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P41

  ..续本文上一页怯,失毁誓言。

  我们先消灭自相续的烦恼,圆满自利虽然表面上与小乘人相同,但二者最终目的不同。小乘人的发心,一切修行善法目的是为了自己从轮回中解脱;而大乘行者的发心,一切善法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达到究竟利益众生的目的,自己先消除烦恼,得到度生的功德威力,这是必要加行,是不可缺乏的准备工作,而小乘行人将大乘行人的加行(圆满自利)当作他们的终极目标了。《华严经》中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大乘佛子无论何种修行,都是围绕利益众生这个中心。而且为圆满达到这个目的,先消除自己的烦恼,圆满利生能力十分必要。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说:“为了度化众生,自己先要往生极乐世界,在净土里圆满断证功德,获得了圆满的度生能力,再来度化众生。”

  有些人发愿要到地狱里去救众生,针对凡夫来说,这也是空谈而已。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狱士卒告诉圣女婆罗门:“能来地狱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恶业成熟来受苦者,另一种是佛菩萨依威神愿力来救众生。”所以我们要真正度化众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断证功德。本论中也是这种观点,如果自己没有一点功德、能力,肯定无法度化众生,反而是自讨苦吃。我们有些人,自己学了一点点佛法基础理论,马上就到处去“弘法度化众生”,结果众生没有度出来,反而让社会上的人把自己“度”进去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佛法不是学问,如果佛法只是一种理论学问,社会上许多研究佛教哲理的人都可以去当上师,到处弘法了。

  我们闻思所得的佛学知识,首先只是一种信解,花很大功夫去修行后,方可稳固,得到一定的证境,此时自相续中烦恼基本得以制服、清净。有了这样的调伏烦恼功德,你去弘法,方可对他人有真正的利益。自相续中烦恼如果与世人一样,丝毫没有清除,纵然你嘴上讲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盲人说瞎话!上师如意宝也强调:“我们要度化众生,先要观察自相续。最起码自相续中烦恼要比其他人少,自己的功德比常人要有些增上。不然,你与别人功德一样大,烦恼一样多,这样去度化众生,岂不是天大笑话,这样谁都可以去当上师了!”

  听到这里,也许有些人生后悔:“唉,我确实是不自量力,发这样大的愿,怎么能成功……”我们已经发下度化众生的大誓愿,现在要退肯定不行,退失菩提心只有到地狱去受苦。而且这个誓言对那些精进者来说,实现难度也非一般人想像那么大。我们现在只要不怯弱,与烦恼背水一战,依上师三宝加持与殊胜大乘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一定能顺利地践履自己的誓愿。利益众生的大誓愿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以这种无比的悲愿,地藏王菩萨成就了无比的大功德。虽然“地狱空”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有,但菩萨肯定是有成佛之时。在《现观庄严论》中对此有一些辩论,有些人发誓不度尽众生,自己誓不成佛,这种发心有其殊胜的功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等一切众生全部解脱,他才成佛。以此真实发心的广大力量,他距成佛时间反而缩短,很快就能证悟佛果。以前有不少公案都可以说明这点,在本论后部分,也阐述了六波罗蜜并非依外境安立,而是针对修持者自相续而言,这些道理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总而言之,我们现在发愿度化众生,这样真实的愿心对自相续有巨大加持,为了坚固、实现这种誓言,我们不能怯懦,要勇猛地与自心烦恼作战,求得圆满的利他能力。

  壬三、(如何舍离烦恼之相):

  吾应乐修断,怀恨与彼战,

  似嗔此道心,唯能灭烦恼。

  我们应当执着这种对治之道,怀着仇恨与烦恼作战,这种类似嗔烦恼的心态,只会消灭烦恼,而不会带来痛苦。

  前面我们已经讲解过,烦恼是修行人的大敌,对众生有种种巨大过患,应该对它生起嗔恨,不畏一切痛苦,去消灭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消灭它呢?此颂开始说:首先我们应该执着一种深仇大恨的心,去与烦恼作战。在此或有疑问:你对烦恼执有嗔心去对待,就是对烦恼有所断执着,对自己的智慧有能断执着,这种能所执着岂不是成了自己修行道上一大障碍?而且你对烦恼生了嗔恨心,与对众生生嗔岂不是一样吗?难道我们在某些方面对这种烦恼也可以网开一面,这种嗔恨心会不会使我们堕入地狱呢?如果说不会,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

  作者回答道“似嗔此道心,唯能灭烦恼”,对付烦恼敌的嗔恨心,表面上看与自相嗔心烦恼相似。但实际上,我们对烦恼生嗔恨心,不会成为堕入恶趣之因,反而是趣入安乐之因;我们对众生起嗔心,这种烦恼是堕入恶趣之正因,二者表面相似,实质上完全不同。这种对烦恼敌的嗔心是相似烦恼,或名称烦恼,假象上的烦恼,它是自相烦恼的有效对治。如同《圆觉经》中所言:“以橛出橛”、“两木相因”,以相似烦恼对治自相烦恼,二者暂时为能断所断,最后都消融于法界。所以我们对治烦恼敌的这种相似烦恼,是断除轮回的殊胜智慧与方便,是化妆深入烦恼敌营中杀死烦恼大敌的敢死队,这种解释,也算是“烦恼即菩提”的另一种注脚吧!我们要灭除烦恼大敌,应该依靠这种勇毅猛烈的对治心态,这种对治心实际上是正知正念不放逸所摄的一种智慧,高僧大德们修行时,也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像奔公甲格西对治烦恼时,也是显现怒容,训斥自己:你这个坏比丘不要这样虚伪……。自己把自己骂了半天,从表面上看,格西生嗔恨心、恶口,但实际上这不是烦恼恶业,而是真正随顺菩提道的法。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在必要时自己骂自己、打自己,也是如此,不但没有过失,反而有很大功德。当然,我们执着对烦恼的嗔恨,这种能断执着是包括在所知障中的法,但是我们在凡夫阶段不能放弃。所知障所摄的一些法,是在修行时必须运用的武器,比如说对大悲心的执着,度化众生的执着……。在本论智慧品对这些讲得很详细,并将这些执着归类为细微无明,也即细品所知障,这种细品所知障是粗品烦恼障的有力对治武器,在尚未证得佛果前,“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此痴”。在《现观庄严论》的讲义《日光论》中说:“大菩萨因大悲心欢喜游行于世间。”菩萨投生世间,入轮回之因是大悲心,并非与凡夫一般以业和烦恼而堕入轮回,菩萨这种相似烦恼,是以智慧、大悲为根本,因此不会招致痛苦。也就是说圣尊们以此相似烦恼入轮回,绝不会有轮回中的生、老、病、死等诸苦。

  我们应对这些相似烦恼断除疑惑,在自己尚有能取所取之前,对烦恼就一定要严厉对治。依靠正知正念恒常不放逸去观察自相续,当烦恼初萌时,就要对它生嗔恨之心,将它连根断除,这是我们现在修道中最大任务,即使遇到了最大困难,也不能放弃。在没有真正证悟法性之前,应义无反顾地与烦恼拼搏,待自己证入了大圆满境界,彻证了烦恼本性,此时烦恼对自己无利无害,也就不用像仇敌一样去对待了。现在初学阶段,只有用显宗中所阐述的对治法门,这样做没有任何错误,否则,自己尚未真实达到以无上大平等见去对治烦恼的层次,而去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方法,不但转化不了烦恼,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我宁可被人焚烧,或遭人砍断头颅,然而,无论如何我绝不向烦恼屈服。

  我们已经彻底认清了烦恼的阴毒面目,也认清了它是无始世来残害自己不共戴天之仇敌,然后发起了与它决一死战的决心。在这场恶战之中,头可断,血可流,然自己绝不可向它屈就!在此殊死搏斗中,可让他人将自己烧死在火里,可以让他人将自己的头砍掉,也可以随他人以任何毒刑加害——这些事情在佛教历史上很多,佛陀在因地多世行持菩萨行中,为了挣脱烦恼的羁缚,宁可舍弃生命,也没有向烦恼屈就。在文革期间,藏汉两地有许多出家人,也是宁死不屈于烦恼魔敌,我了解到藏地有一个老和尚,当时被批斗得很凶,造反派逼他还俗,他说:“我得人身只有一次,老僧我这条命可以给你们,但这件僧衣绝不会给你们,我绝不会还俗。”后来虽然被棍棒打死,老和尚也未曾屈服。这也是对烦恼的一种大无畏挑战吧!

  作为修行人,如果没有这种大无畏精神,遇到烦恼经受不住考验,将会受到惨痛失败。所以我们当坚定地向佛菩萨和高僧大德学习,发下这种宁死不屈于烦恼的誓言,有了这种决心,我们就一定能彻断烦恼!

  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

  , 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

  一般世间敌人被驱逐出境后,便会盘踞他乡,蓄养了足够力量后,便会再回头反攻,可是烦恼敌不会这样,它一去就不会复返。

  烦恼怨敌虽然阴险凶暴,但是它也有一个弱点,比世间敌人要容易对付。如果是世间敌人被我们打败赶走后,他们会到别的地方,慢慢地收拾残余,蓄养势力,一旦恢复了力量,他们又会对我们展开进攻,这种情况在世间上很常见。但烦恼不会这样,它被我们干净利落地驱逐后,就像被发射到银河系以外的破烂一般,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也像一株毒树被烧成了灰烬,不可能重新恢复生长。现在有些法师讲经时说:“修大乘佛法的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第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他们都保不住啊,……”我想这种说法可能是他没有闻思过《十地经》和《入中论》的原因吧。第八地为不动地,这没错,但七地菩萨至初地菩萨,哪会有随业感堕轮回呢!大乘行人证悟胜义登初地后,便“灭彼一切恶趣道,此异生地悉永尽”,彻断恶趣因果,永除堕入凡夫的业缘;而且“生于如来家族中,永断一切三种结”,此时佛子已经断除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及三见引发的微细烦恼,所证境与佛所证境相似,已成不退转的真佛子。当然,初地与以上各地菩萨在断证功德圆满、波罗蜜方面有一些差别,此处不再详述。

  我们如果依靠佛陀的教法,真正生起智慧,从根本上铲除…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