应恒时精进而不退怯。
或许有些人看了上面数偈后,说大乘人应去摧伏他人的烦恼,而现在论中在强调要忍难降伏自己的烦恼,这样不就堕在小乘的发心了吗?其理不然。不错,我们在讲解第三品时,曾在十方诸佛圣众、金刚上师前发过誓,要度化尽虚空际的众生,使他们脱离烦恼苦海,证悟无上佛果。立下誓言后,我们理所当然要去成办,然而,要成办自他二利事业,得有一定程序。这个步骤,首先是自己从烦恼迷惑中解脱出来,如果自己不去勤求解除烦恼束缚,这样的行为既不能成全他利,亦不能圆满自利。自己尚未解脱烦恼束缚,随着烦恼无有自在,还说要去解除别人的烦恼,岂不是狂妄之语。《宝积经》中说:“己未度脱,岂能度他,自如盲人,岂能带路。”目盲之人,怎么能给他人领路呢?一个相续中尚未清净烦恼者,怎么能去解除别人的烦恼束缚呢?律藏当中也说:“自己未能度化,而去利益众生,无有是处。”这好比自己沉溺在大海中又不会游泳,淹得奄奄一息,还说要去救援其他溺水者,这在他人看来,这种话语无疑是不自量力,癫狂之徒夸口言谈而已。现在大家看看自相续,应该清楚,自心有没有离开过烦恼。如果自己尚为烦恼束缚,怎会有能力帮助他人脱离烦恼呢?。
龙树菩萨说:“如果自己没有得到解脱,而去度化众生,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要真实地度化众生,先必须精进地灭除自己的烦恼。”所以,为了实现我们已发下度众生出烦恼的誓言,自己必须披上精进铠甲,恒常不断与烦恼搏斗,只有先战胜自己的烦恼敌,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为此,我们在未达到目的之前,绝不可退…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