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堕入地狱受无量痛苦。
善天论师说:“作者在此只用了众合地狱作例,但实际上,恶道中有各自不共痛苦,每一种痛苦都不是人间的伤痛所能相提并论。”我们不护心所招致的痛苦,不论在时间、痛苦猛烈程度,都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思议,想到这里,大家心里一定会有些战栗。我们平时轻易地放过了多少恶念,让它们染污了自心,毁坏戒律,在今生将给自己带来种种灾厄,来世将招致更为严重的恐怖。藏族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出了家守护不好戒律又还俗,还不如早一点死了好。”这并不是诅咒,一个人活着给后世造堕地狱受苦的恶业,确实不如在守持净戒,尚未造恶业之前就死去。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在活着时,应该尽全力护持自心。现在大家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与正法,能处在清净环境中,如果再不努力闻思修习,清净自心,以后没有这些殊胜因缘时,该怎么办呢?
我经常想:现在很多寺院,没有闻思正法的机缘,没有善知识引导的很多出家人,实在是可怜,他们虽然身体出了家,但凡夫心是没有什么稳固的,如果不能对因果生起正信,没有殊妙的窍决护持自心,后果不堪设想。我见过不少出家人,他们虽然跟我们一样穿僧衣,然而没有闻思过正法,天天干着与正法相违的事……。所以,希望大家利用现在的福缘,努力学习这些窍决,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观照自心,现在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
上师如意宝也是这么说:“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护持自心很重要,比如我们有时想到人多的地方去,这时须要观察自心——啊,我的心散乱,贪热闹,不应该去;我是修习佛法的人,与俗人相处会被八风所动,这不是好事,所以千万不能去。然后在自己干一些非法事时,立即用正知正念拴住狂象一般的心——啊,我是学佛的人,不应该这样做……”上师如意宝在年轻时,也遇过世间与修法上的违缘,但他老人家在七、八岁时就把《入行论》学得很好,这些护心窍诀已融化于心,所以每一次遇到违缘时,能以正知正念觉察护持自心,这样经历了六十几年风风雨雨,成为了一个戒律非常清净的高僧大德。作为他老人家的弟子,当追循这些行径,认真地学习这些护心窍诀。
行持若如斯,纵住恶人群。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如果在平时行持能像这样小心谨慎,那纵然住在嗔恚烦恼深重之恶人群中,或是处于贪欲炽烈的女人众中,都会精勤持戒,始终不退。
如果我们对因果有深刻认识,对守护心的重要性与窍诀都有深入了解,那肯定会万分注意,恒持正知正念保护自己的禁戒,纵遇命难,也不退失。有了这样的修行,那自心就不会受到外界各种污染,不会为世间八法所转。这时住在嗔恨猛烈的恶人之中也可以,像惠能大师与猎人共住了十几年,也没有染污自己,反而渐渐地感化了那些冷酷的猎人。有了这样坚固不动的正知正念,出家男众与女众共住也会恒时精勤守护自心,守护戒律,纤毫不会受染,历史上的大德们给我们示范过很多这种事迹。
在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比丘,我们都称他日嘎喇嘛,当时是村中七十条户中唯一的出家人。在文革时,他被迫当了仓库保管员,那时候本地青壮男子大都派往外地干活,日嘎喇嘛身边几乎都是女人,但他像昔日在寺庙一般,守护清净戒律如同生命,后来宗教政策开放时,他到康定拜见漾塘活佛,禀白了他的经历,当时活佛非常高兴,对他大加赞叹。我们家乡的多芒寺刚刚恢复时,他是维那师,嗓音异常宏亮,当地老人都说:他念经时,十里外都能听到声音。我刚出家时,听他念护法神供赞,大殿顶上的土震得簌簌落下来,声音特别浑厚、优美。我经常想:当时那种恶劣环境中,能像他那样守持戒律的也是非常罕见。
上师如意宝也在此讲了大迦叶尊者和金色比丘尼的公案,他们在同一个房子中共住了十二年,一直没有过不清净的心念行为,汉地虚云禅师也示现过这类事迹。所以,只要能以正知正念恒护自心,则无论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保证梵净行。但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人根本对因果生不起真实信心,未证谓证,未得谓得,狂傲骄慢,虽然没有能力慎守自心,严持净戒,但自许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其结果只是自己害自己,落个可悲的下场。这类事实大家也许见过不少吧!
我们一定要时刻关照自心,谨慎地观察衡量自己,不要轻易地给自己下结论:啊,我的正知正念很坚固,在任何环境中都没问题了,所以现在不必再住在这里,应去复杂的地方锻炼自己,度化众生……。大家要注意,凡夫心没有什么可靠的,如同《大智度论》中所说:凡夫首先觉得自己能调化很多众生,结果自己落入俗人当中了;就像在冰堆上倒一点热水,刚开始确实起作用,冰融化了一个小窝窝,但一会儿,刚倒的热水也变成了冰。大家刚刚生起一点功德时,要切实地注意到这点,自己的修行没有到一定程度,就到恶劣众生中去,于人于己都没有利益。只有当自己真正修持到不为外境所动,那时方可不顾忌外界环境的优劣。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
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我宁可失去利养名闻,乃至资身养命之缘,亦可失坏其余善法,但是决不毁损自己的菩提心。
此颂中“余善”指无关或不顺应护心的善法。“此心”为菩提心,也可以解释为护持菩提心的正知正念。
对于修行佛法者来说,应该将护持菩提心放在首要位置,其余各种需要、善行绝不能对此心有损伤。作者在此教诫、激励我们:在护心修行中,我宁愿失去一切名誉、地位、财富、礼拜供养等恭敬,即使是自己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饮食、资具,也可以舍弃,这些东西只不过空谷回音、梦幻空花而已,也如闪电、水泡一般,刹那即逝;自己的身体,做为凡夫是非常执着,但为了护持自己的道心,也可以舍弃,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每一个修行人应具的决心;为了护持自他一切有情安乐之源,一切佛法根本——菩提心时,我们也可以舍弃其它不顺应于护心的善法,比如种种为求自利,与护持菩提心无关的有漏善法,都可以舍弃。因为它们与究竟殊胜菩提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一切名闻利养、身体、乃至其余善法可以舍弃,但是我们的菩提心不能让它受一丝一毫损害,守护菩提心的正知正念丝毫不能放弃。
我们发起无上菩提心后,必须小心谨慎地保护。珍贵菩提心如同摩尼宝,而我们凡夫心如同一个烦恼盗贼出没的城镇,如果不加以严密防护,烦恼盗贼很快就会将摩尼宝偷走。国王为保护摩尼宝,都是将它放置在宝库里,派门卫严密地守护;我们要守护自己的菩提心宝,也应如是,将此心保存在正念宝库中,以正知大力卫士恒时守护。
《教王经》中说:“为了保护身体可以舍弃财产;为了保住生命可以舍弃财产、身体;为了正法,财产、身体、生命都应完全舍弃。”上师如意宝经常以这个教证教诫我们:“这是我们每个修行人都应遵循的准则,大家应依教保护自心,保护正法,这样能使自他都得到大利益。我们的正法,如果修行人不去好好保护,那还靠谁去保护呢?”这个教证确实很殊胜,我们世间人在身体受到伤害时,很多人宁可舍弃一切财产,去救护身体;但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世人愿意为保命而舍弃一切财产,也可以舍弃身体给别人作奴隶,或者也可为保命而割去身体一部分;但是作为一个佛教徒,为了正法,无论财产、身体、生命等一切都可以舍弃。作为一个修行人,在任何环境下,能保持这种坚定信念与决心,这一点是解脱成就的重要保障。在佛教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上师也经常教诫、勉励我们:为了修持正法,我们四众弟子应该发愿奉献自己的生命、财产等一切。上师如意宝不但这样教导弟子,他自己几十年的修行、弘法生涯中,是如何排除重重艰难护持菩提心、护持正法,这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
我们能不能生起这样的坚定誓愿,当然要依各自根机和意乐而定。大家在平时应该反复观想:如果有人拿着枪来逼我诽谤上师三宝,逼我舍弃菩提心,不论怎么样,自己会不会屈就于他呢?在座各位也应静下来仔细想想,观察一下自己的信心与求菩提的誓愿,如果有违缘现前,自己能否做到舍弃身命、财产及一切,而毫不屈服呢?希望你们能经常这样观想,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信心、誓言坚定,以后违缘现前时,也不至于临阵慌乱。只要自心能生起决心,面对各种挫折、违缘,一定能坦然无惧,不失正知正念,因此而能明取舍,不屈服于任何烦恼。
庚二、(护心之方便依正念)分二:辛一、略说;辛二、广说。
辛一、(略说):
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
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我合起双掌,诚恳地劝勉凡是愿意护持自心者,一定要致力于守护心的要领:不忘善所缘相之正念,与观察三门了了分明的正知。
论中阐述了护心的重要性后,作者在此诚恳地劝请我们一切后学,凡是愿趋入解脱道者,想护持无上菩提心的修行人,一定要谨慎地持守正知与正念。
很多菩萨圣尊要将很重要的问题写成文字传授给弟子,或口授给弟子时,一定会用特别的方式,让学者高度注意。因为问题太重要,不用恭敬恳切的方式,有些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就像我们上师如意宝在上课时,教诫我们一些重要的问题,担心弟子中有人不听,常常也是合掌劝请:“你们不要这样做,应该如何做,谢谢你们,千万不要,谢谢,谢谢!”苦口婆心,再三地劝求,好像弟子对上师恭敬一样。作者在这里也是如此,他老人家体悟到修行过程中,正知正念是护心的关键手段,所以他就在印度那烂陀寺双手合掌,真诚恳切地劝请、勉励:“致力恒守护,正知与正念”——凡是想修学大乘法,希求自他究竟解脱者,要妥善护持菩提心戒,你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精进守持护心要领——正念与正知。正念即是忆念所缘往事不散乱的心,这种心…
《入菩萨行广释(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